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法研究课题流程及方法应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446615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5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法研究课题流程及方法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中学《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法研究课题流程及方法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中学《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法研究课题流程及方法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中学《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法研究课题流程及方法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中学《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法研究课题流程及方法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法研究课题流程及方法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法研究课题流程及方法应用(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法( 研究)课题流程及方法应用昌吉州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王机林 TEL:2321171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概览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大体 可以归纳为九个步骤: 1选题2论证3申报4制定方 案5实施6形成成果7申请结 题8接受鉴定9应用成果。二、课题的实施 所谓实施是指按照课题方案确 定的研究目标、内容,选定的 研究方法,确定的步骤进行研 究或实验。这里主要讲两个问 题: (一)课题实施的常规性工作 (二)课题实施中的技术问题(一)课题实施的常规性工作这里主要讲两个问题: 1、界定课题 2、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1、界定课题课题界定是指:明确课题及课题中 的关键概念的内涵和

2、外延。 内涵 是指概念确切的含义。明确内涵 是为了避免岐义,目的在于使课 题组成员能够在理解同一概念的 前提下不发生偏差地把握课题研 究的重点;外延是指概念的范围 界限。 “中学思想品德活动教学 法 (研究)”课题概念界定 活动 教学法 活动教学法 内化 品德内化活动 本义是动弹、运动。引申为为 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在本 课题中是指教师有意识的在教学设 计中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让受教育者 去主动地实践、体验、感悟。 教学法教学法原本指教学的理论。包括普 通教学法和分科教学法。普通教学法 研究的是各门课程的共同的教学任务, 过程、原则、内容、方法、组织形式 等。分科教学法研究第一门课程的教 学

3、任务、过程、原则、内容、方法和 组织形式等。本课题中的教学法是指 中学思想品德的教学的基本形式 ,或者说方式方法。 本课题中的“教学法”并不是要求我 们重建思想品德这门课完整的教 学方法体系。而是重点改善思想品 德这门课传统的重“灌输”轻“内 化”,重“讲解内容”轻“活动设计 ”的教学的方式方法。如辨证地处理 “灌输”与“内化”的关系。有针对 性地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 便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实践活动。探 寻活动的途径、载体、形式。 活动教学法 在本课题中是指围绕教学目标,根 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 有利于学生反思、感悟、体验直至内化 为自觉行为的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有 效培养

4、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 的教学方式方法 。内化 “内化”与“灌输”是相对的一组 词。我国清初学者刘智 “纳有形于无形 ”,就是内化。凡是外部的客体的东西 转化为内部的主体的东西,与主体合一 ,谓之内化。 “灌输”(?)“内化” “接受”“探究”(内化的过程)品德内化 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人品德谓之品德内化。即学生把 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 需要。或者说,就是学生对德育的要求入耳、入脑 、入心,最终变成自己的行为。 品德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人们对它们有了 某种认识之后就能“据为己有”,只有当这种外部的 客体的社会道德通过心理活动转变为个体品德之后 ,才会使它们成为与

5、己一体的“同化物”,即成为内 部的主体的东西,它是知、情、意、信、行综合作 用的过程,道德内化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是 学习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的统一体。 2、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课题组内部培训制订执行计划 (或阶段性计划)分工操作阶 段性总结。之后就是第二个周期开 始,其步骤与第一个周期相同,直 到既定的周期完毕。在实施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认真积累六方面的材料 一是计划性材料 :总体实验设想、方案、 阶段性计划、执行计划;二是基础性材料 :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实验教师的基本 情况;三是专题性材料:专题讲座、报告 、专题研究资料;四是效果性材料:群体 变化资料,如成绩统计资料、分析

6、、有价 值的学生作业、制作、作品;五是过程性 资料:实验课教案,典型实验课记实,课 后分析,研究记录,研究观察记录,家长 、学生、社会反映;六是总结性资料:阶 段性总结、实验小结、测试小结、分析小 结。做好自我评价 从时间上来说,评价有周期性评价 或者学期性评价,评价时要找出缺 陷,进行反思,提出弥补措施;与 研究或实验的目标、假设、界定的 内容对照,找出不足,及时弥补。分析阶段性研究或实验成果: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用理 论解释现象,由现象上升到理论, 为后期形成研究或实验报告奠定基 础。(二)课题实施中的技术问题 1、本课题“三量”问题的分析 2、本课题研究方法的选择1、 “中学思想

7、品德活动教学法 (研究)”课题中“三量”问题的分 析 在课题表述时应该尽可能反映出最基 本的三种变量,即自变量;因变 量;无关变量。 自变量: 自变量在实验中通常称为实验因素,是由研 究者掌握的、假定为原因的变量。如学习内 容、学习方法、惩罚方式、学习次数、活动 方式等等。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与有效提高 学生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这个课题中,多 媒体教学就是一个自变量。“中学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法 (研究 )”课题的自变量 本课题的自变量有多重性:确定思想 品德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恰当程度, 设计具体实践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技巧 、活动方案设计适切性,活动指导策略的有 效性,教师讲授的适度性,教师

8、评价的合理 性等都属于教师可以掌握的量。这些都是影 响学生内化的重要因素。 因变量 是指由自变量变化引起的被试行为反应 相关联的变量。如分数、及格率等。在“运 用多媒体教学与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关系的研究”课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 因变量。在教育实验中一是通常要将因变 量分解成可以测量的指标;二是要定义这 些指标测量的方法。 本课题的因变量为:学生 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确定因变量的4个条件: 确定因变量要尽可能满足以下4个件: 一是客观性。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 法测量、记录; 二是可靠性。测量的结果有较高的度; 三是有效性。其测量的指标能反映实验 目标,并可以预期它

9、会随自变量的变化 而变化; 四是可量化。便于数据处理和统计验。无关变量 又称干扰变量。是指自变量以外的 会对因变量造成影响的非研究变量。 它与自变量无关,但与因变量有关。 要提高实验的信度和效度必须尽可能 控制无关变量。常用的控制方法有随 机控制法、排除控制法、平衡控制法 等等。“中学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法 (研 究)”的无关变量 一是教师方面:教师自身的水平、能力、研究热 情、投入程度、持续时间久暂、悟性;教师对课 题研究目标、方向的把握,对课题中出现概念理 解的准确程度;教师操作变量的时机、选择性、 有序性,营造课堂氛围的能力、对待学生的态度 、评价等。二是学生方面:学生学习水平的整齐 程度、

10、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参与程度、接受自 变量刺激的轻重程度、时间久暂、对待思想品德 学习和重视程度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因变量 ,所以要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必须尽可能控制 无关变量。常用的控制方法有随机控制法、排除 控制法、平衡控制法等等。 2、本课题研究方法的选择 目前课题研究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类: 即定量研究和质的研究。定量研究 是指在研究过程中强调研究对象的“数量” 特征,通过收集事物数量属性的资料将其“ 量化”,然后以数字描述和统计的方法来解 释探讨研究的问题。这类研究常见的有: 教育实验研究法、教育测量研究法、教育 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统计法等等大 都有采用统计方法。这些研究方法固然

11、很 重要,但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讲,它是一道 高门槛:研究周期长、理论要求高、专业 术语多、数据计算繁杂。质的研究 (又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是一个相对 的概念,是指在研究上强调研究对象的“性 质”特征,通过收集说明事物性质的资料来 探讨解释研究的问题。质的研究方法是一 类研究方法的通称,它包括:教育行动研 究法、教育案例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法 、人种志研究法等等。从外部表现来看, 一般不用数字描述和统计分析的原则。这 些方法适合教师研究特点,便于掌握,易 于实施,见效快,周期短。“中学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法 (研究 )”应选择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案例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 研究者针

12、对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或教 学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升改进教育 教学的方案或计划,用以指导教学实 践或教学活动,同时又依据教改研究 计划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进一步充实和修正,完善计划或方案 ,不断提出新的目标。 行动研究法的程序 计划评价实施 图意大致为:计划解决某个问题,采取措 施加以实施,记录计划执行的情况并做出 评价,发现新的情况,再计划,再实施、 再评价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研究过程。计划实施评价(2)案例研究法 教育案例是指对一个实际教育、教学 情境的具体详细的描述,包含有典型 的矛盾、冲突,也可能包含解决的办 法,描述展示了各当事人的内心世界 ,表明了一定的教育理论。案例研究法的特

13、点 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 典型的矛盾、冲突; 寻求解决办法; 当事人(教师)内心世界; 暗含的教育理论;4、本课题资料的收集 主要有三种方法:访谈法 ;问卷法;观察法 。访谈 与一个或多个学生有目的的谈话。访谈有三种方法 : 一为封闭式,课题组成员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有固 定结构的提纲进行提问,选择访谈对象的标准和方 法,所提问的内容和顺序以及记录方式都标准化了 ,而且研究者对访谈的走向和步骤起主导作用。 二为开放式访谈,事先没有拟定好固定的访谈问题 ,访谈形式灵活,研究者只是起一个辅助作用,鼓 励和激发访谈对象谈论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发表 自己的看法。 三是半开放访谈,有事先设计好的提纲,但

14、可以根 据情况灵活地进行调整。 问卷: 以卷子的形式将事先设计好的 问题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回答 。设计试卷时可以采取问题式、是 否式、排序式、表格式等。 观察 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去感知 观察对象的方法。要求有观察记录或 观察笔记。三、研究的成果形成 1、教育研究报告; 2、学术论文 。1、教育研究报告 撰写研究报告的目的,是科学地总结经 验自己的研究工作,用容易理解的写作形式 反映研究结果,向同仁提供教育科研信息, 丰富教育理论宝库,达到推动教育实际工作 的目的。写研究报告通常要体现“三严”(即严 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严密的方法)、“五 性”(正确性、公正性、客观性、确证性、可 读性

15、)。内容论点正确无误、数据精确可靠 、结果有再现性;概念必须明确、不夸张、 不虚饰、不写抽象的体会、更不能搞子虚乌 有的伪科研。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题目;署名; 前言;正文; 结论;讨论; 参考文献。题目 研究报告的题目必须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 使人一看题目,就能知道要讲什么问题。对 于报告团命题的基本要求是:确切、中肯、 鲜明、简练、醒目,并能引人注目。题目不 能太笼统,太长、太夸大的字眼,题目大小 并不能说明报告的轻重。题目字数一般不要 超过12个字。必要时可以在署名之下定摘要 (概括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具有相对的独 立性,以300字为宜;为了引人注目,可在报 告中选择38个关键词)署名 研究报告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研究报告负 责。一项课题有许多人参加,是否都有要署 名?如何署名?这要以他们是否直接参加全 部或主要工作,能否对研究工作负责,是否 做出较大贡献为衡量标准,凡是只参加者了 部分工作,提供了基本些材料,对全面工作 不大了解,不必署名。但可以在附注中说明 为此做出的贡献。至于署名的先后问题,则 以贡献的大小为先后顺序,以谁提出了设想 ,谁承担了主要的研究工作,谁解决了关键 问题为序进行排名。前言 主要写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前人或 同时代人已进展到什么程度,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