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 运动和力总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319786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物理  运动和力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三物理  运动和力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三物理  运动和力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三物理  运动和力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三物理  运动和力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物理 运动和力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物理 运动和力总复习(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物理 运动和力总复习佛山十中 邵慧玲命题思路导航 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来看,这一节考查的 知识点有下列一些内容: (1)参照物及选择 (2)速度及计算 (3)力的概念及受力分析,力的图示 法 (4)惯性现象和牛顿第一定律 (5)平衡力及力的平衡条件 (6)力和运动的关系 一、参照物与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 置的改变叫_.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 _,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 有位置的改变,这个物体是_的;如果没 有位置的改变则是_的. 整个宇宙是由不断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绝对 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平常听说的运动和静止 都是相对于不同的_来说的

2、.机械运动参照物 运动 静止参照物如何选择参照物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我们要选择一个 _作为标准,这个 用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 改变,叫静止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 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叫运动 3)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通常我们是以 _作为参照物 的 假定不动的物体地面或与地面固连的物体 例1.站在路边的甲看见乙驾驶轻骑超 过了骑自行车的丙,甲说乙在前进,乙 说丙在后退,丙 说甲在后退,则他们各 自选择的参照物是 A.甲是以乙为参照物 B.乙是以丙为参照物 C.丙是以甲为参照物 D.甲、乙、丙分别以自己为参照物 D二、速度(v) (1)速度:是表示物体_

3、 的物理量 定义: 比较速度快慢有二种方法: A、比较它们在 ,路程越长,运动的越快。 B、比较它们在 ,时间越短,运动的赶快。运动快慢相同时间内走过的路程相同路程上所用的时间 (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 动,如果在_, 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3)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匀速直线运 动中,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m/s(米/秒)(含 义) 常用单位:kmh(千米/时 ) 换算:l m/s3.6km/h 速度计算公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4)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 _,这种运动叫变 速直线运动 (5)平均速度

4、:平均速度用来描述做变速 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情况 如生活中:飞机的速度,汽车的速度,人 的步行速度,自行车的速度,都是指平均 速度平均速度 的计算公式是: 这里的只表示物体在时间内或路程中的平 均快慢程度 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例1、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一位乘 客,欲估测前方隧道的长度 在进出隧道口时,分别看了一 下手表,如图(甲)、(乙) 所示,汽车通过隧道时的平均 速度是30km/h,由此可计算出 此隧道长约_km隧道长约2.5km 三、长度的测量 1正确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为了使 用方便,还有一些比米大的和比米小的导 出单位,主要有:千米、分米、厘

5、米、毫 米、微米,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米10千米; 1米10分米; 1米10厘米; 1米10毫米; 1米10微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毫米10微米.2正确使用刻度尺 “三看”: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的 位置,以及零刻线是否磨损;二是观察它 的量程;三是观察它的最小刻度值(分度 值) 零刻线通常作为长度测量的起点,零 刻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其它刻线量起小刻 度值就是刻度尺上挨得最近的两条刻线之 间的距离。 “三放”:一应使刻度尺的零刻线与被 测物体的边缘(被测长度的起点)对齐; 若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刻度尺上的其它刻 线作起点,二是刻度尺应沿被测长度方向 放三是使刻度尺尽

6、可能贴近被测物体。 “三读”: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读数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 成 单位 测量结果 准确数字 数字 估计数字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1)累积法 用一般的刻度尺是不能直接测量 出一些尺寸很小的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的,但如 果 把很多这样相同尺寸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 能够测量出累积起来后的总量,再用 总量除以累 积的个数,就能得到每一个物体原来的长度或厚 度.例如用累积法可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或测 量出一根细铜丝的直径. (2)替代法 用替代法可以较方便地测量出一些曲 线的长度,例如测圆形花坛的周长,测运动 场的弯 道处长. (3)平移法 用平移法

7、较方便地测量圆球的直径、 锥体的高、人的身高、墨水瓶的高度等.误差与错误 误差是_. 任何测量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 小,而不能完全消除 可以减小误差的立法:多次测量求平 均值;选用高精度仪器;改进测量方 法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 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 除的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四、力及其作用效果 (1)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a力是_ 孤立的一个物体不会出现力的作用,且受 力物体存在时,一定有_存在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 甲、乙两个物体之间产生力时,甲对乙物 体有作用力的同时,乙对甲物体也有力的 作用,这一对力互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8、同一条 直线上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2).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是: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运动 状态包括:_其 变化包括以下四种情况:物体从静止变为运 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 ;物体运动速度大小 发生变化 ;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物体 运动方向、速度大小同时发生变化. 只要有 上述一种情况出现,就可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发生了变化,就一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2)力可以改变_.力可 以把物体拉伸、压缩或弯曲. 运动状态 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物体的形状)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 、 方向、作用点有关,因此,把力的 _叫做力的 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与力

9、的示意图 (1)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 表示出来,叫做力的图示. 其中,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线段 末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 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它必须画在受力物体 上. (2)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个箭头,表 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就是力的 示意图. 作图题:在图中,物体A重600牛,在 水平向右的300牛拉力作用下做匀 速直线运动.用力的图示法画出A所 受到的各个力. 五、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_, 这就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 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 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_ 叫做惯性. 由于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包

10、括静止状态和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两种情况,因此,可理解 为惯性就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的性质. (2)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属性.不论 物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不管物体是否 受力、以及受力的大小,物体都具有惯性这 种性质. (注:惯性不是力,说明问题时应该说:“ 由于惯性”)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六、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_ 这两个力平衡一对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力和运动的关系 一个物体不受力或只受平衡力时,它将处于 _(速 度的大小和运动方向都不会改变)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到 非平衡力的作用,所以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的原因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原 来静止仍然静止,原来运动的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 ,力的作用不是产生运动,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何区别相互作用力和平衡 力 一对对相互作用力一对对平衡力概念受力 物体二个一个依存 关系同时产时产 生、同时时消失, 有依存关系没有依附关系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 抵消互相抵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