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7429649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明朝、清朝前期 (1368年 1840年)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政治: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明废丞相、立厂卫;考八股,设三司;清增设军 机处,大兴文字狱;经济:继续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 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自然经济仍占统 治地位.民族关系:统一多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与国内分裂叛乱势力斗争,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开发; 文化:承古萌新古典科技进入总结阶段,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理学 走向极端,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古典小说蓬勃发展,具 有鲜明的反封建思想;第第6 6课课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康熙简介清圣祖仁皇帝 名爱新觉罗玄烨( 1654-1722) 8岁登基 14岁亲政 69岁驾崩 在位61年 年号 康熙 (康,安宁;熙,兴盛) 万民康宁,天下兴盛一、少年天子1、孝庄训教,兼学满汉兼学满汉兼学满汉康熙身上有三种血统、有三种文化、有 三种品格,康熙的三种血统,他父亲是满族 人,他祖母是蒙古人,他母亲是汉人,所以 康熙身上有满洲人、蒙古人、汉族人的三种 血统。他又受了三种文化的影响,向祖母学 习蒙古语;向满族的师傅学习满文和骑射;向 汉族师傅学习四书五经,他又受到儒家文化 的教育,所以康熙他的文化来说,他的勇武 与奋进深受满洲骑射文化的影响,他的高远 与

3、大度得益于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他的仁 爱与韬略来自于汉族儒家文化影响。法国挂毯(藏于 卢浮宫)描绘法 国传教士给康 熙讲解天文学 的情景。 康熙年间制作 的地球仪康熙年间制作的演示 天体运动的浑天仪一、少年天子1、孝庄训教,兼学满汉2、博才多能,学贯中西康熙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接纳,表现了帝王的 宽大胸怀和求知欲,但这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 没有形成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的政策,也没有形成 为一种制度。康熙故去之后,人亡政息,他的继任者对西 方的科学技术都不感兴趣,这也是造成近代中国 科学技术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欧美中国经济进行工业革命,在全 球寻找新的原料产地 和海外市场。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政治欧美

4、资产阶级革命,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空前加 强思想 文化资产阶级思想解放潮 流形成,近代自然科 学形成推行文化专制,束缚人们 的思想外交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 实行闭关政策,限制对外 交往1718世纪中国与欧美发展特点康熙即位康熙即位 面临的问题面临的问题黑龙江流域黑龙江流域( 沙俄)沙俄)新新 疆疆云南广东福建三地云南广东福建三地 (三藩)(三藩)台台 湾湾西西 藏藏涉及:内部统一、民族团结、抵御外辱; 首要解决的问题:叛乱和分裂的问题康熙面临的问题涉及哪些方面康熙面临的问题涉及哪些方面?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 么么? ?为什么为什么? ?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

5、大举措1、平定“三藩”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继茂叛乱波及叛乱波及 云南云南 、 福建福建 、广东等南方、广东等南方8 8省省, ,兵锋直至兵锋直至长长 江以南江以南. .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 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康熙在平定三藩之 乱的战争中,康熙 采用剿抚并用的方 针,以分化叛军力 量。提升归降的叛军千总 为守备颁发札付1、平定“三藩”意义清除了地方割据势力,避免了国家分裂,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抗御外敌的能力.有利于边疆和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

6、举措2、收复台湾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统治38年 (16241662)。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 郑成功驱逐荷郑成功驱逐荷 兰侵略者兰侵略者, ,维护了维护了 中国领土完整和中国领土完整和 民族尊严民族尊严, ,是民族是民族 英雄英雄; ;有利于台湾有利于台湾 的早期开发。的早期开发。 郑成功收复台湾 有何重要历史意 义?材料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郑成功 材料二: 郑成功及其子郑经在收复台湾后,仍然用 南明永历年号,以明朝遗臣身份继续与清廷对抗。 “三藩”之乱爆发后,郑经乘机率军进攻福建等地 郑氏所部数年煽乱于东南沿海中国通史全编(下) 探究:

7、如何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政 府收复台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上述材料对郑氏集团收复和经营台湾进行 简要评价。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维护了中国领土 完整和民族尊严,是民族英雄。一方面有利于 台湾的早期开发,另一方面与清政府分庭抗衡 ,形成分裂状态,不利于国家的统一。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2、收复台湾表现出宽阔的胸襟和卓越的统治能力。1)对收复台湾持坚定立场 一定要完成国家的统一 2)大胆启用郑氏降将施琅 表现了超人的胆略和见识 3)实行灵活多变的收台政策 军事斗争与招抚安民政策并施康熙在台湾实行了哪些有效的 统治措施?有何意义?措施:A.设置行政建制: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B.在台湾设总兵

8、官一名,澎湖设副将一员, 兵驻守;C.“展界开海”;D.实行轻税政策等。意义: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贸易的发展以及大 陆与台湾的经,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 固了祖国的海防。康熙帝宽大为怀,自郑克塽以下皆 量才录用,封官加爵。郑克塽要求把郑 成功的遗骨移葬福建故土,康熙帝欣然 准允,以礼安葬,并亲书挽联一副: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 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 外有孤忠。平台千古,复台千古; 郑氏一人,施氏一人。施琅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1、平定“三藩”2、收复台湾 3、抗击沙俄 阅读教材,概括康熙帝抗击沙俄,确定边 界的简要经过?周密准备签订条约武力打击(兵)外交干涉(礼)雅

9、克萨之战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待议地区待议地区1689年尼布楚条约划边界 特点特点: :双方双方平等平等协商下的产物协商下的产物 意义意义: :划定边界,从法律上确定划定边界,从法律上确定“黑龙 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属中国属中国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1、平定“三藩”2、收复台湾 3、抗击沙俄 4、平定噶尔丹叛乱漠西蒙古贵族噶噶尔丹向康熙帝提出“圣 上君南方,我长北方”,阴谋分裂祖国。康熙帝戎装像三征噶尔丹三征噶尔丹: :打击新打击新 疆蒙古分裂力量疆蒙古分裂力量 1690 1690 进军漠南进军漠南( (乌兰布通乌兰布通) )16961696 远征漠北 远征漠北( (昭莫多昭莫多) )1

10、6981698 清除残部 清除残部乌兰布通古战场康熙帝决心清除噶噶尔丹的残兵,发 誓“若粮草断绝,必噬雪穷追,断不回师” ,最终迫使噶噶尔丹兵败自杀。二、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1 1、平定平定“ “三藩三藩” ”2 2、收复台湾收复台湾 3 3、抗击沙俄抗击沙俄 4 4、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噶尔丹叛乱 5 5、册封五世班禅册封五世班禅顺治帝:顺治帝:册封册封五世达赖 康熙帝:康熙帝:册封册封五世班禅逐步形成达赖和班禅 必须经中央政府确认方能 得到认同的实际。顺治帝会见五世达赖1673- 1681平定 “三藩”1654年1722康熙 出生1667 亲政1685-1689 抵御外侵, 缔结和约1

11、662 登基1669智 除鏊拜 1688-1697 平定漠西噶 尔丹叛乱 1683-1684 收复台湾, 设府置县康熙 驾崩1713年 册封五 世班禅巩固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及影响影响贡献措施平定“三藩”消灭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 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收复台湾 设府置县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 的海防抗击沙俄 入侵抗击了沙俄的侵略,确定了中俄 东段边界,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三征噶尔丹三征噶尔丹册封五世班禅册封五世班禅打击新疆蒙古打击新疆蒙古分裂力量分裂力量加强对西藏的加强对西藏的管理管理基本上奠定基本上奠定 了中国的版了中国的版 图图; ; 开创了康乾开创了康

12、乾 盛世的繁盛盛世的繁盛 时代。时代。康熙帝采取这些措施的重大贡献?康熙统治时期,中国成为疆域辽阔、统一 繁盛的国家,封建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伸向 中国的西方早期殖民势力受到遏制,开始了封 建社会新的相对稳定时期,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康熙自评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我们如何全面认识康熙帝,给他一 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呢? 1)机智果敢。八岁即位,十六岁智擒螯拜,稳定 了朝廷秩序。2)维护和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对内: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准噶 尔叛乱,巩固统一。(2)对外:击退沙俄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3)学识渊博,弘扬了中国古代文化。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编撰古

13、今图书 集成全唐诗康熙字典。 4)发展经济:治理黄河,奖励垦荒,厉行节俭等。拉开了长达150年的 “康乾盛世”的序幕。 康熙历史轨迹中的败笔1)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书房) 2)对外轻视西方。 (当时西方资本主义比中国封建统治 显示优越和潜力,但是康熙帝未能紧 跟先进潮流,为后来西方侵略中国埋 下战败隐患。)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 洋东南到台湾及附 属岛屿钓鱼岛、 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我国辽阔的版图在 清朝前期最终奠定1、(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17题)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 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

14、北一 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 是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 国号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表明清朝行使和维 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 B. C. D. 2、(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综卷14题题)图图3所示战战役是A.明朝与瓦剌之战战B.明朝与后金之战战C.清军军反击击噶尔丹之战战D.清军军平定大小和卓之战战3、(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综14题题)(16 分)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 为为的君主。阅读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问题 。材料一 左图为图为 秦始皇二十六年诏诏版( 拓本),文字如下:二十六年,皇帝并兼天下诸诸侯,黔首大 安

15、,立号为为口口,乃诏诏丞相状,绾绾,法 度量则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1)指出图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 图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2分)(2)秦始皇在这这一诏书诏书 中颁颁布了什么 经济经济 措施?有何意义义?(2分) (1)小篆;皇帝。(2)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材料二:16731681年,年轻轻的康熙帝指挥挥了一场场平叛 战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谈起战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变化,说说:“前者 凡事视视之以为为易;自逆贼变贼变 乱之后,觉觉事多难处难处 ,每遇事 必慎重图维图维 ,详细详细 商榷而后定。” 摘编编自张岂张岂 之中国历历史(3)依据材料二,说说明“平叛战战争”

16、所指事件及对对康熙帝 的影响。(4分)结结合所学知识识,评评价这这一事件的历历史意义义 。(2分)平定三藩之乱。形成了谨慎的执政风格。维护了国家统一材料三:政事不论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规定一 天看章奏(竹简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 完不休息。 范文澜澜中国通史材料四:朕自临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务必皆躬亲亲,从不敢稍自暇 逸。今天下大小事务务,皆朕一身亲亲理,无可旁贷贷。若将要务务 分任于人,则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论钜细 ,朕必躬自断制。清圣祖实录实录 康熙五十八年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处理政务务的 共同点。(4分)(4)专权;勤政。4、(2010年高考江苏历苏历 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