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夜间拍摄概略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4502 上传时间:2017-03-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码相机夜间拍摄概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数码相机夜间拍摄概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数码相机夜间拍摄概略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数码相机夜间拍摄概略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数码相机夜间拍摄概略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码相机夜间拍摄概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码相机夜间拍摄概略(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码相机夜间拍摄概略灯光扑朔、色彩迷乱,无数人为之癫狂、为之兴奋;光线黯淡、身影孤单,又让人感到无助和寂寞;温情弥漫、意乱情迷、狂躁暴虐、危机四伏、暮霭萧瑟、生命沉浮。夜,一个充满诱惑的空间,神秘而危险。万家灯火的城市,看起来比白昼更加辉煌;月色孤寂的乡村,显得格外安静清泠带上相机,走进夜幕,无数感受扑面而来。游弋在夜色中的摄影者像幽灵一样,有时候人们会称他们是“暗夜的精灵” 。他们在夜幕的掩护下出没于各种场合,用相机记录这正在发生的事情煽情结束,说些正事儿。这一期,我们和大家一起探讨利用数码相机进行夜间拍摄的基本技术。如果你喜欢在夜间游荡,无论在哪里,这些技术会为你捕捉夜色带来帮助。一、观察

2、光线都说“摄影是用光的艺术”。想用好光线么?要先学会观察光线嘞。相对于白天,夜间的光线更加复杂。光线变化最快的要算是“华灯初上的傍晚”和“东方破晓的黎明”,而天黑后直到黎明前,自然光线变化不会太大。曾有人问我:夜景摄影是指哪一段时间?黎明算不算夜景?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所以我们把标题从“夜景拍摄”改为“ 夜间拍摄 ”。古人 击壤歌中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词句。我们不妨以“日落后的黄昏”到“ 日出前的黎明 ”作为夜间拍摄的时间。有经验的摄影师会提醒人们,如果想拍摄夜景,那么最好提前一两天赶到拍摄地点,观察并记录这个地方黄昏和清晨的自然光线变化以及入夜后的灯光变化,并留意

3、天气预报。1、日落西山下面这些照片是在太阳落山后 1 个小时内拍摄的,地点北京,方向西南,时间 11 月底。在一个小时里天际线不断变化,直至蓝色在取景器中完全消失。提示一:相机和肉眼看到的夜色并不完全相同。有经验的摄影师会去了解自己的相机,掌握它、控制它、运用它。2、灯火辉煌不会有人拒绝夜晚,因为拒绝也没有用。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夜晚还是会降临。有人在夜间休息,有人在夜间工作,还有些人,夜晚对于他们来说,是冒险和娱乐。当城市灯光点亮夜空的时候,摄影师,你准备好了么?准备好去捕捉那些炫目的色彩了么?准备好去记录人们在夜间的生活了么?在这段时间里,自然光的作用变得微乎其微。光芒,来自于城市,来自于

4、舞台,来自于万家灯火。怀揣着相机,潜入夜幕,流光溢彩在身边荡漾。我们可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人类的知觉系统始终追求:简单、规律、明晰、秩序。这就是我们所要做的。即便在错乱复杂的环境中,即便是表现“ 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 ”,我们也要努力地去发现秩序和规律。提示二:在迷乱的灯光和色彩中找到秩序。3、夜深人静我们总会认为城市夜景拍摄的最佳时机是“天未黑、灯已亮”的时候。诚然,这段短短的时间里拍出来的照片会相当漂亮。但这不意味着我们深夜放弃拍摄的机会。其实选择夜深人静的时候拍摄照片也是一个不错的注意。这一段时间里,自然光几乎不会有变化,我们不用像在黄昏时那样紧张光线会消失,坐下来,沏一杯普洱茶,慢慢地享

5、受着黑夜,享受着拍摄。黑洞洞的高楼中星星点点地亮着几盏灯,灯火通明的街道不时有车辆驶过,街头孤寂的路灯三三两两的夜行人。它们组成的画面,可能会传递出另一种情绪。提示三:夜深人静时,拍摄可以更加从容。4、晓色朦胧当东方出现鱼肚白的时候,大多数的人还在睡梦中。没有万家灯火的景象,街上零星的灯光让黎明显得更加清凉,甚至有些寒意。在城市,下了夜班的人们在温暖被窝儿的召唤下,匆匆地赶回自己的家;在乡村,睡眼惺忪的炊烟袅袅升起。勤劳的摄影师们像众多在黎明开始劳动的人们一样开始了一天工作。清冷、神秘、安静和希望,也许是破晓十分送给我们的最多的感受。在安静的城市里、在美丽的郊外,摄影师们用镜头迎接着这一天的太

6、阳从东方升起。提示四:破晓时分,很少有万家灯火的景象。5、最佳拍摄时机夜间拍摄的最佳时机在什么时候?这可能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如果存在一个明确答案的话,那就是在你看到它并感受到它的时候。它就在你的眼睛里。夜间摄影的拍摄技术并不复杂,尤其在我们拥有数码相机之后,似乎一切都可以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我们用了大量篇幅探讨夜间的光线,也只是千万变化中的九牛一毛。所以我们总是会建议我们的学员多观察、多拍摄,从而获取更多的视觉经验。当拍摄时机到来时,可以从容地把握。还是那句话:要用好光,先要学会观察光线。摄影师的眼力,这在纽约摄影学院的全科摄影课程中是最重要的训练科目之一。每一位学员都会被要求在按下快门前和按

7、下快门后思考一些问题,直到这种思考变成习惯,习惯变成自然。提示五:最佳的拍摄时机就在你的眼睛里。二、曝光控制如何控制曝光,也许是摄影师在夜间拍摄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使用胶片拍摄比使用数码相机拍摄面临更大的挑战。由于不能直接看到结果,所以前辈们用大量的拍摄实践获取了珍贵的夜间拍摄经验。在这些经验中,有一些到今天仍然具有指导价值,另外一些则已经时过境迁。我们现在拥有的数码相机,可以让我们从液晶屏回放中“所见大致所得”。相机中的直方图,为我们更加精确地曝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然而,我们在实际运用中仍然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怎样判断直方图、采用什么样的测光模式和曝光方式、什么情况下使用曝光补偿、如

8、何将光比相当大的夜间场景记录在数码相机上等等。1、通过直方图判断曝光在直方图的横坐标上,左边为“暗”,右边为“亮”。纵坐标表示某一亮度的像素数量,其值越高说明这一亮度在画面中占的面积越大。在数码相机曝光的秘诀一文中,我们提到过一个口诀。在这里略作修改作为对判断直方图的口诀重新提出:左边山脚见不到,暗部细节被丢失;右边山脚见不到,亮部细节被丢失;两边山脚见不到,高光暗影均有失;山峰靠右亮区大,山峰靠左暗影多;山谷如果在中间,中间影调少细节。如果左侧的山脚看不见了,说明照片中暗部细节已经有损失。这时候需要判断损失的是画面中的那些地方。如果这些地方我们还需要有细节的话,那么,适当增加曝光可以使暗部有

9、更多的细节。如果右侧山脚看不见了,则正好相反。在以直方图作为依据调整曝光的时候,我们通常会采用“不溢出原则”,即:尽量让两边的山脚保持在直方图内,如果场景的动态范围高于相机能记录的动态范围,至少保留一侧的山脚。这条原则在夜间拍摄中应当灵活地运用。我们可以让直方图的两边都有溢出,但一定要知道溢出的部分在画面中是哪些地方,这些溢出是对画面产生了干扰,还是对主题有所帮助。这一次我们先谈到这里。下一次,我们会就夜间拍摄的一些技术问题初步展开讨论,如测光、术的应用,数码相机长时间曝光、防抖、降噪等等。(未完待续)在上一期中,我们探讨了夜间拍摄的时机和曝光等问题。这一期,我们继续探讨数码相机夜间摄影的曝光

10、问题,以及防抖、降噪、白平衡等技术在夜间拍摄时的应用。2、采用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还是评价测光很多人都喜欢使用点测光,仿佛使用点测光是“专业”的象征。如果真是这样,那些专业相机就不用设计其他测光方式了。多数情况下,我们使用中央重点测光或评价测光都会得到满意的结果。点测光在应用的时候会更麻烦一些,而且要求使用者对影调有足够的认识。如果我们采用点测光,则应当针对场景中的暗影部分、中灰影调部分和高光部分分别测光,然后结合数码相机的动态范围选择一个合适的曝光组合。在夜间拍摄中,无论采用什么测光方式,最终我们判断曝光是通过相机内的直方图。即使机内测光表在夜间无法正常工作,我们也可以得到准确的曝光。3、采

11、用手动曝光还是自动曝光?如果测光表还可以正常工作,采用自动曝光,无论是程序曝光(P)、还是快门优先(S)、或是光圈优先(A)都会比手动曝光(M)方便很多。快门优先的曝光模式(S)被用于方便地拍摄运动物体。在夜间摄影中,汽车行驶的轨迹、烟火、礼花等等都属于运动的事物,拍摄的时候最好找一个不运动的物体作为测光参考的对象。当然在夜间拍摄中,我们可能更多地使用手动曝光(M),因为夜间光线太暗,常常超出机内测光表的测光能力,而导致测光表不能正常工作。还好我们有直方图,所以不用看测光表也可以工作。当我们使用自动曝光时,可以设定曝光补偿,用它来修正曝光。曝光补偿的原则是“亮加暗减”。也就是说,测光区域内亮的

12、部分多就需要适当加曝光,测光区域内暗的部分多则需要适当减曝光。如果采用平均测光,那么,在夜间拍摄大场景时,我们可能需要适当减一些曝光,因为在这样的场景中,暗影部分一般在画面中占的面积比较大。如果拍摄街上密密麻麻排列的霓虹灯招牌,我们就可能需要适当加一些曝光。加多少、减多少,仍然需要我们通过直方图来判断。4、高动态范围曝光技术在具有很高动态范围的夜间场景中,数码相机很难把景物的影调完全捕捉下来。也就是说照片的暗部或者亮部总可能会有细节丢失。高动态范围曝光技术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当然在使用这一技术之前,我们应当考虑是否真的需要所有的细节。通常可以使用两种方法获得高动态范围的曝光。一种是针对同一场

13、景采用多次曝光,最后获得一张既有暗部细节也有亮部细节的照片。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相机中的 能。如果我们采用前一种方法,则至少需要两次曝光:一张针对亮部曝光,另一张针对暗部曝光。在这个技术的使用中应当注意场景中的运动物体,尤其应当避开带有高光的运动物体,如车灯。使用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我们可以在照片中获得很大的动态范围;缺点在于必须留意画面中的运动物体,拍摄机位不能移动。数码技术为多次曝光提供了有效的后期支持,现在我们可以使用高动态范围(成技术,将同一场景中不同的曝光数据整合在一张照片中,然后通过专用的软件将这张照片展现在我们面前。后一种方法通常由相机直接提供,在应用上更加广泛、直接。优势在于在一张

14、照片上完成较大动态范围的捕捉,不存在机位移动和运动物体的问题,而且操作简单;缺点在于目前并不是所有数码相机都具备这样的功能。三、避免杂光夜间拍摄,照片上出现杂光的可能性要比白天拍摄大很多。其中,路灯和车灯所造成的眩光和它们产生的鬼影可能是最常见的一种杂光。很多情况下,我们不得不面对光源拍摄。如果出现了眩光或鬼影,适当改变拍摄角度,这样做即使不能完全消除眩光或鬼影,也可以让它们出现在画面中细节较少的地方,便于后期处理。所以,在拍完一张夜景照片后,如果有条件,应当在回放时,放大并仔细检查整个画面,以免因为不起眼的杂光留下遗憾。如果我们准备去拍摄夜景,准备一定黑色帽子是个不错的主意。镜头罩可以帮助避

15、免来自镜头侧方的杂光进入镜头,但对镜头前方的却无能为力。当镜头前出现我们不需要的光线时,比如过路的车灯,我们可以用帽子暂时挡住镜头,直至杂光移出画面。为什么要黑色的呢?因为我们无法保证相机的后面没有光线,当我们拿着浅色或者白色的帽子靠近镜头时,来自相机后面的光线就会通过帽子反射形成杂光进入镜头。使用单反相机长时间曝光,杂光可能通过取景器的目镜进入相机。所以在单反相机上通常会配备目镜盖。使用时将目镜上的橡胶护圈摘下来,再将目镜盖安在目镜上即可。当然,用黑色帽子盖住目镜更方便些。在下面这个场景中,由霓虹灯形成的光污染可能会进入镜头,在画面中产生干扰。这种杂光,通常是可以在拍摄是避免出现的。四、防震

16、夜间拍摄,意味着很多情况下会使用较长的曝光时间,这也意味着我们将更多地使用三脚架。使用三脚架,帮助我们克服长时间曝光拿不稳相机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使用三脚架已经相当稳当,这样就很容易忽略掉相机在三脚架上震动造成的影像质量下降。反光板的震动反光镜预升功能可以有效的减轻由于反光板上下翻飞造成的机震。如果我们的单反相机上有这个功能,又有条件使用的话,不妨在夜间摄影中使用它。但是如果我们的数码单反相机没有反光镜预升功能,或者拍摄条件不允许我们有足够的时间使用这个功能,那么,应当记住 1/15 秒和 1/4 秒这两个数值。对于 35 毫米相机而言,“各种脚架在高于 1/15 秒时,手按快门的分辨率明显高于使用快门线,而在 1/4 秒或更长的曝光时间下,使用快门线的效果更好”。三脚架位移最不应该发生的错误是在相机的曝光过程中三脚架被碰到,尽管这看起来不是什么大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摄影摄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