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 共同发展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7319495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生互动 共同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师生互动 共同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师生互动 共同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师生互动 共同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生互动 共同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生互动 共同发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师生互动 共同发展 论数学课程新标准中教师的教学观 福建省厦门市第十一中学 陈雅红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 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已于新 世纪第一年正式颁布.它标志着我国数学教 育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数学新课程的核心 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 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 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标 准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 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又必须建 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之上.在有 效教学与有意义学习的对立统一基础上,通 过师生共建合作与对话互动的课堂教学大平 台,让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的有意义

2、学习 活动能真正落到实处.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新 课程,应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含的 思想.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观,努力促进自身 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 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 发展的过程.” 这里,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 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这对广大教师 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活 动的过程 标准 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 的教学.学生要在数学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 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积极、主 动的学习态度,同时使身

3、心获得健康发展. 1.1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体验数学 当代著名数学家波利亚确信“学习任何 东西的最佳途径是靠自己去发现”.因为发现 使理解最为深刻,容易把握事物间的本质特 征和内在联系,也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为此,他引用 18 世纪德国物理学家利希滕伯格的一段话来充分说明这一点,“那些曾使你 不得不亲自动手找到的东西,会在你的脑海 里留下一条途径,一旦有所需要,你就可以重 新运用它.”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 生体验数学.标准中设计了大量便于学生 进行动手操作的内容.如用小棒搭建若干三角 形、四边形等并探索规律;用搭积木、折叠、 剪贴等方式,理解空间图形、空间图形与

4、平面 图形之间的关系等.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 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例如: 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之前,教师不妨让学生先 剪一个三角形,再撕下每一个角,然后拼成一个 角,这样就可猜想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度的 直观结论.又如:在讲授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 导入时,也可让学生剪纸操作,先让学生将一张 白纸对折,然后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发挥 剪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尽管每个同学的图形,形 状和大小各不相同,但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让学 生前后两桌去观察讨论发现:或两个图形成轴 对称,或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样,学生在 活动中经历了很形象的个人体

5、验,最终为学生 知识建构服务. 1.2 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 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 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 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教师 可以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 进行思考;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引导学 生进行自主探索;通过“与同学交流你的想 法”等语言鼓励学生进行交流;提供一些开放 性的问题,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 解所学的知识;适当提供需要学生合作交流 来解决问题的活动,如设置探究课题、社会调 查等,使学生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 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尝试解释不 同答案合

6、理性的活动,以发展其创新意识和18 实践能力;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学习过 程进行监控和反思.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独立思考,在合 作交流时有角色分工,在合作交流后有动态 生成.这样,通过积极的互动,学生在民主平等 的自由空间里表述和倾听,在争辩与讨论的 动态过程中感悟和体验,在思维的碰撞中创 新,在思想的交流中扬弃,在情感的沟通中融 合,在智慧的展示中互相启迪,使合作交流的 互动性学习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例1 分别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当梯形 的个数是 n 时,试用代数式表示图形的周长. 说明 学生可以发现每增加一个梯形,图 形的周长增加 3.在探索出规律之后,学生可以 计算或预测

7、任何一个图形的周长.用表格表 示出来就是 梯形个数 1 2 3 4 n 周 长 5 8 11 14 32n+ 例2 某班要去当地三个景点游览,时间 为 8:0016:00.请你设计一个游览计划,包括 时间安排、费用、路线等. 说明 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 从事以下活动: 了解有关信息,包括景点之间的路线 图及乘车所需时间、车型与租车费用、同学 喜爱的食品和游览时需要的物品等; 借助数、图形、统计图表等表述有关 信息; 计算乘车所需的总时间、每个景点的 游览时间、所需的总费用.每个同学需要交纳 的费用等; 分小组设计游览计划,并进行交流. 通过解决例 2,学生可以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8、,养成与人合作的意识. 例3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数,使这列数具有 某种规律,并说明有怎样的规律. 3,5,7,_,_,_. 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 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并在全 班进行交流.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只要学生给 出一个答案,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就应该给 予肯定.下面是学生可能给出的一些答案: (1)在横线上依次填入 9,11,13,形成奇数 列. (2)在横线上依次填入 11,17,27,使这列数 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 减 1. (3)在横线上依次填入 27,181,4879,使这 列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 的积减 8. 这样的教学有

9、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寻求数的 规律的能力,比单纯地做几道计算题更具有 挑战性,也更有趣. 2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 程 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数学教材 进行“对话”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是 不能分离的,教学需要“沟通”与“合作”.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只是强调知识或技能 的传递,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 受,学生基本上是听讲记忆练习 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 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 “听”和“练”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可以说,在传统的课堂中没有师生之间平等 对话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

10、生是人格平 等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间进行平等对话 的基础.师生间、 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 这种对话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也包括情感、 态度、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对 1 1 1 2 1 1 1 2 1 1 2 1 1 1 2 1 1 2 1 1 2 19 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和学生就是 通过这种对话和交流来实现课堂中师生间的 互动的.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过 程是师生双方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是组织 者和引导者,而不仅仅是“解题指导者”;在数 学课堂中,师生双方“捕捉”对方的想法,双方 产生积极的互动.教师应积极了解学生思考 的情况,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数学

11、教 学中应经常启发学生思考:“你是怎么知道这 个结果的?”而不只是要求学生模仿和记忆.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以此作为教 学的实际出发点,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 个良好的环境,真正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3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3.1 教学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 发展.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 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 态度四个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几个方 面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 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愿 望和能力.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学生 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3.2

12、教学过程促进了教师本身的成长 标准的实施为教师的成长提出了新 舞台.在新课程中,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 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 者.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 将发生变化,这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学工作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 的模式.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 行反思和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在这个 过程中,教师自身也得到了发展. 数学教学过程要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 化的创造过程,不仅对教师的素养提出更高 的要求,教学的互动性本身也为教师的发展 提供了动力和机制. ( 参考文献见 P13) Janic不等式的类似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 蒋明斌 本

13、文约定:ABC 的三边长,半周长、 外接 圆半径、内切圆半径,面积以及三边上的高、 中线、 角平分线及旁切圆半径分别为 a 、 b 、 c,s,R,r, ,ah 、bh 、ch ,am 、bm 、cm ,aw 、bw 、cw ,ra、rb、rc, 表示循环和. 1967 年,R.R.Janic 曾建立如下的不等式 (见文1,5.30) 222 4b cc aa babc r rr rr r+. (1) 最近,我们将(1)加强为2: 2222bca rr+. (2) 经研究发现,将(1)中旁切圆半径换成相 应的高或相应的中线或相应的角平分线,结 论仍然成立,即有 命题 在 ABC,有 222 4

14、bccaababc h hh hh h+, (3) 222 4bccaababc w ww ww w+, (4) 222 4bccaababc m mm mm m+. (5) 证明 (I)由 Cordon不等式(见1,6.7) 2222bca hh+, (6) 及222bcbchhh h+知 222bccaababc h hh hh h+ 222()/2bca hh +22224bca hh=+, 即(3)成立. (II)由 Cordon不等式的加强3: 20 (1)请你按题设要求在钝角三角形 ABC (如图四)中,画出该题的图形. (2) 对该题改变 条件后, 进行结论探 求:观察、思考、比

15、较、 类比结论 BHAC=还 图四 成立吗?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若成立请证明. 此情境是为了探求将锐角BAC改成钝角和编拟开放性题目而设置的,是培养学生 善于发现习题的潜在信息的好材料,应引起 高度重视,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感到有趣、 有热情、欢快、跃跃欲试,“在游戏中学会游 泳”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独立自由发散思维的能力. 对于此题,若在总复习教学时,还可充分 发掘其潜在信息,建立任意三角形的两边上的高这一数学模型与相似三角形、圆等知识 点综合,形成网络.认真组织复习教学,是行之 有效的,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习题教学是教 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数学教学质 量实现培养目标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我们将课本的习题进行适当地延伸、 改造、 变形训练,正确引导学生大胆联想,创设问题 情境以创造性地教学习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就能确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减轻学生的负担. (接 P20)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中女生数学学习焦虑的 分析及对策 厦门市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