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454956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1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論三:單音詞、複音詞、同義詞n 语言有三个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 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 n 词汇是语言中所有词的总汇。古代汉语 和现代汉语虽然有直接的传承关系,但毕 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因此,其词汇 的构成情况并不相同。古代汉语词汇构成 方面有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第一、单音节词占优势;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复音 词居少数,诗经单音词占90%;左 传占89%,史记占80%,红楼梦 占36%,水浒传占30%以下。第二、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 第三、一词多义现象极为普遍。 n为了说明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要搞清 以下几个概念:音节、

2、语素、词和字。n音节是语言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 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n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 的表义单位。一个语素可以是一个音节, 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n词则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单位, 它由语素组成。一个词可以由一个语素构 成,也可以由两个语素构成。我们把前者 叫做单纯词,后者叫做合成词。n语素和词都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而字则不 同,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一般来说 ,一个汉字只记录汉语中的一个音节。n音节、语素、词和字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示 为:n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A目:一个音节 一个字 一个语素 一 个词n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B面目:两个音

3、节 两个字 两个语素 一个词n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窈窕:两个音节 两个字 一个语素 一个词崤山 朋友 虎符 好恶 声望 摇篮合成词複音詞参差 澎湃 珊瑚 踌躇 望洋 扶摇單純詞单音词:山 朋 功 好 望 摇可以根据词的音节的多少,分为单音词和复 音词;可以根据语素的多少,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单音词从语音的角度分 词 复音词(双音词)单纯词:联绵词、叠音词、音译词 的 从语素的角度分 复合词 联合偏正动宾主谓合成词 分 加缀复词单义词 类 从词义的角度分多义词 n一、单音词和复音词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的 词汇则是双音节词占优势。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从单音词向双 音节发展。

4、秦汉时期,单音词占绝对优势。秦汉 以后,复音词尤其是双音词逐渐发展。从唐宋以 后直到现在,双音词占绝对优势,而单音词则退 居于次要地位。由单音词发展为双音词,大致有三种方式:n(1)换一双音词。即改换一个说法,用另 外的字构成双音词。如:闻听说 师军队 至到来 以认为 今现在 视观看 殆危险 何什么 朝早晨 岂难道始当初 日太阳 目眼睛 语告诉 n(2)加一实词素。即加上一个实词素(等 义或近义的词素),与原来的单音词构成 双音词。如:月月亮 许许诺胜胜利 民人民整整齐 明明亮时时候 死死亡女女儿 师师傅思思念 俘俘虏 n(3)加一虚词素。即加上一个虚词素,作 为前缀或后缀构成双音词。如:加“

5、阿”阿母、阿爷、阿姊、阿谁加“老”老虎、老鼠加“尔”率尔 铿尔加“如”晏如 粲如加“者”强者、学者“阿”作为附加词(即虚词素)出现于汉代, 南北朝最为盛行,唐代以后就不通行了。 “老”作为附加词,大约兴起于唐代,如“老杜 (谓杜甫)、老刘(刘梦得)之类。 尔、如、若、然作为附加词,唐宋以后仿古 作品里还出现,口语里几乎失去构词能力 ,唯独“然”字频率很高,现在仍然使用,如 果然、居然、当然、必然、依然等等。n汉语词汇由单音词占优势发展到双音词占 优势,大大减少了同音词和一词多义的现 象,使语言日益精密、细致、明确,增强 了语言的表达效果。n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说,古代汉语的单 音节词,发展到现

6、代汉语才变成了双音节 词。在古代汉语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许 多单音词已经发展为双音词了。 n关于单音词和复音词,有以下几两点需要 我们注意:n(一)复合词语素不太稳定,时分时合。 在不同的语句中要注意辨析它是词还是短 语。如甲兵,也作兵甲。国语吴语:“ 其民殷众,以多甲兵。”但在同一篇文章里 又作“兵甲”(“又非慑畏吾兵甲之强也。”) 有时还是一个短语,指甲胄和兵器。如:“ 君若正卒伍,修甲兵,则大国亦将正卒伍 ,修甲兵。”(国语齐语)再如:“人 民”也写作“民人”,“安慰”也说“”。 n(二)两个单音词相连不要误以为是复音 词。如: n墨子公输:“王曰:善哉!虽然,公输 般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7、。”“虽”是转折连词 ,“然”是代词。n孟子梁惠王上:“老者衣帛食肉,黎民 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中 的“然而”是“虽然这样,但却”、“如此 ,可是”之意,“然”是代词,“而”是连 词。n荀子议兵:“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非争夺也。”左传成公三年:“其竭 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孟子梁惠王:“古之人所以大过人 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在上述 三个例句中,“所以”分别表示工具、凭 借和原因。其中“所”是个特殊代词,“以”是 介词。n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 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 也。”句中的“其实”是“它们的实质”之意。 后汉

8、书黄琼传:“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句中的“其实”是“他的实际情况”之意。“ 其”是代词,“实”是名词,“其实”是偏正词 组。n宋张俞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 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诗中的“城 市”是两个连用的单音词,“城”是“城市”之 意,“市”是动词,意为“做买卖”。n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 。”这句话意思是:白璧上有一个小斑点,请允 许我指出来给大王看。“指示”是两个动词连用 。n孟子梁惠王上:“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 集有其一。”句中“地”指“土地”,“方”指“见 方”(“方千里”即“千里见方”)。n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 知道。”句中的“知

9、道”是动宾词组,意为“懂得道 理(事理)”。n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秦王以为然,下吏治 (韩)非。李斯使人遣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 ,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句中的“后悔之”是“后来懊悔这样做”之义,“ 后悔”是两个单音词组成的偏正词组。等等。n白居易长恨歌:“云髻半偏新睡觉。”“新睡 觉”是“刚刚睡醒”的意思,“睡觉”是两个单音词 。n二、单纯词和合成词n单纯词和复合词是从语素数量上讲的。一个语素 组成的词就是单纯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 成的词叫复合词。n先讲单纯词。n单纯词有两类:n一是单音节单纯词,如:天、地、人、马、大、 水、丈、从、围、梁、军等。n一是多音节单

10、纯词(复音单纯词),复音单纯词 中主要是联绵词和叠音词。联绵词如:仿佛、彷 徨、参差、依稀、葡萄、崔嵬等。叠音词如:坎 坎、依依、杲杲、关关等。 n(一)联绵词n联绵词,也叫“连绵词”、“联绵字”,指由两个音 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联绵”是连接不断 、不可拆开之义。联绵词在书写上是两个字,这 两个字只代表构成联绵词的两个音节的读音;这 两个字(音)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意义,不可拆开理 解。组成联绵词的每一个字的含义,一般来说, 都与联绵词的词义无关。 n例如: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望洋向若而叹。”句中的“望洋”表示“仰视之貌 ”,是个联绵词,不可以拆成“望”、“洋”两个字 理解

11、成“望着海洋”。n联绵词有三个特点:n1、从意义上看,多为描摹声色形状之词, 也有表示事物名称的。在古代典籍、特别 是诗经中用得比较广泛。例如:n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 之。”“参差”表示长短不齐之貌。n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窈窕”形容女子身形体态美好,有人 将它译成“苗条”。n楚辞渔父:“屈原放逐,游于江潭,行吟泽 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憔悴”形容瘦弱萎 靡之貌。n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徘徊”为往返回旋之貌。n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是芦苇一类的植物。n2、从写法上看,有“字无定写”的特点。由于记 录联绵词的两

12、个字,只表示读音,不分别表示意 义,因此往往会有多种写法。例如:n“望洋”还可以写成望羊、望阳、盳洋;“徘徊”也 作裴回、徘回;n“逶迤”也作委移、逶陀、委它、委他、威夷、委 蛇、委施;n“匍匐”也作匍伏、蒲伏;“黽勉”也作闵勉、闵免 、文莫、密勿;n“踌躇”,也作踟蹰、跢跦、踟躇、踟跦、踟伫、 躑躅、彳亍等;n“彷徨”,又写作方皇、旁皇、房皇、徬徨n;“仿佛”,又写作彷彿、髣髴;犹豫又写作 犹预、由豫、由夷、犹夷、夷犹、犹与、 容与等。n3、从语音上看,两个音节之间多有双声、 叠韵或双声兼叠韵的关系。n有的是声母相同,称作双声(如果两个音 节都是零声母,也是双声)。如崎岖(溪 母)、踟蹰(定

13、母)、鸳鸯(影母)。n有的是韵(指韵腹和韵尾)相同,称作叠 韵。如崔嵬(微部)、婵媛(元部)、蹉 跎(歌部)。再如: n双声联绵词:仿佛、踊跃、匍匐、参差、踟蹰、 玲珑、栗烈、倜傥、觱发、造次、缤纷、侘傺、 容与、蜘蛛、澎湃、突梯、滑稽、忸怩、便嬖、 蟋蟀、蒹葭、伊威(昆虫名)、蓬勃、唏嘘、仓卒 、倜傥、辘轳、恍惚、留连。n叠韵联绵词:须臾、窈窕、窈纠、婆娑、蹉跎、 蒙胧、辟易、偃蹇、忧受、夭绍、婵媛、崔嵬、 仓庚、薜荔、彷徨、徘徊、堂皇、蹁跹、逡巡、 妖娆、披靡、荒唐、逍遥、混沌、扑朔、蹉跎。n双声兼叠韵的联绵词:辗转。n非双声、叠韵关系的联绵词:蝌蚪、鹦鹉、葡萄 、颠沛、箜篌、狼狈、滂沱、

14、浩荡、蜈蚣、狼藉 、逶迤、跋扈、芙蓉。n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联绵词在语音上的联系指的是 古代的读音。有的联绵词过去有双声或叠韵的关 系,到了现在这种关系已经没有了,这是因为语 音发生了变化n4、从构成上看,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应是一个 语素,所以不能拆开解释。n犹豫,礼记曲礼正义:“此二兽进退多疑 ,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谓之犹豫。”有人还认为 犹是兽名,豫是预先的意思(见汉书高后纪 颜师古注)。清代王念孙父子对此提出了批评 。(详参沈祥源主编古代汉语P158)n窈窕,扬雄方言卷二:“美心为窈,美状 为窕。”此亦不可从。其实窈窕是连绵词,有二 义,一是美好,二为幽深。n辗转,朱熹诗集传因郑笺将“辗转反侧

15、”拆 成四个词,“辗者转之半,转者辗之周,反者辗 之过,侧者转之留,皆卧不安席之意。”其实, 辗转为连绵字,反侧是同义(近义)词连用。n望洋,又作望阳、望羊、望徉、盳洋等。清 郭庆藩庄子集释对“望洋”解释说:“洋、羊 皆假借字,其正字当作阳言望视太阳也。太 阳在天,宜仰而观,故训为仰视。” n首鼠,义同踌躇。史记魏其武安侯列 传:“何为首鼠两端?” 宋人陆佃埤雅 说:“鼠性疑,出穴多不果,故持两端者 谓指首鼠。”这是望文生义的解说, n(二)叠音词n叠音词,也叫重言词、重言形况词,是重 叠两个音节组成的词。叠音词重叠的两个 字拆开来表示的意思与这个叠音词的意思 无关的这一类叠音词。不包括像舅舅、悄 悄、轻轻这一类重叠式的合成词。例如:n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