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鎏金铁芯铜龙修复与研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7292669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0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鎏金铁芯铜龙修复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唐代鎏金铁芯铜龙修复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唐代鎏金铁芯铜龙修复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唐代鎏金铁芯铜龙修复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代鎏金铁芯铜龙修复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鎏金铁芯铜龙修复与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詹代鼍 蕾睫芯铜走修,L 与研究- 2 8 5唐代鎏金铁芯铜龙修复与研究枥文宗。刘麓( 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摘要:鎏盎铜龙是唐代社会物质文化活动中遗留下来的特殊艺术品一方面它反映着特定的历史价值,另一方面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修复步骤包括:残缺塑形一翻制模具一制作蜡形一浇铸铜件一修型一拼接一贴金。整个修复工作采用传统修复工艺和现代修复理念、方法相结合的修复步骤将鎏盘铜龙的形貔童新展示在我们面前。通过对鎏金铁芯铜尤的修复与研究,我们对唐代这种特殊工艺制作的艺术品有了较深刻的丁解。也为以后我们处理类似文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 前言龙是自古至今常见的中国文化传统题材。我国龙的形象成熟于汉代,盛于隋唐

2、之际,而1 9 7 5年出土于西安市草场坡村( 唐长安城永乐坊内) 的唐代鎏金铁芯铜龙可谓为其中的经典之作,该鎏金铜龙以曲身飞舞从天而降的姿态,将龙这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虚构神灵动物做的活灵活现。从形态看其造型是受佛教飞天造型的影响,龙头和龙爪刻划详细,龙身塑造流畅简洁,详略得当。此鎏金铁芯铜龙出土时为一对,其中一件完整,8 0 年代后期对完整的铜龙作了一些保护处理,已多次参加对外展览,在海内外都引起很大反响但另一件因残损十分严重,长期以来深锁于库房之中。致使很多研究者和观众只知有一条鎏金铁芯鲷龙而不知道有两条鎏金铜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专家学者对它的研究和认识,也使这一艺术珍品无法体现其应有的历

3、史艺术价值。为此我们于2 0 0 4 2 0 0 5 年组织相关人员对这一破损严重的鎏金铁芯铜龙进行了复原修复。使这一唐代珍贵文物能以完整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本文就鎏金铁芯铜龙的保护修复以及研究过程作一介绍,以求方家指正。2 修复2 1 保存现状为方便区分,我们将两条龙做了编号,完整的鎏金铁芯铜龙为1 号,残缺的为2 号。其中1 号铜龙:高3 6 9 厘米,最宽处1 0 5 厘米,重2 7 8 0 克,基本完整。2 号铜龙( 见图1 ) 残损严重,共残为六块,其中龙头1 件,躯干2 件,龙爪2 件,断裂爪趾1 件,残块总重量:1 7 0 7 2 克,龙头部分残块长1 6 5 厘米,高l l 厘

4、米,厚3 厘米,龙头部位较完整+ 雕刻精细,纹饰清晰,无残圈12 号龙修复前状态2 8 6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缺。但其表面鎏金层脱落严重,脱落面积达5 0 ,在鎏金层脱落处有黑色及绿色铜锈生成。龙头断裂处有约面积2 3 厘米的缺失。龙躯干残块两段分别为龙身的前后两端部分。前端部分躯干长l l 厘米,宽l o 5 厘米,残缺严重,躯干下面有约7 1 5 厘米的缺失,表面鎏金基本脱落,龙身一端可与龙头部分找到连接关系。后端躯干长:2 1 5 厘米,保存状况基本完好。两龙爪分别为该龙两后爪,长度均为4 厘米,大小略有差别。右后爪较左后爪略大一些,两爪均有一定程度的锈蚀。右后爪一爪趾断裂,爪趾长O 8

5、厘米。该龙为铁芯铜壁铸造而成,表面鎏金。虽然在唐代文物中龙的造型和纹样较为常见,但这一对构思精巧的飞龙造型,在唐代金属铸造T 艺品中还是极为少见的。2 2 修复思路对于这件残缺十分严重的鎏金铜龙,如何修复,采用什么样的工艺方法,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按照文物保护修复原则,应以不改变文物现状为好,但这条鎏金铜龙残缺严重,支撑连接处均断裂或缺失,如不加以修复补全则难以站立,也无从体现原貌,我们最初考虑用机玻璃做支撑架将各个残缺部件按其原有位置摆放,但这又难以体现飞龙在天的矫健体态,不能充分体现这条龙的艺术价值。经过我们与考古、美术等相关人员的共同讨论依据对文物保护修复的审美性、历史性、原真性等

6、原则,修复补全必须有所依据,不得凭主观臆想去创造。由于1 、2 号龙在造型上的一致性,我们决定以1 号龙为参考标准,对2 号龙进行复原修复。2 3 病变成凶通过对2 号龙的仔细观察,其病变原因大致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自然因素:由于铜和铁的收缩率不同,造成开裂。加之长期埋藏于地下受土壤中盐分、酸、碱等腐蚀因素影响,铜铁这两种金属都产生病变并互相影响。其表现为鎏金层脱落处生成有坚硬的褐色锈蚀以及龙体本身的点状锈蚀。人为因素:造成如此严重的断裂、破碎和缺失,应是人为因素造成。另外由于在制作工艺上采用了加铁芯铸造的工艺方法,在铸造时可能产生工艺缺陷,如裂隙等。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对鎏金层产生一些磨蚀,

7、从而使有害物质沿裂隙进人龙体内部腐蚀产生了大量的铁锈。通过电镜扫描和x 光检测,证明了我们对病变成因圈2 横托架图3 操作过程的分析。2 4 修复方法1 ) 组织考古、历史、美术、文保修复人员进行修复前的科学论证,确定该龙最终的修复形态。即以1 号龙为标准,进行复原性的保护修复。2 ) 制定修复方案,确定修复程序及采用工艺。基本步骤为:残缺塑形一翻制模具一制作蜡形一浇铸铜件一修型一拼接- , d i 金。残缺塑形:我们参照l 号龙的造型做一个木托架,将2 号龙残件固定在可调的节木托架上,用陶泥对残缺的部位进行复原塑形( 见图2 、图3 ) 。翻制模具:对2 号龙的塑形部分翻制石膏模具。唐代饕童

8、铁芯铜龙修复与研宠2 8 7 制作蜡形:使用翻制的石膏模具制作蜡形。浇铸铜件:因为残损部件小而复杂,我们用精密加工技术来铸造青铜残缺复原件,为了更准确表现龙的矫健身躯,我们对同一部位的复原件按龙的走向角度做了N 个部件,选择合适的部件再进行相互组合。这时考古人员和保护修复人员共同参照l 号鎏金龙对残缺2 号龙进行研究,最后确定鎏金铁芯铜龙残缺部分的造型。修型:对于翻制好的铸件,还必须逐一进行手工打磨的修型工作,以便使复原件断面和原件断面之间能完全吻合。拼接:在经过考古、历史、美术、文保修复人员共同研究后确定了要选用的复原件。为了使文物具有可再处理性,我们采用铜销钉连接并进行粘接。这样既为的是以

9、后发现鎏金龙残件的再修复留下空问,又遵循了文物修复的可逆性原则。贴金:复原件与原残件之间色泽差异较大,为了不影响观赏,我们采用传统贴金工艺对复原部件进行贴金,以达到外观在视觉上的统一,。并适当作旧。这样修复后的鎏金铜龙外观整体协调以达到最佳陈列展出效果。同时,也符合文物保护修复远看浑然一体,近看新旧有别的原则。3 ) 建立修复档案。在整个修复过程中我们对鎏金铜龙的保存状况和修复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同时拍摄照片,绘制病变图等。并将科学分析数据记录在案,为以后的人们对该龙再次进行保护修复提供可靠数据。2 号龙在修复过程中,共使用复制铸件数量7 件分别为尾长2 1 5 厘米,躯干长1 7 厘米,右

10、前腿1 2 3 厘米左前腿6 6 厘米,右后腿5 4 厘米,右后爪趾1 7 厘米,颈部填充配件长6 9 厘米,使用的连接铜销钉6 处。其中复制件围4 修复后2 号龙与1 号龙对比重量1 1 6 0 8 克,修复粘接部位共1 182 号龙b 1 号龙处。修复后的2 号铜龙( 见图4 ) 通高3 6 厘米,总宽1 4 5 厘米,总长2 8 5 厘米最宽处1 0 5 厘 米总重2 8 6 8 克。3 用途研究龙在唐代作为帝王的象征已成为整个社会阶层的共识,而在民问大多具有镇邪,祈福的意义。这对鎏金铜飞龙气度非凡,当是皇室贵族所用。关于该龙用途有镇宅、装饰构件以及宗教仪式祭品等几种说法。今西安市草场坡

11、一带为唐代长安城永乐坊所在地,永乐坊为唐长安皇城以南第四坊。据长安志唐两京城坊考记载,其坊位于京都中心,达官贵人府第相望。玄宗时此处是宰相燕国公张说的宅第,因此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张说府的遗物。唐两京城坊考引常侍言旨记载讲,法师曾告诉张说,其宅西北处有王气,不宜取土,一个月后,法师又讲,其地被取土,恐有祸2 8 8 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事。此龙出土有一对,埋龙于地,可能就是为了恢复王气,达到消灾免祸、祈福求瑞的目的。又旧唐书卷四十一五行志“贞观中,汾州言青龙见,吐物在空中,有光明如火。坠地,地陷,掘之得玄金,广尺,长七寸。”此外1 9 7 0 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唐代窖藏文物中有赤金走龙。另一种推测

12、为装饰构件。唐代文献中记载有铸造金属瑞兽作为宫殿中建筑构件或车饰构件,如武则天在洛阳的天宫屋顶铸造朱雀,下有盘龙支撑。旧唐书卷四十九舆服志记载皇帝 銮舆有旗首金龙头衔结绶及铃绥。”之语。在1 号鎏金龙腹底部有残留物突出,经观察为方柱状,由此推测龙腹下可能有柱锥状物插入车构件或其他装饰构件中,或许该鎏金铜龙为车饰。此外唐代道教还有醮祭投龙的宗教仪式,投龙致祭是道教最重要的科仪之一,投龙简等物用于斋后醮谢天、地、水等神灵。这对鎏金铁芯铜龙从造型与以往考古发现的唐代有关龙的文物形像对比,当属盛唐时期之物。以上三种说法以车饰可能性较大,但不排除其他两种说法,但因不是科学考古发掘,加之这对龙为目前所仅见

13、,没有相同参考资料。其用途还有待进一步的科学考古发现来研究证明。4 铸造工艺分析通过对鎏金铁芯铜龙的复原修复工作研究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该龙的铸造工艺分需经过制模一翻制泥范一刮制泥范一制作铁芯一高温焙烧泥范修整泥范一范芯组装一糊泥一浇注铜溶液一出范一清理、加工、打磨成品一鎏金装饰这些步骤。鎏金铜龙虽然整体不是很大,但形体复杂,特别是龙头部分造型十分复杂,经各方专家共同分析认为该龙局部系失蜡法铸造的可能性较大。后分段铸造,再由铁芯连接为一体。经过修整打磨在鎏金使之浑若天成。5 总结经过复原修复后的鎏金铁芯铜龙重新焕发了活力。通过对鎏金铁芯铜龙的修复,使我们对这一对唐代珍贵文物的工艺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

14、。在对残缺文物的保护修复上积累经验。鎏金铜龙是唐代社会物质文化活动中遗留下来的特殊艺术品,一方面它反映着特定的历史价值另一方面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但同时,该龙造型复杂、制作工艺的技术要求很高,由于该龙是以两前爪着地呈腾飞状使得龙的重心处于两前腿上,这是这次鎏金铜龙修复中的难点,在大量的摸拟和反复的试验后我们采用调整龙尾的角度终于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在修复鎏金铁芯铜龙中我们尽可能地保持原件的现状,除清除有害锈外尽可能不对原件进行任何改动,这也是遵循文物保护修复中的最少干预原则。整个修复工作采用传统修复工艺和现代修复理念、方法相结合的修复步骤。通过对鎏金铁芯铜龙的修复与研究,我们对唐代这种特殊工艺制作的艺术品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也为以后我们处理类似文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参考文献: 1 】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5 2 1 马清琳。等中国文物分析鉴定与科学保护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1 3 】谭德睿陈美怡艺术铸造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杜,1 9 9 6 【4 】刘志雄,杨静荣龙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2 【5 】王世雄,郭岚唐鎏盎铜龙形车饰的保护处理文博,1 9 9 0 (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