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29082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7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舟山中学课题组(课题主持人:唐华;课题组成员:陈秋萍、厉敏、任闻斌、吴涛)一、研究缘起与探索过程(一)研究缘起与意义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是由素质教育和创新思维观念催生出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不但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也相应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着重于在专题性与综合性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容的选择上,它充分注重体现专题性、综合性与开放性,强调让学生更身临其境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中去发现、探索,从而形成和发展自身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

2、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到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也使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作为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我校的现代信息技术无论是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都具有诸多优势,从而使信息技术成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有力支撑成为可能。这种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策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探索出一条切实有效的道路。(二)我们的探索过程我校 2004 年立项的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与学校效能研究的开展,使我们的目光较早地投向“探索有效能的教学”和“开2 发有效能的校本课程” ,并为此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课题研究, 如运用

3、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省实验学校课题 ) 、 学科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研究 ( 教育部中小学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研究课题) 、 史地教学中 CAI 辅助教学手段运用对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研究( 省实验学校课题 ) , 为我们后来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积累了经验,提供了范本。2006年,基于现代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正式开题,2008年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9年开始在全校进一步实施,并通过市教育局、 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及与省内兄弟学校的交流活动推广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经验的总结与推广,使我们的课题落到了实处,并使之得以进一

4、步完善。(三)研究理念与构想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试行) ,将研究性学习定义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因此,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有机整合,力求通过对非良构问题的解决,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 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对研究性学习的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3 1. 情境性支持。 网络能够缩

5、小时空差异, 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模拟/ 真实情境,这些模拟 / 真实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动和研究欲望,为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创造条件。2. 资源性支持。 因特网上关于自然、社会、生活中各学科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研究、探索、实践的材料。3. 交互性支持。网络技术可创建协作学习环境, 实现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基于此,我们以研究性学习作为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突破口,并构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各个阶段的工作框架,根据研究性学习的三阶段六步骤, 有效利用三模式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4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 探索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三种研究性学

6、习模式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大都为非良构问题,它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在实践活动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自己通过收集、 分析和处理信息来亲身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应用于研究性学习,可以使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来源变得更加丰富,使信息的加工流转变得更加快捷,有效提高学生获取、鉴别、加工、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高质量地解决非良构问题。(一)“主题设计”模式主题设计模式是指: 针对当下某一热点社会现象或以社会实践中的某种事实为基点, 以调查、探究、收集、整理、分析、综合等方式,寻求并揭示出这一

7、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该模式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它更注重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冲突”与“碰撞”,而非确定的结果或最终的问题解决。 一般说来研究性学习分为三阶段、六步骤:即选定课题阶段(选择课题、确定课题)、实施课题阶段(设计方案、研究课题、) 、评价课题阶段(结题答辩、评价反思)。选题准备: 主要是信息的采集和技术的准备,与选择课题同属一个步骤。如,有关文献和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相关重点网站搜集;选择课题:引导学生浏览相关主题网页; 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各种具有逼真效果的虚拟真实情境,促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提5 出问题;将自己的课题信息上传到校园网上或者在校园网上收集其他学校同学的研究

8、课题供参考,以分析其实用性与可行性;确定课题: 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选择有意义的课题;设计方案: 包括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调查研究,初步的交流。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研究的工具和交流的平台。研究课题: 网络是学生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共同发展。可供利用的平台有:电子邮件、 BBS和聊天室等;结题答辩: 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 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展示、交流与修改;评价反思: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特点,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电子“档案袋” ,可以很好地克服传统纸质“档案袋”的不足,并方便学

9、生将自己 “档案袋”中的资料随时上传到校园网的指定区域,供他人浏览、评价和学习。【案例一】西游记是学生喜爱的电视剧,孙悟空的?七十二变 ?最让学生感到新奇。为此,我们安排学生上网搜集相关的信息进行讨论,出乎料的是,不少学生提到了?克隆?一词。于是,教师确定了一个传统知识与时代性相结合的研究课题- ?克隆,离我们有多远?,试图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在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片段后讲6 解: ?西游记 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它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猴子;假如你是球迷,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一个音乐爱好者,当然愿意再有一个帕瓦罗蒂; 再有一个爱迪

10、生和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的梦想,当然以上的想法都只能是幻想,但是现在,有一种新兴技术克隆 ,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接着,教师陆续提出几个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并能加深对该课题的感知与理解的问题。然后,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别承担网络知识搜集、科普知识收集,小组讨论摘记员、网络 QQ 群讨论员、结论 PPT制作员、主题发言人等,同时,也布置了几个确定目标和几个非确定目标。如?什么是克隆?? 、 ?我们身边有哪些植物和动物先天具有克隆本领??、?克隆技术目前有哪些研究成果??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如果你是孙悟空,你想克隆谁?为什么??等等,最后规定了课题的结题时间。到了结题时间,

11、由各小组的主题发言人把本组的结论通过音像、文字等形式展示给大家, 同时, 该小组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进行答辩。最后,教师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概括和补充。在这一学习过程中, 我们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些图文并茂的问题情景:一个待探究的问题、 一段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视频录像、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一个典型的案例、演示专门制作的课件, 将音、形、像、色融为一体,极大的引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学生一旦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就可在情境的感染与作用下形成学习的心理准备,并产生探究的兴趣。7 【案例二】?加碘食盐与甲状腺疾病有没有关联?是一个较为热门的话题,为了能正确了解相关知识,教师让学生收集相关知

12、识,确定了在?XX地区还有必要推广加碘食盐吗?研究课题。课题设计的方案是想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些信息如碘盐评价标准、碘与人类健康、碘含量的测定方法、碘含量计算方法,同时,学习小组还申请了群组博客,随时将研究进展情况放在上面,进行讨论。在研究过程中,有的资料在网络上很容易找到, 有的却找不到。 如碘含量计算方法学生们跑遍了图书馆、 在网络上搜索均未找到。 后来有学生把问题发到了?百度知道 ?上,很快就有网民发来了计算方法,困难迎刃而解。而群组博客中, 同学们及时地把研究成果展示在上面,成员在博客平台上热烈地交流讨论,使研究工作不断完善, 使研究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老师也在上面发表意见, 给学

13、生作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设计调查表、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如何撰写实验报告。信息技术具备良好的同步和异步交互的优良特性,跨越了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无法实现当面交流的时候,为师生、生生轻松地搭建好双方或多方实时交互及异步交流的平台,学生之间随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体会, 教师也可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单独指导。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和双向交流,在师生、生生之间建立指导与交流的桥梁。(二) “任务驱动”模式任务驱动模式是指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以完成一些具体的8 任务为线索,巧妙地把学习内容穿插在每个任务中,学生在这些“任务”的“驱动”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导师制、小组合作式或

14、个别探索式,自主展开学习活动,并在任务过程中,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与主题设计模式不同的是,“任务驱动”模式不追求热点或时尚话题, 而是以任务为趋向, 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针对的对象, 研究的步骤。其旨在任务的完成, 强调目标的达成,形成确定的结果,其由以下若干环节组成:创设情境: 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形象化;确定任务: 在创设的情境下, 选择与当前学习任务密切相关的真实性具体的分任务,让学生面临现实需要去解决的现实问题;自主、协作学习: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和资料,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15、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和方法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解决当前问题的认识;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学生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案例三】近几年我校兴起了 ?模联?热潮。现实的联合国包括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人权理事会等 7 个承担不同职能的主要机构。 为了解每个机构所承担9 的具体任务,我校针对不同机构开展了模拟活动:由高一、高二各班级组队,抽签决定形成各个国家的代表团,由大会确定本次?模联?的主题,由组员扮演各国外交官, 提前收集各国在

16、此主题上的相关观点,同时结合各小组自己的认识,以联合国大会的形式,阐述观点、政策辩论、投票表决、做出决议等。如2009 年我校模拟联合国大会的议题是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其中?土耳其?代表团成员就通过英文电子邮件与土耳其驻中国大使馆进行了联系,询问土耳其官方对?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这一议题的观点, 得到了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回复和鼓励。 2010年的模联大会上,除了131 名同学组成的 44 个国家代表团外,还有33 名同学组成的新华社、美联社、路透社等8 个媒体代表团到场,并模拟了 ?媒体发布会?,由?各国大使 ?现场回答?媒体记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部分国家代表团还尝试使用英语陈述自己的立场文件。(三) “专题网站”模式专题网站模式是指运用网络平台, 通过人才资源库和知识库的建立,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各种前沿性信息和交流互动平台的模式。研究性学习专题网站是一个集学生研究、教师指导、课题评价等于一体的网络系统。 在校园网中建立研究性学习专题网站,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重要保证。为此,我校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学科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