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古诗古文知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319296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语文古诗古文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上语文古诗古文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上语文古诗古文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上语文古诗古文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上语文古诗古文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上语文古诗古文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语文古诗古文知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律长征毛泽东注释远征 :指二万五千里长征。难: 艰难险阻。等闲: 平常,不放在眼里。五岭: 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细浪: 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不过像翻腾着的小浪花。暖: 温暖。逶迤 : 形容道路 , 山脉 , 河流 , 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寒: 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磅礴: 气势雄伟,山很险峻,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云崖 :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 :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岷山: 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尽开颜: 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译文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2、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红军战士渡江后,内心无限喜悦;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 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让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红军们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 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 “惊”二字

3、,在句中都是 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 “抵万金”言家书难得。 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今译】 故国沦亡,唯有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难禁涕泪。怅恨别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烽火,早有阳春三月。一信万金,家中音讯难得。 愁绪缠绕,白发愈搔愈短。头发稀少,几乎不能插簪。【赏析】 杜甫此时仍陷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诗人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 春回 大地却满城荒凉,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感慨与忧伤。首二句从大处着眼, 是悲壮之笔;次二句从小处落笔,

4、言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沈得潜注意 到这两句诗是 “乐处皆可悲 “( 唐诗别裁)的对比式写法。五六句写忧国忧家之 愁,七八句写愁之深切。全诗情景交融,忧国念家之情深切感人,尤其五、六两 句,因道出人类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遂成广为传诵之名句。 司马光曾 提倡写诗 “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他说 “近世诗人唯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并 举此诗为例(见温公续诗话 ) 。又唐诗分类绳尺云:“子美此诗,幽情邃 思,感时伤事,意在言外。“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5、盛 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 首诗歌被保 留了下来, 诗艺精湛,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 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 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 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 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今译】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

6、,那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赏析】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 金陵曾是六朝都城, 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 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 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 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 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 贵的荒淫,深刻犀利。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 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 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 却一如既往。

7、“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 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 。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 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 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 ,才引出“商女”、 “亡国恨”、 “后庭花”,也 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 三个字,就象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 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 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

8、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 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 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 之年,不以国事为怀, 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 又将重演的隐忧呢!“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 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 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 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 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

9、识分子对 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 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 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 憾!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写诗人的忧虑不 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 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这首诗是至德二年(757)三月所作。【今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

10、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 但限于篇幅, 在 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 “干戈寥落”,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 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 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 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 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

11、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 者国破家亡的 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 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 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 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 也表 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作者简介】文天祥( 1236年 6 月 6 日1283 年 1 月 9 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 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 履善。宝祐四年( 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 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

12、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 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 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 末三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 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 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作者简介】 陆游( 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 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 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

13、退居家乡,但 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 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 不如诗篇巨大, 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 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著有剑南诗稿 渭南文集 南唐书 老学庵笔记。【今译】 我静静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简析】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 躺在冰凉的被 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

14、诗篇。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 “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 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 ,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 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 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 ,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 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 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 国忧民的拳拳之念!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 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

15、入梦来”反 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 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 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 ,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 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 更充分的展现。晏子使楚一、谋篇立意 这则故事通过晏子使楚国, 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 机智 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写晏子与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晏子过人的机智和卓越的辩才。二、文章脉络 全文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 , 曰,坐盗。)写楚王与左右定计侮辱晏子。 第二层,写晏子用巧妙的辞令给楚王以反击,使楚王屈服。三、写作方法 1本

16、文 人物形象刻画鲜明 。寥寥数语,楚王的 自作聪明、仗势欺人 ,晏子的 机 智善辩,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跃然纸上。 2本文展示了高度的语言艺术。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 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 掌握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 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 语气变得委婉, 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 以致损害两国 关系。 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辞严而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 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四、参考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 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 回答说: “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人你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是 做什么的人?我们就说,是齐国人。大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