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312605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5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秦夏商西周:中华文明勃兴(奠基)政治上:王位世袭制、宗法分封制: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序幕 经济上:农业:井田制、石器锄耕、沟洫农业、后世主要农作 物,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手工业:以官营青铜铸造业为代表,西周晚期出现铁器,商出现原始瓷器、织机(丝织)商业 :商人善于经商文化上:古代天文学的萌芽和发展;商代数学认识;历法制订:夏小正 、商“殷历” 六千多年前原始文字至商朝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增进中华民 族认同感、凝聚中华民族中的重大作用2012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禅让到王位世袭(夏商)宗法分封制(周)君主专制(秦到清帝退位

2、) 历史概念:王位世袭制宗法制皇帝制度君主专制的演变:秦三公九卿制度 汉代中外朝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宋代一参二府三司元代一府二院明废宰相、设内阁清军机处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制度演变有限控制(夏商)天下共主(周)宗法分封制(周)郡县制(秦)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中央集权制历史概念:方国联盟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中央集权制的演变:秦郡县制汉代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宋代中央集权元行省制度选官用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反封建 的民主思想,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反对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鸦片战争后,受西方代议制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 响,中国艰难地向近代民主政治迈进。发

3、展趋势: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向近代民主政治的转变基础知识复习一:夏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要求:掌握夏商政治制度和政治现象,归纳由制度建设形成的政治特点 ,以及夏商制度建设于西周制度建设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基础知识复习二: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商周之际,江河大地、山川地理形势复杂,分隔辽远;风俗民情差异巨 大,不易沟通;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难以组合;水陆交通艰难,人员、 物资、信息流通有限。何况,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人口总共不超过一千万 ,却是“诸侯三千”,邦国林立,自然是“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了 。满目草莽,遍地虎狼,“鸡犬之声”未必能“相闻”,人们出行维艰,国家有 效管理何

4、以推行?说“分封制”中华“领土国家”的初基陈鸿彝阅读材料与课文相关内容,分析分封制的背景分析西周分封示意图看西周如何分封的?分封制形成 原因分封类型、地 理地位及军事 政治意义西周封建给古代国家与社会结构注入了新的内容,从 而对我国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它 使中央王朝对地方统治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周王室自 己家族子弟和亲戚派到外服地区作诸侯,改变了过去外 服地区诸侯全为地方土著的格局。“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在 当时天下兴邦的政治格局中,周王室子弟占据了中原到 黄淮江汉地区的要冲地区,不仅有战略上的重要地位, 而且处在经济发达地区,他们与周王室上下联成一气

5、, 自然地在西周的政治生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家天下”的理念之下,周天不仅以君主的身份,而 且以宗族家长双重身份,将世代世袭分封的诸侯控制在 朝廷之下。天下之尊,诸侯之君,君臣之分随着封建制 的确立形成。分封制的地位1. (2011年5月咸阳市三模24题)“任天者定,任人 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 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B小结:通过我们上述讲解和复习,你可从 那些角度理解古代中国早期社会政治制度(夏 商西周)的特点,请分析其存在的社会条件。1建立在生产力低下基础上的井

6、田制为经济 基础如实行土地国有,奴隶集体劳动。 2以天子独尊的地位和占绝对优势的经济和 军事实力为前提。如当时大部分地区尚待开发 ,而关中平原地区经济发达。 3最初的血缘关系比较亲近,分封制得以推 行。西周推行分封制,把王室宗亲分封到各地去“建国”, 他们是“同姓同族之人”,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天然的“血亲兄 弟关系”。同时,还有大量的“贵”、“宾”、“贤”、“能”被分 封于各地,是“异姓诸侯”。周代又规定“同姓不婚”,禁止宗 族内部的通婚,于是一辈辈“异姓”通过与王室的儿女婚嫁及 相互间的儿女婚嫁,使异姓之间又建立起一种“姻亲血缘关 系”。如此推而广之,靠“血亲”与“姻亲”关系就能把全国的 人都

7、这样那样地组合起来,这就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的意识,树立起“四海一家”的政治观和“血脉相连”的伦理观 。这是中华政治伦理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精神大融合、政治 大一统的内在动力。它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巨大的包容性、涵 盖性和人情味。它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最初的范式,夯实了中 华民族发展壮大的根基,勾画了东方文化传统特色的最初蓝 图。西周宗法分封制对 秦汉大一统形成产 生的历史性影响8. (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24题)董仲舒 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 、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 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 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 在于A构

8、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答案:C9.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 曰:“同姓不婚,惧不殖生”;“异姓则世德,异德则世类,同姓则同 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对上面“姓”的几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 有( ) 具有辨别婚姻的作用 具有明血缘的作用 没有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弊 病,以保证氏族的人种的健康与兴旺 起到了瓦解宗法制的作用A B C D 10.“姓”、“氏”在先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氏”是姓的分支,它的出现晚 于“姓”。据礼记载:“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

9、世 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有五世而迁之 宗,其继高祖者也;是故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 尊祖祢者。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 体现了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容 反映了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 解开 了“氏”之本义其反映的制度与分封制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A B C DDB有“别”于继承君位的长子,故称为“别子”。到别子的第二代,其位亦由长子继承, 遂成“继别”者,“继别”者为其后裔尊奉为“宗”。此即祖、宗两字的由来和本意。因“ 继别”而形成之“宗”代代相传,永不中断,即大传“百世不迁之宗”之谓“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是在秦汉以

10、前,姓和氏有着明显的区别。 姓表血统,最早起源于母系社会。早期的姓出自氏族的图腾,氏族往往以天象星座、 动植物作为其图腾的内容,在与周边的其他氏族的交往中以展示氏族图腾的徽记来表 明其身份,区别不同的氏族和方位,这氏族徽记就是姓的最早雏形。从时间上,姓的 产生远远早于文字,有了文字以后,根据图腾徽记的图形产生了有文字意义上的姓。氏,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是私有制 社会的特种产物,表示功勋和地位。先秦时女子称姓,男子称氏(郑樵通志氏族略 )。氏表职官、表居地、表职业等。同一姓可以衍分许多氏。今日的姓大部分来自古代的氏。我国姓氏丰富,表明了我国历史悠久。同一

11、个姓表示 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姬,姜,姚,姒,妫 ,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 才有可能。姓氏反映了历史。如:夏、殷、周、齐、鲁、晋、楚、韩、赵、魏、秦、 宋等姓氏,令人想起了中国古代诸侯林立的情景;从骆、鹿、羊、马、牛、熊、龙、 鱼、鲍和动物名称相同的姓氏,使我们想起太古时代的图腾信仰;从金、翦、萨、慕 容等姓氏,我们想到了中华民族血统交流和文化融合的痕迹。文史常识基础知识复习三: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巩固走向大一统的秦汉之制度建设重点复习内容:皇帝制度建立与继承三

12、公九卿到中外朝制度(君权强化)郡县制到郡国并行制、推恩令(中央集权加强 )(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基础复习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演变君主专制政治的强化重点复习内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元朝行省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度;明内阁、清军机处。3. (2010高考安徽文综14题)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 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 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答案:C4.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题)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

13、皇废封 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 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答案:D(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9. (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38题)(26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 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 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 间为“天下一

14、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8分)小结基础复习五: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24. (2009年江苏高考2题)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 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答案:C36. (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14题)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 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

15、的 是 完善科举程序 创立行省制度 强化文化政治 世俗文学兴起A. B. C. D.C43. (2010年上海高考历历史34题题) 皇权权与相权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为了集中权权力,不断削弱相权权。唐朝曾以中书书令、侍中、尚书书令共议议 国政,行使宰相职权职权 ;清朝又以满汉满汉 大学士等出任军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军政要务务。 问题问题 :(10分) (1)下图图反映了汉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变过 程,按示例完成空格。(6分)(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归纳 出皇帝集权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 内朝或中朝; 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 内阁制度或内阁答案1:归纳出两种方式、准确指出其作用。(4分) 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答案2:归纳出两种方式,但对作用的描述只是题干的同义反复。(2分) 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加强皇帝权力;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削弱相权。 其他答案。(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