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过年(郭文斌)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325142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PTX 页数:77 大小:14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过年(郭文斌)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谈谈过年(郭文斌)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谈谈过年(郭文斌)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谈谈过年(郭文斌)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谈谈过年(郭文斌)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谈过年(郭文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过年(郭文斌)(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郭文斌 著有畅销书寻找安详 等。曾获“鲁迅文学奖”。现任宁夏作协主席,银川 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主编。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 “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方春节有包饺子的习俗。 (了解更多光明讲坛内容请扫描二维码关注光明讲坛公众微信号。欢迎留言、探讨、推荐。)主讲人:郭文斌时 间:二一五年一月二十九日地 点: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动漫社区教育部与本报联合举办启动“大家写小书 名师大讲堂”系列活动,该活动日前走进北京社区,邀请宁 夏作协主席郭文斌从春节中所蕴含的“感恩、和合、祈 福、教育”等多个角度阐释与年有关的传统文化,为定 福庄社区百余位居民献上了一场精彩演讲,本版将演讲 内容整理

2、刊登。对我来说,大年的快乐如汪洋大海。且别说在现场,就是每一 次回想,都让人的心灵为之振奋。在写完长篇农历 之后,我再也没有经历过类似享 受的写作流程,那真是 一段记忆中的黄金。如果说我这一生还有什么足以让自 己庆幸的地方,那就是我拥有如此黄金。我非常感激上苍没有把我降生在城里,包括 豪 门显贵之家,却投放到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一个名叫粮 食湾的小山村,它让我能够从童年开始就享受大年所带 来的那种刻骨铭心的快乐,销魂的快乐,无缘无故的快 乐。我曾在长篇农历“大年”一节中写到一个细节,当五月和六月把新衣服穿 上以后,正式守岁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他们俩就在院子 里莫名其妙地跑,从这个屋 跑到那个屋,从那

3、个屋跑到 这个屋,没有缘故,就像两尾鱼,在年的夜色的河流里 穿梭。那种没有缘故的快乐,在我人生以后的乐章中再也体会不到了。那种 快乐之所以让我那样迷恋,就是因为它是纯粹的快乐, 没有任何污染的快乐,没 有任何杂质的快乐,纯天然的 快乐。这个快乐我现在还说不透,它到底为何如此让人 怀念,让人感动,让人难以忘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它跟大年有关。也许大年它本身就是童年的,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人 类的童年,本身就是无尽岁月的一颗童心,所以才如此 让人彻骨地怀念和感动。所以,大年事实上 已经不单单 是一个节日,它是一种类似于母亲怀抱的幸福所在。在这个特有的母亲怀抱里,我们的 灵魂得以舒展,得以灿烂,得

4、以滋润,得以狂欢。这让我每年腊八一过,心里就乱起来,做事不能专 注,思绪总是往老家跑,就像着了魔一样。再看新闻, 整个中华大地上都在涌动着回家潮,让人感 动,也让人忧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一个特殊的因缘,有一年,只能在城里过年,在一 种类似失恋的状态中,我站在大年的门外,重新打量, 蓦然发现: 大年本身就是吉祥如意。 通过感恩走进吉祥如意感恩生吉祥。说文释“年”为五谷成熟。而五谷成熟之后呢 ?感恩啊!于是便有了“腊”,说文释“腊”为十 二月合祭百神。把一年的收获 奉献于祖先灵前或诸神的 祭坛,对大自然和祖先来一次集中答谢,知恩思感,这 便是中国人的逻辑。在品尝佳肴美味的时候,在享受五

5、谷丰登之喜的时候,在沐浴合 家团圆天伦之乐的时候,感念天地化育,感念风调雨顺 ,这便是“年”了。这种感恩之情,渗透在大年的每一项活动中。诸如 “三阳开泰从地起,五福临门自天来”这些对联,则是 对天地直截了当的感恩词。每年必请的年画 孔子演教图 三皇治世图,则是对致力于改良世道人心的圣人的 礼赞。一场场社火和大戏,更是中国老百姓全面系统的 感恩和敬礼,他们把那些给了他们无限 希冀和美好幻想 的意象全部纳入歌颂之列、恭敬之列、感谢之列。禅宗有句话叫“因何而来”,是问人因何而来,生 命因何而来。我想可能就是为感恩而来。所以我们最感 动的时候,恰恰是在感恩的时候。如果我们 有足够的细 心去体味,就可以

6、从一粒米中看到造化的恩情。一粒米 ,从作为一颗种子进入土地,到来年变成一株庄稼的过程 ,我们可以想象,其中包含着多少阳光、 地力、风之 调、雨之顺,包括时间,包括耕耘者的汗水和期待。年 的意义,就是要让我们在大丰收之后,回到一餐一饮, 回到一粒米,去发出我们内心的那一份感 激,对阳光的,对大地的,对雨水的,对风的 ,包括对时间和岁月的。感恩是乡土中国永恒的话题。它渗透在中华民族的 每一个节日中,渗透在中国人的每一项活动中。寻根问 祖也好,祭天祭地也好,给老人拜大年、走串亲戚也好,都是教人们不要忘本。连同一草一木、一餐一饮,半 丝半缕,都在感念之列。真是岁月不尽,感激不尽。中国人把孝作为德行和伦

7、理的基础,正是因为它能 够保持人的感恩心。感恩心通道,道生吉祥如意。弟 子规云:“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 亲羞。”就是说,一个孝子,做学生应是 一个好学生,做农民应是一个好农民,做官应是一个好 官。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人生的污点和道德上的缺失, 都会使父母不 开心,都是不孝。大年把孝以一种约定俗 成的方式仪式化,又以一系列仪式神圣化。在古代中国,大年的许多仪程都是在祠堂里进行的 ,它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孝字。当一个人进入祠堂的时候 ,就不由得不心存高远,志在君国。因为只 有如此,将 来才有资格位列“仙班”,让子孙后代沐浴来自自己的 光荣。一个人如果因为“德有伤”而被从祠堂开除,那对子孙后 代将是

8、一种怎样的打击?为此,每 年的祭祖大典,既是 感恩,又是鞭策,本质上是在演孝。在故乡,大年初一,作为儿孙,都要很庄严地给祖 父祖母和父母高堂磕上一头。那一刻,你会觉得不如此不足以表达对老人的祝福,只有当你的膝盖 落在土地上的时候你才能体验到那种恭敬和崇敬,才能 体会到一种站着或躺着时无法体会的感动和情义,因为 那一刻你变成了一种接近于母体胎内的姿态。初二是一 定要去岳丈家拜年的,娶了人家的女儿就意味着要承担一部分孝道。之后,是要给 老师、亲戚大拜年的。因此,我是不同意“年”是怪兽说的。如果说真有 一种怪兽需要在岁尾年初去驱逐,那这个怪兽就在人的 心里,它是贪婪、自私、嗔恨,包括无情无义,包括没

9、 有感恩敬畏之心。 通过“和合”走进吉祥如意和合生万福。和是和谐,合是团圆。一年的奋斗和 汗水,只有回到团圆,落实到和谐上才有意义。这,也 许就是回家潮势不可挡的缘由吧?团圆饭, 特别是除夕 的团圆饭,它不是简单的一顿饭,在更多意义上是一个伦理上的象征。一家人一族人能不 能坐在一桌上,它已经不单单是一顿饭的问题,而是这 个家的圆 满程度、幸福程度、昌盛程度。大年三十,习 惯上我们都要吃饺子。而饺子呢?它不同于面条,不同 于菜,它是一种包容,一种和合,一种共享,一种圆融,它象征 着团圆、幸福和美 好。团圆之所以如此重要,还因为它是一个永恒的忧伤 话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分别的代名词,因为没有分

10、别就没有团圆。团圆给人们的渴望因何如此 强烈?就是 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分别,而且分多合少;也正是因为分得太久,合才 显得特别甜美。而作为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奔波是难 免的,出游是难免的, 为了生计走南闯北是难免的,无 论做官做商做工。特别是现代社会,大多数人事实上都 是游子,而游子盼归,这本身就是忧伤的话题。过完大年,点完明心灯,我们 又要出 发。所以大年是一个巢,也是一个港口;是归帆的地方 ,也是千舟竞发的地方;它是驿站,又是岸;最终是伴 随游子走天涯的三百六十五个梦。再说和合。可以作为中国人表情的年画一团和气,居然能让一个人端居圆中,甚至就是一个 圆,真是再智慧不过。画上的那个人笑口常

11、开,题画 则 是“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经百万亿劫不恼不 怒,历百万亿劫无怨无尤”。当一个民族以这样的意象 作为图腾,她,怎么能不万古长青?我们可以想象一 下,设若一个人正在生气,看到 这样的年画,脸上该转化为怎样的表情?什么是福,什 么是禄,什么是寿,答案就在他们的脸上。在我老家,只要有人家填了“三代”(在红纸上填写 的祖宗三代神位),人们就都要在大年初一进去上香的,即便仇人。在老家,许多冤家就 是于大 年初一这天和好的。人家都能进门来,在“三代 ”前上香,在祖宗前磕头,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原谅的? 于是握手言和。就是再大的仇恨,如果这天不去人家“ 三代” 前上香,那全村人都会看不起他;假

12、如去了,对方不让进门,那全村人从此 就会不进对方的门。正是基于这样的民间“条例”,大 年成了一个天然的和事佬。包括大 年初二之后的“走亲 戚”,除了体现着感恩、孝和敬的主题之外,还是对乡 村伦理的一种自然维护。这种和合还体现在非人间伦理上。比如,大年期间 门神、药神、土神、喜神、吉神、财神、井神、梯神、 路神、场神、车神、水神、牛头马祖等等众 神共庆的场 面,无不上演着一出和合大戏,也体现着中国文化让人 感动的包容性。三十晚上每个屋子都不能黑着灯,无论是牛窑羊圈还是鸡棚狗舍,都 要给它一盏 灯,都要“进火”,不能有一处黑暗,不能 有一处光明的盲区。真是天涯共此时,光明共此时。元 宵节的灯也一样

13、,应该分配在每一个层面,包括仓屯、 井栏、草 垛、磨台、蜂房、燕窝,甚至桃前李下,都要和家中一样拥有一盏灯,都 不能有遗漏。这就是中国人的“众生”理念和平等观, 它的背后还是一个“合”。中国人为什么以和为贵,为什么讲家和万事兴,因 为只有通过“和”,我们才能抵达真正意义上的那个“合”:“天人合一”,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吉祥如 意。在中国古老的哲学体系中,无论是儒,还是释,抑 或是道,“天人合一”都是它们的核心旨归。为此,我 们需要腊八的“难得糊涂”,需要从小年 (腊月二十三) 开始的除尘。“难得糊涂”是让我们从惯性和速度中解脱出来,从功利和世 俗中解脱出来;除尘是让我们从污染中解脱出来,从尘

14、垢中解脱出来。从 一定意义上去讲,惯性和速度也是灰 尘。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井里看到自己,那是因为井的安 静,我们之所以在湍急的河流里面看不到自己,那是因为河流的匆忙。人 们只有扫净 心灵的灰尘,回到当下,才能走进“天人合一”,才能 和万物沟通,才能和天地同在。回到当下是对诸神最大 的礼敬,也是对生命最大的关怀,因为只有 你回到当下 ,你的心才在现场,而只有你的心在现场,你才在“生”之中,“忙”是“心”的 “亡”。为之,在大年中有许多具体的要求和程序。听父亲讲,社火中陪伴仪程官的几大灵官,在上妆 之后便不许说话,整个过程,多数情况下是整整一天。 因为在进入“社火”之后,他们就不再是世 俗意义上的人

15、,而是傩,而傩就 意味着是天地中介,人神共在,凡圣一体,任何世俗的 表达都是不敬,都是冒犯,包括世俗的念头都要警惕。 这种极为强烈的角色意 识和纯粹的进入,贯穿在大年的 所有祭礼中。从腊月三十开始的一个个祭礼,无不都是一种走进天人合一的门径。 关于爆竹,也有许多说法,但我理解,它既不是为 了驱 邪,也不是为了热闹,它仍然是唤醒世人的一种方式: 通过那一声声一串串或脆或钝的响声,让我们从迷糊中 警醒过来。而元宵节点荞麦灯,带给人的更是一种大喜悦大安详。想想看, 深甸甸的月色中,一桌的荞面灯渐次亮起。摇曳的灯苗 把我们带入生命的原初,带入 释家讲的那个“在”。那 时,你会觉得,那灯苗,就是灵魂的形

16、状,或者说是生 命的形状,或者说是天人合一的形状。它本身给人一种召唤。我想每一个人在看到灯 的时候、火的时候,都会有这种回到自身的感觉。我曾 在一篇散文中写到,尽管暖气片给了我们热度,可我们 觉得它是冰凉的,而炉火可能提供不了暖气片那样的热 度,但是当我们看到那一束火苗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温暖就从心底升起。这也就是 为什么许多祭礼中都要出现火的缘由吧。也许,火的状态就是一种当下的状态,火在点燃之 前是沉睡,燃烧之后则进入另一个沉睡,只有燃烧的那 一刻是醒着的。而只有亮着灯光的房间才是 小偷不敢光顾的,可是一生中作客我们心宅的小偷何 其多也。这也就是元宵节点灯时分,老人为什么不让我 们心生任何杂念的缘故吧!他只让我们静静地看着,看 那 灯捻上的灯花是怎样结起来的。看着看着,我们就进 入一种巨大的静,进入一种神如止水的状态。那一刻,我们的心灵可以说是一尘不 染,就像头顶的一轮明月。真 是敬佩元宵节的创造者, 他能够把点灯时分和月圆时分天然地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