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铜陵市有色金属工业矿山采掘始于1952年

j****9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97.20KB
约15页
文档ID:47418565
铜陵市有色金属工业矿山采掘始于1952年_第1页
1/15

第二章 采 铜铜陵市有色金属工业矿山采掘始于1952年, 主要为铜金属矿开采, 主要生产形式有坑下开采和露天开采1952年6月, 铜官山铜矿老庙基山65米平坑出矿, 日产矿量290吨9月, 老庙基山小铜官山负25米以上露天采场投入生产, 形成露天与坑下联合开采的生产状况, 日产矿量达3600吨1959年铜山铜矿、 井边铜矿投产, 到1965年, 日处理能力达到5000吨1966年起, 狮子山铜矿、 凤凰山铜矿、 金口岭铜矿相继投产, 新增日采选能力3500吨7年代前, 矿山采矿为露天与坑下开采两种形式, 嗣后以坑下开采为主, 截止1985年, 矿山采掘生产共有5个单位: 铜官山矿、 铜山矿、 狮子山矿、 凤凰山矿、 金口岭矿, 日采能力约14000吨, 拥有主要采掘设备2384台, 总重量3925吨, 设备装机容量79827千瓦1952年至1985年底, 铜工业累计开采矿量4699.78万吨, 其中坑下采矿4576.17万吨, 露天采矿123.61万吨第一节 地质勘探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所辖矿山西起安庆、 东至南陵, 所属地质构造单元属下扬子坳陷褶皱带东段, 位于淮阳山字型前弧东翼 主要矿山有: 铜官山铜矿、 狮子山铜矿、 凤凰山铜矿铜山铜矿、 金口岭铜矿、 安庆铜矿、 井边铜矿。

铜官山矿区以大铜官山为中心, 在铜官山背斜两翼有12个地段组成铜铁、 硫金、 石灰石3个类型的矿床; 铜山矿区呈高中温—— 低温中浅层控矽卡岩型铜硫矿床; 狮子山矿区构造系统复杂, 形成5个矿床构成的矽卡岩铜矿化带, 且容矿层位多, 总特征为 “多层楼的成矿模式; 凤凰山矿区矿床赋存于三迭系石灰岩和花岗岩闪长岩接触带上, 分布有药园山、 仙人冲、 铁山头等4个矿床; 金口岭矿区岩层均向北西侧斜成单斜构造, 矿床赋存于石英闪长岩体与三迭系地层接触带上, 属接触交代热液铜矿床; 安庆铜矿矿区系 “盆地” 地型, 矿床赋存于月山岩体东枝舌状前缘, 主要矿体埋藏较深, 均为隐状矿体1950年, 铜官山铜矿工程处在进行矿山恢复建设同时, 着手进行地质勘察工作, 自1951年起, 先后进行了铜官山、 金口岭、 铜山、 井边等矿区的部分地质勘探工作, 在已进行生产的矿区逐步建立起地质测量队伍和完善地测设施1966年2月, 有色公司建立地质钻探队, 进行矿山深、 边部矿体的钻探勘测, 同时委托外地钻探队帮助进行矿源勘探 截止1985年底, 有色公司累计探明金属矿储量 (基建矿山除外) 为: 铜矿石A+B+C+D级共11856万吨。

1985年, 有色公司金属矿实际保有储量为: 铜矿石5541万吨, 铁矿石244万吨; 硫铁矿石1084万吨 保有三级矿量为: 开拓矿量2338万吨, 保有数128个月; 采准矿量379万吨, 保有数21个月; 备采矿量275万吨, 保有数15个月912铜工业·采铜一、 矿床地质〔铜官山矿区〕 铜官山矿区以大铜官山为中心, 在其背斜两翼有松树山、 老庙基山小铜官山、 涝山、 宝山、 白家山、 笔山、 罗村、 天鹅抱蛋山、 马山、 黄狮涝山、 桦山等12地段组成铜铁、 硫金、 石灰石3个类型的矿床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泥温系五通组石英、 粉砂质泥质页岩等矿区金属矿床主要有铜官山铜铁矿床、 天鹅抱蛋山硫金矿床铜官山铜铁矿床位于铜官山背斜层西北翼的东端, 矿体产于石英闪长岩与石灰岩的接触带中, 矿床由笔山~罗村, 老庙基山、 小铜官山、 涝山、 宝山、 白家山等矿段组成, 矿段位置除松树山外均围绕1.5平方公里的椭圆型岩体周边接触带上, 自北转向南、 东北至西南依次展布, 矿床的矿化特征及成因是多元的, 形成几种类型的复合, 分为沉积改造型、 矽卡岩型, 热液型、 侵染型 矿床内矿石自然类型主要有黄铁矿型、 磁黄铁矿型、 磁铁矿型、 矽卡岩型、 蛇纹石滑石型、 角页岩石英脉硫化矿型以及氧化矿型, 主要金属矿物有磁铁矿、 磁黄铁矿、 黄铁矿及胶状黄铁矿、 黄铜矿、 赤铁矿、 白铁矿、 斑铜矿、 辉铜、 辉钼矿、 方铅矿等氧化矿物有褐铁矿、 孔雀石、 自然铜、 赤铜矿、 蓝铜矿、 水胆矾、 赤铁矿。

沉生矿物有烟灰状辉铜矿, 矿石中伴生有益组分有硫、 铁、 金、 银等天鹅抱蛋山硫金矿床位于铜官山背斜鼻端东侧, 有大小硫铁矿体46个, 其中主要矿体有5个, 其余均为单一工程控制的零星矿体 矿体形状为似层状透镜体, 形态较规则, 规模最大为3号矿体 金的赋存状态, 以自然金、 颗粒金共生于各矿的硫化物中, 部分富集形成独立的金矿体〔铜山矿区〕 铜山矿区地质构造位于铜陵—— 贵池断褶带贵池背向斜的西段, 矿区北西向为长江扭曲断裂破碎带铜山铜矿床为高中温~低温中浅成层控矽卡岩型铜硫综合矿床, 由铜山、 前山两矿段组成铜山矿段以1号、5号矿体最大, 面积为3万平方米前山以4、16、29、35、37、39、8号等矿体较大, 铜矿石自然类型主要有含铜花岗闪长岩, 含铜矽卡岩、 含铜黄 (白) 铁矿、 含铜磁铁矿等 另外有少量氧化矿型, 工业类型主要有单铜型、 铜硫型、 铜铁型以及硫铁矿和铁矿石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铜矿、 斑铜矿、 辉铜矿、 黑铜矿、 赤铁矿, 磁铁矿、 黄铁矿、 白铁矿; 矿石的化学成份主要为铜、 硫、 铁、 金、 银、 钴、 钼、 等〔狮子山矿区〕 狮子山矿区处于淮阳山字型构造中复式向斜内次一级青山背斜的轴部及东南翼, 铜陵~戴家冲东西向构造带中部, 矿区出露地层三迭系, 地表范围南北长公里, 东西宽2公里, 为一大型铜矿区。

矿体的空间分布为多层位, 形成 “多层楼” 式成矿模式, 矿化带自北向南依次分布有冬瓜山、 东西狮子山、 大团山和老鸦岭、 胡村5个矿床矿区的矿石自然类型较多, 氧化矿石少, 主要有含铜矽卡岩, 含铜磁黄铁矿, 含铜铁矿, 含铜角砾岩, 含钼硬石膏, 含铜磁铁矿, 含铜闪长斑岩, 含铜蛇纹岩, 含铜粉砂岩等工业类型为铜矿石、 铜硫矿石、 铜铁矿石、 铜钼矿石及钼矿石、 铁矿石、 硫铁矿; 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 磁黄铁矿、 磁铁矿、 辉钼矿、 黄铁矿; 次要矿物有钼磁铁矿、 胶状黄铁矿、 白铁矿等矿石的化学成份主要为铜、 硫、 钼、 铁、 金、 银、 钴、 镓、 锗、 铋、 铟等〔凤凰山矿区〕 凤凰山矿区地质构造位于下扬子坳的新屋里复向斜轴部, 轴向东北矿区出露地炽为三迭系中统东马鞍山组灰岩主要铜矿床药园山矿位于花岗闪长岩岩体的西缘, 赋存于三迭系石灰岩与花岗闪长岩接触带上022铜工业·采铜铜矿床有83个矿体组成, 主要矿体4(1~4号) 个, 次要矿体3个(5~7号) , 沿凤凰山岩体削缘自南北展布矿床分氧化带和原生带, 上部氧化带发育形成铁帽, 尤其1、3、4号矿体铁帽规模大延伸50~80米, 在氧化带老窿纵横。

含铜氧化矿石已被古人大量开采, 原生带硫化矿石有7个自然类型, (1) 块状含铜磁铁矿、 赤铁矿、 (2) 块状含铜菱铁矿, (3) 角砾状矿石, (4) 浸染状含铜石榴子石矽卡岩, (5) 块状含铜黄铁矿, (6) 浸染状含铜花岗闪长岩, (7) 浸染状含铜大理岩工业类型分为铜铁矿石、 铜矿石二类, 另有少部分铁矿石矿石中主要元素为铜、 硫、 铁, 伴生元素有钴、 钼、 金、 银; 稀散元素有硒、 碲、 铟、 镉、 铊 在药园山矿床的北东方向还有铁山头、 宝山陶二矿床, 东部有仙人冲矿床, 目前均尚未正式利用〔金口岭矿区〕 金口岭铜矿床位于铜官山背斜中段北西翼、 岩层均向北西侧斜, 成单斜构造, 属接触交代—— 热液型矿床, 矿区断裂构造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 铜矿床有大小矿体49个, 其中主矿体4个, 由南至北展布 小矿体45个展布在长约1700米的东南接触带上及附近, 皆为隐状矿体、 形态一般不规则, 多呈似脉状和透镜状各主要矿体均属硫化矿石类型, 氧化带不发育, 硫化矿主要为含铜块状矽卡岩, 条带状矽卡岩矿石, 少量的含铜闪长岩, 含铜磁铁矿矿石, 矿石的工业类型有含金铜矿石, 含金铜钼矿石, 含金铜铁矿和钼矿石四类。

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铜矿、 斑铜矿, 次要有辉钼矿、 黄铁矿、 磁铁矿等, 金以自然金及少量金银矿状态赋存矿石中, 银以自然银、 银矿等独立矿物及连续类质同象替代自然金中, 其它有益伴生组分有钴、 硒、 碲、 镓、 锗、 铋、 铼、 铟等〔安庆铜矿〕 安庆铜矿区位于安庆市北西方向约18公里, 矿床处于怀宁凹褶断末的东断, 洪镇帚状构造中白子山倒转背斜倾状端东侧, 月山闪长岩岩体东枝舌状前缘已知矿体共编为40号, 主要矿体3个, 形态极不规则, 其中1、2号矿体为隐伏矿体, 规模大, 占总储量的96%矿区内矿石自然类型有矽卡岩型铜矿石, 闪长岩型铜矿石, 磁铁矿型铜矿石, 矽卡岩型铁矿石; 工业类型有: 铜矿石、 铁铜矿石、 铁矿石主要金属矿物有磁铁矿、 黄铜矿、 磁黄铁矿、 黄铁矿; 脉石矿物主要有透辉石、 钙铁石榴子石、 方柱石、 斜长石、 蛇纹石金云母等, 矿石中主要组分为铜, 其次为铁, 有益伴生组分有硫、 钴、 金银等二、 矿山勘探〔铜官山矿区〕 1931年中央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派人来铜官山测制二万五千分之一的矿区地质图一幅, 对矿区内铁矿赋存状况作了较为详尽的叙述1932年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在铜官山测制二万五千分之一地形地质图一幅, 重点对矿区铁矿成因、 闪长岩发生史和接触变质作用作了论述,1933年中央实业部地质调查研究所派员到铜官山进行查勘, 对铁矿质量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论述。

1938年日本侵占铜陵后曾在天鹅抱蛋山、 老庙基山施行槽探, 在小铜官山进行浅井探和在老庙基山进行露天开采铁矿后进行铜矿体的勘探在松树山、 老庙基山、 天鹅抱蛋山及笔山等地段采用以磁力、 电阻及自然电流法施行物探, 同时着手进行钻探, 拟定钻孔75个, 到1945年钻探完工26个, 有记录保存的15个, , 钻探后评价老庙基山矿石储量为508万吨, 含铜品位平均1.0%左右1949年9月, 华东工业部矿产测勘处派员调查铜官山, 狮子山一带矿床的地质状况测制了千分之一铜官山地形地质图和矿区附近地质图各一幅, 估算老庙基山及天鹅抱蛋122铜工业·采铜山西北区铜矿石地质储量约467万吨, 铜金属量6.61万吨, 铜官山全区 (除笔山、 宝山、 白家山外) 铜矿石储量为816万吨, 铜金属量9万吨1950年5月, 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矿产测勘处组织成立铜官山测探队, 配备了3部钻机在老庙基山铁帽露头区域按日本人所拟定的原勘探网度进行补充钻探, 测探队结合日本人钻探资料, 以三角法试算老庙基山铜金属储量为5.9万吨1952年5月开始,321地质勘探队对铜官山矿区进行地质详勘,1954年7月勘探结束, 于1955年6月提交 《铜官山铜矿床地质勘探报告》 , 探明铜矿石储量A+B+C+D级1943万吨, 其中D级741万吨, 铜金属量21.13万吨, 平均品位1.09%,1955年12月, 全国储量委员会 (储委会) 以48号决议书审查批准了该地质勘探报告。

1957年,812地质勘探队对笔山、 涝山、 宝山、 白家山等矿段进行补勘工程作业,1959年2月15日提交地质报告, 探明铜矿石储量305万吨, 铜金属2.74万吨, 平均品位0.9%, 省储量委员会于196年2月复审核定并以皖储 (37号) 文件批准1976年, 有色公司地质钻探队在天鹅抱蛋山施工勘探,1983年2月正式提交 《天鹅抱蛋山地质勘探报告》 , 提交硫矿石地质储量C+D级69.13万吨, 其中D级17.91万吨; 伴生金462.29公斤, 伴生铜1688吨, 报告得到公司批准到1985年底, 铜官山矿区除笔山矿段外, 累计探明铜矿石储量3074万吨, 金属量27.1034万吨, 其中D级储量121万吨金属量1.01万吨, 铁矿石储量C+D级448.3万吨, 其中D级储量213.7万吨; 硫矿石储量C+D级59.6万吨, 平均品位18.9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