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333656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6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江苏南通 刘逢庆二一三年七月一日于拉萨一、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操作要领 主要内容一、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本轮课程改革是在前七次课程与教材改革的基础上进 行的,充分考虑到现代社会发展、信息技术进步与学生性 质变化等因素,确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大 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 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 课程体系。为了实现这一总目标,提出六项具体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 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

2、过程同时成 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 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 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 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 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 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 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 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 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改变课程评价

3、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 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要求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 途径则是教学。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 会流于形式。新课程要求教学体现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相统一 的新思维。要求建立“对话互动”的师生关系,实现学生学习方式 的根本转变。 1新课程的教学思维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体现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相统 一的新思维。所谓建构性,是指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 受的。所谓生成性,主要强

4、调课程与教学要通过参与者的行 为和相互作用而形成,允许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 中对于课程和教学进行“创生”、“动态生成”、“改造”。多元性则要求尊重人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重 视“当事人”(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主体性、潜能的发 掘,以及及时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等。2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而新课 程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对话 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 各自的意见,促使双方都进行积极思考。在这种师生关系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发生转变,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教学具体 情况,灵活运用

5、各种学习方式。1)对话互动:新型的师生关系对话,在日常生活中是个极其平凡的字眼,原指人与 人之间的谈话,现已成为当代社会使用频率较高的关键词 之一。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对话互动”,必须做到以下几 点: 第一,教师要转变角色和行为,与学生建立新型的民 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话互动”内在地要求“当事人”处 于“平等的网络”中,都作为主体而存在,没有权威,只有 来自各个领域的不同的声音。 第二,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和引出一定的“话题”。“话题”是“对话互动”的“媒介”,好的话题是促进对话 、互动向深度发展的动力。话题的展开决不仅仅是师生或 生生之间的“问答”。真正的话题应该是能引起“当事人”共同兴

6、趣、共同思 考、共同探求、共同解决问题的话题,应该是能引起学生 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叙述他们的疑问和见解。第三,教师要学会一些引导对话互动的策略和技巧。如:(1) 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讨论、研究有 争议的问题;(2) 在处理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应持中立原则,使 课堂成为学生的论坛;(3) 探究有争议的问题的主要方式是讨论,而不是灌 输式的讲授;(4) 讨论应尊重参与者不同观点,无须达成一致意见;(5) 教师作为讨论主持人,对学习的质量和标准负责。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本次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当前学校中普遍存在着的单一 、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

7、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 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的学习”。“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 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 方面的要素:(1) 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 的互动;(2) 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3) 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 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4) 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

8、行小组加工;(5) 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 的途径。“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 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 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 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 、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学习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实验性探究;逻辑推理任务;基于测量的研究;工程性设计;技术性设计;开放性研究。“自主合作探究”虽然是本次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的 学习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 用的惟一与全部的方式,学生应该根据具体

9、的学习情况灵 活选择,有机整合各种学习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3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从本质上讲,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 决方案、对方案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 上修改方案的过程。具体地说,它是教师的教学设想,即预测教材内容、 学习环境和教师行为所引起的效果,并以此来规划自己的 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就是针对教学进行的精心计划的活动。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筛选与组织、教 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的实施以及教学环境、师 生关系、教学技术与手段的考虑等等一系列整体的活动。一般讲,教学设计主要从“教师角度”来阐述的,它是 教师在备课时重点考虑的内容。1)教学目标要指向

10、全体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应体现:第一,教学目标要全面,不能唯知识,要按照课程改 革的要求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三方面目标的内在统一。第二,要因材施教,即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根 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多元智力理论”的要求,制定不 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第三,目标要有弹性,即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生 成性”与“创生性”,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空间与时间。第四,以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中的重 点。2)教学内容要组织得当首先,教学内容要体现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的统 一。注意教学内容与学生“当下的”生活基础联系起来,注 意贴近学生当时的实际生活,用当代的哲学观念、时代

11、精 神重新诠释经典的内容,把课堂内容变成连接课堂与课外 的桥梁,注意内容的质的延伸和量的扩展。在学科设置上 打破不同学科的界限,融多学科知识为一体。其次,教的内容(教材、教程)与学的内容(学材、学程 )要规划好。理论上对教与学作适当的区分和研究还是必 要的;而实践中,教师也要适当地规划“教”与“学”,这样 才有可能保证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在“教程”上,教师也要作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教师处理重点内容、突破难点时,要处理好教与学之 间的结构,重点内容在时间分布上要有所保证,学生思考 重点内容的时间也要有所保证。难点的讲解要清晰,必要时辅以演示、表演等手段。3)教学方式要选择贴切首先,在选择方式方

12、法的标准上,一般要符合以下几 点要求:一是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为方式方法选择的基本 参照。二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 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三是要符合学科特点,即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 皆准”的方式,要因科而异,根据学科的着重点来选择。四是要符合学生实际,如学生年龄、能力、心理发展 水平等是选择方式的重要基础。五是要符合教师个性,力戒千篇一律。其次,在运用教学方式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科学化地运用,即要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科学 的整体观、综合观,把教学看成一个整体,综合地运用各 种方式方法,扬长避短,以使教学方式本身产生教育价值 ,使教学产生整体效应。二是艺术

13、化地运用,即教学方式要尽量体现形象性、 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的特点,这是中小学教学方式方 法的内在的、必然的规定性。三是个性化地运用,即在运用中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 ,展示自身的个性魅力,要使个性融入教学方式之中,使 之成为组成教学方式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 另外,个性地运用还指要符合学生群体的差异,据此 而适时、适度地调整教学方式。4)教学评价要体现统一教学评价上应体现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 的统一。“发展性”是指在评价观念上,确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而评价”的基本观念,即让一切评价围绕“促进学生发展” 这一宗旨,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 自信,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

14、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 不断发展,而不是像传统评价那样给学生定位,以及过多 地筛选、选拔对学生造成伤害。“过程性”是指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结果性评价”的做法( 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评价对象上,既要评学生的 学业成绩,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 志、人格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要给 予适度评价,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多元性”主要是指评价方法和手段多元化,即改变单 一化倾向,除了考试、测验及作业以外,还应设计多种方 法。如“档案袋评价法”、研讨法、游戏化的竞赛、自由创 作、答辩等,都是有效的评价手段。“主体性”是指在评价主体上,应确立学生应有的主体 地位,特别是

15、在面广量大的过程性评价中,充分让学生以 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评价,学生可以自评,也可以互 评,可以个人评,也可以小组评,总之应把教师评价与学 生评价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总之,当前最能体现“三个有利于”观念的就是最好的 教学设计,即最能有利于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最能有利于 学生的发展同时被学生认同和喜欢、最能有利于教师获得 成功体验并逐步成长的教学设计就是最好的教学设计。三、新课程理念的高效课堂(一)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二)高效课堂的基本标准(三)高效课堂的必备要素(一)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 检验教师教得好不好、学生学得好不好的唯一标 准是学生学习的高效性,高效课堂

16、追求的是有限时间内学 生发展的最大化;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体现在课堂生命的律动: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 进师生智慧的共同成长;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在于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效课堂不仅能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而 且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 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在课堂 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评价课堂教学质量;高效课堂需要不断的反思与创新: 高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主体的意识,富有创新的 精神,并能进行持续的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 慧。1教学设计精当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在能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 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 计。同时,教学设计要把每一课教学的知识点与整个知 识体系相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标的教学策略。2讲课精炼高效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 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 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