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联招历史--历史练习试题3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7310798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澳台联招历史--历史练习试题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港澳台联招历史--历史练习试题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港澳台联招历史--历史练习试题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港澳台联招历史--历史练习试题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港澳台联招历史--历史练习试题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澳台联招历史--历史练习试题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华侨港澳台联考培训中心 北京博飞教育中心 网 址:http:/ 1华侨港澳台联招历史基础训练试题 历史基础训练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包括 江南迅速开发 中原经济发展停滞 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各 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A. B. C. D.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表现在 土地大量开垦 耕作技术进步 农田水利兴修较多 农作物品种增多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A. B.

2、C. D. 3.当时,江南重要的产粮区不包括 A.三吴地区 B.洞庭、鄱阳湖流域 C.成都平原 D.岭南和闽江流域 4.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对南方生产发展最直接的影响在于 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导致南方人观念更新 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A. B. C. D. 5.创制先进的灌溉工具翻车的是 A.郑国 B.赵过 C.贾思勰 D.马钧 6.水碓、水磨的主要作用在于 A.谷物加工 B.灌溉提水 C.清除粮食杂质 D.提高谷物质量 7.曹魏的著名纺织中心城市是 A.襄邑、洛阳 B.襄邑、长安 C.洛阳、相州 D.洛阳、长安 8.培育出一年内八次出茧的蚕新品种的是 A.蜀汉 B.东吴 C.曹

3、魏 D.东晋 9.北魏时以制造军刀著称的地方是 A.平城 B.相州 C.长安 D.洛阳 10.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是在 A.西汉 B.东汉 C.魏晋 D.南北朝 11.纸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是在 华侨港澳台联考培训中心 北京博飞教育中心 网 址:http:/ 2A.西汉 B.东汉 C.魏晋 D.南北朝 12.这一时期南方有名的造纸中心是在 A.建业、扬州 B.建业、益州 C.扬州、荆州 D.荆州、益州 13.绘制出禹贡地域图 ,提出绘制地图原则的是 A.裴秀 B.郦道元 C.沈括 D.贾思勰 14.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神仙体系的是 A.东汉

4、张角 B.东晋葛洪 C.三国曹不兴 D.萧梁时陶弘景 15.范缜的思想与王充相比,一个重要的发展是 A.强调自然规律,反对天降灾祸论 B.更深刻认识并阐述精神和肉体的关系 C.对迷信鬼神思想进行坚决的批判 D.科学地奠定了无神论思想的理论基础 16.范缜与竟陵王萧子良辩论的本质是 A.儒学与佛学的斗争 B.世俗地主与僧侣地主的斗争 C.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 D.人民群众与封建统治者的斗争 17.随着佛教的兴盛,在当时发展起来的有 建筑 雕刻 绘画 书法 A. B. C. D. 18.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或大肆毁佛,其根本原因是 A.想要控制寺院的规模 B.不了解是否应该发展佛教艺术 C.

5、对佛教教义理解抱对立态度 D.受统治需要的制约 19.至西晋初年,内迁少数民族达 50 多万人的是 A.氐族和羌族 B.匈奴和鲜卑族 C.羯族和氐族 D.鲜卑族和羌族 20.西晋王朝短期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八王之乱”破坏了社会经济 B.极端腐朽的门阀地主掌权 C.各族人民长期的反抗斗争 D.匈奴贵族乘机攻占了长安 21.三国时期,促进江南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大批北方农民南迁 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相对安定 少数民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翻车等先进生产工具的 发明和使用 A. B. C. D. 22.楚汉战争和淝水之战给后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启示是 A.统一性质的战争必胜利 B.盲目骄傲,骄兵必败 C.

6、人心向背是战争成败的根本 D.实力的强弱是战争胜败的前提 华侨港澳台联考培训中心 北京博飞教育中心 网 址:http:/ 323.前秦在淝水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有 当时前秦内部民族矛盾尖锐 骄兵必败 东晋社会相对安定,内部团结 苻坚不得人心 A. B. C. D. 24.“建安文学”的代表作不包括 A.曹操蒿里行 B.王粲七哀诗 C.蔡文姬悲愤诗 D.庾信哀江南赋 25.“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 A.鲜卑族民歌 B.北方汉族民歌 C.匈奴族民歌 D.羯族民歌 26.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不包括 A.蔡邕 B.钟繇 C.王羲之 D

7、.曹不兴 27.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 B.大量荒地得到开垦,耕地面积扩大 C.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D.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28.公元 5 世纪晚期,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较为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是政府 A.重视保护农桑 B.注意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C.大兴水利工程,改善了生产环境 D.大力推行均田制 29.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其经典称为“三玄”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玄”之列的 是 A.尚书 B.周易 C.老子 D.庄子 30.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主要是针对佛

8、教宣扬 的 A.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 B.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观点 C.形神统一、形亡神才灭的观点 D.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观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1 题 12 分,第 32、33 题 14 分,共 40 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 匈奴,其祖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匈奴)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 然亦各有分地。 无文书, 以言语为约束。 其俗: 宽则随畜, 因射猎禽兽为生业; 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 其天性也。 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其俗有名不讳,而无姓字。 材料 2 后秦灭六

9、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 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傍山险涧溪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 材料 3 于是汉患之,高帝乃使刘敬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 亲。汉使四将军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茏城,得胡首虏七百人。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记匈奴列传 回答: (1)根据材料 1,概括匈奴的社会生活。(6 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 2、3,说明秦汉为巩固北方边郡的安全先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6 分) 华侨港澳台联考培训中心 北京博飞教育中心 网 址:http:/ 432.

10、从六朝经济开发的史实出发,联系当地实际说说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33.活跃在魏晋南北朝思想领域的哲学思想或宗教包括哪些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历史基础训练三 答案 一、 1.A 2.D 3.D 4.A 5.D 6.A 7.A 8.B 9.B 10.C 11.C 12.A 13.A 14.D 15.B 16.C 17.D 18.D 19.A 20.B 21.A 22.C 23.C 24.D 25.A 26.D 27.D 28.D 29.A 30.A 二、31.(1)匈奴过着游牧生活,以畜牧、狩猎为主,也从事农业生产。无城郭。民俗落后,民风剽悍,好掠夺。 (6 分) (

11、2)秦朝:派蒙恬大败匈奴,收复失地;筑城、迁民安边;修万里长城。西汉:汉初和亲;汉武帝时进行长期的大 规模反击战争,大败匈奴。作用:解除了匈奴对秦汉和西域的威胁,促进了边地的开发,保护中原先进文化的发展, 加强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留下了伟大的工程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6 分) 32.无论是六朝的经济开发, 还是当今的改革开放, 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 分)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带来了先进生产力和劳动力,促进闭塞、贫困、落后地区的开发;促进交通道路的畅通; 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促进新兴城镇的兴起和繁荣。各地可联系实际,通过实例来说明。(9 分) 33.(1)哲学、宗教主要有:玄学、道教、佛教。还有反佛的无神论。(4 分) (2)关系:玄学以道家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是当时社会流行的思想。道教也得以改造,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 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道教教义。佛教理论发展,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得到迅速传 播。随着佛教传播,不断有人反佛灭佛,范缜著神灭论给佛教以沉重打击。 (1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