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十二册语文教案(三维目标)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7294640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69 大小:85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十二册语文教案(三维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小学十二册语文教案(三维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小学十二册语文教案(三维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小学十二册语文教案(三维目标)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小学十二册语文教案(三维目标)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十二册语文教案(三维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十二册语文教案(三维目标)(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名称 1 卜算子咏梅 课型 新受 课时 2 教材分析 此词为毛泽东对陆游词“反其意”而作。作于广州是内外交困之时的革 命宣言。陆游词中梅花孤芳自赏虽不同流合污也只落得寂寞愁苦。毛泽 东词中的梅花则是斗争的梅花不惧风雪严寒傲然俏立也不是孤芳自赏 的梅花而是期待“百花齐放春满园” 。此词除豪气干云的革命精神外用词 精巧传神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如“送” 、 “归” “迎” 、 “到” 、 “俏” 、 “报” 、 “笑” 、 “山花烂漫”等词值得反复吟诵体味。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 会梅花的品格。 2、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

2、与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 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 体会梅花的品格。 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梅花不畏严寒 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教学重点 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教学难点 理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策略方法 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 课前准备 做好预习收集有关资料。 第 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 “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 1961 年 12 月读了陆游咏梅词 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在

3、封建统 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 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 抑郁的调子。毛主席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 情调完全相反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 学生介绍自己收集 到的资料学生交 流。 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 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 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 决。 自学课文 学生借助工具书 理 解字词的意思 不理 解的地方可作上记 号 对重点词句的理 解可以简单地作一 下批注。 林场小学 六年级语文教案

4、菊花台小学 六年级语文教案 巩固练习 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业 1熟读课文。2自主探究疑难问题。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教师提出要求 齐读这首词。 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 2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看出来但体会 梅花的品格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重 点句子来理解。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 句讲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 霜斗雪的坚强品格。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 句讲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 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 怀。 3指导感情朗

5、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 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5背诵这首词。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反复吟诵读出 词的韵律和节奏从 中感受作者坚强的革 命意志和谦逊的品格 以及宽 广 的革命 胸 怀。 学生展 开 想像的 翅 膀把词中“已是悬 崖百丈冰犹有花枝 俏”描绘的景象画下 来。 自由背、齐背、指 名背。 课堂总结 1师生小结 毛主席的咏梅一词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 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 革命胸怀。 2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 布置作业

6、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本课生字。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板书设计 课堂反馈 及反思 菊花台小学 六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名称 2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型 新受 课时 教材分析 此文为回忆性文体采用了首尾照应的手法突出了“被难日” 反映了 作者对父亲李大钊的沉痛怀念。文章主体采取记叙手法文字朴实通过“烧 文件” 、 “被捕” 、 “法庭斗争”等几件事以一个女儿和孩子的眼中事实痛斥了 反动派的残暴和赞颂了李大钊同志的忠贞不屈的革命精神。 教 学 目 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 10 个生字。 2、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严峻、恐怖、会意、一 拥而人”等词语。 3、理解句子 11927 年 4

7、 月 28 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到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 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在品词析句中体会思想内容的能力。 2、学习本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理解这样写的好 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育渗透点 学习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品质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 屈的伟大精神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爱国、 爱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l、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难点 弄清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 策略方法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讨引导学

8、生品析 人物语言体味人物神态感受李大钊的精神及品质。 课前准备 收集李大钊的资料。 第 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谁能结合课 前预习说一说题目为什么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 然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学生结合手里的 资料谈对李大钊 的了解。 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 事 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 了李大钊的哪几 件事 菊花台小学 六年级语文教案 1正音待会儿、沉着 2指名回答思考题

9、。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 在法庭上。 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 如 “那年春天 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 出去了。 ”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 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小组合作交流 组内初步交 流自学成果互相 补充如仍有解决 不了的问题可作 上记号待合作探 究时解决。 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堂总结 归纳学习目标 各小组上交疑难问题由教师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待下一步探讨。 作 业 1、自学生字、抄写文中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

10、文。 第 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引入新课 明确目标 小黑板出示上节课归纳的疑难问题。 指名学生读课文 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找中心句。 教师可设计一个问题李大钊在敌人面前英勇无 畏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样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 2、围绕“信心”一词展开联想。 引导学生围绕“信心”一词联想到战争年代革 命英雄黄继光、刘胡兰、董存瑞是因为他们对革命 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革命事业必定会取得胜 利才使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 3、品析人物语言学习“被捕前” 。 这里可从语言训练入手着重引导学生体味李大 钊说的两句话“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就“知道什

11、 么” 设计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 A 小孩你什么都不知道 B小孩子你知道的不多C小孩子你不应该知道。 可 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父亲 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 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 要。我哪能离开呢” 4、体味人物神态学习“被捕时” 。 学习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两句描写人学生会 很 快找 到 答 案是对革命事业的 信心。 应抓住词语“坚决” 、 “常” 、 “轻易” 、 “什 么时候” 让学生在品 析词中体会李大钊坚 持留在北京忠于革 命的伟大精神。最后 在读中品析反问句的 表达效果。 菊花台小学 六年级语文教案 物神态的

12、话从中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父亲不慌 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 就向外走。 ”把 “不慌不忙”换成“匆匆忙忙”行不行为什么 面对凶恶的敌人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 “惯有” 、 “严峻”两个词去掉行不行教师扣住“惯 有”一词进一步引导学生想像父亲平时对待革命工作 的态度。最后使学生弄清父亲平时的态度和面对敌人的 态度保持一致说明什么体会父亲处变不惊把生死 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5、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 “被捕前” 、 “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 描写的手法要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作用。前后态度 的对比。 把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 亲平时对“我”耐

13、心的态度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到父亲 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面对敌人 “我” 与父亲的态度对比。 “我” 是瞪着眼、 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 、 “严峻的态度” 6、学法迁移自学“在法庭上” 。 三、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教师应 让学生学习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1、弄清什么叫“前后照应” 。 2、试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说说有什么好 处。 11927 年 4 月 28 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到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 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 回来。 四、总结、拓展 1、把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深

14、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说 说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学生可畅所欲言在品评之中提高自身的鉴赏能 力。 放手让学生按以上的 方法讨论、自学李 大钊在 法 庭上 的 表 现。学生会很快找出 直接描写李大钊的语 言和神态的语句找 出描写敌人和家人的 神态和语言的语句 通过讨论分析、体 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最后可让学生分角色 上台表演、深化理解。 从文中学生能很快 地找出与之相照应的 句子A母亲醒过来 了她低声问我 “昨 天是几号记住昨 天是你 爹 被害 的 日 子。 ”我低声对母亲 说 “妈昨天是 4 月 28。 ”B后来听母亲 说军阀张作霖要派 人来检查。为了避免 党组织被破坏父亲 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 件烧掉。C在军警中 间我发现了前几天 被捕的工友阎报三。 这些句子前后照应 使人读了会对事情的 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 清楚印象和感受也 会更深。 巩固练习 读写结合发展技能。 鼓励学生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写一篇写人的短文要求通过一个典型事 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课堂总结 把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什么 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学 生 可 畅 所 欲 言在品评之中提高 自身的鉴赏能力。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菊花台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