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54988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 v内容要点:本章简要描述了我国出版业的产生与发 展的历史,并对构成我国出版系统的各种类型的出 版机构的类型、性质、作用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 系统的介绍,还探讨了我国出版业的宏观管理问题 。v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出版业形成与 发展的历史进程,把握各个历史时期我国出版业发 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熟悉我国现代出版系 统的构成情况,掌握各类出版机构的性质及其在出 版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了解我国出版业宏观管理 的内容与机制。 第一节 我国出版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手工抄写出版时期出版业的形成与发展【 从西汉末年到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雕版印刷出现】v

2、出版业的起源1.出版业起源于何时,目前学术界认识不一,其主要观 点有四种。(1)书籍的出现即意味着出版活动的产生,因为编辑 活动是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出版起源应从孔子编“ 六艺”算起。(2)出版起源要以雕版印刷的出现为标志,因为只 有到此时才真正有了“版”的概念。(3)机械化印刷的出现才能实现大量复制、公之于 众的要求,所以出版起源要以此为标志。(4)出版起源应以图书贸易活动的出现为标志。2.关于图书贸易活动出现的两则史料 (1)关于槐市的记载。三辅黄图载:公元四年,王莽扩建太学,“仓之 北为槐市,列槐树数百行为队,无墙屋。诸生朔望会此 市,各持其郡出物及经书传记、笙罄乐器,相予买卖, 雍

3、容揖让,或议论槐下。” (2)关于书肆的记载。杨雄法言吾子载:“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 肆也。”v造纸术的发明为出版业的早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 物质条件v此时期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二、手工印刷出版时期出版业的成就与特点【从雕版印刷出现的公元6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机械化印刷厂 在我国建立】v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我国雕版印刷术的起源不迟于隋大业年间(公元 605618年)。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1.开创了照一个版本原样复制的图书生产技术;2.大大地加快了图书的生产速度,促进了中国文化的 发展与普及;3.促进了世界出版业的发展。 v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北宋庆历年

4、间(公元1041-1048年),毕昇发明了活字 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1.开创了用活字拼排制版的思路,为近现代铅字排印技 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2.缩短了印版制作时间,提高了出版物的生产效率; 3.使世界出版业逐步进入了机械印刷的新发展时期 v此时期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特点1.图书的生产以制版印刷为主,与手工抄写时期相比 ,生产效率大为提高;2.出现了专门的出版机构,包括官方出版机构、私人 出版机构及商业出版机构;3.图书流通有了较大发展,流通已开始与生产分离, 流通的范围非常广泛,并出现了版权贸易。 三、机械印刷出版时期出版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征 v西方印刷术的传入与译书机

5、构的设立。 最早将西方印刷术传入中国的是英国伦敦布道会的 传教士马礼逊。 1815年雕刻印行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我国最 早出现的中文期刊(月刊)。 1819年印成第一部铅活字中文书籍新旧约圣经 。 在西方印刷术传入的初始阶段,我国出版业呈现出 以下明显特征:1.出版机构以外国教会与传教士来华创办的各种传 教布道兼译书的机构为主体;2.已开始普遍采用西方印刷术生产出版物;3.出版物生产形式发生了改变,除图书之外,还出 现了期刊、报纸;4.出版内容以传播宗教及西方的学术文化科技知识 为主。 v近代民族出版业的兴起此期著名的出版机构主要有:1897年由夏瑞芳等四人合资创办的商务印书馆,1912年由陆

6、费逵创办的中华书局。我国政府对此类出版机构的评价是: “此类出版机构为整理、出版中国古籍,介绍西方资 产阶级民主思想和科学技术做出了贡献,对我国早期的 民主革命和文化启蒙运动,也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并 且在为读者服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民族出版业的初期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民族出版业取代教会的译书机构逐步在中国出版业 中取得主导地位。据资料统计,民国初期,仅商务印书馆 和中华书局两家的经营额,就占全国书业总营业额的半数 以上。2.此时的出版机构大多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方式 运作,讲求经济效益。3.出版内容以教科书、古籍工具书及西方科技学术图 书为主。v传播新文化的进步出版业的发

7、展传播新文化的进步出版业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早期党 组织开展的出版发行活动,二是进步文化人士的出版活动 ,三是新华书店的出版发行活动。此时期进步出版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出版宗旨都是宣传革命真理,普及新文化;2.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竭诚为读者服务;3.内部管理民主化,且非常重视经济核算;4.在搞好经营的同时,巧妙地、不屈不挠的同反动势力作斗争。v新中国出版业的建立和发展新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1)集中统一阶段(19491951年)(2)专业分工阶段(19511954年)(3)对私营出版业的改造阶段(19541956年)(4)加强自身基本建设阶段(19561965年)(5)“

8、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1978年)(6)改革与大发展时期(自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建国以来我国图书出版发行情况表 (据历年中国出版年鉴资料统计) 年份出书书种 数新出书书 数总总印数 (亿亿册、张张 )总总印张张 (亿亿印张张 )发发行册 数 (亿亿册 )销销售码码洋 (亿亿元)19501215370492.755.912.000.45 1959419052904720.9254.4720.814.26 196113529831010.1629.2411.922.80 1965201431235221.7156.1618.584.26 19672925223132.3270.4829.283

9、.65 1979172121400740.72170.7437.8612.61 1990802245525456.36232.0560.0076.70 19991418318309573.16391.2173.29355.03 20001433768423562.74376.2170.24376.86 20011545239141663.10406.0869.25408.49 200217096210069368.70456.4570.27434.93 200319076110608567.50466.9067.96461.64新中国出版事业的特征:1.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出版力量,拥有书刊出版权

10、的单位都是国家审批的事业单位,书刊定点印刷厂中国有企业占大多数,流通机构中拥有一级批发权的单位全是国有书店,图书零售中新华书店销货店的零售额占市场零售总额的80%以上。2.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经营原则,这一原则不仅体现在政府制订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之中,而是具体体现在各类行业规范及每个书业单位的具体实践中,不懈地与唯利是图的行为作斗争,成为我国出版业大多数经营者的自觉行为。3.以集中统一为主的管理模式,几十年来,出版体制虽然也经过数次集中与分散的变革,但大多数时间仍然以统一集中管理为主,这固然有利于政府督促企业实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但也很容易引起出版资源不合理配置,不利于出版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11、的发展。4.以教材及教辅读物为主的产品结构,教材及教辅读物的销售量占我国出版物市场销售总量的60%以上,此种产品结构特征,形成了众多的出版发行单位对教材与教辅读物的依赖性,有碍于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四、电子出版时期的到来及其发展趋势v计算机普遍应用于出版物生产制作领域v电子出版物成为重要的出版产品v网络出版活动有了初步发展目前国际出版业有两个发展重点,将成为我国电子出版发展的两个重点方面,一是按需印刷的应用,二是电子书的生产。 第二节 我国出版系统的构成出版系统是狭义的出版系统,是指与出版活 动相关的机构所构成的出版组织体系。 一、宏观管理机构出版业的宏观管理机构,是负责对全国或地区的出版业发

12、展进行宏观调控,包括指导、规范 、协调、监督出版活动和出版单位等的机构。v主管全国新闻出版业的国务院行政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新闻出版总署。v负责管理各省(市、区)新闻出版事业的机构是各省( 市、区)的新闻出版局。 v省辖区(地区)、县中,约有半数成立了本地的新闻出 版局(科)。 v除此之外,各类行业协会,也具有对出版业进行宏观协 调的功能。 二、编辑出版机构编辑出版机构,是出版物的出版单位,在出版系 统中处于极为重要的中心地位。我国的编辑出版机构包括出版社、期刊社、报社三大基本类型。 v出版社的类型可按出书范围、出版物形式、行政隶属关系等标 准划分。v出版社的性质关于出版社性质问题,目前出版

13、界基本一致的看法 是:出版社属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单位。未来的发展 趋势是,作为从事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出版机构,除了保留少数作为事业单位外,大多数都要转变为企业。 v出版社的内部结构我国出版社职能机构按规模大小,采用社、部处、科室三级建制或者是社、处室与社、科室两级建制。出版社一般都是在社长领导下设立四大部门:编辑 部、出版部、发行部、行政管理部。 期刊社、报社在内部结构上与出版社的主要区别有 两点:一是期刊社与报社一般都设有广告部;二是报社 都设有负责新闻采访的记者部。三、印刷制作机构印刷制作机构,是负责将编辑出版机构所形成的精神产品物化成出版产品的生产制作企业。我国的印刷制作机构分为印刷厂和

14、复录厂两类。四、出版物发行机构 (见下页图示)v对外书刊发行机构v对内发行机构我国的图书发行机构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1981年,国家科委,以进口为主)对外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1978年,文化部,以出口为主)发行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1981年,新闻出版总署,以技术设备进出口为主)机构 其他类型的出版外贸机构管理店新华书店系统 发货店国有发行机构 外文书店 销货店古旧书店对内 集、个体书店发行 非国有发行机构 供销社售书点机构 股份制图书发行公司外资、中外合资发行机构发行部(批发部)出版社自办发行机构 邮购部门市部(读者服务部) 五、其他与出版业发展有关的机构 v出版教育机构v出版科

15、研机构v出版物资供应机构第三节 我国出版社的宏观调控与管理一、出版业业管理的概念、层次及意义v出版业管理的概念所谓出版业管理,是指与出版发行活动有关的 管理机构及其人员,依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 规,对构成出版发行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规划、组 织、指挥、监督和调节,以实现出版业持续健康发 展目标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了管理活动的五个基 本要素,即:管理主体、管理依据、管理对象、管 理目标、管理职能。 v出版业管理的层次 (1)出版业的宏观管理。这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全国出版业的各个组成部分统一进行的、系统而全面的管理。 (2)出版业的中观管理。这是指出版系统内的各种行业组织对构成出版活动的各个子系统所进行的分类协调与管理。 (3)出版业的微观管理。这是指对各类出版发行企业所进行的管理。 v加强出版业管理的必要性 1、出版发行企业管理之所以必要,也就是这种共同劳动的性质所规定的。 2、加强出版业管理,还是出版系统内部各企业之间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 3、加强出版业管理,更是在我国社会经济转轨时期更好发挥出版活动社会功能的迫切需要。 二、出版业管理的宏观目标与基本内容v现阶段,出版业的宏观管理有两大基本目标。第一,保证出版活动根本目的的顺利实现。第二,促进出版业本身的健康发展。v出版业宏观管理的重要内容 1.产业发展导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