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师提问艺术_杨贵芝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7305246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68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教师提问艺术_杨贵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数学课堂教师提问艺术_杨贵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教师提问艺术_杨贵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教师提问艺术_杨贵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交流- - 112 112 - -2011年4月上 第10期(总第232期)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 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 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课堂提 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教学行为。有价值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学习效 果、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 习潜能的基本控制手段。因此,优化问题教学是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思维效率的关键。下面笔者针对数学 课堂提问,谈几点看法。 1 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乐学善思 积极的情感交流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课堂气 氛的沉闷与活跃,受多种因

2、素的影响,其中师生的情感 交流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 金钥匙,在教学中,只有对每一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 真正为学生创造一种乐学的环境,学生才能充满信心, 愉快地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 忽视那些后进生,实际教学中不能歧视、放任不管这些 需要更多关心和帮助的后进学生,而应循循善诱,帮助 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增强学习信心。 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笔者设计这样一个问 题:“现在是上午8时整,我们可以上课了吗?”教师以 一句商量式口气的开场白将师生关系一下子拉到平等的 地位。当学生学写钟面上的时刻时,笔者指着“4:45” 问:“如果不满10分,小圆点的右边

3、应该写什么?”片 刻的沉思后,一名学生大胆站起来说:“我觉得是不是 写0几?”这里的一问一答,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是知识的 拥有者、是非的主宰者的角色,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 意识。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通过有价值的问题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还 要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动脑思考。教学中,学生不向 教师提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而不 敢问,因此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言传身教。根据学生的实 际,让学生体会教师是如何提问的,让学生明确在哪儿 找疑点。如在新旧知识之间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 办”“是什么”等,从而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为学生 创设一个平等、愉悦、和谐的

4、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紧张10.3969/j.issn.1671-489X.2011.10.112 数学课堂教师提问艺术杨贵芝摘 要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有价值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学习效果、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善于提出有效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敢问和会问,才能构成有效的课堂教学。关键词 数学;课堂提问;自主学习的心理,使学生长期处于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自然而 然地进入善于思考、乐于提问的学习

5、状态。 2 优化问题的质,减少问题的量 课程改革提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和发 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 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在数学课中实 现这一目标,提问的艺术至关重要。是“一问到底”, 还是要问得精、问得巧呢?一问到底固然能带动学生积 极思考,但数量过多,学生忙于应付问题而减少独立思 考的时间,这样能有多少收获呢?而问得巧、问得精才 能真正体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很好地提高课堂 效率。 如一次在听小学六年级复习课“简单应用题”时, 有这样一个题目:“某班有男生19人,女生24人。这个 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解答后,根据题中的条件, 让学生提

6、出不同的问题。一些学生举起了手,教师喊了 一个女生,其余的学生很不情愿地放下手,有几个人还 噘起嘴,甚至有那么三四个人竟自言自语起来,认真听 那个女生讲的没几个人。笔者凑到一个正在玩的学生耳 边,悄悄地问:“你怎么不听同学的发言呢?”他先是 一愣,想了一会儿说:“我会。”“还有谁会说?”教 师又在提问了,这回举手的已寥寥无几。 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对老师的提问、同学的发言抱着 这种消极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呢?课后笔者又询问几个学 生,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教师提的问题过于简单, 问的方式比较单调,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其次,学生心 里非常清楚,像这样的一问一答,不可能人人都喊到, 几次三番轮不到,他们就失

7、去信心;再次,同学的回答 大同小异,没有新鲜感,不能吸引他们。因此,每位教 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做到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关键 处突破,给学生思考留足空间,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 位。减少问题的量,优化问题的质,多提一些有价值有 意义的问题,不仅有利于教师讲授的效果,而且能更好 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 把握提问技巧,延长学生思考时间 学生不同于成人,更不同于科学家那样自主地学 习,他们的探究活动可能是幼稚的,漫无目的的。学/ 教学交流 /- 113 - 113 -2011年4月上 第10期(总第232期)人教版新课程教材七年级上册,安排了4章教学内 容,其中3章代数内容

8、都与方程建模后解决实际问题有 关:有理数运算、整式加减以及一元一次方程。从其依 赖程度上看,前两章是一元一次方程运算的必要基础, 决定着依据等式性质进行方程变形运算的准确程度,同 时还渗透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学时需给予足 够的重视,以便于学生能用好一元一次方程工具来解决 身边的实际问题。但由于应用类问题常常题干较长,多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涉及的量较多,数量关系较为复杂 等原因,教学中发现较多学生感到列方程吃力。那么, 怎样才能让学生快速准确地列出方程呢? 1 教学理念方面,教师应关注 1.1 立足基础 教学时教师可提前侦测学生在小学学习列方程解 方程的基础能力,了解学生对数据之间的和、

9、差、倍、 分的理解基础,做题习惯及书写习惯,准确把握学生已 有的经验,放手实践,让学生用“嘴”说数学、用手 “做”数学,在做中学数学。 1.2 训练题型化 反复实践中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是新课程理念倡10.3969/j.issn.1671-489X.2011.10.113 列方程解实际问题教学的几个策略 以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教学为例刘章铝摘 要 方程应用类问题是考量学生学数学、用数学解决身边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题类,贯穿初一到初三的数学各册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应用题教学培养好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离他们并不遥远,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为培

10、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道德品质做出应有的努力。关键词 数学;列方程;应用题导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流方向,但对于那些相对固定的问 题,自有其相对固定的数量关系和解决策略等,那么教 师如果能预先告知学生,岂不是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 题时得到很好的参考吗?比如航行问题之航速,追击问 题之常见等量关系,方案选择问题的一般操作思路,等 等。在这方面过去的老教材是这样做的,现在的北师大 版新教材也是这样做的。 1.3 列方程重在找等量 列方程解实际问题中, 学生感觉有难度的地方就是列 方程如何通过文字找出等量关系? 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 采用给文字减肥的系列方法来写方程, 效果较好。 1)在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一

11、个好的学习方法独 立思考, 主动自学。 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 方面。 以往学生在预 习、 复习中最大的困难是不会读数学 书, 他们有时看不懂, 提不出问题。 笔者告诉学生要一字 一字一句句地反复读, 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 边读边思 考, 看不懂的可以先放过去, 往往读到后面再回过头来读 就容易理解了。 在读的过程中, 把不会的、 有疑问的地方 都记下来。 就像侦察员勘察现场一样, 有什么迹象, 明显 的, 暗藏的, 它们又都各自说明了什么?根据这些再决定生开展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需要问题的 激发和调动,有效的问题能创设出一个充满张力的情 境,造就一个充满诱惑的现场,从

12、而激发学生学习的 极大兴趣。 提问形式要多样,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 不同,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教师不管采用什 么形式提问,都应先提问,再请学生回答,这样多数学 生觉得自己也有可能叫来回答问题,使之保持高度注意 力,积极思考。提问语言要明确,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 谨、简洁,形式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的 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 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比如:“观察这两列数 列,发现了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学生不好回答。究竟 是问每列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指两列数 列对应项之间的数量关系呢?还比如:“看到此题,你能想到什么?”这样的提问,

13、学生也不好回答。 教师发问时,问题要只说一遍,尽量做到长话短 说,如果问题太长可用文字呈现。教师把问题说出之 后,就不要再复述问题,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教师发问 的习惯。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应注意引导分层理 解,延长学生思考的时间,利用观察、讨论等形式帮助 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 力都得以培养和提高。 总而言之,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学的今天,每位 教师在数学课中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为学生营造和 谐的学习氛围,养成乐学善思的习惯,久而久之,不 仅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充分发挥学 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 和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实验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