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双语的认知面面观_介绍_i_kecskes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7374391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_双语的认知面面观_介绍_i_kecskes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_双语的认知面面观_介绍_i_kecskes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_双语的认知面面观_介绍_i_kecskes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_双语的认知面面观_介绍_i_kecske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_双语的认知面面观_介绍_i_kecskes(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当代语言学6第 13卷 2011年第 3期 282- 284页, 北京5双语的认知面面观 6介绍I . Kecskes ,L. A lbertazzi主编王勤玲5双语的认知面面观 6 (Cognitive A spects of B ilingualis m ) 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 IstvanKecskes和意大利特兰托大学的 Liliana Albertazzi主编,荷兰 Springer出版社 2007年出版。本书对双语认知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了介绍。共有 11章, 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有六章,讨论双语认知系统的结构及其组成部分;第二部分有五章,讨论双语的处理问题。下面介绍主要内容:

2、先介绍第一部分。第一章的题目是 /双语认知系统的神经功能组成部分0(加拿大蒙特利尔市麦考尔大学的Paradis)。文章认为在言语交流过程中,双语持有者的认知构造至少有四个系统在起作用(隐含语言能力、明显元语言知识、语用能力和动机 )。说话者能够习得多少种语言,促进隐含语言能力的神经功能系统就会拥有多少个次系统。第二章的题目是 /双语持有者大脑中的协作概念0( Kecskes)。文章的假设是,在双语持有者或多语持有者的大脑里,存在有协作的概念,并且这些协作概念是概念整合的结果。双语者是通过两种语言渠道获得关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的。因为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潜在概念基础,整合的信息导致了既不与相对应的第

3、一语言概念完全相同、也不与相对应的第二语言概念完全相同的概念的产生。双语者年龄、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 以及个人的认知和语言学发展的不同阶段, 协作概念可能会或多或少地对个人的认知发展带来帮助。第三章的题目是 /矩阵: 图式共性,一位双语持有者有多少个大脑? 0 (A lbertazzi)。文章认为,目前对语言共性的反思没有从现实的本体层次上对范畴问题做出分析。有些学者讨论过信息的认知处理层次及其语言表达, 但都不是在现实的本体层次上进行的。作者还指出了/ 辨认出 0一个项目并不意味着就应用了一个类型学范畴或者是一个基本范畴。在这个基础上, 作者提议,要做实验来验证表征病理学的存在与否, 也就是

4、说,病理学是在表征的最根本的形态里出现的。第四章的题目为 /双语词汇里的语法性别 ( grammatical gender):一种心理语言学的方法 0(英国剑桥大学的 Sala moura)。文章的第一部分从各个方面对语法性别作了一个总的介绍。第二部分回顾了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进行性别处理的对比研究。第三部分讨论了在第二语言性别处理过程中第一语言性别信息所起的作用。第四部分集中讨论了双语词汇中的性别表征。第五部分简要描述了当前在双语词汇方面对性别表征的本质作更进一步调查研究。第六、七、八这三部分详细地介绍了关于性别表征的两个实验,并且讨论了由这两个实验所得出的研究结果。第九部分为结论。282本

5、刊网址: http : /www. ddyyx . com第五章的题目是 /双语和认知算术 0(英国伦敦市大学学院的 Rusconi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 Galfano和意大利特兰托大学的 Job)。文章介绍了当前双语和数字认知的研究。通过报告一些最近的实证研究结果,把双语和数字处理之间的关系置于一个新的背景之下。文章还介绍了语言和数字处理之间的关系。我们关于数字的大部分知识是通过语言这个媒介来交换、思考和运作的。但是语言对数字认知本身到底有多重要? 最近研究者正尝试通过数字能力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第六章的题目是 /跨语言和跨文化经历在持双语者的发散思维 ( divergent thin

6、king) 中的作用0 (阿联酋沙迦美国大学的 Kharkhurin)。作者对生活在美国的俄语和英语双语持有者的移民以及只说英语一种语言的本族人进行了实证研究,揭示了双语发展中的跨语言因素对双语持有者的发散思维能力所产生的影响,认为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下面介绍第二部分。第七章的题目是 / 双语词汇加工中的任务和语境效果 0 (荷兰奈梅亨认知信息学院的Dijkstra)。文章认为所有的语言使用者都会意识到词汇具有歧义性,但语境的存在能够减少这种歧义的出现频度。在文章的第一部分里,作者描绘了一个双语词汇辨认模型。第二部分提出了一个能够把任务和语境的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的双语词

7、汇辨认模型。最后,作者阐述了这个扩展模型不仅与反应时间的数据一致,而且与来自电生理学和神经成像技术方面的数据也一致。第八章的题目是 /二语学习者和熟练双语持有者的表征和技巧 0(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 Kroll和 L inck)。文章研究了如何成为一位熟练双语持有者的问题。对每一个层次的表征进行的语言分析结果表明,双语者的日益增长的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会使他们的语言表征渐渐接近于那些持本族语者的语言表征的水平, 尽管在音系特征和句法方面这些表征可能会对完全习得二语造成一些限制 ( F lege ,et a.l1995 : 1- 26 ;Weber -Fox and Neville 1996:

8、 213- 56)。除了习得第二语言的词汇表征, 语法表征和音系表征以外,习得一套自动处理第二语言的认知技巧 ( DeKeyser 2001 : 125- 51 ;Segalow itz and H ultstijn 2005 : 371- 88), 以及学会如何处理两种语言的激活,以选择想使用的语言这两点也是必要的。第九章的题目是 /第二语言里的性别系统 ( second language gender system)会影响第一语言里的性别分类 0(保加利亚索非亚市新保加利亚大学的 Andonova ,Gosheva ,Janayan和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市认知科学学院的 Schaffai)。人

9、们普遍认为语法性别是表现语言任意性的最好例子,因为在指称同一个概念的名词的性中有充分的跨语言可变性,不同性别范畴 (阳性,阴性和中性 )与许多语言中名词的意义之间很少有系统的对应。面对如此之大的相对性,好奇的观察者可能会问, 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是否也是任意的,或者是否也要受某些限制。任意性原则将预示着语言能力和行为的可变性与心理加工和表征的普遍性之间会产生分裂。在这种意义上,它将预示着这样一种可能性:我们所说的语言会对我们如何看待语言外的现实产生一种 /沃尔夫式 0的影响。第十章的题目是 /语言之外: 儿童时期的双语使用能够增强高水平的认知功能 0(意大利2832011年第 3期里雅斯特市高

10、级研究国际学院的 Kov cs)。文章认为, 在双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得不在语言输入中建立两种语言系统。在他们的日常交往中, 他们将交替使用这两种语言与其他人进行对话。作者介绍了这样的行为研究: 在完成需要高层次的认知控制, 如在决策功能和真假判断这样的任务中,双语儿童要比单语儿童表现得更好。双语儿童在转换到一种语言时需要抑制另一种语言,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经验可能会提高他们在认知功能的不同方面都要涉及到的决策控制能力。第十一章的题目是 /持印度尼西亚语和意大利语的双语儿童在习得 WH问题中的跨文化结构和认知结构 0(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市进化人类学 Max P lanck学院的 Sor

11、iente)。文章研究了在意大利语和雅加达印度尼西亚语语境中长大的一位双语儿童的语言发展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个不平衡双语的个案研究, 并主要讨论了 WH 问句的发展。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松散的印度尼西亚句法结构占主导地位这一情况导致了意大利语里早期 WH 问句建构里的无目标语的语序。文章最后在数和量两方面确定了跨语言结构, 并为跨语言的主导地位和如何逐渐正确使用意大利语法结构做出了理论上的解释。结语。本书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 在 /真实世界0和 /映射世界 0之间做出了清楚的区分:由语言传递的信息一定是关于映射世界的。这本书里的实验结果和系统都提倡较温和的沃尔夫语言相对论假说。除了探讨一些一直为

12、大家所关注的议题外,本书还讨论了一些前人没有探索过的议题,如双语大脑中的性别系统问题、语境和任务问题、协作概念问题、整合问题、词汇范畴化和本体范畴化之间的关系问题等。引用文献DeKeyser ,R. M.2001.Automaticityandautomatization.In P .Robinson .ed. ,Cognitionan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N e w York :Ca 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 125- 51. Flege ,J . , M. M unro ,and I . M acKay .1995

13、. The effect of age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n the production of English consonants .Speech Communication 16, 1- 26 .Segalo w itz, N.and J . Hulstijn.2005. Automaticity in bilingualism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n K rol, lJ . F .andA. M. B.De Groot eds . , H andbook of Bilingualis m: Psychol

14、inguistic Approaches .Pp . 371- 88. W eber -Fox ,C. M.and H. J .Neville .1996 .M aturational constraints on functional specializations for language processing :ERP and behavioral evidence in bilingual speakers. Journal of Cognitive N euroscience 8: 231- 56.作者通讯地址: 400715 重庆市北碚区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E-mai: lwangqinling g mai. l com284当代语言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