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族陵墓群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58870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朝皇族陵墓群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明朝皇族陵墓群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明朝皇族陵墓群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明朝皇族陵墓群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朝皇族陵墓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朝皇族陵墓群(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朝皇族陵墓群如若研究明朝的皇家陵墓恢弘壮观,至今为止都有着很高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美学价值。 同时,明朝的皇家陵墓对后世的影响亦是颇大。它对我国的陵墓发展起到了很多的影响。讲到明朝的皇家陵墓,那么首先必讲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自永 乐七年( 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 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该陵园建于14091644 年,距今已有300500 多年历史。陵区

2、占地面积达40 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那么我们按照明十三陵的建立时间顺序来了解一下明十三陵的恢弘,明长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怀长路上,处在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 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长陵于永乐七年 (1409 年)开始修建,永乐十三年(1413 年)完工。现存建筑有宝城、明楼、石五供、两柱牌楼门、祾恩殿、祾恩门、碑亭以及三进院落的宫墙和因墙而设的陵门、角门等。地宫未发掘,同时没有被盗墓记录。长陵目前对

3、公众开放。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该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 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 占地 182000 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 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昭陵陵园建筑面积为35000 平方米, 现存有完整的祾恩门、祾恩殿及其东西配殿,和方城、明楼、宝顶等。这里埋葬有明朝第十二帝穆宗朱载

4、垕和他的三位皇后。 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永陵大约经过7-11 年的经营,永陵营建大体告成。建成后的永陵与前七陵相较,确有两大独特之处。首先,是规模宏大。在古代,陵园规模的大小,取决于陵园殿庑、明楼及宝城规则。按照大明会典的记载,永陵宝城直径为81 丈,裬恩殿为重檐七间,左右配殿各九间,其规制仅次于长陵,而超过献、景、裕、茂、泰、康六陵制度。其裬恩门面阔五间则与长陵相等,其后仅定陵与之同制。另外,永陵的方院和宝城之外,还有一道前七陵都没有的外罗城,其制“ 壮大,甃石之缜密精工,长陵规画之心思不及也” 。外罗城之

5、内,左列神厨,右列神库各五间,还仿照深宫永巷之制,建有东西长街。古人设计了外罗城,以便将皇妃们埋葬于外罗城之内,其布葬的位置则拟在宝山城之外,明楼之前,亦即明楼前左右宫墙之外,左右相向,依次而袝。后来,世宗的皇妃们的墓窒虽然没有按原议定的方案,修在外罗城内, 但外罗城则按原定计划修建了。献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洪熙) 和皇后张氏的陵寝,就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长陵的旁边,目前封闭没有开放。陵寝制度确实比较俭朴。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北分出,长约 1 公里。 途中建有单空石桥一座。 路面为中铺城砖,两侧墁碎石为散水,十分俭朴。 其朝向为南偏西200,占地仅 4.2万平方米左右。其陵

6、殿、两庑配殿、神厨均各为5 间,而且都是单檐建筑;门楼(祾恩门)则仅为 3 间;城下券门改为更简单的直通前后的形式。照壁则因之不设于券洞内而设于方城之后,墓冢之前。上登明楼的礓石察量路则改为设于宝城之内的方城左右两侧。由于献陵陵制不追求奢华,所以,前人在述及明陵时有“ 献陵最朴,景陵最小” 之说,它为此后的明陵建筑树立了楷模。明庆陵, 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代皇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庆陵的地下玄宫自天启元年(公元1621 年)三月定穴营建,七月二十九日合龙门,历时四个月,耗帑银150 万两。且工程质量精细,除玄宫全部用石料外

7、,其“ 后、中、前殿 ” ,有“ 重门相隔 ” 。天启六年(公元1626 年)地面建筑完工。其陵园建筑由神道、陵宫及陵宫外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神道上建单空石桥一座。近陵处建神功圣德碑亭遗作,亭内竖碑,螭首龟跌,无字 明茂陵, 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茂陵的建筑在清初时保存尚好,而且祾恩殿内的陈设也保存较多。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顺治、康熙年间茂陵的情况是:“ 十二陵惟茂陵独完,他陵或仅存御榻,茂陵则簨虡之属犹有存者

8、。” 至清朝末年,祾恩门因年久失修已经倒塌,民国年间祾恩殿本已残坏,又被拆毁。其现状情况同裕陵。 明康陵,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代皇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建陵用时 1 年,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呈前方后圆形状。该陵建于正德十六年(1521 年) ,占地 2.7 万平方米。明末,康陵曾遭到烧毁,在清朝乾隆年间,曾被整修。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南向东分出,长约1.5 公里,途中建单空石桥一座。陵宫朝向为南偏西55o,占地约 2.5 万平方米。宝城因地势修成前方后圆的修长形状。前面的二进方院和后面的宝城连成一体。中轴线上依次修建祾恩门、祾恩殿、

9、三座门、棂星门、石供案、方城、明楼等建筑。景陵内的祾恩殿台基,仍是嘉靖年间改建后的遗物。从遗存的明代殿宇檐柱柱础石分布可以看出,该殿原制面阁五间(31.34 米) ,进深三间(16.9 米) ,后有抱厦一间(面阔8.1 米,进深 4.03 米) ,前面的御路石雕二龙戏珠图案,比献陵一色云纹,显得更为精致壮观。祾恩门、祾恩殿的台基上还有清代改建后遗留的柱础石。神功圣德碑亭仅存石碑及台基。 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 施家台 ” ,或 “ 史家山 ” ,是明朝第九代皇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明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朝第十五代皇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和皇

10、后张氏的合葬陵寝。明裕陵位于天寿山西峰 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最后就是思陵,思陵约建于1642 年,本是思宗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明朝灭亡后, 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为拢络人心并改名思陵,使思陵成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与妃嫔合葬之陵,而相较于明朝诸陵,思陵的规模也较小。思陵附近亦有明思宗贴身太监王承恩陪葬墓, 清顺治帝、康熙帝亦曾为王承恩立碑以嘉许其贞忠殉主。清朝灭亡后, 思陵屡逢劫难, 残毁十分严重。 地下墓室曾先后两次被当地土匪盗发。1947年,国民党军队为修炮楼,又大规模地拆毁陵园地面建筑。思陵已是满目凄凉,只有坟冢、楼

11、殿遗址、 石雕五供、碑石作为珍贵文物保存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思陵得到应有保护。明思陵,虽然没有金碧辉煌的殿宇楼台,但古陵残碑,松涛阵阵,仍别有一番意境。特别是残存下来的石雕艺术品,构思奇妙,雕工精细。明十三陵早已扬名海内外,但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有三位皇帝并没有进入十三陵,太祖朱元璋死于南京,葬于南京明孝陵,惠帝朱允炆因燕王朱棣夺位而出走,不知所终,所以葬于何处已无从查考。再一个皇帝就是代宗朱祁钰了。朱祁钰年号景泰 (公元1450 年至 1457 年),死后因其兄明英宗朱祁镇从中作梗,废了他的帝号,以王礼葬于海淀玉泉山对面金山口,直至明宪宗朱见深继位后始

12、恢复其帝号,并以帝王礼葬之,终于平反了这一冤案。景泰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北麓将原郕王墓扩修为皇陵。嘉靖时(1522-1566)又改建陵碑,并易绿瓦为黄瓦,使之符合帝陵规制。景泰陵基本具备了同时期明皇陵的主体建筑和布局特点。墓葬分为前室和后室两个部分,均为庑 殿顶。前室为方形,整个墓室通长约11 米,规模较大。陵区原有宫殿、神厨、神库、宰牲亭、内官房和碑亭,以及皇陵最重要的棂恩殿。宝城位于皇陵区的最后面。陵区内保存有御碑亭、稷恩殿和宝项原有的中路部分建筑。这里风景很美,抬头看马路南边,玉泉山高耸,也是最佳的观看山上两座古塔的地点。这地方真清静, 半天才看到个把人和几辆过

13、往客车。路南边还有许多蜂箱,可以购得现成的蜂蜜。沿着马路北边的路口上去百十米,豁然间一片开阔的绿地展现在眼前,除了花草, 最多的是白杨和椿树,许多柏树簇拥着一座黄色琉璃瓦顶的古代碑亭,这就是景泰陵。这座陵墓处于一所军队干休所内。最后提到明朝的皇家陵墓,就不得不提明孝陵了。明显陵,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7.5 公里的纯德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佑杬、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明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 年 ),迄于明嘉靖三十八年 (1559 年),历时四十年建成。明显陵围陵面积约183.13 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其外罗城周长3600余米,明孝陵经历了600

14、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有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特别是明孝陵的“ 前朝后寝 ” 和前后三进院落的陵寝制, 反映的是礼制, 但突出的是皇权和政治。明孝陵是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 其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 依山为陵 ” 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 前方后圆 ” 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设规制,一直规范着明清两代500余年 20 多座帝陵的建筑格局,在

15、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称明清皇家第一陵。 这座已有600 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背依钟山环境优美而著名于世,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之一。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峦叠障之中。显陵由30 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建筑之间疏密有间、错落有致、尊卑有序,掩映于山环水抱之中,相互映衬,如同“天设地造 “,是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杰出作品。陵园内各建筑物的基础,大部分采用须弥座式的石雕台基,上刻简练精美的纹饰。门券石多以汉白玉刻龙纹贴面。祾恩殿前的云龙丹陛、散水蟠首及回廊栏杆等构件的雕刻技法尤为精湛,是明代石刻艺术的典型作品。明朝皇家陵墓还有很多的神秘文化,等待我们的进一步挖掘与发现,希望从这一下当年的皇家象征中来找到一些当年大明帝国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