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355689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2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第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联系及其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定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 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 互制约的关系。 有两个层次的联系;一是各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1)客观性 2、联系的特点 (2)普遍性 (3)多样性 条件,就是指同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对此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一切因素的 总和。 斯大林说:一切以条件/地点时 间为转移 (二)系统的特征: 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系统 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 1、运动指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

2、化;2、变化通常是指事物运动后的结果与运动初始状 态的比较;3、发展:广义的发展是就是运动和变化;狭义的发展专指向上的变化,就是新事物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第一,从形式和方向上看,发展是前进性运动, 是上升性变化。 第二,从内容和实质上看,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生事物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进步的/必 然向前发展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则是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 存在性和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生事物代替旧事物,这是有事物发展的 辨证本性和新生事物的本质决定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推陈出新,新陈代谢,除旧布新 习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 林新叶摧陈叶,

3、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 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 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 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04年考题:对于“发展”的理解,两种对立的观点 是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一元论与二元论第二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规律的定义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 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特点: (1)客观性: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普遍性:在相同的事物和类似的条件 下,规律是普遍起作用的。 (3)稳定重复性:规律是稳定的联系,可 以反

4、复发生作用。 2、三大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 源泉。列宁称之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 心; (2)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过程和 状态;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 和道路。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及其根本属性 1、矛盾的科学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 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统一性(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联结、2、矛盾 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对立性(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否定和相互分离 矛盾同一性的基本内容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 就是矛盾双方“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

5、互转化。 表现为下面三种情形。 :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矛盾双方的直接同一。“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矛盾双方存在着由此达 彼的桥梁,包含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 ,即“你能变我,我能变你。” 矛盾的斗争性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矛盾双方你 不同于我,我也不同于你。 第二,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表现为矛盾 双方“你离开我,我离开你。 第三,矛盾双方的相互克服和否定,矛盾 双方“你吃掉我,我吃掉你” 3、矛盾同一性的斗争性的关系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接、不可 分割。 一是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性包 含着斗

6、争性; 二是斗争性也不能离开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 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三是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 第二,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06年辨析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矛盾同一性使矛盾双方可以吸取对方有 利于自己的因素; 矛盾同一性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在量变过程中推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 ; 在质变过程中突破现存事物的限度,促 使旧统一体的分解,新统一体的产生。2、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唯物辩证法主张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

7、矛盾 性,反对形而上学的外因论,但是并不否定或忽视外因的 作用,正确处理外因和内因的辨证关系。这就是根据和条 件的辩证法。 在事物发展中,内在矛盾是根据,外在矛盾是条件。根据 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而条件取到加速和延缓作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根据和条件是辨证统一的,把握这一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 论意义,是我们确立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想结合的理论依 据 对个人也有指导意义: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红花虽好也要绿叶配(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 矛盾的普遍性,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 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

8、每一事 物的发展过程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简言之,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所不 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的矛盾及其各 方面的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 特殊本质,是区别、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 础。 矛盾特殊性是及其复杂的,必须从纵横两 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在事物的不同运动形 式及同一运动形式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包 含着特殊矛盾;其次,在一个复杂事物中 ,同时存在许多矛盾,其地位和和作用各 有特殊性,可分为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每一个矛盾又 可以分为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非主要方面 。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第一,两者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 第二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的。ABDBCDEBCEABEB相互连接: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相互对立:共性不能包含个性的所有内容。共性个性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第一,两者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的。3、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的意义 理论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矛盾的 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事物矛盾问 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实践上:这一原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 要哲学基础。 在实际工作,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领导方法和 工作方法

10、。“一般与个别相结合”、“抓典型”等工作 方法,都是这一原理的运用。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量体裁衣” “对症下药”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习题: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 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 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 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四)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 容,特别是揭示了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对立关系是贯穿于 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两种发展观对立的焦点;

11、第三,矛盾分析的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二、质量互变是质和量的统一(一)事物的质、质的概念: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 的规定性。2、质的特点: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 事物总是有一定质的事物。不具有一定质的事物 是没有的,没有无质之物,凡物必有质。事物的质是通过它的属性(或特征、特点、特 性)表现出来的。所谓属性,是一事物和他事物 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质,它是质的外部表现。 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3、质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 2、事物的量 定义: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 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次序等可 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特点:它和事物的存在不具有直接同一 性。在一定的

12、范围内,数量的增减不会影 响某物的存在。 3、量的多样性 :分外延的量和内涵的量 04年辨析 1、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是与事物的存在 直接同一的。 (三)事物的度 、度的定义度就是事物保持自己质和量的限度 、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 的数量界限。是质和量的统一。 2、度和关节点的关系关节点是度的两极的极端、极限 或转折点。度就是这两极关节点之间 的幅度。 在这个幅度内,质保持稳定不变,突 破这个关节点,超过这个幅度,事物 的质就要发生变化 3、度的方法论意义 冰水汽50 C0C100 C 06年考题、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注意分寸、掌 握火候,才能做好工作。这里强调的是 A.确定事物的质 B.

13、认识事物的量 C.熟悉事物的各个方面 D.把握好事物的度 习题:孔子说:“过犹不及”。在实际工作中防 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准确、深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质 C.对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D.把握事物的度 (四)量变和质变、量变与质变的含义和特点 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 在度的范围内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是一种急剧的、显著的变化 。、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标志。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 突破了度的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度,就是质变 ,未超出度,就是量变。3

14、、量变和质变的两种基本形式量变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数量的增减和要素结构 的变化;质变的两种基本形式: 即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 飞跃。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 必然结果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过,“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说 的就是这个道理。质变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 道路 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 说, 奢侈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 的哲学道理是( )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 必然结果 D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 4、在量变质变问题上的形而上学观点 只承认质

15、变,否认量变 居维叶提出的“激变论”就是一个典型。 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 这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一个特点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整 个过程,也即它的发展方向和道路的问题。否定 之否定规律认为,事物由于内在的矛盾而引起的 发展是由肯定到自我否定,又由否定到否定之否 定的过程。1、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所谓肯定方面,就是决定事物当前性质,保持 事物存在的方面;所谓否定方面,就是同事物当 前性质相反,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对立统一的,主要表 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肯定和否定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第二、肯定和否定相互依赖、相互渗透。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批判形而上学的 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运动的 必然结果。辩证的否定是客观的自我否定 。 第二,辩证的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是“扬弃”。 “既批判,又吸收” “既克服,又保留” 05年考题: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 规律是事物运动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