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教学之简单梳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65316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0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语教学之简单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语教学之简单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语教学之简单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二语教学之简单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二语教学之简单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语教学之简单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语教学之简单梳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二语教学之简单梳理流 派名称时代背景教学理论代表人物教学法特点认知派语法翻译法始于 16 世纪,被公认为是最早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到了18世纪,欧洲一些学校开设英、法等现代外语课程,语法翻译法的使用一直持续到19世纪,甚至是 20 世纪。语言学基础: 历史比较语言学, 通过两种语言词汇的互译和语法关系的替换掌握另一种语言。心理学基础:官能心理学,复杂而严密的拉丁语法可用来训练学习者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奥 伦 多 弗( H.SOllendorff )雅克托( J.J.Jacotot) 汉 密 尔 顿(James Hamilton) 马盖尔(K.Mager) 1.重视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不

2、重视口语听力教学。2.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主要内容,教学始于语音,以课文为中心,以语法为主线。3.用对译的生词表进行教学。4.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教学、练习和评测手段。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自觉对比法产生于 20世纪30 年代至50年 代 的 前 苏联,始于前苏联国内的外语教学,后来也用于第二语言的俄语教学。重视德育、 把教育教养任务放在首位,外语课不是单纯的工具课而是知识课。以苏联的语言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强调学习一种外语就是掌握语言、 词汇、语法三要素。1.依靠母语进行翻译对比。2.强调先讲解理论知识以避免盲目的实践。3.在理解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基础上再进行模仿、练习。4.有分析到

3、综合,先学习构成句子的要素然后再学整句、课文。5.以书面语为基础,以文学语言万为基本材料,不重视口语的教学,反对听说领先。认知法产生于 20世纪60年代美国。最初在美国的外语教学中使用,是作为听说法的对立面提出来的。60年代美国正处于与前苏联的冷战时期,外语人才日益缺乏,曾红极一时的听说法也逐渐显露出它的局限。语言学理论基础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受规则支配的体系而不是习惯体系。学习第二语言首先要理解句子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 强调学习是一个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的过程。卡鲁尔( J.B.Carrol)1.强调通过观察、记忆、思维想像等活

4、动,内化语言的知识体系,获得正确的语言能力。2.强调在理解、掌握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有意义的练习,提倡演绎法的教学原则。3.以学生为中心。4.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从一开始就进行全面训练,口语和书面语并重。5.适当使用学习者的母语。6.正确对待学习者的错误,反对有错必纠。2 经验派直接法产生于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西欧,主要是法国和德国。当时语言学有了进一步发展,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并不存在完全等值的关系,动摇了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而产生的。认为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是靠感觉和记忆而不是思维。心理学基础是联想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方式与动物一样,是刺激

5、与反应直接联结, 否认意识在其间的作用。强调词语与客观事物直接联系而不是通过母语的中介,运用联想使新旧材料建立联系以加强学习和记忆。菲埃托( V.W.Vietor) ,贝力子( M.Berlitz),古安(F.Gouin),艾 克 斯 利( C.E.Eckersley)1.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翻译。2.不是先学语法规则,而是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要形式形成自动的习惯。3.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4.以句子为教学的基本单位。5.以当代通用语言为基本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阅读法产生于 20世纪初。以口语教学为主的直接法发展到

6、 20世纪已逐渐走下坡路,掌握阅读技能最为实用,为学习者所需要。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应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认为应当通过阅读学会阅读,阅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首次提出以培养阅读技能为主的单向语言技能训练方法。韦斯特(M.West)1.课本都以故事为中心, 生动有趣。2.一个生词在新课中至少出现两次,以后逐渐减少出现率。3.把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两种。情景法产生于 20世纪20年代英国。直接法受到愈来愈多批评,英国专家着手研究一种比直接法更具有科学基础的教授英语口语的方法。在“直接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先后采用了“口语法”、 “情景法”等名称。最早提出区分语言学习与习得的理论,认为学习语言有

7、两种能力: 一种是有意识的学习能力,一种是天赋的自然学习能力。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习惯的养成,是一种技艺而不是科学, 认识到在教学方法上不要走极端, 而是取各家之长。帕默尔(H.E.Palmer) , 霍 恩 贝(A.S.Hornby) 1.教学目的是对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的实际掌握,而言语技能又是通过掌握语言结构而获得的。2.语言教学从口语开始。3.课堂用语是目的语。4.新的语言点要在情景中介绍并操练。5.运用词汇选择程序,以确保基本词汇教学。6.按先难后易的原则对语法项目进行分级排列。7.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语法基础之后再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学。3 听说法产生于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方面是民

8、间需求,公众普遍对当时学校的外语教学法不满;一方面是 官 方 的 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外语人才的培养,以及二战后与苏联的对抗。语言学基础: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从口语开始、从教说话开始, 通过掌握语言结构学会目的语。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通过大量的模仿和反复操练养成新的语言习惯。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埃 比 , 里 弗斯,拉多1.听说领先,口语第一,书面语第二,读写为辅。2.句型为中心,通过句型练习掌握目的语。3.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4.对比母语与目的语内部的语言结构,找出难点,确定重点。5. 严格及时纠正学习者的

9、错误。6.反复操练,用模重复记忆的方法形成习惯。7.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视听法产生于 20世纪50 年代法国.最初运用于成年人法语第二语言短期速成教学。形成于对情景法和听说法的改造。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认为掌握了一种语言的结构就是掌握了该语言, 主张对目的语结构进行科学分析与描写。受完形心理学影响,强调完整地感知事物。古 布 里 纳(P.Guberina), 古 根汉(G.Gougenhein) 1.采用图片、幻灯等图像跟语音配合教学,重视语言材料的完整性。2.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3.语言和情景紧密结合。4.整体结构感知。5.先口语教学,后书面语教学;听说领先

10、,教材以对话为主。社团语言学习法产生于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强调整体学习观, 认为人类学习是完整的人学习, 语言学习是一个整体的学习过程, 不仅是让学生接受知识、培养能力, 而且是既有认知思维的一面又有情感需要的一面, 两者需要协调一致。 强调学习的六个基本要素:安全感, 注意力和进取心, 记忆力和思考,辨别。查 尔 斯 . 库伦(C.A.Curran) 1.完全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老传统,充分发挥学生和主体作用。2.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方式。3.咨询法的整体学习观和重视情感因素。4.更集中地体现了美国教育传统中“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教育理念。4 人本派

11、沉默法产生于 20世纪60年代美国理论基础是布鲁纳“发现学习” 的教育思想, 认为学习应是解决问题式的、创造和发现式的活动, 学生是主要的活动者而不是被动者沉默被看做是学习最好的工具, 基本上采纳了结构法的教学大纲。凯 勒 伯 . 盖特格诺(Caleb Gatttegno)1.采用一系列的彩色棒和彩色图表来进行语言教学。2.以学生为主体。3.教师的沉默。4.充分利用直观教具。5.教师一般不改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自己改正错误。6.强调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7.口语领先,以句子为本位;先听说后读写。8.把词汇看做语言学习的核心。全身反应法产生于 20世纪60 年 代 初 美国,主张通过说话和动作的协

12、调来教授目的语。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 以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理论为依据。 认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应是先听后说,强调语言学习行为的协调, 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阿舍尔(James T.Asher)1.主张先理解后表达。2.通过动作指令学习语言。3.重视语法结构和词汇的学习,重视操练。4.实质上仍以学生为中心。暗示法产生于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强调通过暗示, 开发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潜力, 让学习者在放缩而又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有效学习。 所谓暗示是指建议或诱导在人们意识领域并更多地存在与各种意识层面上发挥作用。 以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为理论基础。 强调教育

13、体系应与心理、生理学一致起来。罗 扎 诺 夫( G.Lozanov)1.布置舒适优雅的环境,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2.不仅要调动学习者有意识的活动,而且要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和形成的愉快轻松的心情充分发挥无意识活动的作用。3.通过教师和教学材料的威信以及学习者的稚化,建立高度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目的语。4.在消除学习者的心理障碍、充分发挥其潜力的情况下,扩大语言材料的输入量。5 功能派交际法产生于 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欧 共 同 体 国家,各国间为了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军事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迫切需要解 决 语 言 障碍。交际法的产生得益于语言理论的多元化和西欧各国的语言交际需求。语言学

14、基础: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的交际能力论和功能主义语言学家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 以及威多森的语言交际观。认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要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则,得体地运用语言。心理学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威 尔 金 斯( D.A.Wilkins) , 亚历山大( L.G.Alexander) ,威多森( H.G.Widdowson) ,范埃克( J.A.VanEK)1.明确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目标是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2.一功能和意念为纲,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3.教学过程交际化。4.以言语交际的主要形式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5.以综合训练为主。6.通常按话题螺旋式地安排语言材料。7.强调言语交际的内容和信息的传递,不苛求语言形式。参考文献:姜丽萍( 201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朱志平( 2008)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刘珣( 2005)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