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夹板压力变化对被固定肢体远端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7329055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59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夹板压力变化对被固定肢体远端血液流变学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小夹板压力变化对被固定肢体远端血液流变学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小夹板压力变化对被固定肢体远端血液流变学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小夹板压力变化对被固定肢体远端血液流变学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小夹板压力变化对被固定肢体远端血液流变学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夹板压力变化对被固定肢体远端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夹板压力变化对被固定肢体远端血液流变学的影响(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0 5 1 4 6 9云彰中医亏院2 0 0 7 届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小夹板压力变化对被固定肢体远端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学院! 逝鏖医堂院申请人姓名鏖逡坚学科、专业主酉医结金! 迤鏖研究方向量型监废导师姓名鱼亘熬援:导师组成员王毯。副熬援韭运副熬援直迭副熬援二00 七年六月云南中医学院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无抄袭及编造行为。除文中已经特别加以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并致谢。本

2、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并由本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学位论文作者躲知幸学位论文导师签名:日期:帅7 年歹月刀日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云南中医学院有权保留使用本人学位论文,同意学院按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被查阅借阅。本人受权云南中医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虢虚研日期:训7 年厂月卅日做别谧轹研日期:沁7 年 月魄日中文摘要小夹板压力变化对被固定肢体远端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生:康俊峰(

3、中西医结合临床骨科)导师:包可教授云南中医学院2 0 0 4 级硕士研究生昆明6 5 0 2 0 0摘要目的:I 通过对在不同力学环境下小夹板对被固定健康肢体远端血液流变学的测定,寻找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找出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检测夹板压力情况,防止并发症出现,使小夹板有更广泛的应用和确切疗效;2 尝试运用数据化方式研究传统医学,使其能更直观、更好地为临床工作者掌握运用。3 通过实验锻炼科研能力。方法:1 观察指标:肢体远端血液流变学检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血球压积,血沉方程K 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T I C ,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小夹板扎带沿夹板

4、纵轴的移动距离( m m ) 。甲皱微循环( 甲床颜色,受压恢复时间2 s ) ,感觉和运动( 手指两点辨别感觉1 I m m ,实体辨别感觉,对指,桡骨膜反射等) 。2 观察、记录方法:按设计要求制定统一表格,一般状况于实验前填写,试验情况随时记录,并附影像资料。3 实验方法:嘱测试者检查在室温2 0 2 静坐3 0 分钟后,用固定二人夹板与扎带固定左上臂。按捆绑拉力不同分成三组( 捆绑拉力分别为7 0 0 克9 0 0克1 1 0 0 克) 。固定后,测定捆绑后、捆绑后2 4 小时、捆绑后7 2 小时布带在夹板纵轴可移动距离,并分别于捆绑前,捆绑后2 4 小时,捆绑后7 2 小时测肢体远端

5、血液流变学。结果:1 与左上臂捆绑小夹板前相比,捆绑拉力1 1 0 0 克组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升高( P 0 0 5 ) 。而7 0 0 克及9 0 0 克组则无明显变化。2 捆绑拉力1 1 0 0 克组、9 0 0 克组和7 0 0 克组捆绑后、捆绑后2 4 小时、捆绑小夹板在不同压力下对肢体远端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后7 2 小时扎带移动度无显著变化( P O 0 5 ) 。3 拉力1 1 0 0 克组、9 0 0 克组和7 0 0 克组组间扎带移动度比较示扎带移动度的量值随拉力的减小而增大( P o 0 5 ) S e c t i o n9 0 0g r a m sa n d7 0 0g r

6、 a m sh a v en Oo b v i o u sc h a n g e s 2 G r o u pt i e dR a l l y110 0g r a m s ,9 0 0g r a m sa n d7 0 0g r a m sg r o u pa f t e rg r o u pt i e d ,t i e da f t e r2 4h o u r s 、b ys t a b b i n g7 2h o u r sa f t e rt y i n g1 1 0s i g n i f i c a n tc h a n g e s ( P 0 0 5 ) 3 R a l l y1 1

7、0 0g r a m sg r o u pS e c t i o n9 0 0g r a m sa n d7 0 0g r a m sb ys t a b b i n gm o b i l ec o m p a r e db e t w e g l lg r o u p sb ya a b b m gm o b i l es a i dt h ec l o t hb e l tm o v a b l ei n c r e a s e sw i t ht h ed e c r e 雒eo f t e u s i o n 口 0 0 5 ) 拉力为1 1 0 0 克组捆绑后2 4 d , 时与捆绑

8、后7 2 小时相比,血液流变学报告数据经统计处理,未见明显变化( P 0 0 5 ) 。( 图卜图1 0 所示)图11 1 0 0 克组血液粘度变化图图21 1 0 0 克组血浆粘度变化图9小夹板在不同压力下对肢体远端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圈311 0 0 克组血沉变化图图51 1 0 0 克组红细胞变形指数T K 变化图图41 1 0 0 克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化图图6l 1 0 0 克组红缅胞刚性指数变化图图71 1 0 0 克组e n d , 板聚集率变化图图81 1 0 0 克组纤维蛋白原变化图l O结果图911 0 0 克组血沉方程K 值变化图图1 011 0 0 克组压积变化图表11 1

9、0 0 克组血液流变学数据统计结果( x s )观测指标捆绑前捆绑后2 4 小时捆绑后7 2 小时全血粘度( 切变率1 S )2 1 7 5 7 4 7 72 3 3 7 3 5 72 4 3 6 1 4 6 7血浆粘度1 1 7 0 0 7 81 2 9 7 0 0 7 61 2 9 4 0 0 7 6血球压积0 4 2 7 0 0 2 80 4 2 5 0 0 2 70 4 2 8 0 0 3血沉1 8 1 4 82 5 1 7 22 4 1 7 1血沉方程K 值4 8 7 1 1 9 65 5 4 3 2 4 75 6 3 2 1 7红细胞聚集指数5 6 0 8 0 86 2 2 3 0

10、 8 96 2 0 6 1 0 8红细胞刚性指数5 0 7 2 0 6 75 7 4 2 1 0 55 4 6 7 m9 6红细胞变形指数T K0 8 6 1 0 0 40 8 2 1 0 0 7 50 8 2 9 0 0 5 9纤维蛋白原2 6 1 1 0 4 9 62 8 8 4 0 5 42 8 2 7 0 4 3 5血小板聚集率3 8 7 1 3 7 34 0 5 5 4 2 14 0 2 9 4 4 7捆绑后2 4 小时和捆绑后7 2 小时与捆绑前相比血球压积P O 0 5 无统计学意义捆绑后2 4 小时和捆绑后7 2 小时与捆绑前相比其余各项P ( 0 0 5 有统计学意义捆绑后2

11、 4 小时与捆绑后7 2 小时相比P O 0 5 无统计学意义2 2 2 拉力为9 0 0 克组与左上臂捆绑小夹板前相比,捆绑拉力为9 0 0 克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j 国戟变形指数、K 值方程,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球压积均无显著性变化( P O 0 5 ) 。捆绑拉力为9 0 0 克组捆绑后2 4 t J 、时与捆绑后7 2 小时相比,血液流变学报告数据经统计处理,未见明显变化( P O 0 5 ) 。( 图1 1 一图2 0 所示)小夹板在不同压力下对肢体远端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图1l9 0 0 克组血液粘度变化图图1 39 0 0 克组血沉方程K 值变

12、化图图1 29 0 0 克组血浆粘度变化图图1 49 0 0 克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菱化图图1 59 0 0 克组血沉变化图图1 69 0 0 克组红细胞刚性指数变化图1 2结果图1 79 0 0 克组压积变化图图1 89 0 0 克组红细胞变形指数T K 变化图图1 9 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图图2 09 0 0 克组纤维蛋白原变化图表29 0 0 克组血液流变学数据统计结果( x s )观测指标捆绑前捆绑后2 4 小时捆绑后7 2 小时全血粘度( 切变率I S )2 2 1 3 9 5 2 52 1 6 3 1 5 42 2 0 7 9 5 5 1 。血浆粘度1 1 8 6 - k - _ 0 0

13、6 11 1 8 9 0 0 4 61 1 8 7 “ t - O 0 4 9血球压积0 4 1 6 0 0 30 4 1 8 0 0 3 90 4 2 0 0 3 3血沉1 8 1 4 82 1 1 3 72 1 1 5血沉方程K 值8 3 9 6 士3 88 4 8 5 3 8 48 4 5 8 3 7 7红细胞聚集指数5 6 5 6 - k - _ 0 7 25 6 9 1 0 8 25 6 7 2 0 7 4红细胞剐性指数5 4 4 7 0 6 95 5 1 8 0 6 8 45 5 4 3 0 6 7 9红细胞变形指数T KO 8 7 0 0 2 80 8 7 6 0 0 3O 8

14、7 2 0 0 2 8纤维蛋白原3 0 6 1 0 5 93 1 O 63 1 1 0 5 5血小板聚集率3 6 8 3 3 4 8 53 7 3 4 7 83 7 1 9 3 0 5 8捆绑后2 4 小时和捆绑后7 2 小时与捆绑前相比各项P O 0 5 无统计学意义捆绑后2 4 小时与捆绑后7 2 小时相比P O 0 5 无统计学意义小夹板在不同压力下对肢体远端血液流变学的影响2 2 3 拉力为7 0 0 克组与左上臂捆绑小夹板前相比,捆绑拉力为7 0 0 克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鸳劳、变形指数、K 值方程,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球压积均无显著性变化(

15、P O 0 5 ) 。拉力为7 0 0 克组捆绑后2 4 d , 时与捆绑后7 2 d 时相比,血液流变学报告数据经统计处理,未见明显变化( P O 0 5 ) 。( 图2 卜图3 0 所示)图2 17 0 0 克组血液粘度变化图图2 37 0 0 克组压积变化图图2 27 0 0 克组血沉变化图图2 47 0 0 克组血沉方程K 值变化图图2 57 0 0 克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化图图2 67 0 0 克组血浆粘度变化图1 4结果图2 77 0 0 克组红细胞刚性指数变化图图2 87 0 0 克组红细胞变形指数1 1 【变化图图2 97 0 0 克组纤维蛋白原变化图图3 07 0 0 克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图表37 0 0 克组血液流变学数据统计结果( x S )观测指标捆绑前捆绑后2 4 小时捆绑后7 2 小时全血粘度( 切变率I S )2 1 2 5 7 4 3 62 1 1 3 2 4 4 52 1 5 4 6 4 7 4血浆粘度1 1 8 3 0 0 51 1 7 7 0 0 41 1 7 4 O 0 4 9血球压积0 4 2 5 0 0 2 80 4 2 1 0 0 2 50 4 3 3 0 0 2 7血沉1 8 1 4 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