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法学》引证体例一、中文引证体例(一)一般规定1.注释为脚注,编号连排文中及页下脚注均用阿拉伯数字外加六角括号,文中标注于标点符号外2.注文中的信息顺序为:作者、文献名称、卷次(如有)、出版者及版次、页码3.定期出版物的注释顺序:作者、文章篇名、出版物名称年份、卷次4.引文作者为外国人者,注释顺序为:国籍,外加括号;作者、文献名称、译者、出版者及版次,页码5.页码径用“页N”或“页N—N ”字样6.引用之作品,书、刊物、报纸及法律文件,用书名号;文章篇名用引号7.同一文献两次或两次以上引用者,第二次引用时, 若紧接第一次, 则直接“同上注,页 N”即可;若两次引用之间有间隔,则注释顺序为:作者姓名、见前注[N] 、页码作者如为多人,第二次引用只需注明第一作者,但其名后应加“等”字8.正文中引文超过150 字者,应缩排并变换字体排版9.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加“参见”;非引自原始出处者,注释前加“转引自”10.引文出自杂志的,不要“载”、 “载于”字样11. 引用古籍的,参照有关专业部门发布之规范;引用外文的,遵循该语种的通常注释习惯12.原则上不引用未公开出版物及网上资料13.引用中国台湾、 香港、 澳门地区出版或发行的文献,可在出版或发行机构前加注地区名。
二)范例1. 著作: (1)朱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页55再次引用,如中间无间隔:同上注,页65中间有间隔:朱苏力,见前注[1] ,页 78-80 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加“参加”2. 论文: (2)陈瑞华:“程序性制裁制度的法理学分析”, 《中国法学》2005 年第 6 期3.文集: (3)白建军 : “犯罪定义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证刑法学”,载陈兴良主编: 《刑事法评论》(第 15 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页3284.译作:(4) (德)马克斯·韦伯: 《社会科学方法论》 ,杨富斌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页2825. 报纸类:(5)姜明安:“多些民主形式,少些形式民主”,载《法制日报》2007 年 7月 8 日,第 14 版6. 港台类:(6)胡鸿烈、钟期荣: 《香港的婚姻与继承法》,香港南天书业公司1957 年版,页 115二、英文引证体例1. 论文:作者、论文题目,卷册号、期刊名称、页码、年份(例如:Richard A. Posner, “ The Decline of Law as an Autonomous Discipline: 1962-1987” , 100 Harvard Law Review, 761 (1987)) 论文所在的期刊名不要用简写。
2. 专著或教科书: 作者、书名、出版社、 出版年份、 页码(例如: Robert J. Sampson, John H. Laub, Crime in the Making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p. 19.)3. 文集:作者、论文题目、编者或者编辑机构、文集名称、出版社、出版年份、页码(例如: Michel Foucault, “ What is an Author ” , in Donald F. Bouchard ed., Language, Counter-Memory, Practice: Selected Essays and Interview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7, pp. 113-118.)4. 法典与判例:请参考The Bluebook: A Uniform System of Citation , Eighteenth Edition. 5. 见前注:例如,Malcolm M. Feeley, supra note 4; 同前注:例如,Ibid., at 312. “ supra” 、“ ibid” 若位于句首,则首字母大写;否则,小写。
三、德文引证体例1. 教科书: 作者、 书名、版次、 出版年份、 章名、 边码或页码 (例如: Jescheck/Weigend, Lehrbuch des StrafrechtsAllgemeinerTeil, 5. Aufl., 1996, § 6, Rdn. 371/S. 651ff.)2. 专著:作者、书名、 版次、出版年份、 页码(例如: Roxin, T?terschaft und Tatherrschaft, 7. Aufl., 2000, S. 431.)3. 评注:作者、评注名称、版次、出版年份、条名、边码(例如:Crame/Heine, in: Sch?nke/Schr?der, 27. Aufl., 2006, § 13, Rdn. 601ff.)4. 论文:作者、论文题目、刊物名称、卷册号、出版年份、首页码、所引页码(例如:Schaffstein, Soziale Ad?quanz und Tatbestandslehre, ZStW 72 (1960), 369, 369.)5. 祝贺文集: 作者、论文题目、 文集名称、 出版年份、 页码(例如: Roxin, Der Anfang des beendeten Versuchs, FS-Maurach, 1972, S. 213.)6. 一般文集:作者、论文题目、编者、文集名称,出版年份、页码(例如:Hass, Kritik der Tatherrschaftslehre, in: Kaufmann/Renzikowski (Hrsg.), Zurechnung als Operationalisierung von Verantwortung, 2004, S. 197. )7. 判例:判例集名称或者发布判例机构名称、卷册号、 首页码、 所引页码 (例如: BGHSt 17, 359 (360); BGH NJW 1991, 1543 (1544).)8. 见前注: Kindh?user (Fn. 19), § 19, Rdn. 2.或者 Kaser/Hackl, a.a.O., S. 35. 四、其他外文引证体例请遵循该种外文通常的引证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