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335909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8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第一节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概述 第二节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第三节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深入分析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概述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结构体系 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新特点 第一节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概述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 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理念理解和把握: 在从计算机教育转向信息技术教育的

2、过程当中,最关 键的转型就在于从关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转向信 息素养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将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 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新课程的 基本理念和实际教学活动的总目标。 在信息素养的培养方面,以打造基础,提供人生发展 的基石为宗旨,在技术能力培养方面,不片面追求技术 的“深度”,而是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综合反 映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和前沿动态,以激发学生对新技术 的追求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创新实践,把信息技术与学生的 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鼓励积极表达,强调交流与合作;鼓励信息技术教师 创造有特色的教学。二、高中信息技术课

3、程的目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 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 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 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 、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 、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 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 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 值观和责任感。” 课程标准还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一步说明 了分目标。高中阶段的课程目标实际上就 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基础上突出对学生“信 息素养”的全面提升,包括信息意识、信 息道德、信息知识及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 决问题

4、的能力。 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实施中需 要注意7个“注重”: 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情感意识,促使学生主 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 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促使学生适应信 息技术的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促使学 生自觉地依法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注重学生对信息、信息处理相关知识及信息 技术基本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把握信息技术 的根本; 注重问题解决与学科整合,促使学生亲身经 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等信息技术 过程; 注重环境设计,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 新; 注重技术思想与文化思想的挖掘,提高学生 对信息技术与信息文化的认识。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结构体系高中

5、信息技术学科被列入技术学习领域,包括一个必修模块和 五个选修模块(见图3-1)。必修:信息技术基础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 用选修3:网络技术应 用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图图3-1 高中信息技术课术课 程结结构体系图图 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为全体高中学生共同学 习的基础内容,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与九年义 务教育阶段及后续选修模块内容的衔接性、重 复度等,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也是学习后 续选修模块的前提。因为是整个高中信息技术 课程最为基础的部分,必修模块一般在高中一 年级上学期开设。 五个选修模块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 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

6、,是信息素养 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选修部 分充分体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结构的多样性 特征。 各选修模块内容的设计既注意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 适度反映前沿进展,同时又关注到技术文化与信息文化 理念的表达。 具体来说,选修部分的五个模块中,“算法与程序设计” 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设置的;“多媒体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是作为一般信息技 术应用设置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社会 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人工智能初步”是作为智能信息 处理技术专题设置的,反映学科的发展趋势,体现教育 的时代性要求。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技术掌握 与使用过程中,逐渐

7、领会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以及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为增 强课程选择的自由度,五个选修模块平行设计,相对独 立。 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新特点 以提升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 2.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3强调“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正 确运用 4. 强调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5新课程在技术内容上更注重方法与思想的挖 掘 6. 进一步强调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性、文化性 1. 以提升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 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通过高中信息技 术教育要使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 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采

8、用适当的工 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 展合作 。对必修模块所依托的信息技术内容不 宜过分提高,要将课程重点转移到适合高中学 生认知水平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上。新课程下的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第一个显著的特点就 是要转变观念,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培养和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而不再仅仅是操作技 能。 2.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新课程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就技术内容而言是“非零起 点”,已经假定学生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在原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初中的信息技术课没有被 列为必修课,义务教育阶段将信息技术教育放在综合实 践活动领域。因此,进入高中的学生究竟学过了

9、哪些基 础知识与技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分析。因此,新课程 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第二个显著特点就是需要关注 我们的教学对象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与技能?哪些知识 和技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或补充?哪些技术与方法需要 归纳总结? 关于各学段课程任务的轮廓性划分大致是这样确定的: 小学初步接触信息技术,形成感性经验;初中 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开始学习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 与学习中的问题;高中在持续经历信息技术的基础 上,形成个性化发展,追求自由于信息文化的能力。 3强调“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正确运用 新课程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 、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特别强调结合学

10、生的生 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应 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 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生产、生活以及技术革新等实 践活动中。因此,新课程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第三 个显著特点就是要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践 中学习。 大量实践表明,“任务驱动”、“问题解决”都是行之有效的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4. 强调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新课程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学生评价能 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 确性和相关性”、“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 程及结果进行评价” 。新课程中提到的评价,不 仅仅是对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的

11、评 价,更重要的是对信息、信息活动过程与结果 的评价,是一种判断能力的培养。而在过去的 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及训练是 很少的,即使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是少 而又少。 因此,新课程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第四个 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学中要突出评价环节,通过 评价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反思。教师需要研究的 是如何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如何教 会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及结果进 行评价。 5新课程在技术内容上更注重方法与思想的挖掘 新课程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除了“信息技术基础”必 修模块外,还有五个选修模块,如“算法与程序设计”、“ 人工智能初步”、“数据管理技术”、“多媒体技术应

12、用”、“ 网络技术应用”。各选修模块是沿着技术分类纵向设置的 ,具体教学中,需要教师适当对技术应用方法和思想进 行渗透,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技术 价值和技术思想,使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理解和 掌握技术运用的过程与方法。 例如,“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不同于以往所讲的VB程序 设计,它不仅仅涉及到控件、对象及编程,而且还包含 对算法的理解以及对软件工程思想的挖掘;“数据管理技 术”要挖掘数据库技术思想和知识管理、知识发现等等。 6. 进一步强调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性、文 化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基础性、选择性、操作性、创造性、综合 性、开放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

13、人文性、 文化性。“提升信息素养”、“建构健康的信 息文化”便是这种思想的凸显。因此,在 强调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要注意渗透信 息技术人文方面的内容。 第二节 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示例 三、教材分析常见问题的案例剖析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 从内容侧重点上看,已经从过去的“操作”步骤叙述向“ 问题”解决过程转变,克服了过去教材中内容与习题设计 侧重于软件的操作步骤,忽视信息技术在学习与实际生 活中应用的问题。从案例选材上看,大多选取贴近学生 学习和生活的实例,使学生易于理解并且有亲切感。 从活动设计上看,已经从过去的活动任务单一化向活

14、动任务多样化、个性化转变,并在活动中体现多元化的 评价,克服了以往教材中活动设计脱离地区差异、脱离 学生的心理年龄与实践能力,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 求等实际情况。活动形式丰富多彩,从难易程度不同、 地区信息技术发展不均衡和学生个性差异等方面加以考 虑,力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从培养目标上看,已经从过去的单一知识技能训练向 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转变,注重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教材注意渗透人 文教育,克服了过去教材上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实现 了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构建。在教材设计中尽可 能创造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将知识、技能运用于解决实 际问题的

15、过程当中,体验人文情感,形成与信息社会相 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从编排结构上看,既注意到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科学 性和前瞻性,又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心理 规律,注意教材设计的灵活性、开放性,体例新颖,呈 现方式灵活多样。各模块内容根据地区差异、社会实际 与技术发展情况有合理延伸与拓展。 1、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 2注重三维目标的多重构建 3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对教学内容进行 科学的设计 4注重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三、教材分析常见问题的案例剖析 教材分析的到位与否将直接决定教学设计 及教学实施的成功与否。实际教学中,一 些教师就是因为不重视教材分析或教材分 析不到位,导致教学

16、效果不理想。以下我 们通过一些实际的课例来剖析由于教材分 析不到位而导致的一些教学问题。 问题一:三维目标制定不准确、或不全面、或太空泛 【案例1】在教科版必修模块“信息资源管理”教学单元中 ,一位教师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掌握文件夹和文件的基本操作; 2.了解博客的概念;学会自己申请免费博客空间;学会 网络日志的发表方法,利用博客管理个人数字化资源的 方法。 【案例2】在教科版必修模块 “表格信息加工”教学单元 中,一位教师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了解Excel的操作界面;掌握Excel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问题所在:上述两例问题都是仅从技术技 能方面制定教学目标,一方面是目标单一 ,没有从三维目标来考虑,不符合新课程 理念;另一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