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物理习题教学——怎样讲例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333557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的物理习题教学——怎样讲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新课程下的物理习题教学——怎样讲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新课程下的物理习题教学——怎样讲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新课程下的物理习题教学——怎样讲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新课程下的物理习题教学——怎样讲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的物理习题教学——怎样讲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的物理习题教学——怎样讲例题(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密码:密码: ( ( 新课程物理教学)新课程物理教学)黄恕伯黄恕伯2010.11.292010.11.29新课程高中物理新课程高中物理 习题教学的思考习题教学的思考怎样讲解例题怎样讲解例题前言习题教学老师讲解学生练习课堂练习课外作业1. 老师讲解例题是习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 习题教学重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素质一、帮助学生养成具体分析的习惯一、帮助学生养成具体分析的习惯二、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物理量制约关系的习惯二、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物理量制约关系的习惯三、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画草图的习惯三、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画草图的习惯四、在学生现有认知基础上展开有逻辑地分析四、在学生现有认知基础上展开有逻辑地分析五

2、、建立树状分析结构,培养综合能力五、建立树状分析结构,培养综合能力六、把习题教学跟物理实验结合起来六、把习题教学跟物理实验结合起来七、学会用图象分析物理问题七、学会用图象分析物理问题八、引导学生审视答案的合理性、多解性八、引导学生审视答案的合理性、多解性九、重视审题时转化意识的形成九、重视审题时转化意识的形成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一、帮助学生养成具体分析的习惯1. 对待生题的两种解题思维“回忆”和“分析”一种是搜索脑海中老师讲过的例题类型,看本题和那种类型的例题吻合,套用解答这种例题的公式,或者直接用这例题的结论进行解答。其思维方式是“回忆”。另一种是根据题目的文字叙述,把它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情景,并

3、进一步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条件或数学条件,明辨题目情景所体现的物理变化特征,思考物理条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选择恰当的物理规律,运用合适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其思维方式是“分析”。前者是一种很有危害性的思维方式。把物理问题分成一些类型,让学生感悟和概括某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解题方法”和“套用解题类型”的不同理解题意下的自觉迁移理解题意下的自觉迁移不完全理解题意下的模仿不完全理解题意下的模仿心智行为:分析心智行为:分析心智行为:识记心智行为:识记但是,把方法当成知识来灌输,让学生记住某一类问题的解题套路来套出问题的答案,这并不是好的教学过程。这些“方法”是教师解答大量题

4、目后“悟”出来的,而不是学生的体会。一、帮助学生养成具体分析的习惯2. “掌握解题方法”和“套用解题类型”具有本质不同3. 对学生解题思维习惯的检测如图,当 K 由 2 改接为 1,使输电线以原来 2 倍的电压输送交流电时,输送电流(即电流表A 的读数)如何变化?测试题AK12一、帮助学生养成具体分析的习惯3. 对学生解题思维习惯的检测一、帮助学生养成具体分析的习惯“具体问题抽象分析”,就是抽象地记住某一规律的笼统结论,把它作为问题的答案。其特点是没有考虑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没有从题目的具体条件入手进行符合本题题意的具体分析。(上题答“电流一半”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从问题的具体情景入手

5、,分析本题所描述的具体状态和过程,分析本题有关状态、过程中的具体条件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和选择本题所适用的具体物理规律和数学手段。(上题答“电流 2 倍”者)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是具体问题“抽象分析”?4. 怎样养成具体分析的习惯一、帮助学生养成具体分析的习惯(1) 把题目文字表述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情景(2) 根据情景,分析、图示与解题有关的物理状态和过程(5) 分析研究对象的相关参量,辨明哪些已知、哪些未知(3) 选择解题所需用的物理规律和研究对象(6) 寻找不同过程之间、不同研究对象之间的物理量联系(7) 思考物理条件之间的制约情况,寻找解题的突破口(4) 思考物理规律使用条件对本题情景的

6、适合性(9) 分析解题过程中的数学关系,进行数学处理(10) 反思答案的合理性,讨论答案的多解性教师讲解例题时的分析示范将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习惯教师讲解例题时的分析示范将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习惯(8) 形成解题步骤的框架结构返回二、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物理量制约关系的习惯1. 思考物理量的制约关系,就是思考某一情景中物理量 A 发生某种变化时,在物理量 C、D、E 等都不变的情况下物 理量 B 会有怎样的结果?或者物理量 B、D、E 等都不变时 物理量 C 又有怎样的结果? 它实际上是对物理规律函数关系的思考。2. 结合题意思考物理量的制约关系,能把物理规律、物理情景、物理条件、物理要求融合在一起进行分

7、析,通过制约情 况来思考变量关系、因果关系,因此,它常常能发掘出解题的 关键要素,找到解题的突破口。3. 根据物理量的制约关系,想像具体的物理情景,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能增强实践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 基本素质。 返回二、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物理量制约关系的习惯题目在宽度0.8m的箱内,底面是一倾角37的斜面,质量4.8 kg 的小球(视为质点)用长 1.0 m 的细绳挂在箱顶的一角,小球自由靠在斜面上时,细绳跟竖直 箱壁的夹角也恰好为,取sin0.6,g10m/s2。木箱以下列加速度向左做匀加速运动时,细绳拉力多大?(1) a1 8m/s2(2) a2 = 16m/s2木箱宽度0.8m,

8、37, 4.8 kg小球用长 1.0 m 的细绳挂在箱顶,小球靠在斜面上时,细绳跟箱壁夹角也为,sin0.6,g10m/s2。木箱以 (1)a18m/s2 ;(2)a2= 16m/s2向左做匀加速运动时,细绳拉力多大? T NmgT sinN sinm a T cosN cosmg 由牛顿第二定律: 代入相关数据得: N(304a) N T(304a) N 以a8m/s2代入得:T62 (N)、 N2 (N) 说明小球已飘起,因此必须对小球运动与木箱加速度的制约关系进行讨论: T Nmg讨论: N(304a) N T(304a) N 以a8m/s2代入得:T62 (N)、 N2 (N) 说明小

9、球已飘起,因此必须对小球运动与木箱加速度的制约关系进行讨论: 1. 加速度由 0 增大时,由式可知, N 将减小 ,当N 减小为0时,a17.5m/s2 T Nmg讨论: 1. 加速度由 0 增大时,由式可知, N 将减小 ,当N 减小为0时,a17.5m/s2 2. 当a7.5m/s2时,T1mgT1 sin m aT1 cos mg T13. 当绳和水平成时,小球刚和木箱右侧接触,F合ma2mgT此时 a2g tan13.3 m/s2,T2 mg/sin 80 (N) 4. 加速度继续增大,绳的拉力不变从题给加速度大小从题给加速度大小 8m/s8m/s2 2和和16m/s16m/s2 2看

10、,属于第看,属于第2 2和第和第4 4 种状态,可按式种状态,可按式、计算。计算。且,返回1.正确选择平面图的观察方向所选择的观察方向应有利于把题目的条件清楚地画在平面图上题目某地面上空有一东西方向的竖直平面M,平面M的南侧存在着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向东的匀强磁场,平面M的北侧存在着场强大小为E、方向向南的匀强电场。在平面M南侧离M距离mv/2Bq的地方,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正以速度v向北自由运动,求粒子穿越平面M后,其运动轨迹离M的最大距离是多少?不考虑粒子的重力。三、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画草图的习惯返回题目某地面上空有一东西方向的竖直平面M,平面M的南侧存在着 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

11、向东的匀强磁场,平面M的北侧存在着场强大小 为E、方向向南的匀强电场。在平面M南侧离M距离mv/2Bq的地方,有 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正以速度v 向北自由运动,求粒子穿越 平面M后,其运动轨迹离M的最大距离是多少?不考虑粒子的重力。MEBv东南西北EM上南下北vB题目某地面上空有一东西方向的竖直平面M,平面M的南侧存在着 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向东的匀强磁场,平面M的北侧存在着场强大小 为E、方向向南的匀强电场。在平面M南侧离M距离mv/2Bq的地方,有 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正以速度v 向北自由运动,求粒子穿越 平面M后,其运动轨迹离M的最大距离是多少?不考虑粒子的重力。ME

12、Bv东南西北EM上南下北Bv1.正确选择平面图的观察方向所选择的观察方向应有利于把题目的条件清楚地画在平面图上三、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画草图的习惯2.正确体现题目所表述的变化过程明确各个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3.把相关物理量标在草图上本题满分:20分平均得分:3.5分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中央。桌布一边与桌AB边重合。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 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方向水平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 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ABa设圆盘质量m,桌长为l,盘在 桌布、桌面上的加速度为

13、a1和a2:1 mg ma1 2 mg ma2 设盘离开桌布时速度为v,移动 距离为x1,再在桌面上运动x2停下:v2 2a1x1 v2 2a2x2 盘没从桌面掉下的条件:a1a2x1x2l /2vx1+x2l/2 返回四、在学生现有认知基础上展开有逻辑的思考1. 关于2010年全国新课程高考题的解答(2010年宁夏高考题)如图所示,在0 x a、o y a/2范围内有垂直于xy 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坐标原点O处有一个粒子源,在某时刻发射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 q 的带正电粒子,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速度方向均在 xy 平面内,与 y 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90范围内。己知粒

14、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介于a/2与a之间,从发射粒子到粒子全部离开磁场经历的时间恰好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周期的四分之一。求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1)速度的大小。(2)速度方向与y 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yx Oa/2a解答 返回四、在学生现有认知基础上展开有逻辑的思考1. 关于2010年全国新课程高考题的解答解答只有最后结果,没有分析过程,脱离学生的认知基础,这种解答难以形成解题能力,甚至于容易养成“记住”解答的不良习惯。四、在学生现有认知基础上展开有逻辑的思考1. 关于2010年全国新课程高考题的解答2. 建立在学生认知基础上的逻辑分析 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分析1:O处粒子

15、源某时刻发射大量m、 q 的正粒子,速度大小相同,方向分布在0 90范围内; 粒子半径在 a/2 与a 之间; 从发射粒子到粒子全部离开磁场经历的时 间恰好为粒子做圆周运动周期的四分之一。 求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 时的 (1)速度大小; (2)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yx Oa/2a若粒子和y轴夹角=0,运动半径 a/2,轨迹如右图半圆。根据题意,要增大半径,同时要满足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是T/4,需要增大角C1C2此时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为T/2, 不符合题意。分析2:O处粒子源某时刻发射大量m、 q 的正粒子,速度大小相同,方向分布在0 90范围内; 粒子半径在 a/2 与a 之间; 从发射粒子到粒子全部离开磁场经历的时 间恰好为粒子做圆周运动周期的四分之一。 求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 时的 (1)速度大小; (2)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yxOa/2a增大,且半径 OC2a/2, OC2A290,沿OA2弧运动的粒子 在磁场中运动时间为T/4。若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