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思考整体性设计—非线性有机建筑笔记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7343644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域性思考整体性设计—非线性有机建筑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域性思考整体性设计—非线性有机建筑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域性思考整体性设计—非线性有机建筑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域性思考整体性设计—非线性有机建筑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域性思考整体性设计—非线性有机建筑笔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8地域性思考 整体性设计 非线性有机建筑笔记 孔宇航 王时原 刘九菊 Kong Yuhang Wang Shiyuan Liu Jiuju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大连 116024) 收稿日期:2009-04-07Regional Thinking & Poetic Design: Notes on Non-liner Organic Architecture摘 要 本文通过对地域性研究与实践的回顾与展望、建筑有机性与地域性的比较思考,提出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核心为场地体验与场所塑造,终极目标是走向整体设计。关键词 地域 场所 整体 设计Abstract Though analyz

2、ing reg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article is trying to make comparison between regional and organic thinking,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te experience and place constructing, fi nally to conclude poetic line that design follow.Key words Region, Site, Poetic, Design在当代语境下, 继续推进建筑创作面临几种

3、选择 : 其一,跨学科设计与建造,如建筑学与生态学的嫁接、 建筑学与现象学的汇聚、 机器建造与数控建造的组合等 ; 其二,在自然层面上,建筑的有机性设计与建造是未来建筑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 ; 其三, 在文化层面上,建筑的地域性设计思考是创作主体必须面临的选择。这亦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具体地讲即当今中国建筑创作主体以何策略回应 “地域性”难题。地域性建筑研究与实践回顾地域性建筑的实践在国外从未间断, 然而理论与实践结合且迅速发展的阶段则源于上个世纪。 在理论上, 批判的地域主义思想已逐渐成为主流, 芒福德、 A 楚尼斯与弗兰姆普顿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20 世纪 50年代美国的东西海岸曾进行过一场

4、激烈的学术论战, 地域主义建筑师认为, 二战后的地域主义并非民俗复兴, 从赖特与阿尔托这样的地域主义建筑师那里可获得比柯布西埃的 “形式空间”更多的内涵。 地域主义的基本策略是从地方和场所中提炼地方要素, 从而突破现代主义所强调的同一和统一性, 这些要素来自于场址的地形地貌、 营建的结构与构造系统以及由此演化生成的营造美学法则。20 世纪 60 70年代以来, 地域主义建筑理论与实践已形成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早期为阿尔托, 继而是博塔、西扎、皮亚诺、安藤忠雄、巴拉甘、柯里亚等, 这些著名建筑师从地方要素入手进行独创性的建筑实践,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我国对地域性建筑实践的学术性研究方面, 天津大

5、学邹德侬教授曾作过系统的总结与归纳 ; 曾坚教授在多元拓展与互融共生一文中提出“广义地域性建筑”概念, 系统地总结了传统地域性与广义地域性建筑的艺术特征、观念与设计特色 ; 重庆大学戴志中教授的 现代山地建筑接地诠释 一文借鉴传统山地建筑“接地”手法研究的成果, 总结了“接地”设计策略 ; 东南大学张彤教授著有整体地区建筑 , 从自然、 文化与技术三个方面探讨地区建筑, 并提出整体地区主义思想。在中国版图上依照地理位置划分,从热带、亚热带到寒带均有学术机构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如岭南建筑、寒冷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778030)1 玉湖完小学校建筑2 玉湖完小学校室内 3 塞纳特赛罗

6、市政厅29城市建筑主题专栏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FEATURE-THEME区建筑研究等等, 在此不一一赘述。现存问题的症结在于研究成果的应用性不容乐观, 具有较为明显的局限性。重形式、 轻内涵的应用性研究缺少社会整体机制的推动, 技术支撑与学术研究脱节, 更让人忧虑的是建筑创作主体思维似乎仍停留在现代主义建筑思维与流行风格上。地域性建筑实践在我国曾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案例, 如北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 福建武夷山庄、 甘肃窑洞办公建筑等等。 中国青年建筑师亦在此方面做出了探索性实践, 如刘家琨执着地追求乡土建造智慧和现代技术的结合, 在艺术家工作室系列建筑设计中运用了当地

7、的乡土性材料与工艺 ; 清华大学李晓东在丽江设计了玉湖完小学校(图 1, 图 2) , 对当地传统、 建造技术、 建筑材料以及资源进行了整合研究,并与建筑设计融为一体,对环境、社会和建筑保护作出了新的诠释。尽管关于地域性建筑理论的探讨种类繁杂, 但刘易斯芒福德定义的地域主义特征与肯尼斯弗兰姆普敦关于批判的地域主义特点的论述在理论上仍具前瞻性。 芒福德关于地域主义特征的观点可以概括如下:地域主义创作必须脱离其原有的形式,拒绝历史决定论, 因为前人使用过的形式属于曾经的文明或是过去的时代 ; 地域主义的真正形态应该是最接近于现实生活境况, 并最大程度上在环境中给人以“家”的感觉, 不仅要为土地找到

8、一种实际的用途,更应反映出当时当地的文化背景;生态学观点并非对一切机器文明下意识的反抗, 它赞成使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 只要此技术在功能上是合理的和可接受的; 对传统地域主义的改进是其对“人类社会群体”的定义, 社区应该起到核心作用, 赞成社区多文化并存 ;不是将“地域性”与“全球化”两种观念对立看待, 或将地域主义视为全球化的工具, 而是在它们之间建构某种微妙的平衡。 芒福德在形式与生活方式之间建立了时空的关联性, 注重“家园” 的内涵, 强调社区的营建, 同时在生态观与机器文明之间、 地域性与全球化之间持辩证的态度。如果说芒福德的地域主义思想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 那么弗兰姆普敦关于“批判的

9、地域主义”七点论述则与创作主体从事创作更为贴近,如场地结构的建立、建构现实、强调地域因素(场地、气候、 光线)与知觉体验这四个方面常常是被中国建筑创作主体所忽略 ; 而承继现代主义传统合理内核、创造基于“世界文化”的地域性、 以某种方式逃避普世文明优化冲击在文化间隙中获得繁荣, 这三点与芒福德一脉相承。 芒福德与弗兰姆普敦关于批判的地域主义的纲要事实上已经为地域性创作在原则上进行了定位, 对指导建筑创作与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学术界在理论层面上关于建筑地域性的探讨似乎已经达到某种共识, 其核心为走出传统封闭狭隘的建筑地域观、 承继现代主义建筑传统的合理内涵、 重视场所营造与知觉体验, 杰出代表

10、作品是阿尔托设计的塞纳特赛罗市政厅 (图3) 。 在国际范围内, 日本与芬兰更是有很多优秀的地域性建筑实践。建筑的有机性与地域性比较在建筑系统中, 如果将有机建筑与地域性建筑作为两个并列的子系统进行研究, 二者间既有协同性又存在差异性。有机建筑与环境具有互动性, 更多地隐含着自然属性, 而地域性建筑则带有更多的人文关怀与历史情结, 注重文化属性在建筑中的体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复杂性关联, 故在设计策略、环境观念及设计方法、空间形态、技术特性等方面两者各有侧重。有机建筑是一种活着的传统, 赖特将其推向新的高度, 并形成广泛的国际影响。 英国学者戴维彼尔森认为“在新千年里, 一个更为整体有机的世

11、界形象正在形成, 它需要一系列新的形式表达自然本身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这种新的令人兴奋的变革就像一场冲击波,正在席卷世界,并将改变 21 世纪的建筑与设计。 ” 有机建筑的定义很多, 可以归纳为 “有机建筑是指建筑师放弃观念上的机械性设计模式, 以自然为源泉, 寻求建筑与自然秩序的深层关联, 在建筑自身诸要素之间及建筑与环境之间取得和谐整体关系,是一种设计和观念上的倾向” 。经过数百年尤其是上个世纪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有机建筑在空间形态、 适宜技术以及与生态系统的衔接等层面已日趋成熟并进入可操作层面, 虽尚未普及, 但对我国未来地域建筑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有趣的是, 伦佐 皮阿诺在新喀

12、里多尼亚岛设计的吉巴欧文化中心这一作品同时被 批判的地域主义 作者亚历山大 楚尼斯与 新有机建筑 作者戴维皮尔逊收录 (图4, 图5) 。 在作品介绍中,楚尼斯做出如下的评述 : 组成这个文化中心的十个“棚屋” , 它们被布置得像一个村落, 皮阿诺和社会人类学家阿尔邦 本萨 (Alban. Bensa) 共同设计这种独特的形态。这种“棚屋”的工程技术, 建立在当地的传统技术之上, 但绝不仅仅是传统的技术。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捕捉和调节刮过这些岛屿的热带强风, 它们的双层“外皮”外层是窦里诺科德材料, 内层是玻璃, 在将空气流通达到最优化的同时, 以一种节能的方式来减少热带气候条件下酷日的灼晒。而皮

13、尔逊在书中的年轻和以外章节中引用了皮阿诺的一段话,“在一定意义上, 设计是一段旅程。你出发去寻找、 去学习、 去接受未曾设想过的东西, 每个项目都是一种新的开始, 而你就在未知的领域里倘佯, 你简直就是一个当代的鲁宾逊。 ” 皮亚诺在文中写道 : 这个项目对我的挑战是,要彻底摆脱欧洲建筑师的思维方式, 将自己沉浸于太平洋民族的生活之中我唯恐陷入对地方民俗的拙劣模仿必须指出如果不对当地文化怀有敬意并保持应有的尊重, 而只是依赖自己的评判标准提出设计方案是不可能被新喀里多尼亚人接受的。皮阿诺通过其作品成功诠释了建筑地域性和有机性的双重涵义。他没有先入为主, 而是深入到当地人生活中间, 尊重地域文化

14、,研究建筑与当地气候环境相适应的建造技术。 建筑形态取之于民俗文化又有所超越, 技术应用借鉴了传统但又高于传统。建筑整体意向充满朝气, 使传统与现代、 文化与自然、低技与高技达到高度统一。有机建筑在中国建筑界并不陌生, “有机性” 、“有机更新” 以及 “有机结合” 在建筑话语中时常出现。在研究层面, 国内学者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生态建筑、 绿色建筑、 节能建筑与地域性建筑等课题的研究上, 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某种意义上, 有机建筑的概念已经渗透到上述研究领域, 这是一个可喜的学术现象。我们相信随着 “有机设计” 研究与实践的深化,在很多层面上将产生叠合效应。场地体验与场所塑造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

15、快导致所有事件都在高速运行, 时间的限制与密集的日程表让建筑师、 规划师与景观建筑师在面对一项设计或规划任务时无法从容地进行现场考察与体验, 而不得不采用原有的线性设计准则进行大量的“套用型”设计, 于是一切问题从此而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在地域性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场地体验是始点,呈非线性特征。 建筑师只有对场地不断进行身临其境的调研、 考察与体验, 才能真正掌握地域的实质。约翰 O 西蒙兹在其景观设计学著作中论述场地体验时列举了一位日本建筑师的自述 “我每天都要到计划动工的地块上去,有时带着坐垫和茶,一呆就是很长时间。有时是在树影横斜, 夜深人静的晚上 ; 有时是在阳光灿烂、 喧嚣热闹的白

16、天。 ” 这位建筑师不断地描述他在场地中的新发现 “如过境公路的刺耳噪音、 土壤中的水分缺失、 一棵灿烂的枫树、凉爽清新的夏日气息、 午后阳光的暴晒、竹丛中摇曳多姿的光影与新嫩的色彩变幻。 ” 慢慢地建筑师开始理解这块土地的情绪、缺陷与潜力,这片土地的本质与精神。“保留了这种精神, 它就会弥漫在你的花园里, 弥漫在你的家里, 弥漫在你的每一天中。 ”建筑师继续了解业主和他的家人, 以及他们的喜好,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最佳的栖息地, 并与周边景观形成了最和谐的关系。 住宅的空间、 结构、 材料逐渐在建筑师的脑海里形成。 这位建筑师感慨地说 : “除此之外还能怎样来为这块场地设计最佳的住宅呢?” 这位日本建筑师以自己对场地的亲身经历证明了建筑的形成是如何通过建筑师本身的行为过程进行聚合的。亲地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 工业文明的兴起慢慢地切断了人与地的有机联系。 建筑师今天需要做的是恢复人与大地的原初性联系, 以作30识, 对大地生态给予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