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德和堂代谢科疾病大全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7408230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4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德和堂代谢科疾病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德和堂代谢科疾病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德和堂代谢科疾病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德和堂代谢科疾病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德和堂代谢科疾病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德和堂代谢科疾病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德和堂代谢科疾病大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ile:/C|/html/代谢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html疾病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英文名: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缩写:PEM别名:energy-protein malnutrition;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ICD号:E46分类:代谢科概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 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因食物供应不足或疾病因素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病,临床上表现为消瘦(marasmus)和恶性营养不良综合征(kwashiorkor)。消瘦是由于长期在膳食中缺乏热量、蛋白质以及其他营养素的

2、结果,或患者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有障碍所引起。此型以能量缺乏为主,兼有蛋白质缺乏,表现为进行性消瘦、皮下脂肪减少、水肿及各器官功能紊乱。恶性营养不良则表现为膳食中蛋白质缺乏突出,而热能的供应还是够的,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良性水肿。但大多数患者是介于两者之间,轻型的慢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常被忽视,它影响着小儿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易患病又不易康复。流行病学:本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在不发达国家发病比较普遍,特别是在自然灾害与战争时期,食品和粮食供应不足时发病率更高,是影响小儿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严重疾病之一。本病各年龄人群都可发生,但以婴幼儿为多见。继发性营养不良则多为疾病所诱发。欧美等经济发达国

3、家中,以及年长儿童和成人中发生的营养不良以继发性为多。据统计住院病人中发病率可达28%80%。病因: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因严重蛋白质缺乏和(或)严重能量摄入不足引起。原因有以下几种:摄入不足:饥荒、战争或经济落后造成食品匮乏或不平衡。精神失常、神经性厌食和上消化道梗阻等疾病病人不能如常人正常摄食。消化吸收不良:伴发于其他疾病的顽固而长期的呕吐、腹泻及消化file:/C|/html/代谢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html(第 19 页)2008-4-27 14:49:39CDD CDD CDD CDDfile:/C|/html/代谢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html吸收障碍。机体需要增加而供给

4、不足:多见于婴幼儿、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肿瘤、结核、糖尿病等消耗性疾病均增加体内各种营养物质消耗,若补充不足也可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发病机制: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当食物中蛋白质和能量供应不足时,机体开始通过生理调节降低组织器官对营养素的需要,可使机体在低营养水平的内环境中生存,但当蛋白质和能量继续缺乏时,生理功能失调,适应机制衰竭,便可导致死亡。1.蛋白质代谢 当蛋白质和能量供应不足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下降,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速率减慢。白蛋白:体库的含量减少,主要是血管外部分,分解和合成速率下降,当血清白蛋白下降到30g/L时,体内其

5、他物质如脂蛋白、丙氨酸、缬氨酸等都出现明显改变。球蛋白:血浆中的浓度及在体内分布的改变并不明显,但血浆铁蛋白显著下降。体内蛋白转换率:体内各组织器官蛋白质的缺乏程度虽有不同,但合成和分解速率都有改变;一般在蛋白质缺乏开始56周后,转换率下降30%。动物实验时供给高蛋白饲料,23%的氨基酸转变为尿素排出体外,但蛋白质不足时,仅有3.4%的氨基酸转变成尿素,氮的排出量减少。2.氨基酸代谢 严重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时,血浆中氨基酸浓度可下降至正常的1/2,尤其是支链氨基酸和苏氨酸更为明显。水肿型者缬氨酸可降到30mol/L(正常儿童为250mol/L),丙氨酸在水肿前期血浆中的浓度升高,可能是由于

6、糖原异生作用加强或尿素生成减少所致,到后期丙氨酸作为形成葡萄糖的物质而被利用,此时血浆中的浓度降低。苯丙氨酸与酪氨酸比值在晚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时也出现下降。3.糖类代谢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时,血糖一般降低,消瘦型比水肿型更为file:/C|/html/代谢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html(第 29 页)2008-4-27 14:49:39CDD CDD CDD CDDfile:/C|/html/代谢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html明显,糖原异生作用加强。研究证明,营养不良的儿童,8%的葡萄糖来自蛋白质分解产物,恢复期可增至16%。4.脂类代谢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者常并发脂肪肝。消瘦

7、型血中三酰甘油、胆固醇、-脂蛋白的含量正常或略增高。水肿型血中三酰甘油、胆固醇、-脂蛋白的含量正常或略偏低。5.体液和矿物质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不论是消瘦型还是水肿型,均有体液潴留,发生水肿。血管外体液间隙的扩大是体液增加的主要原因,水肿的程度与低白蛋白血症有关。水肿的发生机制可见图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者总体钾含量和镁的含量降低,钠的含量增加。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以下3型:严重蛋白质缺乏(kwashiorkor),热量主要由碳水化合物供给;严重能量摄入不足(marasmus),又称为消瘦衰弱症;混合型(kwashiorkor marasmus)。“kwashiorkor”系非洲加纳语译

8、音,译意为“红小孩”,源自该病病儿毛发和皮肤常发红之故,此因食物中蛋白file:/C|/html/代谢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html(第 39 页)2008-4-27 14:49:39CDD CDD CDD CDDfile:/C|/html/代谢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html质和必需氨基酸严重不足,导致毛发由黑色变灰色或红色,皮肤粗糙。Kwashiorkor又被称为恶性营养不良综合征(malignant malnutrition syndrome)。临床表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严重程度、发病时间等因素而不同。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不增和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消失,以及全

9、身各器官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临床上一般分消瘦型(marasmus)、水肿型(kwashiorkor)和混合型(marasmickwashiorkor)3型。根据营养缺乏的程度分轻、中、重3度;根据发病过程又可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1.消瘦型 由于能量严重不足所致。其特点为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肤干燥松弛及失去弹性和光泽,消瘦严重者呈“皮包骨头”样(skin and bones)。头发枯黄稀疏、容易脱落,双颊凹陷呈猴腮状。患者体弱无力,萎靡不振,脉搏细缓,血压、体温偏低,内脏器官萎缩,淋巴结易触及。小儿明显瘦小,烦躁不安,对冷敏感,严重者伴有腹泻、呕吐,并可导致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10、常是死亡的原因。2.水肿型 由于严重蛋白质缺乏所致,以全身水肿为其特点。水肿先见于下肢、足背,渐及全身。患者体软无力,表情淡漠,食欲减退,常伴腹泻,肝脾肿大,有腹水。水肿型严重者可并发支气管肺炎、肺水肿、败血症、胃肠道感染及电解质紊乱,常是致死的原因。3.混合型 绝大多数患者因蛋白质和能量同时缺乏,故临床表现为上述二型之混合。并发症:1.水和电解质紊乱 本症患者常有低蛋白血症,全身总液体量增多,使细胞外液呈低渗性,当出现呕吐、腹泻,易引起低渗性脱水及电解质严重紊乱,产生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钙和低血镁,引起相应症状。也有报告因低血磷导致病死率增高。2.常伴有其他营养素缺乏症 尤多见维生素A缺乏症

11、,可出现眼角膜干燥软化,甚至穿孔。也常伴有维生素B缺乏引起的口角炎。因生长发育滞缓,故file:/C|/html/代谢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html(第 49 页)2008-4-27 14:49:39CDD CDD CDD CDDfile:/C|/html/代谢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html少见佝偻症,常伴发营养性贫血。3.全身免疫功能低下 极易并发各种急慢性感染和传染病,特别多见肠道和呼吸道感染,易传染麻疹、结核等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消化道或全身真菌感染也不少见。一旦发生感染常迁延不愈。得革兰阴性杆菌肠炎,败血症或泌尿道感染常不易治愈。实验室检查:1.血浆白蛋白 正常值35g/L,营养

12、状况偏低时为3034g/L,营养低下时为2525g/L;当血浆白蛋白25g/L时,机体已明显发生病理变化。2.运铁蛋白 血清运铁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为810天,比白蛋白(约20天)短,故评价营养状况比白蛋白灵敏。正常值为1.72.5g/L,中度营养不良为1.01.5g/L,重度营养不良1.0g/L。3.前白蛋白 前白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仅2天,故以之评价营养状况更灵敏,正常值为280350mg/L,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时明显下降。4.血清氨基酸测定 血清中非必需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的比值改变,在营养缺乏的早期,比血浆蛋白和白蛋白的改变灵敏,正常值为23。血清氨基酸比值=甘氨酸 丝氨酸 谷氨酸 牛磺酸

13、/亮氨酸 异亮氨酸 缬氨酸 蛋氨酸。其比值3有诊断参考价值。5.尿素与肌酐比值 摄入低蛋白饮食时,尿中尿素排出减少,故比值下降。6.尿中羟脯氨酸排出量 羟脯氨酸的排出量与生长速率有关,营养不良儿童尿中的排出量减少。可以测定尿中羟脯氨酸和肌酐量,求出羟脯氨酸指数。羟脯氨酸指数=羟脯氨酸(mol/ml)/肌酐mol/(mlkg)。此指数在3岁以内比较恒定,学龄前儿童为2.05.0,2表示生长缓慢。其他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和QRS波低电压,ST-T异常,可见明显U波。二维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缩小,少数可见心腔扩大,心排血量下降。file:/C|/html/代谢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ht

14、ml(第 59 页)2008-4-27 14:49:39CDD CDD CDD CDDfile:/C|/html/代谢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html胸部X线检查:心脏缩小,少数病人心脏轻度扩大,胸壁和脊柱骨质疏松。诊断:由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临床类型不同,对于轻、中度和慢性的营养不良,诊断比较困难,故需综合进行诊断。1.病史 根据膳食情况,了解食物摄入不足史及影响机体消化吸收的疾病史。2.临床表现(1)症状:早期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食欲不佳,儿童身高、体重略低于正常。病情继续发展,可出现消化功能减退,易患呼吸道感染。重度营养不良者外形消瘦、拒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常伴有多种维生素缺乏

15、及各种并发症如口角炎、角膜软化、紫癜等,最后进入到全身水肿及抑制状态。(2)体征:体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体重减轻。Gomez等曾提示:度营养不良的体重是标准体重的75%90%,度营养不良为标准体重的60%75%,度营养不良60%,具有诊断意义。身高:儿童时期身高呈直线上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者上升连续减慢,一般与本地区平均身高比较为中下或下,才有诊断价值。中下即身高X2SXS,下指身高X2S以下。但要注意综合分析,因为身高正常也可以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反之矮小者也非都是营养不良。体重/身高比值:A.适用于学岭前儿童的评价标准:肥胖22.0;优良2219;正常1

16、915;清瘦1513;营养不良1310;消耗性疾病10。B.适用学龄后各年龄的评价标准:过度肥胖156;肥胖156140;中等140109;瘦弱10992;过度瘦弱92。file:/C|/html/代谢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html(第 69 页)2008-4-27 14:49:39CDD CDD CDD CDDfile:/C|/html/代谢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html三头肌皮脂厚度:标准值为男12.5mm,女16.5mm。评价时换算成相当于正常标准的百分率(表1)。肢体周围长度:上臂中部肌围长度的测量。上臂肌围长度(cm)=上臂围(cm)正常标准值为男25.3cm,女23.2cm。评价方法也是计算相当于正常标准值的百分率(%):正常值90%,轻度营养不良80%90%,中度营养不良60%80%,重度营养不良60%。鉴别诊断:因蛋白质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