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意外伤害发生的类型原因及处理措施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54937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意外伤害发生的类型原因及处理措施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校园意外伤害发生的类型原因及处理措施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校园意外伤害发生的类型原因及处理措施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校园意外伤害发生的类型原因及处理措施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校园意外伤害发生的类型原因及处理措施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园意外伤害发生的类型原因及处理措施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意外伤害发生的类型原因及处理措施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园意外伤害发生的类型原因及处理措施分析摘 要高校校园中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给高校的公共安全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高校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迅速扩散性、 潜在威胁性以及后果严重性等特征。应对危害高校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首先必须树立 “危机管理” 的理念 ,按照以人为本、 预防与应急并重、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强高校公共安全的法律支撑、科技和资金支撑、人才支撑等方面的工作。关键词 校园意外伤害 ;类型原因 ;处理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校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影响高校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高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给

2、高校的公共安全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由于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关注程度高,传播速度快 ,不仅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而且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 ,加强高校公共安全管理与稳定工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一、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突发事件一般是指在人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或无法知晓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违反社会常态并危及社会和个人人身安全的事件,带有一定的波及面和较大负面影响。目前公认的影响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高校突发事件指在高校内部发生的突发事件,主要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忽然发生的,大

3、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 ,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1高校突发事件最本质的特征是具有突发性和危害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在诱因上的偶然性、时间上的突发性,往往令管理方始料不及或难以事先防范,再者就是突发事件给高校现有的学习、工作、生活秩序造成干扰或冲击,带来不良社会影响,具有一定危害性。只有突发性和危害性二者同时具备,才构成一个完整的高校突发事件。2具体分析高校突发事件,有以下四个特征: 1.不可预测性。突发事件一般都是突然发生、难以预料的。2.迅速扩散性。网络和媒体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为各种信息的发布、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使突发事件可能在不

4、可预知的短时间内到达世界任何角落,具有迅速扩散性。3.潜在威胁性。高校的组织规模较大,主体是大批有知识、有思想、有热情的青年学生,他们思维活跃 ,关注社会、 民生 ,但思想不够成熟、遇事不够冷静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很容易情绪冲动和聚集。4.后果严重性。 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突发事件,都会不同程度地给学校造成财产、声誉上的破坏与损失 ,甚至带来师生员工人身危害和政治上的影响,影响到学校的安全稳定。二、高校突发事件类型与成因分析引发高校突发事件的原因相当复杂,有时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1.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这是高校常见、 多发的一类突发事件,其成因范围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包括

5、盗窃、 打架斗殴、诈骗、火灾、故意伤害、意外伤害等。2003 年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学生餐厅发生的爆炸案,2007年在美国和芬兰校园发生的枪击案都属此类。最近的案例是2008 年 11 月 14 日,上海商学院学生因违规使用“热得快”在宿舍内引发火灾 ,四名女生从宿舍楼六楼跳楼逃生,全部当场死亡。 而仅仅过了两天,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实验楼起火,整个实验室烧毁,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2.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2003 年全国范围内爆发的SARS, 引起校园恐慌 ,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安全,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秩序。在国家公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条件下,此类突发事件的防

6、控将会大大加强,由此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也将会有效减少。3.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这类突发事件主要由地震、台风、洪涝、火灾、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引发。受全球气候影响,世界范围内的地震、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呈现频发态势,对社会经济政治、对人民群众以及高校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4.政治类突发事件。高校是政治上比较敏感的区域,引起高校政治类突发事件的原因多样,多有复杂的社会政治原因。国家利益冲突、国际政治危机、国内社会矛盾激化、敌对分子的煽动破坏等,是导致高校政治类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此外 ,管理层导向失误,学校决策层处置不力,高校学生本身思想、政治上的不成熟、法制观念淡薄、行为上的盲从,也是形成

7、政治类突发事件的重要原因。5.大学生心理问题类突发事件。有关研究数据显示,自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下滑,消极心理特征如心理问题、 焦虑水平、 抑郁水平等逐渐增多或增高。从 1992 年到 2005 年青少年的焦虑得分增加了近8%,敌对心理增加了近8%;1989 年到 2005 年,抑郁得分增加了约7%。 同时部分积极的心理特征 ,如自尊水平却在逐渐下降,从 1997 年到 2007 年,青少年自尊得分下降了11%。6.学校管理类突发事件。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提供服务过程中,若因管理和服务问题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切身利益时 ,也容易引发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如学校

8、针对学生出台某项管理措施,尤其是涉及学生利益的问题,缺乏与学生有效的沟通,没有进行充分宣传和实施准备,没有注意听取广大学生的意见;学校政策关系学生的切身利益方面,违规招生影响学生的学籍和文凭,违规收费增加学生经济负担,对学生违纪处理不够严谨、严肃,评优评奖、推免研究生、补助发放等方面不公开、不公平等;学生向学校反映食堂饭菜质量下降、价格上涨、宿舍服务不到位、热水供应、校医院看病、图书馆借书等后勤保障方面存在问题,渠道不畅通 ,或反映后得不到及时解决和反馈等。这些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如果未能及时妥善解决,都有可能会引发罢餐、罢课、静坐、群访等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三、应对策略高校作为承担相应管

9、理责任的主体,在公共安全建设中必须履行应对危机的责任。首先 ,必须树立“危机管理”的理念。“危机管理”的概念最先是在公共关系学中提出并广泛应用开来的 ,其出发点在于针对改善可能或已经发生的导致破坏性舆论的事件,进而对组织形象进行恢复和重塑。其次 ,预防和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维护高校公共安全,应该坚持三个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即在维护高校公共安全建设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2.预防与应急并重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5 条规定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 ,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

10、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2003 年 SARS暴发 ,北京大学校园食堂爆炸案,云南大学“马家爵”事件以及此后接连不断的突发事件 ,给我国高校公共安全建设敲响了警钟,提出了挑战 ,也使我们认识到预防与应急同样重要。3.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 30 条规定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 ,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也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

11、强领导。”最后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学校公共安全建设: 1.加强高校公共安全的法律支撑。高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是教学、科研 ,没有执法或独立行使自己法律意志的能力,其权力是有限的。 高校公共安全权则是指法律保障和维护的高校群体的基本权利免受侵害的权利。按照权利适用主体不同,高校公共安全权利分为教师安全权与学生安全权。按照权利的客体内容不同,高校公共安全权利分为人身安全权和财产安全权。常见的人身安全权又可细分为生命安全权、健康安全权、人格安全权、隐私安全权等;财产安全权又可细分为私有财产安全权、公共财产安全权、寝室安全权等。2.加强高校公共安全的科技和资金支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

12、校公共安全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多,因此必须加强安全保障与重大风险防范技术研究以及突发事件预警与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对高校信息安全来说 ,主要是开发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技术,使校园网系统避免遭受大范围黑客攻击和计算机病毒扩散的影响,及时处置和报告校园网遭受境内外严重攻击、不可控制的大型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对于校园火灾防范,主要是使用高科技含量的警报、限电设备,对学生宿舍配备灭火器材 ,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事故应急照明,优化电路 ,保障用电安全。3.加强高校公共安全的人才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36 条规定 :“国家鼓励、扶持具备相应条件的教学科研机构培养

13、应急管理专门人才,鼓励、扶持教学科研机构和有关企业研究开发用于突发事件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具。”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也指出,我国将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高度重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和科学基金等,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基础理论、应用和关键技术研究给予支持,并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培养公共安全科技人才。参考文献 12 李佐卫 ,陈庆华 ,张学忠 .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成因及特点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4(6). 3近 20 年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下滑N.中国青年报 ,2008-12-29. 4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 )M. 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 5陶应勇 .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7). 6陶应虎 ,顾晓燕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陶应勇 .论高校公共安全建设中的危机管理J.江苏高教 ,2007(5). 8张文显 .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 )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9王立峰 .高校公共安全的法律维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