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百合鳞片扦插繁育技术的研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7335723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方百合鳞片扦插繁育技术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东方百合鳞片扦插繁育技术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东方百合鳞片扦插繁育技术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东方百合鳞片扦插繁育技术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东方百合鳞片扦插繁育技术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方百合鳞片扦插繁育技术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百合鳞片扦插繁育技术的研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方百合鳞片扦擂繁育技术的研究摘 要本试验以 东方百合索蚌 ( S o r b o n n e ) 、 残星 ( M e r a s t a r ) 、西伯利亚 ( S i b e r i a ) ,泰伯 ( T i b e r ) 四 个品种的鳞片为材料, 分别从鳞片的预处理、 扦插或催芽基质的筛选、2 0 -2 2 室温下催芽、 营养液选配等几方面对东方百合无土扦插的技术措施作以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用打破休眠的种球,并通过破球、 消毒、晾晒处理, 有效的防止了 扦插过程中 鳞片的腐烂,提高了 繁殖系数; 东方百合鳞片也有扦插分生小子球的潜能,四 个品 种之间 分生子球的 差异不显著,

2、因 此它们都可以 用扦插方法繁殖种球。 营养液浸种鳞片,小子球的分化很有规律性,据试验观察,小子球发生大都在伤口 腹内侧 1 -2 m m 处,在沿切口呈线状排列,腹外侧和愈伤组织处只占1 %左右,小子球形成后多在其下部生根; 而一般基质无菌水培养的多先在鳞片下部生根, 后形成小子球, 即较前者推迟一周。用不同基质分别进行人工气候箱和 2 0 - 2 2 室温下催芽, 保证了子球分化的温度、 氧气和营养等的要求, 子球分化率高,出芽整齐; 用营养液浸种待扦插鳞片有利于提高小子球分化率和整齐度, 是扦插前的必要处理; 用珍珠岩或海绵作固定基质,用营养液Y、Y 2 , Y , 培养,与无菌水作对照

3、,三种营养液表现子球生长迅速。关键词:东方百合鳞片扦插营养液T HE S T UD Y OF S CA L E C UT T I NG P ROP AGA T I ONS KI LLS OF ORI ENT AL LI L YT h e s c a l e s o f S o r b o n n e , Me r a s ta r , S i b e r i a , T i b e r w e r e u s e d t o s t u d y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s o i l l e s s c u t t i n g s k i l l s o f O

4、r i e n t a l l i l y fr o m p r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s c a l e s ,m e d i u m t o n u t r i t io n s o l u t i o n .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d : u s i n g b r o k e n d o r m a n c y b u l b sc u tt i n gwh i c he x p e r i e n c e d d i s i n f e c t i o n a n d e x p o s i n g c o

5、u l d p re v e n t it fr o m r o t a n d e n h a n c e p r o p a g a ti o nin d e x ; T h e r e i s n o d i ff e r e n c e a m o n g f o u r v a r i e ti e s o n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f b u l b l e t , s o a l l f o u rv a r i e t i e s c a n b e p r o p a g a t e d b u l b s t h o u g h c u tt i

6、n g . w h e n s c a l e s a r e p r o p o s e d b y n u t r iti o ns o lu t i o n , t h e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f b u l b l e t i s v e ry r e g u l a r :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f b u l b l e t i s a lm o s t l o c a t e d i ni n s id e 1 - 2 m m o f w o u n d , t h e r o o t i s f o r m e d b e

7、l o w o f b u l b l e t . w h e n f o r m i n g b u d i sc a r r y i n g o u t i n m a n - c o n t r o l b o x a n d u n d e r 2 0 -2 2 0C , t h e d i ff e r e n t ia t i o n o f b u l b l e t a n di n f o r m a t io n o f b u d i s b e t t e r ; ( 5 u s i n g s c a l e s w h i c h i s p r o p o s e

8、 d b y n u t r i t i o n s o l u t i o n c a ne n h a n c e d i f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n d e q u a l r a t e ,w h i c h i s n e c e s s a ry b e f o r e c u t t i n g u s i n gp e r l i t e a n d s p o n g e a s fi x i ty a n d n u t r i t i o n s o l u ti o n Y 1 , Y z , Y 3 a s i r r i g a t i

9、 o n s o lu ti o n , t h e b u l b l e tg r o w w e l l i n t h e m.o r i e n t a l l i l y s c a l e c u tt i n g n u t r i ti o n s o l u ti o n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 所呈交的 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的 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 并符合 关于规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暂行规定 ,如果违犯此规定,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尽我所知, 除了 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 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 也不

10、包 含为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 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的致谢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 谢意。研究生签名: 4 N rK ,7时 间 :才 年石 月 3 - 日导 师 承 诺本 人 承 诺: 我的 研究 生偏 肋所呈 交 的 学 位 论文 是 在 我 指导 下 进 行的 研究 工 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 属于我 现岗 职务的 成果, 并符合 关于 规范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暂行规定 。如果违犯 关于规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 究生学术道德的暂行规定 , 我愿接受按学校有关规定的处理并承担相应导师责任。 导 师 签

11、名 :牡 锹时 问 : 0S 月 a oQ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任何收 存和 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 本论文 作者或导师 授权, 不得对本论文进行复制、 修改、 发行、出 租、改编等有碍作者著作权益的行为,否则,将追究并承担法律责任.经本论文作者及其导师同意, 授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可向主管上级有关单位送交 论文的纸质件和电子文档, 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 可以采用复印、 缩印或 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 位论文。研究生签名导 师签 名 二:君 黔时间时间:a t 年 。 介月含日 b 月了 若日第一章文献综述第一章文献综述1 . 1百合的起源于地理分布百 合( L i l i

12、u m s p p . ) 是单子叶植 物亚 纲、 百 合科( L i l i a c e a e ) 、 百合 属( L il i u m )的 所有 种类的 总 称。 英文称L i l y , 中 国 人民 依 据百 合 地下 鳞茎 是有许多 鳞片饱和而 成, 故 取其名为 “ 百合” ,有 “ 百年好合”之意,足显出中华民 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全世界的百合约有9 0 多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和寒带地区,少数种类分布在热带高海拔山区。 中国是百合种类分布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百合起源的中心。 据调 查约有4 6 种 1 8 个变种, 占 世界百合总数的一半以 上, 其中有3 6 种1 5

13、个变种为中国所特有。日 本有 1 5 种, 其中有9 种位日 本特有种; 韩国有 1 1 种, 其中3 种为其特有;亚 洲 其他国 家 ( 蒙 古、印 度、 缅甸等) 和欧 洲共 有约2 2 种, 北美洲约2 4 种 x - 5 11 .2百合的栽培历史中国是应用和栽培百合最早的国家, 据现存的最早一部本草专著 神农本草经 上 记载,百合有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的功效。大约到了唐代 ( 6 1 8 -9 0 7 ) ,才有了栽培百 合的记载, 王酒著 百合花赋 , “ 荷春光之余煦, 托阳山 之峻趾,比 莫荚之理连,引芝 芳而自 凝” 。食用百合的 栽培至少是在唐朝某个时期开始的,而在这之前己经有

14、赞 美百合的诗词出 现。 当时人们不仅喜食其鳞茎的营养, 还欣赏其花色的美丽。 南北朝( 4 2 0-5 8 9 )梁宣帝曾题诗赞美百合花的纯洁。唐朝大诗人王维 ( 7 0 1 -7 6 1 )也写过赞美百合的诗句。宋代著名诗人苏辙 ( 1 0 3 9 -1 1 1 2 )咏百合 “ 山丹得春雨,艳色照庭除”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 ( 1 1 2 5 一1 2 1 0 ) 咏百合花 “ 芳兰移取遍中林, 余地何妨种玉替,更乞两 丛香百合, 老翁七十尚 童心” 。由 于山 丹的 鳞茎小,作为药用的价值不高, 所以 广泛栽培的目的只能是为了观赏。也许当时在庭园中山丹要比开白花的百合更常见,因为在 1

15、 1 一1 2 世纪的诗篇中 对山 丹的 描写更多些3 1到1 3 世纪中 叶,古籍中 至少有3 种百合得到描述。第一种是作为药用的植株较高 的开白 花的 野百 合 ( L . b ro w n i i ) , 第二 种是 卷丹 ( L : l a n c if o l i u m ) , 第三种就是被 称为山 丹的开红花的小鳞茎百合。到1 6 世纪中后期, 中国古代著名的药理学家李时珍 ( 1 5 1 8 -1 5 9 3 ) 于1 5 7 8 年完成 了 本草纲目 。他对书中描述的大约2 0 0 0 种草药中,能明确地辨别3 种不同的百合, 并分别称之为“ 百合” 、 “ 握丹” 和“ 卷

16、丹” 。 根据他的描述可以清楚地确定, 他把L . b r o w n i i 称为百 合, 把L . c o n c o l o ; 称为 涯丹, 把L . l a n c if o l i u m称为 卷丹。 该书首次 将百 合归入 蔬菜类,并认为涯丹不宜药用。明代王象晋的 群芳谱汇集了历代的百合资料和诗词歌赋,是 1 7 世纪初出版的 一部重要著作, 列举了 大量的有观赏价值的植物, 该书分为不同的 类, 以 花木、 树木等东方百合鳞片扦插繁育技术的研究为标题, 将野百合列入了果实类, 这表明野百合在当时 仍然主要是作为食用百合来栽培, 而不是作为花卉来欣赏。而将山丹列入了花木类,并称有一种百合为 “ 洋百合” 。也许 洋百合指的是大花卷丹( L . l e i c h t l i n i i v a r . m a x im o w i c z i i ) , 虽然该变种在中国东北地区有分布,但因第一次是从日本引种栽培的,所以被称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