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和院感试卷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31927 上传时间:2017-08-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毒和院感试卷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消毒和院感试卷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消毒和院感试卷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消毒和院感试卷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消毒和院感试卷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毒和院感试卷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和院感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毒管理及院感一、 是非题1、消毒合格是指消毒后媒介携带的微生物数量等于或少于国家规定的数量。( )2、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的过程,是个绝对的概念,灭菌后的物品必须是无菌的,要求不得检出活的微生物。 ( )3、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血流系统的物品一旦污染感染的危险很高,这类高度危险物品一定要达到灭菌要求。 ( )4、内镜和体温表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要求采用中水平消毒法处理。 ( )5 压力蒸汽是最简单、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消毒灭菌方法,任何情况下应当首选,如不能使用才考虑选择其他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 )6、清洗不是消毒也不是灭菌,但可以最大限度去除物品上的污物,是消毒灭菌前

2、重要的处理步骤,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 ( )7、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 )8、护理不同病人之间或为同一病人进行不同护理活动之间应当使用含酒精擦手或液体肥皂洗手,防止微生物传播。 ( )9、带手套操作可减少病人身上的微生物传播给医务人员,也可以防止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的媒介,所以可用带手套替代洗手。 ( )10、有效的洗手技术包括准备、吸收和冲洗三个阶段。 ( )11、在活菌培养计数时,cfu 表示菌落形成单位,1cfu 是由 1 个细菌生长形成。 ( )12、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是低效消毒方法。 (

3、)13、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的物品存放有效期为 7 天。 ( )14、产房更衣室是清洁区,此区应经常消毒保持清洁。 ( )15、特殊感染症污染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程序是先消毒灭菌后清洗,再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 )一、 是非题:1、 2、 3、 4 、 5、 6、 7、 8、 9 、 10 、 11、 12、 13 、 14、 15、 二、填空题1、医院消毒是清除或杀灭医院环境中和物体上污染的 的过程。2、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定期开展 效果检测工作。3、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 要求。4、医疗卫生机构购进消毒产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 制度。5、消

4、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和宣传内容必须真实,不得出现或暗示对疾病的 。6、经营者采购消毒产品时,应当索取产品的 复印件。7、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 。8、感染性疾病是指由 引起的疾病。9、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感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及时报告 ,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10、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的 ,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11、医疗卫生机构空气消毒常用紫外线,使用中的紫外线辐照强度不得低于 uW/cm2。12、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感染的技术之一,洗手分为 和外科洗手。13、凡是严格保护性隔离病人拟用的物品均需 。14、2%戊二醛浸泡消毒灭菌需要激活,可用 天。1

5、5、 应当单独消毒处理,避免对工作人员刺伤。二、 填空题:1、病原微生物 2、消毒与灭菌 3、消毒 4、检查验收 5、治疗效果 6、备案凭证或卫生许可批件 7、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8、微生物 9、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10、传播途径 11、70 12、卫生洗手 13 、灭菌 14 、14 15、锐利器械三、 单选题1、耐高温、耐湿物品及器材首选的消毒灭菌方法是( )A 干热灭菌 B 压力蒸汽灭菌C 环氧乙烷 D 戊二醛浸泡 2、 ( )气体具有穿透力强、杀菌谱广的特点,可杀灭各种微生物,是目前和在今后一段时间最主要的低温灭菌剂。A 戊二醛 B 环氧乙烷C 过氧乙酸 D 等离子体3、B-D 试验用于

6、监测真空水平,检查是否漏气,应当( )进行一次监测A 每月 B 每 2 周C 每周 D 每天4、戊二醛是属于广谱、高效灭菌剂,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戊二醛浸泡灭菌法时间为( ) A 0.5 小时 B 1 小时C 4 小时 D 10 小时5、戊二醛浸泡消毒灭菌应当( )进行一次浓度检测。A 每月 B 每 2 周C 每周 D 每天6、用 500mg/L 含氯消毒剂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物品的消毒浸泡时间为( )A 0.5 小时 B 1 小时C 2 小时 D 4 小时以上7、碘类消毒剂不能杀灭和去除( )A 病毒 B 真菌C 细菌芽孢 D 细菌繁殖体8、对受到经血传播病原体

7、污染的物品应当选用下列哪种方法消毒灭菌。A 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B 灭菌C 高水平消毒 D 中水平消毒9、与黏膜或破损皮肤接触并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口腔科检查器械属于中度危险物品要求A 低水平消毒 B 灭菌C 高水平消毒 D 中水平消毒10、灭菌物品的有效期一般为( )A 3 天 B 7 天C 10 天 D 14 天11、 ( )主要用于污染较重,尤其是有机物污染、物品结构复杂、表面不光滑的物品的清洗。A 含氯消毒剂 B 酶C 过氧乙酸 D 戊二醛 12、隔离预防的目的是防止微生物在( )中播散,防止和限制传染因子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易感者。A 病人与病人 B 病人与工作人员C 病人与媒介 D 病

8、人、工作人员与媒介1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包括( )A 工艺监测 B 化学监测C 生物监测 D 以上都是14、用平板暴露法对医疗卫生机构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时,室内面积小于或等于 30 平方米的应当布( )个采样点。A 1 B 2C 3 D 515、医务人员工作中不慎被污染锐利器械损伤首先应进行下列哪项处理?( )A 挤压 B 冲洗C 消毒 D 注射免疫剂三、单选题:1、B 2、B 3、D 4、D 5、C 6、A 7、C 8、 A 9、C 10、B 11、B 12、D 13、 D 14、 C 15、B四、 简答题1、简述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2、简述基于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措施。3、以口

9、腔诊疗器械为例简述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的频次要求。四、简答题:1、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应从下列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1) 、根据物品污染后危险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高度危险物品必须灭菌; 1中度危险物品可以选择高效或中效消毒方法; 2低度危险物品除特殊要求外,可用低效消毒方法。 3(2) 、根据物品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灭菌方法:致病性芽孢菌和真菌及抵抗力强,危险程度大的病毒污染的物品选 1用灭菌或高效消毒。受到致病性细菌和真菌,亲水病毒,衣原体,支原体污染的物品选 2中效消毒法。对受到一般细菌及亲脂病毒污染的物品选中或低效消毒法。 3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因子的

10、剂量。 4(3)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方法:耐高温、耐湿物品及器材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1耐高温、不耐湿的物品选用干热灭菌; 2不耐热、不耐湿和贵重物品应选择环氧乙烷灭菌。 3器械的浸泡灭菌选择对金属腐蚀性小的灭菌方法。 42.基于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是针对有传染性或疑有传染性的患者或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病原菌感染的预防,包括空气隔离、飞沫隔离、接触隔离三类。其措施有:(1) 、 划分隔离区域:在隔离区域内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物品严格分开使用;半污染区经常消毒保持清洁;污染区域做好随时及终末消毒。 (2) 、洗手和手套:洗手包括卫生洗手和外科洗手。接触病人前后及接触病人的

11、体液分必物、排泄物、粘膜和破损的皮肤、污染的器械后必须洗手,除规范洗手外,还应当按规定戴手套操作,脱手套后应当洗手。(3)、设置隔离室,将感染者与易感者从空间上分开。设置通风换气及空气消毒过滤设施。(4)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隔离衣、面罩、护目镜等。 3、(1)、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合格。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2)、工艺监测包括灭菌物品、洗涤、包装质量合格;灭菌物品放置灭菌器的方法合格;灭菌器的仪表运行正常;预真空灭菌应当每日进行一次 BD 试验。(3)、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应当定期进行浓度和微生物污染监测: 化 1学浓度监测:对于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当每日监测浓度,2%戊二醛应当每周监测浓度。 生物监测:灭菌器的运行程序正常灭菌设备常 2规使用条件下,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新灭菌设备和维修后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当确定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在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发生改变时,应当进行灭菌效果确认性生物监测。 微生 3物污染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