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期末考查试卷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7373561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文学期末考查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比较文学期末考查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期末考查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文学期末考查试卷(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文学期末考查试卷 中西方悲剧比较 “悲剧”这个词,在我们中国古代的戏剧中,往往表现为内容情节的悲苦,文人们把 它称作“哀曲” 、 “怨情” 。 “苦” 、 “哀” 、 “怨”这三个字,充分道出了我们中国古典悲剧的 特质。西方则不然,在西方文学悲剧意识最初发端的古希腊,悲剧一般具有深远的历史、 宗教和人文背景,主要探讨形而上学的问题,把探索的触角指向伦理观的终端,考查生活 的意义,把人的生存看作是对智能和意志的挑战。 中西方的悲剧,从表现形态上来看,有着三方面的不同。 首先,作为中西方悲剧的主人公,其身份地位不同。在西方,古希腊悲剧的主角差不 多都是皇家贵族或英雄豪杰。这一点在得以幸存的古希

2、腊三大悲剧诗人的 33 部作品里,得 以充分的展现:埃斯库罗斯笔下有为人类盗取天火而常年忍受老鹰啄食心脏之苦的英雄普罗 米修斯的形象、索福克勒斯笔下有与邪恶命运努力抗争、具有勇敢坚强的斗争精神的俄底 浦斯王的形象,欧里庇得斯笔下又有“酷对敌人,善待朋友”具有原始特点的泼辣女性美 狄亚的形象。除此以外,还有我们熟悉的西方剧作家莎士比亚笔下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 形象等等,这些人物或者是英雄,或者是贵族阶级,可见,作家利用他们的身份和际遇所 形成的强烈对比,以此给读者以深刻的震慑力。 与西方不同的是,在我国的古典戏剧里,悲剧的主人公往往是柔弱善良、无辜被害而 又无力反抗的社会下层人物的形象,其中又以

3、女子居多,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关汉卿的 窦娥冤 ,作为悲剧主角的窦娥,自小就深受丧母之苦,为了供父考取功名,7 岁就被卖 到蔡婆家里做媳妇,其后又遭到了一系列的不幸,最终因孝道甘愿忍受冤屈死于非命。如 窦娥一般的女子在我国古典戏剧中比比皆是:高明琵琶记里的赵五娘、 汉宫秋里的 王昭君、还有杜十娘、秦香莲等等,我们从她们身上看到的悲剧美,并不因其身份、地位, 而是从她们的善良本性和悲剧结局的反差中感到同情和怜悯。 其次,中西方悲剧所表现的冲突不同。 俄底浦斯王的悲剧之所以被称为“命运悲剧” ,是因为在这部悲剧中, “命运”被描写成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像一个魔影一般,一步步牵 引着主人公走向罪恶的深渊

4、,在作者的笔下,命运是神秘莫测的,不可抗拒的,也是无法 解释的,可是纵然如此,俄底浦斯在命运面前所表现出的是一种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姿态, 他敢于面对现实,敢于自我惩处,即便依旧逃脱不了“杀父娶母”的宿命安排,但在读者 心里,他的这一形象却仍旧是一个响当当的英雄形象。再者,从 哈姆雷特 人民公敌 以及威尼斯商人等众多作品中,我们都会看到西方悲剧的主人公积极抗争的一面,他 们的抗争使得悲剧的冲突总是在针锋相对的斗争里达到高潮,由此可见,西方悲剧所表现 的是人和他所无法制服的异己力量的矛盾冲突。 在中国,古典悲剧通常着重描写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叙事情节比较多,由于主人公的 内心常常被一些封建教条所占据

5、,加上低下的社会地位,他们的抗争往往显得被动而没有 力度,窦娥因感念孝道而代替蔡婆走向死亡,即便死前发了三桩誓愿,但也只有死后凭借 虚无的上天的公正得以昭雪;赵五娘历经磨难,也只因着夫妻之道等等,这样的悲剧冲突 带着强烈的伦理批判性质,它告诉人们何为该、何为不该,而中国的悲剧主人公在不合理 的境遇面前通常采取容忍的态度,反对矛盾冲突,使读者在悲剧氛围中达到教化作用。 第三,中西方悲剧的结局不同。西方的英雄式的主人公在悲剧的结尾通常以死亡来体 现其自身价值,似乎没有死亡,就不能称其为真正的英雄。哈姆雷特用一种毫不后悔的自 我牺牲精神来证明斗争的彻底性,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因斗争而得到升华,电影勇敢的

6、心 中的主人公华莱士为了自由而战,这样的英雄最终也在断头台上高呼着“自由”而逝,他 们用生命证明着斗争的必要性及它所反应出的重大意义,这一点,又与中国悲剧不同。 在中国戏剧中,通常存在四种消解因素,即:仙、自然、酒、梦。朱光潜先生指出:“随便翻开一个剧本,不管主要人物处于多么悲惨的境地,你尽管可以放心,结尾一定是 皆大欢喜。 ”有人说中国无悲剧,因为再悲的悲剧到最后也会消解,比如赵氏孤儿虽然 剧情惨烈,但结局是赵氏冤仇得以申报,奸邪之人一一落入法网,又如琵琶记里的赵 五娘,纵然寻夫之路颇为艰辛,然后最终得到已为高官的夫君的承认,并得以与丞相之女 两妻侍一夫,还如长生殿里的唐玄宗和杨贵妃,两人经

7、历了生离死别,天上人间各自 悔过后,最终得以在天上长相厮守,这样的结局不是主人公通过自己斗争得到的,而是借 助一种外在力量所得。 中西方悲剧的差异在于它们所植根的土壤不同。中国文化缺乏怀疑和否定的力量,提 倡的是中庸之道,讲求忠孝礼义,反对积极的斗争,这使得中国的悲剧有一种连绵不尽却 无法释放的哀愁美。而西方文明崇尚的是个性与自由,具有批判、冒险、开拓精神,作家 的创作意图在于暴露人的生存困境,超越人的生存困境,所宣扬的是人可以被打倒,精神 却永存的主旨,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悲剧美。 无论是中国悲剧还是西方悲剧,都有着其自身的优缺点,在世界文化相融合的今天,只有 继承、坚持我们的传统文化,吸取外来文化的精髓,才能再创中华文化的高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