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评语文试题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463434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46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评语文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评语文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评语文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测评语文试题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62017 中教评价高二第二次测评 语文答案与解析 1 【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解析】两者之间并无联系,孟子这句话的用意在于表明财富无益,精神无价。 2 【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解析】因果倒置,应是“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使他们“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 极为百姓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分忧尽责” 。 3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以及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解析】 “可亲密、亲近而不劫持、胁迫他人”理解错误,应是儒者可亲密、亲近而从不接受他人的 劫持、胁迫。 4 【答

2、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解析】A 项,说“苏青没有诗人这一天赋”属主观臆断。C 项, “表明她内心深处非常孤傲,在这 一点上,作者是不予赞成的”理解不当。D 项, “平实的语言,细腻的心理”分析不当。 5 【答案】苏青是宁波人,用大量篇幅写宁波人的特点,其实是从侧面交代了苏青的人物特点。 引起下文,为下文写苏青的“没有禁忌”做铺垫。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与归纳整合能力。 6 【答案】她时时触犯周围,不能忍受生活的空白,喝斥不合理的社会。她不甘寂寞,是一匹不 羁之马。她不甚了解别人,只是

3、在极现实的观点上去看待别人。她的作风近于自然主义。苏 青的文章,不但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都不受传统的束缚,没有一点做作。 (答出一点给 1 分, 两点给 3 分,三点给 5 分,意思答对即可。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实用类文本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 7 【答案】C、E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解析】A“能及时解决读者阅览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夸大其辞,文中只写了她疏导干部模样的人 另择座位一事,不能表现出她能及时解决读者阅览中存在的实际问题。B“表现了他与底层群众 为伍的耻辱感”属主观臆断,他另择书桌只是嫌老人身上的气味,这样说言之过重。D“表现了

4、职能部门对人民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分析不当,小说这样写,主要在于嘲讽职能部门小题大做 的作风。 8 【答案】小说开头写知了的鸣叫,主要是为了渲染阅览室静谧的环境。 (2 分) 结尾处写知了 的叫声,主要是为了调侃脱离底层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深化了小说主题。 (2 分) (每点 2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9 【答案】社会底层群众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政府应该满足他们的求职需求。 (2 分) 社会公 共资源不是贵族的资源,每个公民都有享用的权利。 (2 分)公民在人格上没有贵贱之分,不能 歧视弱势群体。 (2 分)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做细致的工作,不能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5、,动辄兴师动众。 (2 分) (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学类文本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 10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析】可依据句义和古代官爵名判断。 11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析】 “封”指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假节”指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汉末与 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假节的称号。 12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文意和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 【解析】 “建议乘机用偷袭的办法制服吴国和蜀国”错,原文是“可乘衅而制吴、蜀。白帝、夷陵之 间,黔、

6、巫、秭归、房陵皆在江北,可袭取也。 ”由此可知,用偷袭的办法是为了制服吴国。 13 【答案】(1) 王昶认为国家有常备的军队,但打仗却没有常胜不败的;地形有固有的险要,但防守 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式。 (得分点:常众:常备的军队,众,军队;常险:固有的险要;常势:固 定的形势。句意 2 分) (2)考试好比是准绳,没有舍弃准绳而凭主观臆断来匡正是非曲直,废除罢免升迁的制度来空谈官 员能否称职的。 (得分点:意:凭主观臆断;正:匡正;黜:罢免;陟:升迁。句意 1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14 【答案】B、E(B 项“用连山和流水两个极具内涵的意象作比喻”理

7、解错误;E 项“诗人 在辗转未眠中望月思归”说法错误,和“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也没有异曲同工之妙。 ) (答 对一项给 2 分,答对两项给 5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15 【答案】尾联抒发了作者浓重的思家念乡之情和羁旅之愁绪; (2 分)在羁旅他乡、思归难为 的境况下,诗人只能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没有人来为他擦拭眼泪。 “谁能挥”写出了作者挥之不去 的愁苦; (2 分)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写作手法。 (2 分) (6 分,一个要点 2 分, 意思对即可。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16 【答案】

8、(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春花秋月何时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默写古代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17 【答案】C 【解析】善刀而藏:把刀擦干净,收藏起来。比喻行事适可而止,善于收敛自己,使用正确。 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对象误用。阳 春白雪: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望文生义。脱颖而出:锥子的尖端透过布囊显露出来。 比喻人的才干在适当的时机迅速地显现出来,使用正确。积非成是:错误的东西积年累月维持 下去,反而逐渐被当成正确的东西看待,望文生义,应用“集腋成裘” 。夙夜在公:从早到晚, 勤于公事;适

9、用对一般是公职人员,使用正确。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18 【答案】D 2 【解析】A 项,语序不当,应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 ; B 项,不和逻辑,去掉“禁 止”或“不得” ;C 项,句式杂糅,可去掉“取得的”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19 【答案】C 【解析】依据句意,“/”有空间感, “绝非”文言色彩太重,不和语体,故选用“不是” 。“也” 语气太弱,故选用“而是”表示递进关系,故选用“更” 。应为解证关系的连词,故选用“这 就是” ,意思表述完整。句意上表示最终结果,故选用“最终” ,所以答案选 C 项。 【命题意图】

10、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与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 20 【参考答案】 更要在精神上给孩子以安全感要求父母多陪伴孩子是孩子希望父母陪在身边的 愿望(答出一空给 1 分,答出两空给 3 分,答出三空给 5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连贯的能力。 21 【答案示例】就业学生可通过网页或客户端先登录进行职位搜索,并投递简历,然后等待回复,如 果没有,可继续搜索职位并投递简历,如果得到回复就进行网上面试,最后等待是否被录取;企业 通过网页或客户端登录,先依据自己所需进行简历筛选,而后确定面试人员并给予回复,在线面试 后确定是否录取。 (内容完整,给 2 分;归属得当,给 1 分;表述准

11、确,给 2 分;语言连贯,给 1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 22 【参考立意】立意参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精华,是有必要传承下去的,但闭门造车式的“修 行”的传承方式是不可取的,这种切断与现代社会的联系的传统方式,必将使文化的继承走进死胡 同。同时,也耽误了这些孩子。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文帝在东宫作太子时,王昶任太子文学,又升任中庶子。文帝即位, 他转任散骑侍郎,又任洛阳典农。当时京都附近地区树木成林,王昶伐树开垦荒地,辛劳地劝勉百姓, 开垦出的田地特别多。升任兖州刺史。明帝即

12、位,加授扬烈将军,赐给关内侯的爵位。王昶虽然在外 地任职,心里想着朝廷,认为魏国沿袭了秦朝、汉朝的弊端,法律制度苛刻琐碎,不大力改革国家的 典章制度来效法先王的风范,而希望国家的治理,百姓的教化重新兴盛,是不可能做到的。于是撰写 了治论一书,又撰写兵书十多篇,谈作战时出奇制胜、科学严谨等战术的运用。 正始年间,转任徐州刺史,封为武观亭侯,升任征南将军,授给符节都督荆州、豫州各军军务。 王昶认为国家有常备的军队,但打仗却没有常胜不败的;地形有固有的险要,但防守却没有固定不变 的形式。现在驻守宛城,离襄阳三百多里,各军分散驻扎,战船却在宣池,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及时赶 到,于是上表请求迁移治所到新野,

13、在二州训练水军,开垦荒地扩大农业生产,仓库里堆满了粮食。 嘉平初年,太傅司马宣王杀了曹爽以后,于是上奏请求向大臣们广泛征询有关政事得失的意见。 王昶陈述了治理方略的五件事:第一,希望尊崇道义重视学问,抑制杜绝浮华的风气,让公卿大夫的 子弟进入太学并办好学校;第二,希望实行考试制度,考试好比是准绳,没有舍弃准绳而凭主观臆断 来确定是非曲直,废除罢免升迁的制度来空谈官员能否称职的;第三,希望让担任官职的人长期留在 他的职位上,有了政绩就提升官职赐给爵位;第四,希望精简官员人数增加官员的俸禄,用廉洁知耻 来激励他们,不让他们和老百姓争利;第五,希望根除奢侈浪费,大力推崇勤俭节约,让人们衣服上 有着显

14、示身份地位的标志,上上下下有着明确的等级,储存粮食积蓄布帛,让老百姓回归淳朴的风俗 习尚。皇帝下诏书褒扬称赞王昶。于是让他撰写百官考核的制度。 嘉平二年,王昶上奏说: “孙权流放贤良的大臣,嫡子庶子相互争斗,可以乘机制服吴国、蜀国,白帝、夷陵之间,黔、巫、秭归、房陵等地都在长江以北。可以偷袭占取。 ”于是派遣新城太守州泰袭 击巫、秭归、房陵,荆州刺史王基出兵到夷陵,王昶出兵到江陵,在河两岸拉起竹索作为桥梁,渡过 河去攻打贼敌,贼敌逃奔到南岸,开通七条道路一齐来进攻。这时王昶命令连弩同时一齐发射,贼敌 大将施绩连夜逃入江陵城,王昶带兵追击杀死数百人。王昶想把贼敌引到平地和他们会战,于是先派 五支军队顺着大路撤回,让贼敌望见而感到高兴,派人披着缴获的铵甲骑着缴获的战马挂着斩杀的贼 敌首级,围着江陵城奔驰以此来激怒贼敌,布置好伏兵来等待贼敌出来。施绩果然出来追击魏军,王 昶和他交战,把他打败了。施绩逃走,魏军斩杀了他的将领钟离茂、许旻,收缴了他的士兵铠甲、军 旗战鼓、珍宝器械,整顿好军队胜利返回。于是升迁王昶为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进封为京陵侯。 甘露四年王昶去世,谧号称穆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