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评论员的角色定位分析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7343328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7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新闻评论员的角色定位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电视新闻评论员的角色定位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视新闻评论员的角色定位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新闻评论员的角色定位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声屏世界!白贵王艳!“#年$月%日,随着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开播,中国大陆荧屏上首次出现了 “本台评论员” 的身影, 但从一段时间的传播效果来看,“新闻评论员” 的设立, 仅在形式上为央视确立了相对完整和纯粹的评论节目样态,而其自身作为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 “意见领袖” 形象还远未在受众心目中树立起来。 本文将主要围绕角色定位, 对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员的发展和完善进行探讨。“角色定位” 简单一点讲, 就是要搞清楚 “我是谁?我能干什么?我不能干什么?” 这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在现代生活中, 能否进行科学而准确的角色定位, 对任何社会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而对于电视新闻评论员来说

2、, 如果不能精确地认识自己在整个行业中所处的职业坐标和应该承担的社会职能, 那么就极有可能陷入虽 “在场” 却 “缺席” , 虽“发言” 却 “失语” 的尴尬境地。 由此看来, 寻找到评论员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本位意义重大。有关电视新闻评论员的职业角色定位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加以审视。横向比照定位:当我们将 “评论员” 、“主持人” 和 “记者” 放在同一传播语境下进行横向比照的时候,就会发现三个名称所蕴涵的语义完全不同,这就预示了他们所呈现的角色面貌也必定是迥然相异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 上述三者之间却常常出现角色的错位和游移。新闻评论员与评论节目主持人之间本质上是存在根本差别的。 评论员通常具备

3、相对独立和完全的话语姿态, 他须判断, 观众即可辨别真伪、 分清邪正,自我加以评判。可以说, 记者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成功地在评论节目中成为评论主体是 “时势造英雄” 的结果。但是,随着社会监控机制的逐步完善, 更多老百姓开始远离媒体这个曾经为自己仗义执言的 “青天” , 而转向拿起法律的武器, 到法院、 消费者协会、 公安部门去直接投诉和举报,“青天” 评论模式逐渐且必将失去市场。所以, 简单地罗列事实的新闻评论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电视新闻评论的要求。 电视新闻评论应当不再以揭丑为主要评论手段, 而是积极地关注人生、 关注社会, 发现事件复杂表面下值得批评和赞扬的信息。随之, 电视新闻评论将逐渐呈现

4、题材广泛化、 内容专业化、 评论对象平凡化等特点,并从中反映社会深层次的问题。这就要求新闻评论员不再仅仅是反映事实、 揭露罪恶的报道者, 而应当是专业化、 理性化的分析师和评论家。如凤凰卫视的 时事开讲 栏目中的评论员,以及中央电视台 观点 栏目中的专家学者等。关闭有偿新闻之门有的记者利用电视新闻评论活动搞有偿新闻。不同于新闻报道的 “遮遮掩掩” , 新闻评论由于具有可以 “站出来说话” 的优势, 成为有些评论者获取不法收入的 “利器” 。 相对于以文字为信息载体的报刊新闻评论,“眼见为实” 的直观感受和对新闻内容准确无误的心理认同使电视新闻评论在观众心目中具备了较高的可信度。但在实际的操作中

5、, 作为评论主体的记者可以通过选择性采访, 对事实和信息进行取舍, 再加以评价, 就可引导观众得出自己希望的结论。而且, 参与采访的评论者既可以带着观点进行采访活动, 又可以直接接触到评论对象, 具备了以批评或吹捧向评论对象索取好处的便利条件。 更重要的是, 电视画面的现实可观性为评论主体树立了天然的保护屏障, 一旦被批评者希望以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时, 记者又可以将责任向提出批评意见的被采访对象身上一推了之。所以, 新闻评论者与采访行为以及评论对象保持隔离状态才有利于避免有偿新闻的产生。基于以上的思考,笔者认为其实许多电视台的新闻评论部是在做着深度报道和调查报道的工作。 应当让那些不

6、属于新闻评论范畴的节目从形式和内容上回归到新闻报道之上,以正视听。 而作为评论者的记者们也应当回归到新闻报道的主业中, 将新闻评论主体让位于专业评论员、 专家、 学者、 观众等, 让他们成为新闻评论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让新闻评论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注释:!电视新闻节目研究 叶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页“电视新闻评论, 仍在路上 刘敬东现代传播!“!年第#期#&#(页(作者单位: 成都电视台生活频道;四川大学新闻系) 栏目责编:陈道生!“!#实践与创新采编经纬电视新闻评论员的角色定位分析!“# $ “%声屏世界的主要任务是对新闻事实进行解读性分析、价值判断或者是形势预测, 事实本身仅仅作为其

7、评论的触发点而存在, 而评论节目的主持人更多地还是起到组织和串联节目的作用, 在展现、 介绍新闻事实的过程中, 将媒介意图、 专家评议和观众视点有机地融为一体, 至于中间穿插的主持人言论,则多为编辑部集体倾向的表露。在新闻频道的 央视论坛中, 董倩的角色与新闻评论员们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任何的“越位传播” 都将有损于节目的整体架构。 同时, 从理论上来看,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所采用的传播评议是不尽相同的:报道注重事实的陈述, 评论则注重思想的表达。因此, 持有何种语言便可以看作是划分记者和评论员的最显著的标志。换言之, 当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出现时, 记者是以“见证实录” 和 “原景再现”

8、为第一职业要务的, 而评论员则是以发表见解和主张,表达意见信息和整体评判为神圣天职的。可以说, 一位优秀的新闻评论员在传播实践中, 是能够通过 “立言” 的方式成为所在媒体灵魂的塑造者和媒体旗帜的引领者的。不仅要善于 “直接立言” , 电视新闻评论员还必须成为能够 “迂回表态” 的 “提问者” , 这也是当前错综复杂、 瞬息万变的社会现实对评论员身份的新要求。香港凤凰卫视的著名评论员曹景行先生在谈及时事开讲节目的成功经验时, 曾对这个 “附加定位” 十分认同, 他认为:“我不可能什么都讲, 也不能解答什么” , 但 “我能够提出问题, 比答案重要,因为新闻明天会怎样谁也不知道。” 但值得注意的

9、是, 这里所说的“提问”与一般记者和主持人的提问不在一个层面上。 因为在面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时候, 记者和主持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和受众一样的 “未知者” 和 “欲知者” , 他要代表受众问出 “心中之疑” , 以便探求到事实的真相。 而评论员往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 “有疑而问” , 他只是力图通过 “设问” 为受众尽可能多地提供理解信息的脉络和角度, 从而帮助他们获得相对完整的资讯。 对于评论员来说, 他发问的潜在目的主要有三个: 一是提请注意; 二是增加视点; 三是引发思考。 评论员有责任有义务去营造更加开放和自由的 “信息环境” , 在充分展现个人思想的同时, 逐渐启发、 培养受众成为能够

10、独立思考的 “意见领袖” 。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已经能够清晰地标注出电视新闻评论员作为 “立言者” 和 “提问者” 的职业定位。但在具体的传播活动中,电视新闻评论员的群体内部还存在着重要的 “纵向差异定位” , 它从根本上控制和左右了评论员话语的成立方式和作用力度。纵向差异定位:评论员的这种定位实际上是评论本身内在层次性的一种外显。众所周知, 媒体评论历来是层次分明的。以报刊为例, 编辑部在为不同新闻题材配发言论的时候, 通常会依据其重要性的大小, 安排规格错落、 分量适当、 体裁相宜的评论形式, 其言论发生主体也分别由编辑部、 专栏作家和普通读者来担当。实践表明, 评论的这种梯队排列和多元设

11、置,不仅确保了媒体有能力在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地干预舆论、 引导舆论, 同时也有助于它在一般性问题上广开言路,为受众创造一个可以相互交流和碰撞各自观点的“公共空间” 。 至于电视新闻评论, 分层显然也是必要的, 但电视的特性, 包括栏目化、 语言化等都决定了它的层次感只能由具有“差异定位” 的评论员来体现, 而不能沿用纸质媒介 “随题选体” 的做法。目前, 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的 “本台评论员” 基本上类似于本报评论员,其发表言论的规格也大体相当于报纸评论员文章。 就权威性而言,“本台评论员” 实质上是媒体意图的代言人, 他的观点和态度尽管会渗透有个人思考的痕迹, 但由于行政和体制的双重规范,“本台

12、评论员”身上会不可避免地带有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尤其是当他的个人立场与媒体立场、 国家立场相抵触的时候, 角色的定位就会促使他发出某种特定的声音。除此之外,当今的电视荧屏上还活跃着一批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和其他媒体从业经历的特约评论员。他们中有大学或科研机构的专家、 学者, 也有正在或曾经服务于纸质媒介、 负责一些言论专栏的主笔。 但正因为这种 “特约性质” 的非隶属关系,使得他们在就某些特别的话题展开评说的时候,拥有更接近学院式的建设性言论氛围和比“本台评论员” 相对宽松的言论权限。 一般情况下,“特约评论员” 的 “立言” 和 “提问” 凸显的是一种较为独立的做派和不偏不倚的事实立场。 但由于

13、电视的 “声画合一” 性和广泛的普及性, 坐到台前的 “特约评论员” 个人, 几乎无一例外的要在更大程度上承担起 “言责自负” 的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在这次央视对伊拉克战争的直播中, 某些 “特约评论员” 的表现就引发了受众的不满, 不过也恰恰是因为这些, 我们才感到电视新闻评论多义并存的魅力所在。以上我们谈到的这两类新闻评论员共同构成了电视评论的传播主体, 但我国目前还存在一类行走于体制边缘, 为商业电视台效力的 “自由评论员” , 例如香港凤凰卫视的资深时政评论员阮次山、 曹景行、 何亮亮等。 凤凰台的 “自由评论员” 尽管也供职于电视媒体之内, 有的甚至还担任着一些高层管理职务, 但由于

14、媒介性质和运行机制的不同, 他们的话题顾忌和 “本台评论员” 相比明显要少很多。 同时, 他们的个性特征非常鲜明, 言论风格和语言表现也大都独树一帜。总之, 上述三种电视新闻评论员尽管定位不同, 表现形态各异, 但却都是我国现行传播制度的产物, 共同担负着运用言论武器干预、 影响社会生活, 满足不同层次受众对异质性观点需求的重要职能。 从目前的传播现实来看, 建立和充实一支定位准确、 结构合理的电视专业评论员队伍势在必行,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电视评论水平, 优化媒介生态, 同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社会民主进程向前发展。!(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实践与创新采编经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