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音乐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7332470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音乐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音乐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音乐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音乐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音乐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音乐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音乐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0 0 1 级音乐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Y8 I 2 6 l我国啻乐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作者姓名? 陈琪导师姓名:谢嘉幸研窑方向:音乐教育中国音乐学皖2 0 0 4 7 【内容提要】音乐教育学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的热门话 题。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本文分 析了2 0 世纪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一“音乐教育学”得以在我国2 0 世纪8 0 年 代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既而,结合对该学科领域的教学实践、学术活动, 及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查,对我国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音乐教育学的建设与发展 分三个阶段( 萌芽期、兴起

2、期、探索期) 进行了梳理。最后,针对影响我国音 乐教育学自身建设的几个关键性f * - I 题展开了讨论。阐述了音乐教彝学法、音乐 教学论、音乐教育学三者的三环关系;从学科研究对象、结构体系、与实践的 关系考察,论证了音乐教育学属于社会学科、交叉学科、应用学科的学科性质: 论述了我国音乐教育学已有的三种结构体系与框架:广域型、学科型、专业型 的音乐教育学体系与框架。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学科教育研究、形成与发展A b s t r a c tT h er e s e a r c ho fM u s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h a sb e e nt h ef o c u s

3、i nt h e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o ft h e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a th o m ea n da b o a r d I th a saf a r r e a c h i n g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j no u rc o u n t r y F i r s t l y t h i st h e s i s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m u s i ce

4、d u c a t i o n an e wb r a n c hi nm u s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o f1 9 0 0 s ,a n da n a l y z e st h em a i n sr e a s o n sw h yi tc a nf o r ma n dd e v e l o pi no u rc o u n t r yi n1 9 8 0 s S e c o n d l y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t e a c h i n gp r a c t i c e s ,a c a d e m i ca c t i v

5、i t i e sa n dt h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o ft h er e l a t i v ep o l i c i e so fo u rc o u n t r y ,t h i st h e s i sd i v i d e st h ef o r m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s u b j e c ti n1 9 8 0 si n t ot h r e es t a g e so ft h ee m b r y o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a n de x p l o r a

6、 t i o n ,a n dp r o v i d e st h ed i s c u s s i o n L a s t l y ,t h et h e s i sd i s c u s s e st h ef o l l o w i n gk e yp r o b l e m s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 :a e l a b o r a t i n gt h er e l a t i o n sa m o n gt h em u s i c a lp e d a g o g y ,t h et h

7、 e o r yo f m u s i ci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t h em u s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b e x p l o r i n ga n dp r o v i n gi t sn a t u r eo ft h es o c i a ls u b j e c t ,t h ec r o s s i n gs u b j e c ta n da p p l i e ds u b j e c tb a s e do nt h eo b j e c to fs t u d y ,t h es t r n c t n r es

8、 y s t e m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t h eS H b i e c ta n dt h ep r a c t i c e ;C e x p o u n d i n gt h et h r e es t r u c t u r es y s t e m sa n df r a m e w o r kf o rt h e M u s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i no u rc o u n t r y :b r o a d d o m a i n e dt y p e S R b j e c tt y p ea

9、 n dp r o f e s s i o n a lt y p e K e yW o r d sM u s i cE d u c a t i o n ,t h er e s e a r c hi ns u b j e c te d u c a t i o n ,t h ef o r m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如今在我国音乐教育界,提起“音乐教育学”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专 业词汇。但是,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对什么是音乐教育学? 我国音乐教育学是在怎 样的条件下建立的? 我国音乐教育学是何时兴起、确立的? 我国音乐教育学的研

10、究 状况是怎样的? 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还存在什么问题? 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如:音 乐教育学的学科性质、音乐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与框架,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并一i p 分 清楚。为此,对我国音乐教育学发展的来龙去脉进行系统的梳理与研究,是摆在音 乐学科教育学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每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F 解的问题。 目前,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仍然缺乏足够的认 识,重智育、重升学率、轻美育的思想还严重地存在;增加些音乐活动就是加强了 素质教育的误区更是相当严重地存在;另方面,现行音乐教育内部重音乐培训轻 音乐教育的传统还没得到彻底的转变;学校音乐教育管理与科研、教师队伍

11、的整体 素质还不高,理论素养偏低;由于大学扩招,相当数量的音乐教育新生的专业和文 化素质也偏低。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制约了我国音乐教育学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同 时也反映出我国音乐教育学研究的滞后,以至于音乐教师难以把新的音乐教育思想 和观念、先进的音乐教育教学方法融会贯通于自己的音乐教育实践之中。为此,本 文对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我国音乐教育学的兴起与发展进行了梳理和研究,肯定学 科建设中的成绩、经验,使我们认识到不足,以期为我国音乐教育学这门新兴学 科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可资借鉴的思考。同时,有利于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对我国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发展进程有一个较全面的

12、了解。本文的写 作过程同时也是笔者对我国音乐教育学研究进行系统学习的过程。 1 9 8 6 年前后,我国音乐教育理论界陆续发表了万庆华的国外音乐教育学研究 简介,何乾三、罗传开、张前的音乐学学科介绍,叶纯之的音乐教育学 辞条,廖家骅的加强音乐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曹理的音乐教育学构想等文 章。之后曹理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 1 9 9 3 年) 、音乐学科教育学 ( 2 0 0 0 年) 的绪论、前言中对我国音乐学科教育研究的发展历史、音乐教育学的体 系及框架均作过论述。宋莉莉在 课的课时、内容以及授课方法的改革。一些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也选此课趣进行研究,如:中国音乐学院沈沁的论文民

13、族音乐学视角下的学校音乐教育,她以民族音乐学的观点,对于长期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所存在的“西化”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多元本位的学校音乐教育模式”;张天彤的论文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就高师音乐专业课程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脱离关系的对策。2 0 0 0 年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的“2 0 0 0 年民族音乐学论坛”就如何建立“民族音乐学”教学实践体系问题进行探讨,涉及到“民族音乐学”与“音乐教育学”学科相互交叉与结合的问题。谢嘉幸认为:民族音乐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找到它的基础,如何把中国的音乐文化资源真正引入学校教育中,从课程结构到指导思想我们的工作做得很不够

14、。肖梅认为:学校音乐教育,从音乐院校到师范院校的建制是一致的,在这里多元文化如何体现? 民族音乐课程被挤压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搞教育的人应该对未来非常敏感。谢嘉幸介绍了国家教育科学重点课题“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全国三十几个点的调查,音乐课程改革应从高师入手,内蒙呼和浩特的“内蒙古民族音乐大专班”、泉州师范学院的“南音大专班”等经验值得推广。2 0 0 1 年在广西南宁召开了“全国2 1 世纪面向基础教育的高师音乐课程改革研讨会”就有关民族音乐教学在观念、课程、教学方法、教材、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研讨。在管建华著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 2

15、 0 0 3 年) 一书第二部分音乐教育与文化研究中,作者对中华文化为母语音乐教育体系作了界定:它是以中华各民族、各地区不同音乐风格内容组成的,并有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心理、行为、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及价值等深厚的文化哲学基础:提出了包括中国音乐本体观、中国音乐风格史观、中国音乐文化哲学观三个方面的中国音乐观;提出了体系课程的重要方面包括:基本音感的训练、音乐操作与操作类型、音乐基础课、音乐理论课等。 1 0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断代”问题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了,其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艰巨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中国的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知道:中国音乐之所以成为中国音乐的特殊方式;音乐在哪些方面体现

16、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中国人是如何感受生活挫折的。 1 1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应该是理论、创作、表演、教育全方位的发展,其中音乐教育学应对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引进、课程、教材、教法、评价、师资等问题进行深入并切合实际的研究。第十节从多元文化视野的角度进行研究 面对2 1 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呈现出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我国音乐学科教育研究面临着如何适应音乐教育国际化的走向、在一个开放性的全 球文化环境中认识世界并且重构自身的问题。 一方面,为适应音乐教育国际化的需要进行了学习研究。2 0 世纪9 0 年代,我 国音乐学学者开始关注并涉足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国音乐编辑了9 5 年增刊全 球视野的音乐文化研究( 樊祖荫、管建华主编) 、9 5 年增刊续集全球文化视野 的音乐教育( 樊祖荫、李妲娜、管建华主编) 、9 6 年增刊国际音乐教育与音乐 人类学( 樊祖荫、管建华主编) 。9 5 年两本增刊共收编5 8 篇译文,文章主要选 自国际音乐教育协会第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