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等教育差异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高等教育差异之我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与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差异之我见为期 12 周的的世界各著名大学揽胜选修课即将结束,在过去的 12 周里,老师带我们领略了世界各国著名大学的风采,在羡慕和向往中我们也认识到了中西方高等教育制度的差异, 这次的作业我就来谈谈中国与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差异一、教育理念不同中国的教育理念与美国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是: 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 与美国学生比起来, 创新意识较差, 无论是各门课程的课程学习报告、设计报告还是期末,中国大学更为重视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 “标准” ;而美国大学更看重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
2、思维。这也是国内教育与西方教育的重要区别。国内的学生往往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这也是中国学生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佳绩的原因, 但是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创造,许多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学习与讨论的时间以及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陈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老师对学生的面授时间很短, 大约为学生所用学习时间的 30% 左右。其余时间要靠学生自学、 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才能学懂有关的知识。 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 学生自学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由于他们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态度不同, 学习的效果就有天壤之别。美国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可以
3、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并提问。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 但老师都会认真解答。 而有的问题则非常尖锐, 学生甚至可对老师的观点进行反驳。 课程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对现行政策或评估方法进行批判性的论述。美国高校老师对学生的课程报告或者课程设计的评阅多以鼓励为主:对思维独特、见解不一般的学生大加褒扬;即使一些学生的报告刚刚过关,老师也可以从报告中找到文章的亮点予以鼓励。这些鼓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可明白自己报告中存在的问题。美国的教育体制更看重学生的全面,看重学生与人沟通、 交流等社交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而国内学生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和自我发展、提高方面,团队意识不强。美国高等教育重
4、视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 通过各种渠道来搜索信息, 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 有条不紊地自我吸纳知识。美国高校专业的信息素养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社会感、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由于教育体制不同, 中国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 高校大学生的外语、 机、基本的信息检索技能不如美国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 形成自己的新观点, 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好的学习方法。另外,感触颇深的是明尼苏达大学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非常强调每个人对集体的归属感。开学伊始,学校就对新生发放大量的欢迎册、
5、宣传品和小礼品, 突出学校的特色来赢取学生的认同。各种印着明大标志的资料、文具、服装等随处可见,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学期中大量组织社团活动, 交流和培养不同国籍学生间的友谊和感情。这些做法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国高校学习和借鉴,以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及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二、中美高校科研模式不同从教师的科研成果看, 随着社会整体研究实力的增强, 人们对高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大学面临的研究课题和目标也越来越多。目前,中国高校对教师的科研工作都有硬性的要求, 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与考核机制,其初衷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使其有更多的科研成果。 但机制本身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教师为了完成聘期
6、内的数量, 随便抓个热点问题, 通过互联网搜索, 两三天就能凑出一篇质量不高的论文,导致目前高校教师的科研质量不高,“学术腐败”现象随处可见。美国对学术腐败普遍的提法是“不正当行为”。根据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等权威部门的定义, 不正当科学行为指的是 “在提议、 开展和评议科研项目或报道科研成果的过程中,出现的捏造、篡改或剽窃”。美国对于学术腐败采取的方针是揭露、 调查等工作, 主要由了解内情的科学界承担,但对于在调查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 包括如何获取物证、 传唤人证等, 该办公室则准备了一整套非常细致的对策。 从笔者对明大的了解看, 美国高校教师的科研压力也很大,但教师能认真专一地在自己的聘期内
7、, 就某一个或两个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了取得一项成果往往要耗费几年的时间,堪称“十年磨一剑”,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的现象基本见不到。从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看,尽管我国高校对于加强与间的联系,提高科研能力越来越重视,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高校的研究成果与企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量的原创性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我国高校每年科技成果中实现成果转化的不到13。美国高校的科研与企业紧密联系,科研成果转化率很高,教师的科研目的很明确。从科研经费的来源看,政府投资是目前大学科研经费和项目的主要来源之一,而校友等社会团体对于高校科研事业的支持作用不高。在美国,民间团体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很高
8、, 他们的参与可以吸引更多具有同样需求的单位、人才、资金加入,这对高校科研能力的发挥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明尼苏达大学很注重与校友的联系, 其科研经费中的相当比例来自于校友的捐赠。在中国,高校对这种社会资源的利用程度还不高,导致科研经费紧张,科研成果不多。三、学生管理体制不同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一般由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主要是以班 (年)级为单位进行管理按班级管理, 各班由班导师或辅导员具体管理。班导师或辅导员接受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的领导,对学生进行思想、管理和服务。我国辅导员工作的重心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进行党和国家时事政策教育等; 在管理方面则包括稳定
9、工作、奖学金管理、 学生队伍建设、日常班务等;服务方面则包括助学金服务、学生贷款、心理和职业方面的辅导等。同时要接受院系的领导, 协助院系做好教学方面的服务性工作。这种管理体制的优点在于校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均能及时地掌握, 如果发现问题,可以与班导师、任课教师等进行多方联系与沟通,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但是,我国学生管理中心理辅导、 职业辅导等非常专业化的服务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起步比较晚, 工作人员和辅导内容方面都还没有专业化。美国的学生管理不存在班级的概念,学生入学后,只要在规定时间取得规定的学分,就可以取得学位, 学生选课五花八门, 同
10、专业的学生不一定同时上同一门课, 不存在班导师一说。而美国学生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和社会化辅导。 辅导员主要通过辅导项目对学生进行个人或者团体的辅导, 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求职技巧, 教会学生如何社交、如何做人。美国辅导员工作内容重在服务, 因此在心理辅导、 职业辅导、学习辅导、生活辅导等方面,能够应用心、医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和实践为辅导、服务于学生。 美国辅导员工作的重心则在于教学外围的咨询服务。 在各高校, 辅导员是通过预约制度来进行管理的。需要辅导员的时候,学生可以向辅导中心(learning centr
11、e)提出预约。辅导中心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安排具体的辅导员进行个体辅导或团体辅导。尽管美国的辅导员制度对于学生的求职技巧、 社交技巧等服务比较到位, 但由于其工作性质的被动性,对于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不及时,而且,由于没有班导师,将学生的个人生活视为隐私, 不加干涉,导致了由于美国校方对学生生活不了解而频频发生的校园枪击案。通过以上比较, 并不说明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和中国的教育体制哪个更好,不同的教育体制适合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但值得思考的是, 如果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引进美国高校的科研管理体制先进的思想理念,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目前在中国猖獗的学术腐败现象。 另外,中国的教育体制在看重学生的成绩
12、和自我提高方面之外, 如果能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看重学生与人沟通、 交流等社交方面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将会使中国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兼有较强的个人能力和强烈的团队意识,中国高等教育也将会名列世界前茅。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与深化改革的方向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的三大问题一般认为,高等教育体制是国家组织和管理高等教育的方式、方法与制度的总称。它在宏观层而是指办学体制、 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三个方面在总体上构成一个相互制约的体系, 从其内涵和外延来讲, 既有相互重叠的部分, 又有各自独立存在的属性。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既有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也有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领域的问题
13、。( 一) 管理体制问题1 体制上的统一性和计划性严重束缚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建国以后,中国教育体制的主要特征就是高度的统一和集中。这种管理体制上的统一性和计划性, 严重束缚了我国教育的发展。 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方面,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采取中央教育部门、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分头举办、 分级管理的运行机制,教育结构体系封闭, 各种教育机构的功能过于分割和重复,各类教育缺乏有机衔接与沟通,各种教育力量和资源不能充分整合,发挥整体效益。2 学校缺乏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中国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政府对学校管得过多, 统得过死,影响了学校自主权的充分发挥。教育体制改革实施以来, 高校办学自主权虽有
14、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在招生计划、 专业设置乃至课程安排上等,仍未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学校的限制, 束缚了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充分发挥,挫伤了学校办学的积极性, 政府作为单一的投资主体和办学主体的双重身份,学校计划难以准确及时地反映人才市场对某一类人才的供求状况,不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导致学校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严重脱节。3 以政府管理模式管理学校,忽视教育规律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管理机构的设立是参照政府的行政模式设置的,并实行与政府相同或相似的运行机制。 在这种体制下, 学校管理势必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方面,在管理决策中行政意志、部门意志过分突出,忽视了学术特点,没有充分发挥专家和各专门
15、委员会在管理学校中的作用;另一方面, 在管理重心上, 行政地位和部门作用过分彰显, 教学、科研的中心地位不够突出, 造成学校各行政部门及工作人员为师生、为教学服务的主客体关系倒置。4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囿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方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中, 仍然存在着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待权利与义务、投入与产出的思维模式, 存在着遵循这种思维模式的运作方式。比如:在干部任用上,依然实行终身制,除非犯了什么大错,否则就只能上不能下,许多岗位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职工队伍建设上,“铁饭碗”、“铁交椅”、“大锅饭”现象没有完全根除,造成冗员过多,人浮于事;在人事分配政策上,缺乏
16、竞争机制,严重影响了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财务管理上,经费来源单一,重视过程管理,忽视资金的使用效率。(二)办学体制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是典型的以国家为主体,国家和各级政府在其中起决定作用,既是主办者又是管理者。近年来,社会力量办学虽有一定的发展,也仍只是星星之火难以燎原,且存在规模小、基础弱、地位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民办高校因为受制于一系列歧视政策,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可以说,政府办学的单一格局几乎没有打破。这种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一的办学体制存在一些先天缺陷。首先,举办主体之间力量比例失衡, 教育的发展难以适应社会各方面地要求。其次,由于办学主体单一, ,教育的发展难免显得僵化和缺乏活力。更为严重地是,由于学校的活动都要由政府来调控,政府的局部政策偏差极易造成高等教育的整体偏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单一的办学体制日益暴露出种种弊端,极大地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三)投资体制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经历了一个由政府投资单一化向政府、社会、个人投资的多渠道发展的过程, 但目前仍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 这种以国家投资为主的体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多元化经济明显不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