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相关知识培训前摸底测试题(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20510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PC相关知识培训前摸底测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SPC相关知识培训前摸底测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SPC相关知识培训前摸底测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SPC相关知识培训前摸底测试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SPC相关知识培训前摸底测试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SPC相关知识培训前摸底测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PC相关知识培训前摸底测试题(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控制图相关知识培训前摸底测试题(答案)第 1 页 共 5 页一、填空题(每空 2.5分,共 10分)1.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Bell)实验室成立了两个课题研究组,后来这两个研究组在质量管理领域做出了划世代的贡献。请完成以下填空:研究组领导人提出的理论发明的工具过程控制研究组休哈特 WAShewhart 过程控制理论控制图产品控制研究组道奇 HFDodge 抽样检验理论抽样检验表2. 19 31 年休哈特出版了一部划世代的不朽名著工业产品质量的经济控制,这部名著的问世标志着质量管理发展史中(SPC )时代的开始。即把质量管理学从传统的检验阶段推进到现代统计质量控制阶段S

2、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简称 SPC 。该书在出版半个世纪以后的1980年仍在美国再版,足见该书的学术价值二、判断题(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1. 在 SPC阶段, 有人说 “质量控制,始于控制图,终于控制图”。 -( ) 从理论上实现了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向事前预防的转变。休哈特最大的贡献就是用统计方法给不易量化的工序制定了合理的判断标准,从而开创了工序质量或工作质量量化的新时代。无怪乎 ,在 SPC阶段,有人说“质量控制 ,始于控制图 ,终于控制图”。足见在 SPC阶段,控制图的重要性。控制图,也称质量管理图,管制图、监控图,休哈特图。2. 基于 3限的控

3、制图可以把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区分开来。-( ) 工序为何能用 3管制图进行控制呢? 经研究发现,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产品计量属性均呈现正态分布。如果用某一计量值在某一阶段测得 的资料做出如上图表,就会发现,如果数据落在上、下限范围内,几乎是偶然因素在起作用;相反,如果 在上、下限范围外,几乎是异常因素作用的结果。所以,工序呈正态分布的计量值变化,如果用 3图来监控,上、下限恰巧是对偶然因素与异常因素的识别线。这就是3管制图为什么成为工序定量 标准的原因。 而工序属性的量值不一定都是计量值,也可能是计数值, 如果是后者还有正态分布的特性吗?还能用 3图来监控吗?其实计数值数据的确不像计量值数据那样

4、呈正态公布,它主要符合二项分布与泊松分 布。尽管如此,其偶然因素与异常因素的识别仍能用 3来判断。区别只在于控制范围内的比率有微小 差别,但并不影响实际应用。(正态分布有一个事实在质量控制时经常用到,即不论与如何取值,落在 3, 3范围内的概率为 99.73% 。 这是经过严格计算得到的精确值, 即落在 3, 3范围外的概率为199.73%=0.27%而落在大于 3一侧的概率为 0.27%/2=0.1350.1%。休哈特就是根据正态分布的这一性质构造了休哈特控制图3.在一张X图中有 15个连续点在 1控制界限内,这一过程处于完全稳定状态,应尽量保持这种状态。 -( ) 发生这种情况似乎表明过程

5、方差非常小,看来应当是好事情,但一般来说点子呈现层状分布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所致:测量数据不准确,没能准确反映数据的波动;数据分层不当;控制图使用太久而没有加以修改,以致失去了控制作用4. 控制图的上下控制界限一般定在公差上下限的数值上。-( ) 规范(公差)是用来区分产品的合格与不合格的分界线,而控制图的控制界限是用来区分过程是否受控的 分界线。也即区分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的分界线,两者不能混为一谈。5. 如果所有的点子全部分布在控制界限内, 就可以认为这一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 ) 同时还要看点子的排列是不是随机的,若出现8 大排列异常过程就处于非控制状态6. 当控制图表明过程处于一种受控状

6、态时,过程就会输出符合规范的产品。 -( ) 规范(公差)是用来区分产品的合格与不合格的分界线,而控制图的控制界限是用来区分过程是否受控的 分界线。也即区分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的分界线,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控制图相关知识培训前摸底测试题(答案)第 2 页 共 5 页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 18分)1. 使用控制图对于生产过程进行监控,首先应(B) 。A. 确定抽样的样本量B. 分析加工产品的质量特性,确定需控制的指标C. 选择所使用的 X-R 控制图D. 计算过程能力指数这是应用控制图进行监控的条件2. 贯彻(A)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与精髓。A. 预防原则B.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C. 质

7、量管理体系认证D. 严格质量检验休哈特最大的贡献就是用统计方法给不易量化的工序制定了合理的判断标准,从而开创了工序质量或工作质量量化的新时代。从理论上实现了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向事前预防的转变。3. 涂装竹节管烤漆厚度是关键质量特性,现确定的数据收集计划为,样本量n=15,抽样间隔 1.5小时,请判断适用于控制图的是(B) 。A. 适用于RX控制图不适用于SX控制图B. 适用于SX控制图不适用于RX控制图C. RX控制图和SX控制图都适用无差别D. RX控制图和SX控制图都不适用,应用P 图4. 如果生产过程尚未充分稳定, (C) 。A. 不能使用控制图B. 此时采用控制用控制图有助于将非稳态过

8、程调整到稳态C. 此时采用分析用控制图有助于将非稳态过程调整到稳态D. 计此时采用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都可以 应先采用分析用控制图对要控制的生产过程(或工序)进行分析和诊断,当确认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 时,再将分析用控制图的控制界限延长,转化为控制用控制图。分析用控制图向控制用控制图转换相当于 生产过程的“立法”向“执法”转换5. 统计过程控制图的目标是(A) 。A. 保持过程质量水平稳定B. 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C. 对工艺纪律的检查和控制D. 优化产品的性能指标6. 统计控制状态下生产的好处中不包括(C) 。A. 管理的安排是最合理的B. 生产是最经济的C. 设备运行状态D. 过

9、程的变异仅由偶然原因引起的7. 在(B)情形下生产的的不合格品比较少。A. 管理正规到位就能少出不合格品B. 过程既是统计稳态又是技术稳态C. 严格执行奖罚制度,出不合格品者重罚D. 质量检验时采用抽检与全检荷兰学者维尔达( S.L.Wievda )把过程能力指数满足要求的的状态称作技术稳态状态统计稳态(控制图判断)稳态非稳态技术稳态(过程能力指数Cp)稳态非稳态8. 在控制图的应用中,由于界内点子排列不随机导致的判异使(A) 。A. 不变,减小B. 增大,减小C. 减小,减小D. 减小,增大当子组大小 n9 时,极差对数据的利用效率大为减低,需要应用标准差S来代替极差 R控制图相关知识培训前

10、摸底测试题(答案)第 3 页 共 5 页9. 控制图主要用来(A) 。A. 识别异常波动B. 判断不合格品C. 消除质量变异D. 减少质量变异10. 用于控制不合格率、 废品率、 交货延迟率、缺勤率、邮电铁道部门的各种差错率等的控制图是(C) 。A. C 控制图B. u控制图C. P控制图D. nP 控制图计数值质量特性不合格率、废品率、交货延迟率、缺勤率、邮电铁道部门的各种差错率,同时n 不是固定的11. 使用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时,将稳定的过程判为异常的可能性为(A)A. B. C. 1D. 1 在纯粹出于偶然打点出界的场合,根据打点出界判断生产过程异常就犯了虚发警报的错误,这种错误就叫

11、第一种(类)错误(虚发警错误虚警),常用将犯第一种错误的概率记为。此类错误将导致对根本不 存在的问题去无谓寻找原因而导致成本增加。 如果生产过程有了异常,产品质量的分布偏离了典型分布,可是总还有一部分产品的质量特性值是在上下控 制界限之内的。 如果抽取到这样的产品进行检验,那么这时由于打点未出界而判断生产过程正常,就犯了漏 发警报的错误。这种错误就叫第二种错误(漏发警错误漏警),亦称取伪错误。常用表示,一般值 要比大。此类错误将导致不能对已发生异常的过程发生警报,引起废、次品增加的损失12.SX控制图的上、下控制限之间宽度与什么因素有关(A)A. 样本容量B. 规格界限C. 抽样频率D. 平均

12、值X控制限距离依据 3原理确定的,对同一过程而言, 样本量越大, 则样本均值的标准差越小 (X= n) ,因此,X图的控制限第数 A2与样本量 n 有关,n 越大,A2值越小,上、下控制限与中心线的距离越接近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 分,共 60分,不选或选错无分,正确答案而少选可适当给分)1控制图的控制限(B C) 。A. 可以用来判断合格与不合格B. 用以区分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C. 是根据 3原则确定的D. 是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出来的2控制图中发现 ( C D)应认为过程不稳定。A. 数据点波动无明显规律B. 数据点绝大部分在上下控制线附近, 无一落在 C 区域C. 连续 14个数据点呈上下

13、交替变化D. 数据点波动带有明显周期性规律检验 4:连续 14 点中相邻点交替上下(用于检验数据未分层引起的系统效应,如数据来自两个总体、两台设备、两位操作工等,它们交替使用会引起这样的现象, 也可能是检验系统中存在的周期性变化异常)。3RX控制图的上下控制限之间宽度与(AD)有关。A. 样本容量B. 规格界限C. 抽样频率D. 平均极差(UCL/LCL )=XA2R,控制限距离依据 3原理确定的,对同一过程而言,样本量越大,则样本均值的标准差越小(X= n) ,因此,X图的控制限第数A2与样本量 n 有关, n 越大, A2值越小,上、下控制限与中心线的距离越接近控制图相关知识培训前摸底测试

14、题(答案)第 4 页 共 5 页4关于RX控制图的优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B) 。A. X图适用范围广B. R 图适用范围广C. X图灵敏度高D. R 图灵敏度高5产品质量的统计过程控制理论的主要依据包括(A C D) 。A. 产品质量特性具有变异性B. 产品质量水平经长期观测是不变的C. 产品质量的变异具有统计规律性D. 产品质量变异都是有明确原因的6下列生产情况下可能使用常规控制图的是(A CD ) 。A. 涂装大批量生产的D22.2*1.2*902.8的烤漆管B. 批量为 20 支的瑞典 D22.2*T1.2*453冲孔管的生产C. 成批连续焊接的1187606网片D. 连续生产的青

15、岛啤酒7常规控制图的排列不随机,常用判异准则有(A B D) 。A. 一点在 A 区之外B. 连续 6 点递增或递减C. 连续 8点在中心线同侧D. 连续 3 点中有 2 点在同一侧的 A 区8 项(大)判异准则检验 1: 1 个点落在 A 区以外检验 2:连续 9 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检验 3:连续 6 点递增或递减检验 5:连续 3 点中有 2 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 区以外(即 A 区)8质量统计观念认为(B D) 。A. 生产自动化与高科技的发展可以保证产品质量无波动B. 产品质量波动是客观存在的C. 产品质量波动是毫无规律的, 无法控制的D. 产品质量波动具有统计规律, 因而可以控制9SPC的基本特点有(B C)A. 强调统计分析B. 强调预防为主C. 强调全员参与D. 强调全检另有一特点:重点关注过程10在控制图发现(C D)应认为过程不稳定。A. 数据点波动无明显规律B. 数据点绝大部分在上下控制限附近, 无一落在 C 区C. 连续 14个数据点呈上下交替变化D. 数据点波动带有明显周期性规律检验 4:连续 14 点中相邻点交替上下(用于检验数据未分层引起的系统效应,如数据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