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安市历史名人——钱镠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12622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临安市历史名人——钱镠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临安市历史名人——钱镠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临安市历史名人——钱镠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临安市历史名人——钱镠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临安市历史名人——钱镠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临安市历史名人——钱镠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临安市历史名人——钱镠的调查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临安市历史名人钱镠的调查报告一、 调查背景钱镠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 生于临安县石镜乡大官山下的临水里钱 坞垅,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 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 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两浙百姓都称其为海龙王。其在临安历 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吴越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也是是临安市的文化财 富。而钱镠墓为江浙一带保存最完好的王陵之一,也是临安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之一, 是了解钱缪的一个重要窗口之一。特此,我前往临安市钱王陵对这位 历史人物进行了调查。二、 调查基本情况(一) 调查时间:2015 年 12 月 27、28 日(二)调查地点:临安市

2、钱王陵(三)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四) 调查对象:临安市当地居民(五)调查目的:了解吴越王钱镠的相关历史事迹以及当地居民对其的了解程度和其文化的传承情况。三、 调查过程及内容2015 年 12 月 27 日我前往钱王陵进行相关的调查,由于是周末天气也较好 所以来钱王陵参观的人还是挺多的。钱王陵坐落在浙江临安市锦城太庙山,海拔 92m,距杭州市 38 公里。墓背靠太庙山,左右列距青龙白虎两砂,与功臣山遥 遥相对,陵区内筑有牌坊、钱王祠、州祠、凌烟安国楼等景点。钱王陵所处的位 置交通比较便利, 周围是热闹的街市, 正门前更是一幢幢矗立的高层居民楼,相 比于其他古代陵墓的周围环境,这不免让

3、人觉得有些“惊讶”,所幸经过后来的 采访也解答了自己的这一疑问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牌坊,上面写着“钱 武肃王陵”几个大字,据说是钱王第三十三代原国务院总理钱其琛为牌坊惠赠的 墨宝。进入大门,经过一个大广场后,就是“钱王祠”了,里面摆放着钱王的雕 像,在旁边的两个房间里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了钱王的生平主要事迹,还有一些后 人来拜访的一些珍贵影像资料。 在仔细看了这些资料后, 对钱王的生平和功绩有 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继续往里走,一条青石板路的两边矗立着一些“古代神兽” 和“守护将军”的石像,庄严肃穆,路的终端是一块刻着“越国王谥武肃钱王之 墓”字样的石碑。在参观时,很幸运地遇到了几位颇有学识的游

4、客,在他们的交 谈中,让我对里面的荷花池里的石圆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原来这荷花池是所谓的“州池” , “池比疆域,州标荷花”,是当时吴越国版图的一个颇为有趣的映射。 在参观的时候,注意到游客中有些是带小孩子来游玩的当地居民、有些是学生、 却也不乏很多有学识的中老年人, 小孩子大概是抱着游玩的心态, 只在那 “州池” 上蹦蹦跳跳, 大概觉得甚是好玩, 并不知道他们跳的每一个圆盘代表着当时的每 一个“州”。而那些中老年人,显然是抱着虔诚的态度来参观和祭拜的,在钱王 祠里虔诚地跪拜,对每一块石碑每一个遗迹都进行了仔细的研读。 在对钱王陵进行详细地参观和了解之后,我便出来开始采访周边的一些居民, 想知

5、道当地居民对钱王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其的一些纪念活动。重点主要采访了两 个人。一个是在钱王陵正门前的卖一些祭拜用品的小商铺里的老板的朋友,是一 位老者,交谈中发现, 他对钱王的了解程度颇深, 给我讲了很多在网上搜查不到 的珍贵信息还有祖上传下来的一些典故。由于这位老者的女儿正好也在做关于钱 王的相关研究, 可能了解的较多, 所以又找了钱王陵旁边一个小卖部的中年男子 进行了采访。通过对他的参访,也同样得到了很多信息,基本与老者说的相符, 再结合前面与几位游客的简短交谈, 大致得到了关于钱王的一些主要信息和当地 居民对其的了解程度和一些看法。实地考察图片钱王陵牌坊钱王陵正门钱王陵内景州池采访图片采访录

6、音采访老者的录音.mp3采访中年男子的录音.mp3四、 调查结论与收获在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基础上, 又对钱王陵进行实地考察和对当地居民进行采 访之后,让我对吴越国的创立者钱谬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其文化的传承也有 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对钱王生平的了解 钱镠( 852 年932 年) ,字具美(一作巨美) ,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 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父亲钱宽,母亲水丘氏。一家以农耕打渔为生。传说 钱镠出生时突现红光,且相貌奇丑,父亲欲将他弃于井中,但因其祖母怜惜,最 后得以保全性命,因此钱镠小名“婆留” ( “阿婆留其命”之义) ,而这口井后来 也被称为“婆留井”,这口井的遗址就在临

7、安的功臣山下。钱镠自幼学武,擅长 射箭、舞槊,又稍通图谶、纬书。长大后却不从事正当工作,以贩卖私盐为生。 公元 872 年,钱镠 21 岁,他以私盐所得,去兵营投军。不久,镇上指挥董昌见 钱镠胆大艺高,就任他做偏将,从此,他开始了漫长的戎马生活。 后来首战立功、 智走黄巢兵、直到坐镇杭州、三筑杭城、平定董昌到最后的衣锦还乡成就王业。 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 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由是“钱塘 富庶盛于东南”。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 区的维修制度。 还鼓励扩大垦田, 由是“境内无弃

8、田”,岁熟丰稔。他延揽人才、 知人善用、俭以养性、家训讯后、富甲东南,是一代明君。其后代遵从他遗训,“纳土归宋”,举家北迁,吴越国王,全国实现和平统一,这不仅使吴越百姓免 遭兵灾之苦,更使钱镠后裔代受荣宠,泽被后世。现今,钱王的后代也是名人辈 出,令人敬仰。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正英、钱其琛、钱君甸、钱致榕、 钱复, 在潜意识中可能也惊异于钱氏的才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钱 武肃王。钱王后裔不仅在国内名人辈出,在国外成大器者也不乏其人。钱王34 世孙、美国普金大学教授钱致榕先生, 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的第一位海外华裔 学者;五十年代就被著名书画家张大千、于右任称赞为天下才子的台湾名教授、

9、 作家和书画家钱济鄂先生; 台湾的“外交部长” 钱复和正在南京帮助设计高尔夫 球场的台湾著名高级设计师钱南欣先生,都是钱王后裔。日本、美国、加拿大和 在西欧诸国, 包括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内均有获得较高成就的钱王后裔。真可谓钱 王后裔遍五洲。而我们熟知的古词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也是出自钱王之手, 是他对其夫人的款款深情的真实映照。 (二)对其文化传承情况的了解 在对当地居民的采访中发现, 钱王在当地居民的心中是具有一定地位的,人 们对钱王是怀有崇敬之心的。 临安当地居民姓钱的基本是钱王的后裔,清明节是 祭拜他的一个重要节日。每逢清明,全国各地钱王的后裔都会聚集到钱王陵来, 对钱王进行祭拜,

10、人山人海, 非常隆重。 而不姓钱的当地居民在清明或者日常的 重要节日也会对其进行祭拜。 在了解中我还知道, 原来这些祭拜活动以前是政府 主导的,后来由于政府经费问题以及日积月累在人民心中已经打下一个基础的情 况下,变成了自发的民间性活动。 当地居民对钱王的主要事迹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的,知道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我担心随着时间的流淌, 只有老一辈的人们对 其还了解, 那些小孩子或者就不清楚了,然而他们告诉我, 小孩子在平常祭拜的 耳濡目染之下,对钱王也是略知一二的, 这说明人们也很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政府为了响应“红色旅游” ,钱王陵由原来的收费制变成了免费制,钱王陵也成 了为“红色基地”。

11、 然而在对钱王陵进行传承和保护中,也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 在进行实地考 察之前,通过从网上查资料了解到, 钱王陵和功臣塔是相望的, 功臣塔是钱镠在 位时所造,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吴越古塔, 然而到钱王陵却没有发现这一现象, 在采访时才知道原来钱王陵正门前原先不是现在看到的高层居民楼,政府为了贪 图利益,在原先计划建吴越广场的土地上建起了居民楼盘,阻碍了看到功臣塔的 视线,破坏了这一古代留传下来的风水。据说当时决定造高楼时, 是遭到了居民 的反对,也曾联名上书要求改变这一决定,他们认为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改 变要好好保护, 然而政府却一意孤行, 最终造成这样的景象。 这也反映了在对钱 王陵的保护和文化传承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这钱王陵的调研, 让我对钱镠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加全 面和深入地了解,当地居民对钱王的尊敬以及对吴越文化的传承是值得肯定的, 也希望政府在发展临安经济, 推进临安的现代化进程中, 也能注意对传统文化的 保护和传承,做到经济和文化兼顾,避免对传统文化和建筑的再度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