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淋证的处方治法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7325611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6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淋证的处方治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淋证的处方治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淋证的处方治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淋证的处方治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淋证的处方治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淋证的处方治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淋证的处方治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率均达8 9 ,扬认为大黄能阻断某些信号通路转导。它在某种意义上阻断或部分阻断了恶性循环,能减轻创伤后炎症反应。进一步验证其具有的。通里功下、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作用。参考文献:1 凌一揆,颜正华中药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 0 0 1 1 5 4 1 5 52 黄泰康主编,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 9 9 4 :2 2 73 刘剧大黄在急危重症治疗中的应用( I n t e n l e t 冈上专题讨论)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 0 0 0 年1 月第7 卷第1 期6 34 陈德昌,杨兴易等大黄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

2、0 0 2 年1 月第9卷第1 期65 赵瑞芝,欧润妹,章新生,等不同提取方法对大黄游离蒽醌古量及其抑菌活性彤响的研究 J 中国药学杂志,2 0 0 1,3 6 ( 7 ) :4 8 3 。6 欧润蛛,区勇全邓时贵大黄控释片对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 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 0 0 1 ,1 2 ( 5 ) :3 4 97 陆宏伟,王敏等大黄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价值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 o d e mJ o u r n a lo fl m e g a s t e d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a n dW e s l e r nM

3、 e d i c i n e2 0 0 4J a n ,1 3 ( 2 ) 1 5 18 吴子腑,汪玉美大黄在肝病中的运用 J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 9 9 9 ,1 1 ( 5 ) :3 5 99 宁英远,王俭勤,屉迸林大黄对人肾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 0 0 0 2 0 ( 2 ) :1 0 51 0 盂丽娟,徐惠萍大黄浸出液治疗肿瘤患者化疗药物渗出性损伤临床观察 J 药学实践杂志,1 9 9 8 ,1 6 ( 6 ) :3 4 01 1 扬培雄大黄在急危重症的应用青j 每医药杂志200 1 年第3 1 卷第10 期5 9 中医淋证的处方治法2 0 0 3 级四

4、班硕士研究生孙庆夏兆劳关键词:中医淋证;治法淋证是指小便频急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证。临床上将其分为六淋: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劳淋、气淋。热淋:小便频数,灼热刺痛,屎赤色黄,发热,舌质红,苔黄腻。治以清热利湿通淋。方荆:( 1 ) 清热通淋,利湿。八正散加减;扁蓄、白茅根各1 5 克,滑石、石韦、车前子( 包) 、山桅各1 0 克,大黄5 克,木通、生甘草各6 克。若血屎明显者。加小蓟3 0 克、地l O 克、藕节2 0 克。若屎道灼痛甚者。加灯心草3克、淡竹叶j O 克、生地l O 克。( 2 ) 气虚湿阻:尿捏滞不畅,疼痛,尿额急。尿色淡红,小腹坠胀,神疲乏

5、力,纳物不香,气短,易汗出舌偏淡苔薄偏黄,脉细。治法:益气化湿,通淋。4 4 1方药:炒薏仁3 0 克,蒲公英、黄芪各2 0 克,茯苓、石韦各1 5 克,党参、白术、当归、陈皮、生甘草、车前子( 包) 、柴胡各1 0 克,木通6 克,灯心草3 克。( 3 ) 淤血阻滞:病程久,反复发作,尿频急痛,小腹胀满,夜尿频,咽干口苦,舌暗或有淤斑、苔白或中根兼黄,脉细弦。浩法:活血化淤,通淋。方药:细生地6 克,当归、赤芍、白芍各1 5 克,J i l 芎、红花、生甘草、金钱草、王不留行、牛膝、石韦各1 0 克,沉香粉2 克( 冲) 。石淋:小便淋漓涩痛,尿有结石,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活血利尿排石汤治

6、疗:三棱1 0 9 ,莪术1 0 9 ,丹参1 5 9 ,益母草2 0 9 ,石韦2 0 9 ,鸡内金1 0 9 ,滑石3 0 9 ,泽泻l O g ,苏木l o g ,猪苓1 5 9 。采用活血利尿排石汤治疗泌尿道结石,疗效比单纯使用清热利湿排石药有显著提高。第一,活血利尿能改善肾血流量,有效调节肾小管的排泌功能,使尿液的酸碱度及其成分达到新的饱和,从而不利结石的聚积形成,并使已形成的结石在新的环境中渐溶缩小,同时利尿药能增强输尿管的蠕动,以利结石的下移排出;第二,一般认为结石为下焦湿热煎熬而成,多采用清热利湿之法治疗,而笔者认为除了湿热煎熬外,膀胱的气化功能亦很重要,膀胱气化失常,气机不畅

7、,气滞血瘀,聚积而成精瘕砂石,故拟本方活血利尿排石。其中丹参、益母草、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泽泻、猪苓、滑石、石韦利尿通淋排石,配以苏术活血理气,调畅气机,鸡内金化石,诸药合用,活血化瘀,利尿通淋,故而取得较好的效果。加减:伴有尿血者加白茅根1 2 克,小蓟1 5 克生地1 5 克。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1 5 克、黄柏9 克、熟地黄1 5 克、山萸肉1 5 克、山药1 5 克、茯苓9 克、泽泻1 2克、丹皮1 5 克。本方为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加知母、黄柏增强滋肾阴、清相火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所致的淋证效果较好,并对虚火妄动、追血妄行所致的血淋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应用时,多在此方的基础上

8、合二至丸( 女贞子、旱莲草) 更加。( 2 ) 益气摄血。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加减炙黄芪、党参、当归、茯苓、芡实各l o 克,薏米1 2 克,煅龙骨1 2 克,煅牡蛎2 0 克( 先煎) ,、陈皮、炙升麻各6 克,炙甘草3 克。 分析 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党参、甘草、白术甘温益气,补脾益胃,升麻协同参、芜以升举清阳,使下陷之气得以升提,当归补血和营,陈皮调理气机,茯苓、芡实、薏米补脾益肾血淋:尿中带血有实证,虚证之别。实证:( 1 )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小蓟饮子加减组成:生地黄2 0克、小蓟1 5 克、滑石2 0 克、蒲黄6 克、藕节1 5 克、淡竹叶9 克、当归1 5 克、山栀

9、子1 2 克、炙甘草6 克。通过活血凉血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止血作用较好。加减:湿热盛者:黄柏9 克、泽泻1 5 克、车前子9 克。( 2 ) 清肝泻火止血。龙胆泻肝汤加减。虚证:( 1 ) 滋阴降火,止血。膏淋:小便混浊如米泔水。膏淋一证是中医内科淋证中的一个证型。现代医学尚无贴切的病名与之对应。它既不是丝虫病的乳糜尿,也不能单用尿路感染来作解释,它是一个虚实夹杂之证,与患病的个体有密切的关系。到目前为止亦未发现有特佳疗效的西药。笔者曾遇数例这样的病人,尿常规化验无明显异常,大多用过不少抗生素,但浑尿始终不能变清,经按中医虚实辨治疗效甚佳。膏淋一证初起多实,病久多虚,初起大多表现为小便混浊姐米

10、泔水,置之沉淀如絮状,上有浮油如脂,或夹有凝块,或混有血液,尿道热涩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其病机为湿热阻肾,肾失分清辨浊之能,导致尿液清白相混而发为膏淋。治宜清热利湿,分清泄浊,以程氏草薜分清饮为主方。药物:革解、石苇、黄柏、水蜈蚣、车前子、云苓、白术、莲子、灯心草、菖蒲,伴血尿者加大蓟、小蓟、白茅根,热4 4 2痛明显者加术通、竹叶。若病至后期,多为虚证,表现为淋出如脂,尿道涩痛反见减轻,但形体日见消瘦,头晕无力,腰膝酸软,舌淡,苔腻,脉细弱无力,其病机为脾肾两虚,气不固摄。治宜补虚固摄。方用膏淋汤加减。药物:党参、熟地、芡实、龙骨、牡蛎、水煎服,日一剂,连用3 5 剂。若偏于脾虚中气下

11、陷者可加用补中益气汤;偏于肾阴虚者加用七味都气丸。血尿加阿肢、藕节炭;肾阳虚者加用金匿肾气丸并于汤剂中加鹿角片、巴裁天,伴血尿时加炮姜炭、侧柏炭温经摄血;夹瘀血者配用参三七、琥珀粉。劳淋:小便频数涩痛,每因外感、过劳、情志刺激后则明显发作。中医称为劳淋,劳淋的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邪起伏丽致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淋证之初多由于湿热毒邪蕴结下焦,致膀胱气化不利;或治不得法,或病重药轻余邪不尽,停蓄下焦,日久暗耗气阴转为劳淋;此时脏腑机能减弱。更因感冒、过劳、情志刺激等因素而诱发,使正气耗伤,邪气滞留。正气耗伤常见气阴两虚、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等,邪气滞留常有湿热内阻、气滞血瘀等,临

12、床应视其性质、程度决定攻补方法。劳淋属气阴两虚、膀胱湿热证,在临床上最为多见。原因有三:一是湿热毒邪日久容易耗气伤阴;二是治不得法,如清利太过,苦寒伤中,脾气亏虚;三是由于失治使病久不愈热羁伤阴,湿邪困脾耗气。气阴两虚,湿邪留恋,更易导致劳淋反复发作。湿热之邪蕴结下焦E l 久,耗气伤阴,气阴两虚则倦怠乏力,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舌质淡红。脉细数无力;膀胱湿热未尽,气化不利故见尿频、尿道灼热等症。方中黄芪、党参、茯苓、甘草补脾益气,麦冬、地骨皮、石莲子养阴而清心火,白花蛇舌草、瞿麦、扁蓄、车前子等清利下焦湿热、解毒通淋,诸药共奏益气养阴、清利湿热之效,扶正祛邪,恰中病机,不仅近期疗效好,而且远

13、期疗效亦较为理想。气阴两虚型:治则为益气养阴,清利膀胱湿热,方用黄芪3 0 9 ,党参2 0g ,石莲子1 5g ,茯苓1 5g ,麦冬1 5g ,车前子1 5g ,地骨皮1 5g ,瞿麦2 0g ,扁蓄2 0g ,公英3 0g ,白花蛇舌草5 0g ,甘草1 0g 。肾阳虚衰、膀胱湿热之劳淋,治以温补肾阳、清利湿热。方用熟地2 5g ,山萸1 5g ,肉桂1 0g ,附子1 0g ,茴香5g 。杜仲9 5g ,续断2 5g 。破故纸1 5g ,泽泻1 5g 黄柏1 5g ,瞿麦2 0g ,扁蓄1 5g ,公英5 0g ,白花蛇舌草5 0g ,甘草1 0g 。水煎日l 剂,早晚温服气淋:气淋者

14、,肾虚膀胱热,气胀所为也。“证见膀胱小便皆满尿涩,常有余沥”。亦日气癃。有气滞不通和气虚无力之分。气滞者小便涩痛而脐下胀满特甚,用沉香散、瞿麦汤、石苇散等方。气虚者小腹坠胀,尿出无力而常有余沥不尽,用补中益气汤,或八珍汤加杜仲、牛膝等。中医之淋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可见于现代医学中的肾盂肾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乳糜尿等病。今就淋证病因、临床症状、证型治疗浅识之。l 明病因 内经有谓“伏其所主,先其所因”。“淋之为病,肾虚膀胱热也”。肾乃水脏,职司水液的分清别浊,膀胱为州都之官,贮藏和排泄尿液,一脏一腑互为表里,二者功能正常则开台有度,水液排泄正常。若膀胱为湿热病邪所犯袭

15、,或肾气亏虚,肝气郁结等致使气化功能失司水道不利,均能发生淋证。古云:“小便之通与不通,全在气之化与不化。”证治准绳云:“膀胱为水脏,热甚则生湿,湿生则水液浑,凝结而为淋。”心主血,气通小肠,热甚则搏于血脉,血得热则流行人胞中,过食膏粱厚味。脾受积食之气,积湿生热传人膀胱亦致为淋。热淋血淋为急性发病,因火性急迫邪热客于膀胱则溲频而急,或灼热而痛,湿热壅遏气机失宣,故尿出艰涩,伤及血络,迫血妄行,血溢络外,则尿中混有血液成为血淋。湿热蕴结下焦,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结为砂石,或结于肾,或结于膀胱、尿道,管道阻塞,可突然出4 4 3现腰腹部尉痛溲之为血尿,若脾肾之虚,肾失分清别浊之功,固摄无权,清

16、浊相混,脂液不循常道漏出为膏为脂c 若困怒气伤肝,肝失疏泄湿热之邪壅遏膀胱致气化失司而为气淋。急性淋证治之不彻湿热羁留不去,或过用苦寒疏利耗气伤中,或年高肾虚,每遇劳即发。总之本证初超皆湿热为患,日久及肾,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2 辨症状淋证主要可见有小便涩痛,淋沥不尽,或痛引腹中掣及腰部。然不同类型之淋证又有各自特点。热淋,起病多急小便溲之不爽,灼热刺痛伴有恶寒发热。血淋尿中有血茎中疼痛或有发热;气淋小便频数不利,尿有余沥,小腹胀满不适;石淋排尿困难或中断伴见血尿,茎中及小腹坠痛,砂石坠入膀胱或排出体外则痛缓;膏淋尿浑浊如米泔样上浮脂膜凝块,小便不畅;劳淋遇劳即发,小便不利疼痛不堪腰酸乏力。凡临床上见有小便淋沥而痛者,不论起病之缓急,均可诊断为淋证。其识症有三辨:“辨病位,辨痛势。辨尿色。”凡一侧腰痛腹痛同侧肾腧有明显压痛者,其病位在肾,痛在下疆部。有拘急压痛者病位在膀胱;腰腹部绞痛,中割痛者常为砂石阻塞不通之征;尿道灼热而痛且形寒发热,小腹及腰酸痛者多见于热淋;小腹胀痛隐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