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业防治技术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7333724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业防治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茶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业防治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茶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业防治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茶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业防治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业防治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孟泽洪( ) , 男, 博士, 主要从事茶树病虫害防治、 昆虫分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 茶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业防治技术孟泽洪(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 贵阳 )近年来, 茶叶已逐步成为我省主要的经济作物和优势产业, 我省茶树病虫害仍保持中等偏重局部地区发生严重的格局, 茶小绿叶蝉、 茶棍蓟马、 黑刺粉虱、 茶尺蠖、 茶毛虫等仍为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茶饼病、 茶白星病和赤星病逐步上升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病害, 切实做好茶树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工作是提升我省茶叶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茶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业防治技术是在认识和掌握茶树、 病虫和环境条件三者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 结合整

2、个茶树生长和生产过程, 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茶园环境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是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基础。长期以来, 对待茶树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的关系常重“ 治” 而不重“ 防” , 往往是在采茶期出现严重的病虫害时才重视和应用防治手段, 而在非采茶期,如秋冬季节茶园常疏于管理, 以致来年病虫害的加重甚至难以控制。茶园是一个人为干扰较大的次生生态系统, 从发展新茶园前的开荒垦地、 茶苗种植到茶树修剪、 采摘、 施肥管理等均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但茶园在农业技术的应用上仍存在诸多问题, 如推广良种而未注意抗性育种造成茶树抗性减弱、 化学肥料大量使用使土壤环境变差,

3、使茶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基于此, 本文对茶园常用的农业防治技术作一介绍, 只有开展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利用生物相生相克的自然规律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生态系统, 才是茶园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农业防治主要通过农业管理和栽培技术等措施的实施或变动, 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情况, 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害虫的发生数量和增长趋势, 是一项具有长久效益和预防作用的重要方法。抗性良种茶树不同于一般农作物, 是多年生植物, 不能轮作也不易换种, 故抗病虫良种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是发展新茶园时避免和减少病虫害的一项根本性措施。茶树品种抗病虫性是茶树植物在病害和虫害的逆境情况下的反应特性,

4、由于茶树不同品种间形态结构、 生化成分等生物特性的不同, 茶树品种间抗虫、 抗病性差别很大。在昆虫寻找寄主的过程中, 茶树叶片大小、 形状、 颜色等性状对其的行为有所影响; 不同形态学特征和生化成分的茶树品种对于茶树昆虫的引诱程度也不尽相同, 这在茶树病虫害的防治中已有研究, 部分技术在防治实践也有应用。比如, 黄绿色的新梢的茶树品种更容易招致茶假眼小绿叶蝉、 黑刺粉虱的选择为害; 发芽早的茶树品种更易受到假眼小绿叶蝉、 丽纹象甲、 蚜虫等为害; 叶面气孔密度大的茶树品种有利于螨类的取食; 叶片上的茸毛的多少能够干扰昆虫产卵及茶树的附着和取食; 茶树的分枝角度影响茶尺蠖、 扁刺蛾、 黑刺粉虱等

5、茶树害虫的产卵量和成活率; 单宁含量高的茶树品种对茶炭疽病表现有较强的抗性; 咖啡碱含量高的品种抗虫性通常更好; 茶多酚中的儿茶素对叶螨有较强的忌避作用; 劲峰、 福云号对假眼小绿叶蝉有较强的抗性;湄潭 , 福鼎大白茶、 湄潭 、 易感茶饼病, 而黔湄 则具有很强的抗病性; 小叶种茶树较抗云纹叶枯病; 毛蟹、 政和大白、 福鼎、 梅占等较抗茶根癌病; 黔湄 品种对茶牡蛎蚧有较强的抗性等等。茶树抗病、 抗虫性的产生是茶树植物同病原、 害虫和外界环境条件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在研究茶树抗病虫性时应注重综合分析三者的相互作用, 此外,在单项抗性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加强综合抗性研究, 把多种抗性基因综

6、合到一些优良品种中去。合理种植种植方式和密度的不同直接影响茶园的小气候贵州茶叶 , () : 和营养条件, 与病虫害的发生息息相关。研究表明蚧类、 粉虱、 叶蝉、 丽纹象甲害虫的发生为害程度, 密植茶园重于常规茶园, 常规茶园中双行条植重于单行条植, 单行条植重于丛枝茶园; 但也有研究认为,密植茶园因茶行内温差小, 湿度大, 有利于多种天敌的生存, 因此在发展新茶园时, 应合理的选择种植密度。通过种植防风林、 行道树、 遮荫树, 茶园周围保留其他植物、 增加周围植被等措施, 增加茶园生态环境的复杂性, 可提高茶园自身的自然调控能力; 植被单一或茶树单一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的茶园茶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7、及虫口密度通常较高, 容易孳生炭疽病、 茶橙色瘿螨等病虫害, 而植被繁茂、 复杂的茶园病虫害发生则少; 与单作茶园比, 通过合理间作的茶园生态系统有机质增多, 直射光减少而漫射光增多,为茶树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但是, 虽然茶果间作和茶林间作可改变茶园环境, 有利于天敌的生存和繁衍, 但另一方面也会诱发某些病虫害的发生, 如乌桕树遮荫的茶园, 茶毛虫常为害较重; 油茶树间作的茶园, 茶蚕发生较多; 蚧虫、 粉虱、 刺蛾、 卷叶蛾、 蓑蛾还为害多种果树、 林木。因此, 应慎重考虑邻间作树种选择和种植密度的合理性, 防止与茶树争肥争水及诱发病虫害。幼龄茶园在选择具有与固氮作用的豆科作物或其他生长

8、快的经济作物的套种时, 注意合理密植, 但小绿叶蝉发生严重的地区, 不应间作豆类作物, 斜纹夜蛾发生重的地区, 不宜间作甘薯, 此外, 间作玉米还可能使第二代茶毛虫为害加重。在国外, 种植害虫诱集植物, 尔后集中灭杀害虫在茶园害虫控制中也有所应用, 如种植万寿菊杀灭线虫等。连年用作苗圃的地块容易受到多种根部病害的为害, 宜适当轮作, 换地育苗; 应选用无病生荒地播种茶籽, 种植茶苗, 选用前作是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地块育苗, 不宜选择前作是烟草、 花生、 麻类、 茄类、 瓜类、 豆类、 甘薯等感病作物的地块作苗圃, 以预防和减轻寄主范围很广的病虫害如茶苗根结线虫病的发生。耕作除草茶园在栽植后的土壤

9、耕作是在茶树行、 丛间进行, 土壤耕作对于茶园土壤中生活和避难的茶树害虫、 一些在落叶中越冬的病原菌, 以及茶园杂草具有较好的治理作用。适当的中耕, 可将幼虫和蛹在表土生活中的茶毛虫、 茶尺蠖、 茶蚕、 丽纹象甲、 茶籽象、 茶粗腿象等害虫翻至地面, 降低其存活率; 对成年茶园秋冬茶后隔年一次深耕, 可将在表土和落叶层中越冬的扁刺蛾蛹、 茶叶斑蛾幼虫, 以及多种病原物深埋入土, 如茶云纹叶枯病的病原菌冬季后在表土落叶中在仍有八成以上的病菌存活, 耕翻土壤可增加病原菌的死亡率, 与此同时, 可将土中越冬的害虫蛴螬、 象甲等翻至土表, 使之因不良气候或天敌的侵袭致死, 或直接造成机械伤亡; 培土镇

10、压, 可使虫蛹无法羽化, 或羽化后无法出土, 如茶尺蠖在 培土的环境下羽化率不及三成。此外, 在冬季深耕培土后, 结合使用石硫合剂冬防封园, 可降低假眼小绿叶蝉、 黑刺粉虱和螨类的为害。杂草孳生常可助长小绿叶蝉、 象甲、 地老虎、 茶饼病等病虫的发生, 勤除杂草, 及时深埋则可减轻其为害, 但对以取食杂草为主兼食茶树的害虫, 除草不当可能会迫使其转移加害于茶树。科学施肥茶园施肥应注意氮、 磷、 钾三要素配合施用得当。大量使用氮肥, 茶树枝叶徒长, 抵抗力减弱, 茶饼病、 茶炭疽病的为害加重, 同时也可造成直接利用简单化合物作为营养的刺吸式有害生物蚧类和螨类的为害加重, 适当增施磷、 钾肥, 则

11、可减轻为害。肥料不足特别是有机肥不足, 茶树生长衰弱, 茶白星病常发生严重, 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可减轻为害; 多施氮、 磷肥能助长神泽红叶螨的发生, 而多施钾肥和锰则可抑制作用显著。宜通过测土施肥、 计算机推荐施肥等计量施肥方法, 根据茶园的目标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值, 科学确定施肥量、 施肥种类和施肥时期的方法, 以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 避免盲目施肥, 减少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分批采摘茶跗线螨、 茶蚜、 茶细蛾( 幼虫) 、 小绿叶蝉、 茶橙瘿螨、 绿盲蝽、 卷叶蛾( 幼虫) 、 碧蛾蜡蝉等害虫趋嫩性强, 多在芽叶上栖息和取食, 分批多次采摘可降低第期孟泽洪 茶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业防治

12、技术其虫口数量, 如茶树上 的茶跗线螨和茶蚜, 以及 以上的茶细蛾幼虫均分布于一芽二、 三叶上, 因此采摘可显著降低其为害; 茶芽枯病、 茶饼病、茶白星病也主要为害新梢嫩叶, 分批多次及时按标准采摘芽叶, 可采除病原物, 既提高茶叶品质, 又减轻了此类病虫危害, 甚至病虫害发生严重的特殊情况下, 强行采尽新芽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防除方法。修剪台刈适度修剪除可以促进茶树生长发育, 增强树势,扩大采摘面以外, 对于病虫防治也有很好的效果。修剪一 般 分 为 轻 修 剪 ( ) 、 深 修 剪 ( ) 、 重修剪( 树冠剪去以上) 及台刈。应考虑不同病虫种类的为害及种群分布情况采用不同的修剪强度进行控制

13、。茶蚜、 茶跗线螨、 茶梢蛾等主要栖息于茶树表层, 每年早春轻修剪次可降低为害;茶卷叶蛾类及茶细蛾在冠面的位置更深一些, 茶堆沙蛀蛾、 茶蛀梗虫、 木蠹蛾等钻蛀性害虫和茶梢黑点病、 膏药病等枝干病害, 可分别示情况采用轻、 深修剪或剪除病虫枝等进行防治; 对感染病虫如长白蚧、龟甲蚧等严重的茶园或衰老的茶树, 则可台刈更新复壮, 进行彻底防治, 剪下的病虫枝条应及时清理出茶园, 集中销毁。农业防治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防治时期, 如早春时期茶梢蛾、 茶蚜、 茶卷叶蛾、 茶芽枯病等病虫尚处于越冬阶段, 茶树的轻、 深修剪可有效降低其越冬基数, 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在有茶毛虫发生的茶区,月下

14、旬至月中旬结合浅耕除草可以防除入土化蛹的茶毛虫蛹; 在新建茶园前对茶树种植密度及茶林格局的合理规划, 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等等。茶园不同时期农业防治技术措施的防治重点也有所不同, 在幼苗期重点应注意防除苗圃病虫随苗移植; 在幼年期应注重增强树势与茶树后期的抗病虫能力的方法; 在停采期着重修剪、 疏枝、深耕培土, 防除多代繁殖越冬的病虫, 避免与生产发生矛盾; 在刈、 剪后的更新期注意除去残留的残枝病叶。茶园病虫害种类多, 发生规律复杂, 对茶叶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农业防治技术在茶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也不少见, 但由于茶园生态系统整体的复杂性, 不同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因地制宜的制定合

15、理的防治措施, 从病虫害、 天敌、 茶树及其他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整体出发, 尽可能的在充分认知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结构, 全面考虑生物与非生物间的联系以及连锁反应, 摸清其防治的机理与关键, 结合多种措施保护和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 构建一个结构稳定的茶园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陈纪明, 陈晓梅 茶树病虫害防治的三问 贵州茶叶, () : 陈 雪 芬, 胡 宏 基 茶 芽 枯 病 的 研 究 茶 叶 科 学, ,() : 贵州茶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 贵州茶百科全书贵州: 贵州人民出版社, 郭桂义, 孙慕芳, 刘建军 推行清洁化生产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 河南农业科学, () : 汪荣灶 茶树病虫害的农业防治 福建茶叶, () : 许德元 从茶叶生产特点谈茶树病虫害防治问题茶叶科学, () : 张汉鹄, 陈宗懋茶树病虫害见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 北京: 农业出版社, 张汉鹄, 谭济才中国茶树害虫及其无公害治理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朱俊庆不同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抗性的初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