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论文:浅析北京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素质的认识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7357889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7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期论文:浅析北京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素质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期论文:浅析北京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素质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期论文:浅析北京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素质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期论文:浅析北京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素质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期论文:浅析北京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素质的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期论文:浅析北京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素质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期论文:浅析北京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素质的认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北京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素质的认识 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浅析北京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素质的认识 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面对日益严峻的企业招聘与大学生求职之间的结构矛盾和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素质的认识不足,本文为大学生和企业双方在调整自身要求或发展做出一定的参考依据。 仅以北京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进行简要说明,并试构建大学生求职素质能力模型。一、 问题的提出一、 问题的提出不管是企业招聘还是大学生求职,在企业站更具优势的双向选择过程中,企业会将一个个大学生区分开来,一部分被录用而一部分被筛掉。当中依据的主要条件就是大学生主观层面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所谓能力,指个体能胜任某种工作或完

2、成某项任务所具备的主观条件。 所谓素质, 事物本来的性质。 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先天特点。亦指素养。是指个人的才智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能力和素质所展示的主观性均比较强, 那么大学生普遍能力素质到底有是否存在一个合情合理的普遍认可的能力素质模型以决定其将来的就业, 各大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否趋于一个与大学生能力现状高水平符合的重点素质能力发展方向?基于研究范围与视角的不同, 很多学者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做了研究, 对能力素质及就业的理解各有千秋,但整体来看普遍认可有二:其一,大学生在校能力素质的获取对以后就业必有高水平的影响;其二,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因人而异,但普遍看来,还是值得认可的相关

3、素质能力将大学生或具备的能力加以概括。尽管对大学生就业都有探索, 但是少有学者将大学生就业力从素质和能力两个角度进行挖掘并整合出素质能力对就业力的影响以及高校培养目标下大大学生素质能力现状进行探索。二、 理论基础二、 理论基础(一)胜任力模型(一)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模型通常指的是能力素质模型(有不同说法)。能力素质又叫胜任特征, 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成就卓越与成就一般的人区别开来的深层特征。无特殊说明本文“大学生”专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 。荆其诚. 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M .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本文所指素质均指狭义上的定义,指的是才干和道德力。1胜任素质(Competenc

4、y method)又称为能力素质,是从组织战略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强化竞争力, 提高实际业绩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 工作方法,操作流程。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 (McClelland) 博士是国际上公认的胜任素质方法的创始人。运用该理论说明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主要供给方,其素质能力结构特征对将来就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同时说明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通常会按岗位能力素质的需要进行人才筛选,这一过程中,参考的主要标准就是胜任力模型。在此理论基础上,说明了该研究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二)人环境的匹配( P- E Fit,Person-Environment Fit)(二)人环境

5、的匹配( P- E Fit,Person-Environment Fit)人环境的匹配一直是组织和工业心理学究的重要内容。 其基本假设是: 当个体的特征和环境的特点相一致时,就更可能导致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其中“P-J匹配”指的是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是和工作岗位的要求相称的。试图运用此理论说明大学生的素质能力结构模型在其将来就业之时需要与其工作单位需求岗位相匹配。 企业也会更加匹配理论试图寻找拥有可能导致积极工作态度行为的素质能力的大学生。同理论一,加强本研究的可行性和其对就业研究的重要性。三、 研究设计三、 研究设计(一)量表设计及编码(一)量表设计及编码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简单随机抽样访

6、谈的方式,并结合企业在职员工、高校教师、在校大学生的观点, 从诸多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中分素质能力筛选总结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十五种能力和七种素质为素质能力结构模型研究量表。 再根据各个项目其具有的自身回答简易特点和与其他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量表中的各项指标一一进行编码。(二)问卷调查(二)问卷调查本研究选取北京市地区的三所高校为调查对象, 高校中的在校大学生无疑是未来劳动力市场上的中坚力量,且与本研究对高校大学生对就业理解力的调查相关。高校在校大学生不仅可以根据学校对自身的要求有一定的表现和理解, 而且在关注自身就业时对Chatman JA. Improving Interact io

7、nal organizational research:A model of person-organization fit M.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 14(3):333-349.Edwards JR. Person-job fit:a conceptual integration, literature review,and methodological critique.M. In Cooper C,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Lond

8、on:Wiley,1991.288-357.2企业需求能力素质的要求也有一定的掌握。因此,在以高校学生为问卷对象时能很明确地将在校学生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对就业的理解做出简单体现。本调查于2012年11月26日至2012年12月21日同时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三所高校展开,共发放问卷110份,有效回收问卷98份。其中有效回收率为89.09%。(三)问卷信度检验(三)问卷信度检验经过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 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 分析结果表明, 本问卷的 “格朗吧哈(Cronbacha)系数”等于0.852,属于可接受的信度范围(0.80.9) 。说明问卷的内部有效性

9、还是较高的,问卷的有效性较强。参看表1。表1:SPSS信度测量ReliabilityStatisticsReliabilityStatisticsCronbachsAlphaNofItems.85222(四)标准分析(对高校培养目标)(四)标准分析(对高校培养目标)通过随机抽样,选取了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十所全国知名“211”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参照已选取量表及大学生问卷统计结果,视上述结果为本研究的标准化条目,对照这十所高校的培养方案及培养目标, 进行标准分析, 探究高校现

10、有培养方案下, 对HR大学生的素质能力结构培养的趋势。(五)能力素质模型结构化(五)能力素质模型结构化根据以上介绍的两条线索在校大学生能力素质理解问卷数据和高校培养方案期望能力素质,以本文的两个理论为基础,参照学者已有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模型的探索,自行总结出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四、 研究过程及结论四、 研究过程及结论(一)研究一 能力素质量表提炼及北京市高校大学生能力素质认识概况(一)研究一 能力素质量表提炼及北京市高校大学生能力素质认识概况31. 提炼量表及编码素质词典中, 心理学家们把人的能力素质分为 6 大类, 20 个具体要素: 知识、 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性格、动机,形成了企

11、业任职者的完整的素质模型。6 大类分别为:成就与行动族、帮助与服务族、冲击与影响族、管理族、认知族和个人效能族。成就与行动族,包括 4 个素质要素:成就动机、主动性、对品质和次序和精确的重视、信息收集意识和能力;帮助与服务族, 2 个要素:人际理解能力、客户服务导向;冲击与影响族, 3 个要素:影响力、关系建立能力、组织认知能力;管理族,4 个要素:培养他人意识与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团队领导能力,命令/果断性;认知族, 3 个要素:分析式思考能力、概念式思考能力、技术、职业、管理专业知识;个人效能族, 4个要素:自我控制、自信、弹性、组织承诺。笔者将以上概括的 6 大类又分别以素质和能力分开,

12、 其中素质和能力的定义参照本文“问题的提出”中对素质能力的介绍。这 6 大类所叙述的“个人效能族”和“帮助与服务族”基本上是道德力的体现, 即本文所叙述的素质,我们将其分别概括为诚信,责任,踏实,勤奋,毅力,忍耐力, 乐观七类在生活工作中或需具备的帮助服务类别。而其余 4 大类分别体现的是员工或准员工大学生的能力需求。分别加以概括总结:成就与行动族,包括专业技能,自控力,社会实践和执行力;冲击与影响族,包括社交,抗压,团队协作和环境适应;管理族包括组织协调和策划力,认知族包括学习,创新,口头表达,逻辑思维和记忆力。综上所述,概括为 7 大素质和 15 大具体能力。将大学生或具备的就业能力总结出

13、来。并按照其逻辑联系进行了顺序编码,再查阅相关资料,对这些项目中能力的一般性解释做了简单整理。具体如表 2。表 2:素质能力编码表 2:素质能力编码能力A专业技能(在工作之中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完成工作任务等)B组织协调(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同时控制、组织、协调群体活动的过程。 )C社会实践(将理论基础运用于实际实践当中,对理论的迁移应用能力。 )D创新(运用知识和理论,在各种实践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思想的能力。 )E社交(工作生活中与上下级,同事,朋友之间的沟通、交往。 )麦克利兰. 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

14、an IntelligenceJ.美国心理学家杂志,1973.4F抗压(在外界较强压力下处理并调控自己的情感和事务的能力。 )G团队协作(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 )H环境适应(指为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 )I学习(指人们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下,自我求知、做事、发展的能力。 )J口头表达(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的一种能力。 )K逻辑思维(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况、判断、推理的能力)L记忆力(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

15、)M执行力(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贯彻宏观战略意图,高效完成预期目标的操作能力。 )N自控能力 (控制自己的思想、 行为、 情绪, 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冷静, 有客观正确的意识。 )O策划能力 (事先想好完成工作任务所需采用的方法理论, 预案措施等, 并编制具体行动计划的能力)素质编号名称A诚信B责任C踏实D勤奋E毅力F忍耐力G乐观2. 问卷数据根据编码设计了问卷,对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他们心目中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其中各项指标按重要性程度从15分为5个指标,分数越高则重要性越高。以下是SPSS19.0的统计结果,参看表3及

16、表4。表 3:描述性统计结果(能力)表 3:描述性统计结果(能力)Descriptive StatisticsDescriptive StatisticsNMinimumMaximumMeanStd.Deviation5StatisticStatisticStatisticStatisticStd.ErrorStatistic社交982.005.004.4694.07425.73504口头表达982.005.004.4388.06814.67452执行力982.005.004.3061.07454.73790团队协作982.005.004.2959.07426.73512组织协调982.005.004.2551.07580.75041环境适应982.005.004.0816.08291.82078学习981.005.004.0612.08920.88302抗压981.005.004.0102.08763.86745专业技能981.005.003.9694.09886.97868逻辑思维981.005.003.969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