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与新加坡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SWOT分析_黄海滨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7372514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与新加坡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SWOT分析_黄海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西与新加坡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SWOT分析_黄海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西与新加坡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SWOT分析_黄海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西与新加坡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SWOT分析_黄海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与新加坡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SWOT分析_黄海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与新加坡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SWOT分析_黄海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贸易组织 (!“#) 签订的 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明确规定了教育服务($%,/.) , 劣势;#(#期。23456 ?#ABC 8#A“D$?8“ ?8E?477FG3$%,/5)6/? $%,/.V +0)“0,#$(=$=!#“&!张雅光、 赵艳芹、 田玉敏:新加坡的教育发展及启示 ,教育与职业 ,!“!年第#期。段, 尚未形成相应的市场理念, 严重影响了教育服务贸易的效果。第二, 政策。广西和新加坡的教育服务贸易随着中国与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建立日益密切,当前教育服务贸易往来的主要活动有教育代表团或学者互访和考察、 互派留学人员、 开展校际交流等, 没有形成相应的贸易发展战略和相对成熟的市

2、场策略, 更没有完善的政策体系。第三, 能力。曾被誉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经济发展飞速, 面对世界知识经济浪潮, 迅速提出以 “知识为本” 的发展战略, 在教育上确立了国际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其教育服务贸易的能力也相对较强; 广西教育服务贸易起步较晚, 国际化步伐相对较慢,缺乏教育服务贸易的具体经验,此外与国内许多省区相比, 广西与新加坡合作的起步已相当晚, 因此容易使双方教育服务贸易在能力方面存在障碍。第四, 技术。由于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缓慢, 教育的发展也较新加坡落后。双方教育服务贸易的开展, 更多依靠的是网络。新加坡政府尤其重视教育的信息化, 到!“!年, 新加坡各类学校$“%课程用电

3、脑上课, 实现全部学校校园网联网!。 尽管广西的网络通信技术发展很快, 但不同层次的教育其网络通信应用水平差距很大。 显然,新加坡与广西的技术水平是有一定距离的。因此这种网络通信技术水平的不一致也会制约双方教育服务贸易的开展。三、 广西与新加坡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机会分析 (&()*+,-*.)中国与新加坡的地理位置、 中新合作的悠久历史, 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南宁, 以及广西与新加坡合作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这都是广西与新加坡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 “天赐良机” 。首先, 中国与新加坡地理位置相邻和中国东盟博览会, 是广西与新加坡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良机。在东盟的国家中,

4、新加坡是中国的重要邻国, 同时也是东盟的一个核心成员, 与其进行教育合作有更重要的价值。新加坡经济发达, 教育经费丰富, 教育设施先进, 教育体系完善, 教育水平先进, 有较高的国际声誉; 广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优越的地理条件, 有西部开发的政策, 只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广西企业大步 “走出去” 应是指日可待, 为其进行国际教育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此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南宁, 这是广西经济、 文化发展的 “天赐良机” 。 据新加坡 联合早报 报道,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 让处于自贸区核心区域的中国广西经济发展加快。其次, 随着广西经济贸易的发展和

5、交流项目的增加, 新加坡将有大量人员涌入广西, 与此相关的留学教育、培训等教育服务贸易量逐年扩大, 为广西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增强广西的教育服务贸易能力。广西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流与合作的最佳平台, 广西的南宁、 桂林将成为新加坡来华学习人员首选之地。据 联合早报 报道, 根据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的统计显示, 在中国求学的新加坡人虽然还不多,但从!“#年的$/人增加到!“!年的0$1人, 增幅已上升了02%。近来新方也陆续派遣经济部门的负责官员来华考察学习, 中新人才培训出现了双向互动的势头。再次,发展广西与新加坡教育服务贸易, 为教育投资市场化运作提供了可能,

6、 将弥补财政投入相对不足的现状, 并为提高广西的教育出口创汇作出贡献。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 导致政府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我国高等教育客观上已要求运用市场机制来筹措教育经费。发展广西与新加坡教育服务贸易, 引进竞争机制, 带动了教育投资市场, 达到引进外资的目的, 为广西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同时, 开放的竞争机制, 也为广西教育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 应争取新加坡向广西开放市场和提供技术和资金的支持, 帮助建设教育贸易市场, 这将为广西的教育服务贸易提供越来越多的发展空间, 从而增强广西教育服务贸易的能力。第四, 国际化

7、新型人才的培养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加速广西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通过教育服务贸易, 缩小双方教育的差距, 改/3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 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达成统一,培养与国际紧密联系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培养国际化新型人才, 合理共享双方优质的教育资源。远程教育以跨时空、 资源共享、 灵活性、成本效益低等优势成为各国最受关注的、 发展最快的一种教育模式。 比如新加坡的大学机构经过国际教育机构的认证之后可以依托广西省内条件比较好的广西大学 (南宁) 、 广西师范大学(桂林) 等大学开设网络学院, 招收学生, 经过合格的学习过程, 可以获得国际认证的学位。在这方面, 我国与新加坡有过一些

8、合作经验, 如清华同方思科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与新加坡大众电子教学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 结成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拟成立合营公司,将在近几年内投入!亿元开拓国内的电子学习、网络教育、 教育信息化市场, 通过最先进的科技手段, 将课程传递到全球, 为中国与新加坡的网络教育合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四、 广西与新加坡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障碍分析 (“#$%&)广西与新加坡进行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 离不开双方的社会大背景, 中新两国不同的社会环境对广西与新加坡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 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 为教育服务贸易的开展提供参考意见。首先, 广西与新加坡在经济、 旅游

9、和教育等方面合作上, 双方人民因为历史的原因、 体制或社会环境不同, 会使广西与新加坡双方人民在文化、 制度、 政策和思想等方面存在一定相异性, 这在客观环境方面对广西与新加坡开展教育服务贸易产生隐性人文性环境障碍。 双方在进行教育服务贸易过程中, 消除阻碍和进行人文融合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给双方的教育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其次, 广西与新加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领域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为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体制对市场开放的承受力不同, 导致在教育项目合作、 教育服务贸易保护等方面的政策趋向不同。所以, 广西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差异性对双方教育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合作和发

10、展存在着一种现实的障碍。第三, 东亚区域合作和国际关系的变数给广西与新加坡的合作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同欧盟和北美不同, 东亚国家之间存在着社会制度、 宗教信仰、 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从现实来看,巨大差异会使东亚区域合作的稳定发展存在一定的潜在性的危机; 同时国际关系的种种变数也都影响着东亚合作, 很多环节都涉及很敏感的政治利益, 这给东亚进一步合作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同样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广西与新加坡的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开展广西与新加坡教育服务贸易的过程中,要合理引导广西与新加坡的合作发展, 应在分析双方进行教育服务贸易所具有的优势、 劣势和所处环境带来的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 提出利用优

11、势、 挖掘和捕捉机会, 克服威胁和劣势, 探求广西与新加坡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整体战略和过程战略,促进双方教育服务贸易的开展和健康发展。参考文献:()国家教委政策法规司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实用要览 , 广东教育出版社,(*+年。!)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编: ,“-规则实务培训读本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组编:世界+!个国家教育概况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年。0)古小松主编:中国东盟知识读本 ,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0年。1)陈国良: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展望 ,教育发展研究 ,!.(年第!期。+)徐颖: 浅议新加坡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年第/期。2)余益中: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广西高等教育新突破在!.+年度全区高校党建工作暨高校年度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 南宁,!.+年。3)覃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广西高等教育的发展 ,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0年第1期。*)袁继红:新加坡现代化中的教育 ,当代教育论坛 ,!.0(1) 。(.)刘文:45“6与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年第/期。()刘晓琴: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特点看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应对措施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年第0期。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