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女性与爱情、婚姻和家庭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269507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5.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女性与爱情、婚姻和家庭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第七章女性与爱情、婚姻和家庭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第七章女性与爱情、婚姻和家庭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第七章女性与爱情、婚姻和家庭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第七章女性与爱情、婚姻和家庭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女性与爱情、婚姻和家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女性与爱情、婚姻和家庭(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女性与爱情、 婚姻、家庭v 本章教学内容:v 第一节 爱情v 第二节 婚姻v 第三节 家庭v 第四节 亲子教育v 本章教学重点:v 爱情是什么?爱情的特点、历程和特点;v婚姻的本质和女性婚姻的职业冲突;家庭关系的处 理;注重亲子教育。v 本章教学难点:v 爱性的特点、女性婚姻与职业冲突的应对、家庭 关系的外理对策第一节 爱情1.爱情是什么别林斯基说:“ 爱情是两个亲密的 灵魂在一般生活方 面,在忠实、善良 、美的事物方面的 和谐和默契。” 泰戈尔说:“爱情是理解和体贴的别名 ” 伊萨科夫斯基说:“爱情,不是一颗 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 同撞击出的火花。”爱情究竟是什么?恩格斯说

2、:“现代的性爱,同单纯的性欲,同 古代的爱,是根本不同的。第一,它是以所爱者 的互爱为前提的;在这方面,妇女处于同男子平 等的地位,而在古代爱的时代,决不是一向都征 求妇女同意的。第二,性爱常常达到这样强烈和 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彼此结合和彼此分离,对 对方来说即使不是一个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大 不幸;最后,对于性交关系的评价,产生了一种 新的道德标准,不仅要问:它是结婚的还是私通 的,而且要问:是不是由于爱情,由于相互的爱 而发生的?”从恩格斯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爱情是一男一女之间的一种以发生 性关系相联系的感情。 (2)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 (3)爱情其自身的道德标准。

3、所谓爱情,是指一男一女在社会生活中 产生和形成的、受社会条件制约的、 以性爱为核心的相互爱慕的感情。爱情的内涵v(1)鲁宾认为爱情有三个元素:v1)关怀(Caring);v2)依附(attachment);v3)亲密(intimacy)。v 关怀、依附和亲密。“关怀”是指愿意为对方伸 出援助之手,特别是在对方需要时。“依附”是指 愿意与对方长相厮守,是一种情绪上的依赖,而“ 亲密”则包含了自我袒露、了解、信任。 (2)耶鲁大学教授斯腾伯格提出“爱情三向 度”理论,v耶鲁大学教授斯腾伯格提出“爱情三向度”理论,他 强调“爱情”实际上可从三个方面来看亲密、热 情及承诺。 v亲密:是“爱的情绪”(感

4、情)元素,指两人之间 投合、相知相惜、心灵结合的情感。v热情:两人交往时可凭借感觉来沟通,分享个人所 拥有的,包括了生理上的需求和冲动,如相处时的 感受、外表与吸引力等都是属热情层面。 v“承诺”:是“爱的认知”元素,指两人之间的承 诺,是一种理性的抉择,也是维持两人关系 长久的动力。承诺常由忠诚关系的建立而患 难与共,或是借订婚、结婚等付诸实现。v“完整的爱”,这三个元素缺一不可,也就是两 人之间必须在情绪上、生理上及认知上能相 互满足与肯定。 心理学家弗兰克尔认为爱的态度有三种形态v心理学家弗兰克尔认为爱的态度有三种形态,最原 始的态度属于身体方面。v一是性的态度:即针对他人的身体现况引起

5、性的刺 激 ,触发性冲动。v其次是迷恋:比前述态度更深入到对方的内心,直 逼他人的心理方面,但是仍然不能达到对方的核心 。v第三层次是针对对方的精神方面的爱:属于第三层 次的爱不再停留在身体或情绪方面的兴奋,乃是在 精神方面有深深的感动,被对方人格的核心所感动 。 v人类的爱情应该包含两方面的需求:v一是性欲的满足v二是精神的充实。v如果将爱情仅仅归结为性的满足,只要是异 性就可以相爱,那么爱情也就不成其为人的 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的突出表现:v1)青年人希望找到自己最亲密的知心人;v2)在知心人面前,不仅能够彻底地暴露自己,也 能够得到对方对自己的最充分的理解和同情。v上述心理依托和交融的要

6、求,是人的社会性属性的 突出表现。v很显然,要想实现这些目的,那就不仅要有精神上 的交往,而且还需要有身体方面的亲近,而这种亲 近只有异性中的个别人才能使自己得到满足。 爱情的特征:第一,爱情具有互爱性第二,爱情具有专一性第三,爱情具有奉献性第四,社会性和道德性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爱情与生活: 生活:就是人类社会生活,它包括人类所从 事的一切活动。生活可以分为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个人生活:学习生活、劳动生活、家庭生活 、文化生活、体育生活、爱情是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二、爱情形成的一般历程 v史丹达尔认为爱情的产生有七个步骤: v(1)感叹即称赞、赞美对方;v(2)亲近想接近对方;v(3)希望寄予希望

7、,认为也许自己的想象能 实践;v(4)爱心自觉到能用爱去关怀对方;(5)互 相交谈知道彼此的感情;v(6)怀疑对方的任何举动都会引发“为什么 ”的感觉;v(7)信任经得起考验的信赖。由友情发展成爱情一般经历“三步曲”: v 第一步:好感。好感既可能是渐生的,也可能 是突发的。对方越是符合自己心目中的异性特征, 越容易引起自己的好感。好感产生吸引力,从而导 致感情的交流。 v 第二步:爱慕。好感强烈到这种地步,以致在 你心中萌发希望同他结合的感情。经过理智的判断 :你衡量了感情的性质、价值和基础,这时感觉感 情就会发展到受理智支配的爱慕之情。 v 第三步:相爱。单方面爱慕不是爱情,只从“ 你”中

8、有“她”引出你的爱,并不能形成现实的爱 情。 三、爱情的类型 v美国心理学家李约翰将爱情分为六种类型 :v(1)热烈型:疯狂热恋、轰轰烈烈,激情的爱。 v(2)游戏型:只享受过程,不一定要有结果的爱 。 v(3)友伴型:细水长流、宁静无波的爱。 v(4)依附型(热烈型 十 游戏型):因恋爱而心神 不宁,情绪很大的爱。 v(5) 无私型(热烈型 十 友伴型):愿意自我牺牲 、不求回报的爱 v(6)计划型(友伴型 十 游戏型):理智的、顾虑 现实条件挑选对象的爱。 我国的心理学家认为,爱情的追求类型大 体可分三种: v 1.感官满足型 v 感官满足型爱情青睐的是异性的外表美 ,其中最具普遍性的有两

9、种。一是长相,即 所谓的长得是否漂亮。二是性感,也就是启 动性亲近的心理体验。 2.功利满足型 v一是“物质型”。 v二是“虚荣型”。v三是“实惠型”。 v四是“利用型”。3.情趣满足型 v 把感情的融洽、志趣的吻合作为爱情的基 础,这是值得提倡的爱情追求类型。许多名 人伟人的爱情都是这种爱情类型的典范。如 埃玛追求黑格尔的博学与多才,并不计较他 当时只不过是中学教师;比埃尔欣赏玛丽 居里的天才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并不苛求 于她的容貌。 四、爱情的基本特点 v第一,排他性 v第二,冲动性 v第三,直觉性 v第四,隐秘性 构成爱情的基础v思想基础志同道合。“择偶须偕千秋业,爱有源头情不竭 ”v

10、感情基础情投意合。v 道德基础平等自愿、忠诚专一、履 行义务等。国旗下的婚礼夫妻带兵守边疆志同道合的爱情五、恋爱的性观念、价值取向、恋 爱观和恋爱道德观v1.要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v2.确定恰当的爱情价值取向 v3.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v4.当爱情遇到挫折时要善于运用 理智的处理方法来调节自己 v5.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相爱双方都应遵守的道德准则 v以爱情为基础 v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自由与权利。 v真诚相待,忠贞专一。 v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v尊重对方人格,信守责任正确的恋爱观的内容v恋爱观:是指对待配偶和爱情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是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在恋爱 问题上的反映。v第一,

11、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 v第二,正确处理爱情与事(学)业之间的关系 v第三,要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 v第四,恋爱要严肃认真、感情专一 v第五,在恋爱过程中,应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宽容 ,互相尊重,共同进步 六、正确面对失恋v恋爱失败后的主要表现有:v(1)情绪极度悲伤和绝望。其症状表现强度与 失恋者对恋爱对象的满意程度成正比;v(2)充满着难堪和羞辱感,甚至感到羞于见人 ,无地自容。自尊心越强者,恋爱公开程度 越大者,症状就表现越明显;v(3)充满了虚无感和失落感。热恋时对爱情的 存在越肯定,失恋后的虚无感也就越强烈; (4)充满了冷淡和憎恶感。 v(5)有强烈的报复,自杀意念,或者内化为自 我

12、折磨。 正确面对失恋v1.冷静分析失恋原因 v2.适度采用宣泄法 v3.转移法是摆脱失恋痛苦的有效方法 v4.将失恋的痛苦化为动力,促进自己“升华“ 大学生的爱情v 大学生爱情箴言(学生观点)v爱情是“静水流深而非风浪怒起”v爱情是源于内心的关爱,重要的是彼此的扶 持和支撑,而不是华丽的形式;爱情应该以 一种淡泊和平静的和谐长存于彼此心中,以 支持长久的一生 v爱情是一串葡萄,过早尝它,酸,过晚尝它 ,苦,只有适当时候尝它才是甘甜的 v爱情对于生活也许不是必需品v爱情可以不要激情,但责任却绝对是必须的大学生的择偶标准v 对学生择偶条件的抽查发现,对于外在美和内 美的要求,一般说来,男生,尤其是

13、文科的男生较 注重前者,而女生则大都注重后者。v 近几年来,这种情况有所变化,男女生的择偶 标准越来越趋于一致:首先是要求对方与自己有共 同的理想、志趣,其次要求对方品德高尚,知识渊 博,具有见识和多方面的才能,最后才考虑外表, 而且外表一般即可,主要是要气质好。 志、 德、才、貌。避免在恋爱问题中把握和处置不当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情感定位不清晰;v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人生目标不明确:v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恋爱动 机不端正;v不能只重过程不重后果恋爱态度不严肃恋爱中的道德v尊重人格平等v自觉承担责任v文明相亲相爱2.爱情与学习关于爱情与学习的辩论: A、大学生谈恋爱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弊

14、大于利分散精力,影响学习心理不成熟,成功率低生理不成熟,影响健康经济难以负担利大于弊学习上相互促进生活上相互帮助心理上相互满足同学们切记 : v没有道德的护佑v爱情就不会长久v一半以上学生认为只要双方愿意,恋爱期间发生性 行为无需指责。据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男大学 生体验过性活动的比例随年级递增。v2004年8月1日零时,中央财经大学法学专业大二学 生赵玉萍,由于看到太多女大学生因同居、堕胎而 身心俱损,就经过多方联系,与另外两名女孩一起 ,创办了“中华青春无暇”网站,启动了一项拒绝 婚前性行为宣言签名活动。结果很不理想,与她们 一天访问量200人的预期相差太远,每天访问量只 有20人。

15、有人直呼她们为“封建操守联盟”,更有 人怀疑她们在搞色情交友活动。你对此有何认识?大学生恋爱与性(现状)一位美国母亲的肺腑之言:“婚前同居,是一个错误” v同居与享受浪漫爱情毫不相干;v婚前同居时间越长,越感到不幸福,常常导 致情绪的反复无常甚至家庭暴力的产生;v一项研究发现,婚前同居者的婚后生活质量 较低,比婚前不同居的人婚姻破裂的比率高 出33%。个人观点v大学应开展科学的性健康教育,让大学生通过正确的渠 道了解性,获得正确的性知识,以破除性的神秘感尤其 是罪恶感。但宣传性知识,破除神秘感、罪恶感,并不 是鼓励尝试性活动,更不意味着一定要彻底消除对性的 羞涩感,变得毫无顾忌,把性当作一种游

16、戏。男女性生 活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是一种灵魂深处的体验,是高 级的精神活动,轻薄不得,否则人类可能又要从野蛮时 代重新进化。v奉劝大学生发生性行为确实要慎之又慎。因为人的一生 虽然很漫长,但紧要处就那么几步,而大学就是我们人 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站,一步走错,可能会满盘皆输 。人只有一辈子,每走一步,都要对自己负责,对自 己的良心负责,对你爱的他(她)负责。因此,所有的 意见都只是参考,不是教材,选择权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大学生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学习?大量事实证明,谈 恋爱分散了学习精 力,对学习产生不 利影响。也举出一些例子, 恋爱以后可以相互 促进,相互帮助, 比翼双飞。爱情与事业事业是学习生活的继续,实际上是进入了 个人的劳动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