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343399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0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试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试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试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试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试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试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试题分析(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1 )评价 (河南、河北、山西、广西使用)来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廖干英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将如何体现新课改 的理念和精神,考纲将会有哪些调整,高 考的试题体例在题型赋分等方面将会有哪 些变化,高考将呈如何走向等等,这些都 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都需要我们11届的 高三教师给予认真细致全面深入的研究, 需要我们大家在一起群策群力,“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以期能把握高考命题的走向 ,明确备考策略,科学高效地搞好11年的 高考复习指导。 2010年高考语文命题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整体平 稳,难度适中,符合“求稳、渐变”稳妥原则;同 时还有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显著特点,无亮点

2、( 对命题人来说,无亮点在高考中也许是最大的亮 点)、有意外。作文命题沿袭漫画材料作文的思 路,仍以寓言作为感发点命题命意。 今年的试题,与往年一样,知识点覆盖广,关注 社会,关注现实,命题上,涵盖了诸如“低碳经济 ”“世博会”“国际地位”等社会热点,取材广泛,贴 近生活,现实、新颖。从试卷的构成板块看,保 持了高考命题相对稳定性,但局部知识考查与往 年略有不同。 比较分析近四年(2007、2008、2009、2010) 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对于探究和把握2011年高 考命题改革走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试卷结构 从全国各省市高考试卷看,全国卷、北京卷 、重庆卷、四川卷、安徽卷等都保持“3

3、0+120”七 板块模式,结构上没有什么变化,相对稳定。 (一)语言基础知识(14题)12分 (二)社科文小阅读(57题)9分 (三)文言文阅读客观选择题与翻译(811题 )19分 (四)古典诗歌鉴赏、默写(1213题)13分 (五)文学类大阅读(1417题)22分 (六)语言运用(1820题)15分 (七)作文(第21题)60分 二、命题内容及形式 (一)第一板块:语言基础知识 1. 题型齐全,相对稳定。三年都考查了“成 语”“病句”“连贯(逻辑排序)”三个考点,可 谓简约有致,指向明确。无论改错字,还 是改病句,成语运用,都扣住了“常用”和“ 常见”这个关键词。 2. 内容切合当下,与社会

4、生活契合,体现 人文关怀。语料多来自现实社会,贴近生 活,贴近真实。 3.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选择题较平易, 中等以上程度的考生都可以得满分。成语 题用排除法,“移樽就教”(原义是端起酒杯 到别人面前求教,后形容某人虚心向他人 求教。)一词虽有些陌生,但考生可根据“ 就教”考虑到符合语义。其余项中成语色彩 (如“附庸风雅【贬义】”)或含义均与语义 不符合。 备考设想: 1训练布点齐全,扎实有序地搞好训练,字音、 字形、词语、熟语、病句、连贯、得体、修辞等 逐个训练,循序渐进。特别要求考生对常用字词 熟练掌握。 2病句类型重点注意:成份残缺、搭配不当、结 构混乱(句式杂糅)、语序不当等方面的

5、问题。 病句常选摘于报刊,故平时要指导学生注意留心 用错的词语成语,建议学生多看一些报刊新闻, 多听广播,关心热点,关注社会事件,接受灵动 鲜活的社会语言,培养语感,提升判断能力。 (二)第二板块:社科文小阅读 2007、2008、2009、2010年全国卷社科文 小阅读一览表年份选材题型题量分值 考查内容 2007非物质 文化遗 产选择 三题 9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理 解重要句子含意;筛选 并整合信息;归纳内容 要点,概括中心;分析 概括作者观点态度;根 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 想象。 2008盖天图 仪考 选择 三题92009甲骨文 解谜 选择 三题92010情绪 选择 三题9 由上表可以看出

6、: 1在材料选用上,取材广泛,自科文材料常会选前沿科 技研究成果及与生命相关的内容(边缘学科、交叉学科、 新兴学科、最新的科技知识对人类生存的造福);社科文 会关注文化,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发扬,同 时注重社会进步性、提升文化素养、和谐共处的内容。 2在难度的控制上,相对稳定。总体字数大多在1000字 左右,但由于选材注重与考生平时的阅读现状对接,文章 总体来说较为容易。 3在题型设置上,都为选择题,无变化。 4在考点测试中,重视考查筛选辨析能力,突出有效信 息的快速提取;重视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重视考查整合和 归纳的能力。侧重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 含意,“分析综合”能力

7、题侧重考查信息整合、归纳内容要 点,概括中心意思等能力。命题设置干扰项的规律也基本 定型,对考生的思维能力的要求也相对集中。 5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科技说明文在前 面的两年都考的是跟文化联系非常紧密。 09年考的是文字,跟文化联系特别紧密。 2010年考的是跟现实生活非常接近的,比 如说细菌,这个东西对人的情绪,甚至跟 我们的食品、抗生素都会有一些关系。所 以,也是跟我们生活比较接近的。 我们连续从2008年到2010年,选择题都是 三个,都是5、6、7,而且这三个题目的题 干基本上都是选择都是不符合文意的,另 外三个选项都是符合文意的,也就是给同 学设置题目的时候降低很多难度。 备考设想

8、: 1. 小阅读目前偏重社科文段,即使是自然科学文 章,专业知识不会过深,阅读训练时加强对名词 述语有关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培养从已知信 息推断新信息的能力,还要加强对文章要点概括 与分析的能力。训练时要注意命题设置干扰项的 规律:如张冠李戴、超前判断、因果易位、以偏 概全、无中生有、概念误解、逻辑混淆等;我们 还可以进行一定量的思维能力训练,如归纳、概 括、演绎、因果、联想、想象等。 2. 尽可能扩大阅读面,避免阅读对象的单一化、 单纯化,尤其要避免仅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 阅读的对象。复习备考时,读书不妨杂一点,文 学、美学、历史、天文、地理以及社会、自然等 不妨都读一点。 (三)第三板

9、块:文言文阅读 近四年的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都取材于史传,紧扣浅易。 具体特点如下: 1持重稳健,继承传统。08、09、10年全国卷将命题视 角仍紧锁“人物传记”传统,与07年全国卷宋均传相比 ,08、09、10年全国卷的廖刚传魏德深传几乎 就是07年文言文试题的翻版。考查的侧重点大致相同,从 题量、分值、考点甚至标准都体现了一种相承性。如关键 字词的考查均来自教材基本篇目中的重点词语,可从教材 迁移到试卷上来。 第08题:文言实词 第09题:筛选信息(人物性格、德行、操守、言行、政绩 、才干等) 第10题:归纳中心(原文内容分析概括) 第11题:翻译(两小题) 2紧扣浅易,殊途同归。08、09

10、、10年文言文阅读延续 了07年的平易浅近特色,切实贯彻考纲把握“浅易文言文” 的这个尺度与原则。 3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实词考察紧紧结合文段解释,大部分考生读懂文章后, 都能做出对“宠”字的判断。两道文言翻译题第一句要注意 倒装句式,第二句注意后半部分的意译。我在前几天高考 前写博客时跟同学说过,希望同学同学在考场有一个比较 好的感觉,因为你们看到文言文的时候会是我曾经讲过的 一个故事。国家卷这几年文言文的内容都非常非常接近, 因为出的主要都是古代传记性文学,08年考的是宋史 廖刚传里的,这次考的人也是在一本史书里找的,明史 里叫王伊,以前写过史书,他本身是一个

11、史学家,这些人 的故事都非常非常接近。比如从小非常聪明、正直,整个 文章发展过程中,他的官职不断上升,受到皇帝的重用, 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这个过程当中一定会有一些负面的 人物出现,就像电影一定会有正面人物和负面人物。08年 跟廖刚做对的是金人,这次明史王伊传跟他作对的是元代 的人,王伊也是死于跟他作对的元代的人手中。一定有正 面的人物,然后有负面的人物跟他作对,只要能够把握情 节主线,对大致的情节进行揣测,我们再看文章就有似曾 相识的感觉,做题就会比较顺手。这是文言文,考的内容 非常接近。 备考设想: 12011年文言文备考也应高度重视“史传文”的复习,对 传主的德行、品德、操守、言行、政绩

12、、才干等进行梳理 ,可以史记汉书唐书新五代史宋史 等为训练素材。同时,要适当兼顾游记散文及政论、笔记 、小品等体裁,以提高备考的针对性。 2文言文阅读要抓住浅易特征。阅读要扣住高中课本上 的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同时让学生能明辨高 考要求的相关文言特殊句式及词类用法。(实词、虚词、 活用是重点,略加文言特殊句式) 3在翻译时,要让学生明白一定要直译,找踩分点字、 词和句,并字字落实,同时熟练掌握翻译“六字法”技巧, 以练带总结。 4. 培养学生养成上下文推断的习惯。 (四)第四板块:古典诗歌鉴赏 2007、2008、2009、2010年全国卷古典诗 歌鉴赏一览表年份分 值作者作品体

13、裁题型及内容 2 0 0 78苏 轼 望 江南 词 简答题(两题):(1)从词中的“咨嗟”、“ 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 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 要分析。(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 词作一赏析。 2 0 0 88潘大 临 江 间作 四首 五言 律 诗 简答题(两题):(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 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 这样写的好处。(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 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年份分 值作者作品体裁题型及内容 20098姜夔 次 石湖 书扇 韵 宋诗 简答题(两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什么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 要分析

14、。(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 了范大成的品格,第三局中的“人”是指趋 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 要说明。 20108刘孝 绰 咏 素蝶 诗 南朝 梁 诗歌 简答题(两题):(1)这首咏物诗描写 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 由上表可以看出: 1“唐宋诗词”担当主角。2008年,虽处在“自主”与“新课 标”的“双重”催生下,但高考诗鉴赏并没有呈现“突变”的态 势,基本与2007年诗歌鉴赏趋势总体保持一致,唐诗宋词 仍担当主角,取材则稳中稍有变。2009年稍有改变,题目 更趋于“见仁见智”的开放题。2010年取材发生了“突变”的 态势

15、,调出了“唐宋诗词”的范畴,更加倾向于“新课标”的 命题趋向。 2文学巨匠与平民作家的作品都有参选。文学巨匠他们 符合“重要”“闻名”“代表”“楷模”等要求。如苏轼,2007年高 考诗歌鉴赏中,“苏轼”成为“出镜率”最高的作家,全国卷 、上海卷、重庆卷均考查了苏轼;湖南和四川考了王安石 的作品。但多考查“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诗”。 3宋代诗词考查频率明显加大。近四年全国卷诗歌鉴赏 考的都是宋代文学家的作品。 4考查重点明确集中。近四年的诗歌鉴赏,设题都非常 规范,严格围绕“语言艺术”“思想情感”“表达技巧”设题。 5. 诗人情感基本都通过借景抒情展现。如2008年诗歌鉴 赏题: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 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 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由此表达了作者向往一种隐逸 生活的情怀。 6.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咏素蝶诗)鉴赏题可 能是大多数学生的“绊脚石”。其实呢并不难。因为两道问 题都很贴近诗歌注释和题材内容。像第一问命题人已经告 诉了考生这是一首“咏物诗”,再回答“蝶”的描写手法(主 要分动作描写、衬托手法等)并简析之即可。第二问问诗 歌的含意(即思想情感)和全诗的表现手法,前者要紧扣 诗句中描写“蝶”迎日而飞却遇风而归的无奈心情和篇后作 者平生怀才遭妒官场起伏的注释,可得出答案。后者要照 顾到第一问中这是一首“咏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