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态学评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465591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60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态学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态学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态学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态学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态学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态学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态学评价(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及水质生态学评价及水质生态学评价 作者:作者: 张张 宁宁 导师:导师: 王丽卿王丽卿 教授教授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二零一二年二零一二年 五五 月月 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 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 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

2、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上海海洋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洋

3、大学 博博/ /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 备注 主席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秘书 答辩地点 答辩日期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态学评价 摘 要 本研究于 2011 年 1 月、4 月至 12 月对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并结合理化指标对青草沙水库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为预防青草沙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加强自净和改善水质能力提供基础资料。 分析表明,在调查期间,共观察到后生浮游动物 64 种

4、,其中轮虫 39 种,占总种数的 61%,隶属于 8 科 18 属;枝角类 11 种,占总种数的 17%,隶属于 4 科 9属;桡足类 14 种(含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 ,占总种数的 22%,隶属于 4 科 9 属。后生浮游动物中,轮虫优势种为暗小异尾轮虫 Trichocerca pusilla、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矩形龟甲轮虫 Keratella quadrata、曲腿龟甲轮虫 Keratella valga、圆筒异尾轮虫 Triahcerca cylindrica 和针簇多肢轮虫 Polyarthra trifle;枝角类优势种为脆弱象鼻溞 Bosmina

5、 fatalis、角突网纹溞 Ceriodaphnia cornuta;桡足类优势种为广布中剑水蚤 Mesocyclops leuckarti、汤匙华哲水蚤 Sinocalanus dorrii 和中华窄腹剑水蚤 Limnoithona sinensis。后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秋季后生浮游动物种类最多,春夏季次之,冬季最少。枝角类优势种在 5 月份突出表现为角突网纹溞 Ceriodaphnia cornuta,优势度达到 0.95(Y=0.95)。 后生浮游动物年均密度为 469.1ind./L,主要由轮虫组成,其平均密度为 403.9 ind/L, 占总密度的 86.1%;

6、 其次为枝角类, 平均密度为 42.5 ind/L, 占总密度的 9.1%;桡足类平均密度为 22.7 ind/L,占总密度的 4.8%,轮虫的种类数及密度在后生浮游动物总种类数和总密度中所占比例较高。 后生浮游动物密度在秋季为最高峰,春夏季次之,冬季密度明显偏低。其中,轮虫的平均密度季度变化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枝角类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桡足类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后生浮游动物密度站点空间变化表现为:水库中游的 6#采样点密度最高,达861.1 ind/L; 11#(位于水库外,长江内)采样点后生浮游动物密度最低,只有 18.2 ind/L; 处于上游的 2#采样点后生浮游动

7、物密度是水库内部 10 个站点中最低的, 为224.0 ind/L。轮虫的密度在 6#站点最高,达 791.6 ind/L;枝角类的密度在 5#站点最高,达 153.3ind/L;桡足类的密度 9#站点最高,达 49.2 ind/L。而水较深的 4#、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6#、8#、9#和 10#点,其后生浮游动物的种类和密度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另外,研究了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密度与各种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各种环境因子对不同类群后生浮游动物的影响各不相同。通过相关性分析(SPSS 18.0) , 得出青草沙水库轮虫密度与水温 (T) 呈极显著正相关性(r=0.279, P0

8、.01);枝角类密度与溶解氧(DO)呈显著负相关(r=-0.248,P0.05);桡足类与水温(T)成极显著负相关(r=-0.347,P0.01) ;桡足类与溶解氧(DO)和透明度(SD)成极显著正相关(r=0.302,P0.01、r=0.307,P0.01) 。通过广义加性模型分析环境因子和浮游动物生物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得出轮虫密度与水温 T 之间的关系为较显著(P summer spring winter, the average density of Cladocera was that spring autumn summer winter, and the average dens

9、ity of Cladocera was that winter autumn spring summer. Spatial variation of density of metazoan zooplankton in different sampling sites could be described that St6 in the midstream of the reservoir had the highest density which was 861.1 ind/L.St11 that located in the Yangtze River, outside the rese

10、rvoir, had the lowest density which was 18.2 ind/L. St2 in the upstream was the lowest one among 10 internal sites having a density of 224.0 ind/L. Density of Rotifers was highest at St6, up to 791.6 ind / L. The highest density of Cladocera was 153.3ind / L at the St5. The highest density of copepo

11、da was at St9, up to 49.2 ind / L. However, those sites having higher water depth ,such as St4, St6, St8, St9 and St10, didnt have obvious change pattern on species and density of metazoan zooplankton. Moreover, this paper research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ensity of metazoan zooplankton community

12、and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ok different effects on different groups of metazoan zooplankton. Through correlation analysis (SPSS 18.0), conclusions showed that Rotifers had a high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r = 0.279, P

13、 0.02 即为优势种56的条件,得出青草沙水库浮游动物优势种为暗小异尾轮虫 Trichocerca pusilla、角突臂尾轮虫 Brachionus angularis、矩形龟甲轮虫 Keratella quadrata、曲腿龟甲轮虫 Keratella valga、圆筒异尾轮虫 Triahcerca cylindrica、 针簇多肢轮虫 Polyarthra trifle、 脆弱象鼻溞 Bosmina fatalis、角突网纹溞 Ceriodaphnia cornuta、广布中剑水蚤 Mesocyclops leuckarti、汤匙华哲水蚤 Sinocalanus dorrii、中华窄腹

14、剑水蚤 Limnoithona sinensis,具体优势度见表 1-3。 表 1-3 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 Tab.1-3 Dominant species of metazoan zooplankton in Qingcaosha Reservoir 轮虫 Rotifers 优势度(Y) 暗小异尾轮虫 Trichocerca pusilla 0.05 角突臂尾轮虫 Brachionus angularis 0.08 矩形龟甲轮虫 Keratella quadrata 0.03 曲腿龟甲轮虫 Keratella valga 0.07 圆筒异尾轮虫 Triahcerca cylindr

15、ica 0.06 针簇多肢轮虫 Polyarthra trifle 0.16 枝角类 Cladocera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脆弱象鼻溞 Bosmina fatalis 0.95 角突网纹溞 Ceriodaphnia cornuta 0.04 桡足类 Copepoda 广布中剑水蚤 Mesocyclops leuckarti 0.04 汤匙华哲水蚤 Sinocalanus dorrii 0.15 中华窄腹剑水蚤 Limnoithona sinensis 0.05 2.2 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的时空变化 2.2.1 浮游动物的时间变化 2.2.1.1 密度季度变化 按照每年 35

16、月为春季、68 月为夏季、911 月为秋季、12翌年 2 月为冬季。青草沙水库各类群浮游动物密度(ind./L)的季度变化表现为:各类浮游动物在夏、秋季的密度大于春季,远远大于冬季(图 1-3) 。 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密度(ind/L)桡足类 枝角类 轮虫图1-3 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密度季节变化 Fig.1-3 Seasonal variation of density of metazoan zooplankton in Qingcaosha Reservoir 秋季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最高 (794.0 ind/L) , 主要由轮虫构成, 密度为 751.5 ind/L,占总密度的 94.6%;枝角类密度为 10.5 ind/L,占总密度的 1.3%,桡足类类密度为 32.0 ind/L,占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