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周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40150 上传时间:2017-08-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周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周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周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周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周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周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周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 2013-2014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周练(10)一、积累运用(36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2 分)A猝然(c) 矗立(ch) 募集(m) 惶然(hung)B女红(gng) 酬谢(chu) 狼藉(j ) 吮吸(yn)C黯淡(n) 颓唐(tu) 差使(chi) 褴褛(l)D点缀(zhu) 愠怒(wn) 愕然() 篝火(gu)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2 分)A 背影语言流畅,文笔朴实,是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佳作。B中华民族在任何内扰外患、艰难险阻面前,都表现出了坚忍不拔、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C一提到环城河近几年的变化,管委

2、会的老马夸夸其谈,充满了建设者的自豪。D生活中,人们往往因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这种情形是屡见不鲜的。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 分)A电影“风声”故事情节紧凑、明星阵容强大,一上映就夺得喜人票 房。B “别让您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各大培训机构的广告语,大街小巷随处可见。C学问,靠智慧才融会贯通。智慧,靠学问才清澈可靠。两者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D水价上涨是不是就可以保证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粗放转变为集约?成为老百姓争论焦点。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A为了防止类似的恶性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B人们在谈

3、到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时,常引用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来强调阅读的重要性。C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他打开了思路,掌握了解解题方法,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D是否具有安全保障措施,这是我国保证本届奥运会能够成功举办的重要条件之一。5、依次填入下而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 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时而沿着水边, 回到有人的地方,时而到岸旁嬉戏, 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时而离开它的幽居,藏在灯芯草丛中ABCD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 枣核这篇课

4、文,以枣核为线索,叙述了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眷恋。2B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小说描绘了普法战争期间法国战败被它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情景,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C 甜甜的泥土的结尾是一个诗化的结尾,意蕴丰富,大大地提高了小说的思想价值。D 父母的心是俄国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作品,它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爱至亲的故事,催人泪下。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 分)饮 y( )海内外的扬州瘦西湖,蜿蜒曲折,秀美多姿,逶 y( )于古城的西北边沿,湖中绿水荡漾,两岸楼阁生辉,绿树成 yn( ) 。其实瘦西湖原名保障湖,又名长春湖,在清代经过多次疏 jn( )

5、,又由于有了清代诗人汪沆的一句“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从此就有了广传于世的“瘦西湖”这一名字。8、默写:(9 分) ,大渡桥横铁索寒。 ,化作春泥更护花。海内存知己, 。 ,零丁洋里叹零丁。夜阑卧听风吹雨, 。 ,像野马在平原 上奔驰, ,像波涛在澎湃。坐潭上, 寂寥无人, ,悄怆幽邃。9、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写出所了解的红军长征中的动人故事,至少两个。 (2 分)联系你的实际,谈谈当会重温长征精神的意义。 (3 分)如果你们班要举行新时代如何发扬长征精神主题班会,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 (3 分)二、阅读理解(54 分) 阅读杜甫的两首诗

6、,完成 1011 题(6 分)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出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0、杜甫的两首诗都是写春之景,但所写景色却完全不同,请分别加以概括。 (2 分)11、杜甫在这两首诗中表现了截然不同的情感。请概括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4 分)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 12-15 题(14 分)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 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经

7、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世说新语伤逝乙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简服其言,更为之恸。世说新语伤逝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语时了不悲( ) 便径入坐灵床上( )因恸绝良久( ) 山简往省之( )13、选出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个( ) (2 分)A山简往省之 B情之所钟,正在我辈C吾欲辱之 D简服其言,更为之恸14、翻译下列句子(4 分)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15、

8、甲文表现了王子猷和王子敬的 之情,乙文表现了王戎和万子的 之情。王子猷和王戎表达悲哀之情的方式也不同,请分别指出他们的悼念方式。 (4 分)4阅读下文,完成 16-19 题。 ( 14 分)荷香八月下扬州梅玉荣正是八月,立秋几日后,炎热已稍退,我收拾行装,来到慕名已久的扬州城。扬州果然是秀丽优雅的风景城,众多景点,把精致的扬州装点得珠玉般璀璨夺目。此行第一站便是瘦西湖。我喜欢这个“瘦” ,是纤巧脱俗的清瘦,是为伊憔悴的消瘦。虽是冒雨游湖,我却游兴不减。沿着窈窕曲折的湖道行来,可以欣赏长堤春柳、满园荷花的婀娜,可以品味徐园、小金山的雅致,还有玲珑花界、熙春台、望春楼、吟月茶楼、石壁流淙、静香书屋

9、等景点,光是读读名字就可令人 发怀古之幽思。在雨中,放眼看去,湖面迂回曲折,迤逦伸展,仿佛神女的腰带,妩媚动人。移步换景,整个景区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瘦西湖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是二十四桥和五亭桥。二十四桥是一座白玉石拱桥,弯弯临水,如美女对镜梳妆,煞是娇美。如果是月夜,无声的月映照千年的景,一定会让人想起姜夔的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五亭桥,又名莲花桥,淡黄的色调,翘起的飞檐,造型别致,有一种无法复制的美。尤其是每个檐角都挂着一个铃铛,随风摇摆,发出清瑟动人的声音,与萧萧风雨相应和,近听叮叮当当,远听泠泠嘤嘤,真是一曲动人的天籁。来扬州不能不赏园林,在丝丝小雨中,我特地游

10、赏了个园与何园。扬州的园林风格与苏州可谓一脉相承:精巧,别致,无论哪个角度看,眼前总是一幅动人的图画。个园有两大特点:一是满园竹林,二是以假山堆叠精巧而著名。因园主性爱竹,而竹叶形如“个”字,这便是“个园”的得名由来。造园工匠们选用褐黄石、太湖石、雪石和状如竹笋的石笋,叠成四组假山,分别表现春夏秋冬之景色,在园中游玩,如历赏四季风景,怎不令人陶然而忘归?而何园则有“晚清第一园”的美称,全园建筑环环相扣、内外有别,是中西合璧、居游两便的人居环境,中国私家园林的建筑审美和居游功能在此达到高度和谐与极至完美。扬州又是一座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其历史底蕴与魅力非一般城市可比。历代不少名人大腕曾前来寻访,李

11、白、杜甫、杜牧、苏轼、王安石、梅尧臣、欧阳修、郑板桥都曾写过优美的诗词,连康熙帝也曾前来留下墨迹。我特意参观了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扬州八怪纪念堂;还探访了文昌阁附近的朱自清故居;拜望了“江南三大名宅”之一的吴道台宅第当年的扬州之所以成为“江南佳丽地” ,与“官吏崇文,盐商养士”的风气是分不开的。地方官员重视文化,礼遇学者名流,富庶盐商时兴“养士”之风,常举行诗文酒会,因而出现了“天下文士半集维扬”的盛况。扬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文化符号。循着诗词歌赋的韵味,循着园林景点的内涵,循着历史遗迹的流向,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扬州,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自贡日报2009.10.14)516、从全文来看,作

12、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展现扬州的魅力的 ?用原文句子回答。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除了瘦西湖还详写了哪两个地方?写瘦西湖时又突出了哪两个景点?(6 分) 17、第节中作者说“历代不少名人大腕曾前来寻访,都曾写过优美的诗词” ,请你写出一句与扬州有关的优美诗句,并附上作者。 (3 分), 。作者: 18、请任选第或第节中一个画波浪线的句子,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品味。 (2 分)19、请你说说对文章结尾作用的理解。 (3 分) 阅读下文,完成 20-24 题。 (20 分)染发的父亲扬宝妹第一次陪父亲进城,父亲便买了许多染发剂。父亲的行为让我心里产生了许多抵触情绪,因为对于一个拮据的家庭来说,染发纯属是一

13、件奢侈的事情。 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些年,他在小镇里搬砖砌墙,担负起整个家庭的生计。母亲很少去镇上看他,因为父亲经常唠叨,来去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 支。父亲隔几月便会回来一次。很多时候,我真不明白他回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到底是出于思念妻儿心切,还是为了染发维护虚荣。 母亲习惯坐在门前的石凳上为父亲染发。父亲眯着眼睛,脖颈处铺着一条沾满黑油的毛巾,懒洋洋地斜靠在日光中享受着母亲的梳理。我一直觉得父亲是极为虚荣的。常想,一个连时光和岁月都没有勇气面对的男人,骨子里镌刻的一定是懦弱和胆怯。事实证明了我的猜想。进城念书后,我先后遵照母亲的嘱托,主动去工地探望过父亲。当父亲顶着安全帽从楼上下来时,我突

14、然有种想哭的冲动。他的脸上挂着大汗与尘埃,衣裤上也溅满了泥浆。他对我的到来显得有些意外,反复询问:“学校里没有课吗?吃过饭没有?”监工在一旁打趣道:“不错啊,女儿都这么大了!”父亲指着我笑笑说:“没办法,农村结婚结得比较早,二十岁就有她了。”父亲的谎言让我有些难堪。他明明是三十岁才娶到母亲,为何他要说是二十岁?难道,面子真有这么重要?晚结婚就有那么丢人吗?但我一直不 敢告诉母亲 ,生怕父亲所说的话让她伤心。6一天,忽听父亲在屋里惊呼出“脱发”两个字的时候,我心里生出一种幸灾乐祸的快感:“谁让你喜欢染发?谁让你爱慕虚荣?掉光了才好呢!”父亲因脱发沉闷了很长时间。这又加重了我对他的鄙夷。几年后我大学毕业,在小镇找了工作,父亲也秃着头回到了家里。我始终没留父亲在小镇里吃顿饭。秋末回家看望母亲,屋里来了不少昔日的旧朋。他们没能拥有如我一般的幸运,陆续在求学的路上打马回头,重归乡里。他们想去镇上打工,特来家里询问父亲,是否需要注意些什么。那天,父亲给他们讲了许多我不以为意的经验,然而,父亲最后一句话却钻进了我的心里:“年轻的,得穿得成熟一点,这样一来,监工便会把你划入另外一个等级,工钱也会多些。像我这类年纪大的,其实真要干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