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用学与英语教学_古良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7357277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6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语用学与英语教学_古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语用学与英语教学_古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语用学与英语教学_古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语用学与英语教学_古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语用学与英语教学_古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语用学与英语教学_古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语用学与英语教学_古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2第二期浅析语用学与英语教学古良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不 断深入,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注重对语用学(pr agmatiC S)的探讨和研究。笔者通过对语用学理论的学习,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从语用学基础理论出发,探讨语用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一、什么是 语用学1.语用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基本概念语用学,即语言实用学,是应用语言学的一门 新兴 学科。郎曼 应用语 言学词典(LOngm anDietiona叮ofAPPliedLinguist lc s1 985)对语用学作了如下诊释,确定了语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 容:Pragmat ie s15theS tudyoftheuseofla ngu

2、 ageineommunieat io n,Pa rtieularlytherelatio n shiPsbetw eensentence sa ndC onteXts。ndsituatio n sinwhiehtheya r eu s ed(语用学研究语言在交际中的使用,特别是研究语句与语境 及情景之间 的多种关系)。它认为在语言交际中,一个人的交际 能力不仅体现在能按照语法规则来遣词造句,还体现在能视语境(场合、时机、对象 等)的变化,即在不同 的语言交际环境下,恰如其分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语言。由于语用学的研究对象是说话人的意图,所以它要研究的并 非词、词组、句子或整个篇章本身静态的意义,而

3、是某一语义(m e a n初g)与其语境(C onte Xt )之间的关系,因为人们说话时要表达的意 思往往不仅仅局限于所说语句本身的意义。在这 种情况下,听话人就得具有理解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含齐(pragm atiCmeaning)的能力。他要学 会听懂说话人的言下之意 或弦外之音,区分说话人的直言不讳与指桑骂槐。1)语用学认为意义 有 词 面意义(1让e ra lmea ning)不口言语意义(utter a neem ea ning)之分,或 有自然意义(natu ralm e aning)和非自然意义(n on一natu ralmeaning)之分。也就是说,一个人所说的或写的每一

4、句话,除了有 其句 面 意 义(se nten e eme aning之外,还有 其蕴涵意义(imPliedm e aningorm eaningbeyondthes en te nc e)。而蕴涵意义则随其语境的变化而 改 变。以Itlo okslik er ain.为例:a)如 果A对B说这句话时,B正打算出 门,这句 话的蕴涵意义就可能是:I mafr a记i t sgojn gt or a1n.Y0u,dbette rtakea nUmb陀11ao rdr的n c o at闭t hyo u(天怕是要下雨了,你最好带上 雨伞或雨衣),起着提醒的功 能;匕)如 果这句话是A对B询问当时天气

5、情况的应答,那么A说这句话的目的就可能是告诉B:工t川n kther ain15likelyto伯11v erysoon(我觉得雨很可能就要下了 )。A对天气情况作了自己的判断;c)如果当时A和B放学后在泡网吧,A说这句话的言下 之 意很可 能是:Le t, Sg oh omeb efore枕rajns.Othe闹ise,wemig htbeCaughtinther ain.(乘雨还未下,我们先回家吧。否则,我们可能要遭雨 淋了。)由此可见,语境对语义有着很大的制 约作用,一句话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有产生相 关的语言意义。2)语用学对语境的研究包括广义和狭义的两个层次。也就是说语境由语言(狭义

6、)和语言外知识(广 义)两部分组成,而语言知识又受 到语言外知识的制约。以下面这段对话为例(取自(大学 英语泛读第二册):W:Imgad夕ou, Vede e记edtoJoinus.M:It5myda夕off.I11doas1Ple ase.W 1wish1 had日dayoff.M:Noliber ationleetu re sdurings alehou r s,Ple a se.从狭义的层次,即从字面意 思来分析这段对话,读者很可能 有一种 云中雾里的感觉,怎么也无浅析语用学与英语教学6 3 -一一. 一一J 口刀临爪阴匡一一法了解这一男一女言语交际的目的。但如果读者了 解到a)交际的背

7、景在美国,人 们常常不定期地搞一次ga ragesale或por chs ale,以便处理掉那些自己不再需要的东 西。此 时W正和孩子们忙着;b )言语 交际的地点是在私家车库里;c)言语交际的时间是M的休息日;d)言语交际的主题是:W想要州帮帮忙,出点力;e)言语交际参与 者的相互关系是夫妻;那么读者对这段对话的交际意图也就十分清楚了。由以上分析可见,语意的正确理解离不开一定的语境,它是受特定语境左右的。因此,在 英语教学中,教师对词义、句义乃至整个语篇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不能脱离某一特定的语境。2.语用学研究中应遵守以下两个语用原则:1)合作原则(Co一oPerativ ePrineiPle)

8、o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日PG ric e)认为,若要语言交际顺利进行,达到谈话目的,言语双方必须遵守 相互合作的原则,即数量 准 则(Ou a ntit yma xjm)、质量准 则(Qualit ym axim)、关系准则(Relevantm o xim)和方式 准则(Ma nne rmaxim),否则就会出现交际失误(Co m m urlie at lve柏ilur e)。请看 下面一段谈论天气的会话:A:I七5rathe rhotthe sedays,isntit?B:Ye s.A:Doy outhinks u ehw eatherwjll lastlong ?B:1do n,tkno

9、 wA:随11,1hoPejtw ont.I finditha rdto90ove rmylesso n swhen可 t1550hot.B:Yes.在上例会话中,B的应答过于简短,违反了量的 准则,这给A造成一个对方有抵触情绪,不愿继续谈下去的感觉。于是,A也在对话中用了一个无可奈何的“we ll”。对此,除非A特别有耐心,能善解人意,否则,语言交际也会失败。如果B能适当补充其答语的长度,会话的气氛则会融治得多:A:It,5r atherhotthe sedays,isn,tit ?B:Ye s,1agreeA:Doyo 以thinks uehweatherwill la stlo ng?B

10、:1do ntkno w,but1hoPeitw o ntltsre allyte rriblefo rmetolivewhenit,55 0hot.A:Ye s.Ifjndi七ha rdto90ove rmyle sso nsWhe nit155 0hot.B:Ye s,r neto o2)字L貌原则(polite n e ssPrineiPle)。格赖斯 以后的学者从修饰学、语体学的角度提出了与他合作原则相得益彰的礼貌原 则,具体由得体丁aC t)、慷慨(Ge n e r 0 Sity)、赞誉(APProbat io n)、谦虚(Modest y)、一致(Agre ement)、同情(Sy

11、mpath夕)等六项准则来体现。若要交际顺利进行,言语的双方 除了要遵守合作原则外,还要遵守与其 益补的礼貌原则,否则言语交际双方也会出现各种不和谐。再看 下面一段对话:A:Ar eyo uvisit ingCh可n a?B:No.Iworkhere.A:讨hatdoyoudo?B:I,mateaeher.Iwo rkatZhejiangUnjv er sjty.A:Whatdoyo ute a eh?B.Ger m an.A:Howmuehdo扣uget化r扣u r啪rkev e 心m ont h?B:一这种审问式的一问一答会在交际双 方之间筑起一道 无形的墙,很可能会使交际双方陷入僵局,因

12、为B会觉得A没有礼貌,只 晓得打听别 人的私事,毫不 重视别人的答语。A在交际中不仅违反了合作原则,还 违反了礼貌原则。如果A能遵守“礼貌原则”中的赞誉、一致、同情等准则,对 对方的应答给予充分的关 注及适当的赞许,就可能变以上审问式的一问一 答为和谐得体的双向交流:A:Ar eyo uvisjtingChin a?B:No.Iamnotatou rist.Iw orkher e.A:Oh,r e ally ?Whatdoyoudo?B:I,mate aeher.Iw orkatZhejingUnive r sit y.A:讨o w,that sinte r e吮ing!1graduatedf

13、r omthatun布v e r sityju staeouPleof了ear sago.B:oh,re ally?WhatdePartmentwe reyouin,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什么原则未 必都放之四海而皆准。请看下面这段对话:讨:晚11dea r,haveyoudo n eallyourljt tlejobs,M:I七hink5 0,mylo ve.囚:Haveyo ufedtheeat ?M:艳s,dear.闪:HaveyouPuthimout?M:Yes,de 己rW:Hav eyouw asheduPthedjshe s,M:Yes,deor.讨:HaveyouPutthema

14、呢y,M:Ye s,de a r.W:Haveyoutidiedthekitche n,64第二期M:Yes,de a r.W:Havey outurn edo utallthelights?M:Ye s,de ra.W:Haveyo uloekedthefr o ntdoor?M:Yes,dea r.讨:The nyo ue a ne ometobed.M:Tha nky ou,de a r.无疑,这是一段夫妻间的对话,但对话的一方显 然违反了礼貌原则。丈 夫一直是必恭必敬地回答:, Ye s,de ar.”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典型的“气管 炎”(妻 管严h en一pec ked)在他的悍妻

15、面前一副马首是瞻的神情。因此,在一些特殊的语境中,运用特 殊的交际方式也可能收到意想不到 的效果。就例如 上述情况,假如这对夫 妻双方恰守礼貌原则,相敬如宾,我们就不可能听到他们这段新鲜生动的生活对 话。所以当这样鲜活的气息扑面 而来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再去死守何种原则 呢?二、语用学理论 对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长 期以来,外语教学习惯于把重点放在知识的 传授和摄取上,教师和学生往往只重视语言形式、语法规则 或句子结构,而很少考虑人们在实际言语交际中使用语言的规律。现在,外语教育己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英语教学的重点亦已转移到培养学 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上来,而语用学所要研究的大部分课题

16、正是在英语教学中常常遇到并需要解决的有关如何理解和使用所学语言的问题。笔者 通过多年的外语教学实践,发现我们外语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脱离了语境进行语言教学,课堂上老 师带领着学生在做大量脱离实际的句型操练,致使学生在掌握了大量的英语知识后仍不会在实际的语 言交际中把它们运用起来。请看下面一个实例:(老外K在听一堂初二年级的英语课。她轻声地问一学生的名字。)K:xeu sem e,w ouldyouPle a setellmeyourname?S:(ShelooksuP,Puz zled)K:May1knowyou rname,S:(Shestill lo oksPu z之led)K:(Inar o ughton e)What5youn a me?!S:Myna m e15HuJ iang一ta o.瞧,面对彬 彬有礼的提问你却显得茫茫 然,非得别人粗声粗气才行。我们也不难碰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 掌握了大 量的英语词 汇和语法规则,还较轻松地通过了“三级”、“四级”考试,可一旦遇上 老外,就会面红耳 赤,不 知所措,甚至该怎么友好地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