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育论文 《模糊语文教学法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47265541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7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 《模糊语文教学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 《模糊语文教学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 《模糊语文教学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 《模糊语文教学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 《模糊语文教学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 《模糊语文教学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育论文 《模糊语文教学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 糊 语 文 教 学 法 模 糊 语 文 教 学 法 对于当今语文教学的评价,有人说是“误尽苍生”,有人却说是成绩卓著,功不可没。几十年来的语文教学到底效果如何,可谓众说纷纭。 本人认为,一味地夸大当今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忽视其取得的成就,这种评价感情用事,有失偏颇,反之亦然。因为总的说来,当今语文教学基本遵循了语文现代化的方向,在教学生读白话文,写白话文,倡导言文合一,推行新式标点,推广普通话,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提倡语言文字规范化等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是无可争议的;另外,当今语文教学在诸如培养方向与目标、效果评估、教材建设、社会配合等问题上也确实存在不少显而易见的弊病。 近年来,课程

2、改革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新课程针对几十年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教育界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法也层出不穷。但实践表明,它们很多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这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我个人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们不能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那么, 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法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呢?我推崇“模糊语文教学法”。 一、“模糊语文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模糊语文教学法”是依据“模糊数学”的原理制定的。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首先是依据“模糊数学”的原理进行的。人类日常生活诸如幼儿学口语、品尝美酒名茶、欣赏文艺作品都不需数据,不必计算,一切既模糊又准确。比如认识张三吧,只

3、要见几次面,便认识无误;张三成为老友后,即使阔别几十年,也能认出。其实张三的身高、 体重等数据, 我们也许都说不清。 “模糊数学”的理论指出张三是“模糊集合”, 而非“普通集合”, 他是由“模糊数学”的原理处理的。 而由具体数字构成“经典数学”及电脑等精密仪器是处理“普通集合”用的。 “神舟六号”上天, 需用电脑计算。如果是认识张三将张三的体重,身高,头发等数据都输入电脑,然后让电脑依据输入的精确数据来指认张三,那效果将会是怎么样呢?也许你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假如张三此时撒了一泡尿,你想电脑还能认出他来吗?同样的道理,观赏美人、书画,不用入光透视;品尝美味佳肴,不用化学分析。 人脑的“模糊功能”

4、,出于天赋,如幼儿学口语,无须看图认清发音部位,无须学声母、韵母,只要反复模仿大人发音,便清晰流畅。各种方言都有地区的差异,可见其准确性很高。这种不须分析指点,模模糊糊,而能自动融会贯通的能力便是1天赋人脑的“模糊功能”。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谈到学习方法时曾经说过:“一步步严格地学习,这当然是有好处的;但另一种方法也不能排除,可以说是一种渗透性的学习方法。你看了一个东西不太懂,但多看几次以后,就会不知不觉地吸收进去了。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必要的、不可少的学习方法之一。”杨教授是当今世界上“经典教学”界的权威,他钻研的对象都是必须深入分析、精确计算的,可他还这么重视“不知不觉地吸收进

5、去”的“模糊功能”,可见重视“模糊功能”,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既然人类学习口语是依靠大脑的“模糊功能”,那么,学习记录口语的书面语言,同样依靠“模糊功能”也就顺理成章了。模糊语文教学法即依据人脑“模糊功能”设计的。 二、几十年来语文教学的流弊 几十年来的语文教学可谓流弊多多,诸如在课堂上偏重汉语知识、一直在学习语句上面打转、偏重分析、将好好的一篇文章搞得支离破碎、忽视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等等。这就好比端来一盘佳肴,老师便摆上化学分析仪器,首先向学生介绍一下这是某某名厨的高级手艺,然后用刀切割、放入试管,再注入药水,介绍这叫什么肉,那是什么菜,含有多少维生素,有什么营养价值等等,很多老师

6、在教学过程不敢越雷池半步地照本宣科,大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勉强背下繁琐的所谓“知识点”,这样一来,师生对这盘珍馐佳肴其实都未真正品尝到。如此久而久之,无论师生“胃口尽失”,理所当然。(虽然近年来以上流弊在众多有识之士的“炮轰”下有所改观,但总体上其”遗毒”依然大有市场。) 三、“模糊语文教学法”的具体做法 (一)紧紧抓住语文科的工具性(一)紧紧抓住语文科的工具性 语文科要求把口语用文字记录下来,作为交流思想的工具。这种书面语言,只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让读者看得懂就行了,优美的文学作品不在要求之列。 (二)尽量多读,不要怕模糊,尽量多练,掌握练工具(二)尽量多读,不要怕模糊,尽量多练,掌握

7、练工具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多读多写”被人们公认为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这种“多读多写文自工”的观点与“模糊语文教学法”不谋而合。“模糊语文教学法”认为, 大脑对于不太懂的东西可以不知不觉地吸收进去, 这就像我们把食物嚼烂,模糊一团,送进肠胃,不经大脑指挥使其准确地向身体输送养料一样。身体各器官不知不觉地吸收养料是天赋的本能,同样大脑对各种知识的消化,也是天赋2的本能。 既然大脑没有对肠胃下达这是脂肪,这是某种维生素的命令,那么我们讲课又何必非得反复指点“这里感人至深”、“那是嫉恶如仇”等等呢? “模糊

8、语文教学法”认为,上课时教师只须朗读串讲课文,相机诱导,适时点拔,随时表情作手势,让课文本身直接感染学生即可。讲完一二单元拨一课时,让学生提些疑难问题,当堂解决,不必教条式地对主题,人物等进行分析,至于字词难点,则主要通过培养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来加以解决。一般每堂讲一课,争取在初中阶段授完初、高中的课文及配套的课外阅读篇目,多多益善。库存空虚,词汇贫乏,写不出文章才是大病。如果词汇丰富而病在杂乱,那是较易处理的,只须交代下笔时认真考虑,不太理解的词语不滥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病自会消于无形。 “模糊语文教学法”还认为,应加大推行普通话的力度(特别是在方言区内)。因为事实表明,以普通话为思维

9、工具和交际工具的人群,他们对现代白话文的感悟能力和驾驭能力,明显强于方言区的人群(北方方言区除外),他们将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稍加整理,便成文章,这是绝大多数方言区的人所不具备的一种能力。 另外,“模糊语文教学法”还强调多练,象操练工具一般。我们知道人类掌握各种工具,只须模仿别人的动作,反复操练,便能渐臻熟练。工具性明显的语文,当然也不例外。所以语文教师应督导学生多练,认真收取作业,不让迟交、漏交。关于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本法摒弃语法,淡化分析,强调大量作文。布置作文时,交代学生只须审清题意,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付诸笔端,注意上下句的连接,未弄清的词汇不要滥用,一个段落只表达一个中心意思等即可。

10、作业批改时教师可实行“抽改”,看到文理太乱者发回责令重写。如果发现病句,不必及时予以改正,学生读多了写多了会不知不觉地自行纠正。当然,我们这里关于作业的设计、布置、落实和批改的主张,是针对我们是在训练掌握工具的技能而非培养文学家而提出的。 “模模糊糊,多读多练”为核心的“模糊语文教学法”是依据人类大脑具有天赋的“模糊功能”而提出的,是合乎科学的。大脑的机制,非常奥妙,关于这一点,我们从众多科学家的所谓“灵感突来”的经历便可见一斑。丰富的库存,经过模糊的运转,会出高、精、尖的成果,工具性的语文,当然也不能逾越这一范畴。 四、实行“模糊语文教学法”的条件 (一)先决条件(一)先决条件 “汉语知识”

11、及支离破碎的文章分析等必须退出中学语文教学的范围。 灌输系统的汉语知识对中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可谓有限之至, 甚至可以说是“吃力不3讨好”,这已为事实所证明,无须赘言。 至于对文章的分析评价。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他说,有篇粮食的故事课文,描述搞日战争年代,一位战士为了保护粮食毅然牺牲自己的儿子,情节生动感人。有个学生,新书刚到时,随意翻阅,看到这篇文章被吸引住了,读后感动得流泪。后来教师讲授这篇课文,照例讲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细节描写、分段归纳中心及写作特点等等,结果这个学生无动于衷。廖沫沙先生也曾说过:“学好笔下文章,就象学好口头语言那样,多听多讲(练习),

12、多次反复而已。教师讲课,分析太细,如把饭嚼得太烂,会倒胃口。”我们再来看一下周谷城先生的观点,他说:“大家看了好戏,既不知思想性为何物,又不知艺术性为何物,惟一结果,满意而已。我自己看戏也常是这样。”这些名家对此所作的精辟分析真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我们应该很清楚地看到,系统的汉语知识和对文章的分析评价是大学文科生应学习的,而中学语文科是工具科,对中学生灌输这些,是找错了对象。 (二)师资(二)师资 目前绝大部分中学语文教师均能胜任。理由是,依据本法语文教师只须带学生阅读课文、检查审评作业,不搞艰深的理论指导。这就好比保姆看管孩子们按时按量进食,食后使其适当活动以防消化不良而已,任务简单

13、易行。况且改革后,高中教师全部下到初中,有利于“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的形成,有利于语文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这对于更好地实施“模糊语文教学法”大有助益。 五、相应的合理改革 (一)采用(一)采用“两等三级式两等三级式”的评价模式,只测验作文和古文翻译的评价模式,只测验作文和古文翻译 中学语文只须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即掌握语文这门工具的技能。技能只须分两等,即“会使用”(合格)和“不会使用”(不合格)两等。在“会使用”这一等内再分三级,即“非常熟练”、“熟练”和“不熟练”。建议今后高、中招对语文科的测验,就这样只分两等三级加以评价,即成绩只分等第,不计百分法的分数。高等院校在录取新生时,可先考

14、察考生其他学科考试的分数,综合统计上录取线上的,才对照其语文科成绩的等第,凡语文这一工具学科都不及格者便拉下来,不予录取;语文科成绩等第较高者予以优先录取。各院校系还可依据自身特点,对语文科等第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中文系可对考生的语文等第提出较高的要求)这样就使语文科的测验起了作用。 45试卷评价采用“两等三级式”这一模式是依据语文科的模糊性而定的。我个人认为它比百分法评比更为科学,也更为合理可行。当今语文教学为应付高招、中招的需要,老是在所谓的“知识点”上兜圈,很多语文教师常把“是否把知识点讲全讲透”作为教学工作是否到位的标准,明知此举效果不佳、误人子弟,可又无可奈何。如若语文科测验模式,依照

15、上述进行简化,只考作文和古文翻译,相信中学语文教学的面貌将会为之一新。 (二)撤消高中语文课(二)撤消高中语文课 如果推行本法,可以预见初中毕业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基本上可达到高招的要求。如此一来,高中的语文课撤消,把原有课时拔给数、理、化等学科使用,为科技兴邦让路;高中语文教师便可基本上下到初中,这无疑将有利于竞争环境的营造和师资水平的提升。 当然撤消高中语文课,并非废除语文高考。高中学校仍应留有部分骨干教师,组织学生多出墙报、举行写作比赛等活动,督促学生经常练笔。有条件者,可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开语文讲座。因为高考仍要测验语文科,学生会自觉练笔。生活是文学的源泉,到处都是读和写的资料,通过

16、高中阶段三个学年的学习与实践,学生的语文水平会提高几尺几寸,难以估计,但大面积达到高招的要求,应该可以肯定。 六、课堂教学特别注意“相机诱导,适时点拔” “模糊语文教学法”绝非是一种放任自流的教学法,但如果关键点没抓住,那倒真的有这种危险。 可以肯定,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碰到一些模糊的地方,关于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大可不必太在意!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一个学生的知识障碍、思想障碍过多,那势必产生自卑厌学心理、焦虑烦燥心理、畏难消极心理,难以自控。因此,我们应特别注意前面提到的,在串讲课文时对学生“相机诱导,适时点拔”。所谓“点拔”,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和心理障碍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与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它不限于先生导、学生学,还可以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启发和交流是一种立体交叉、相互辐射式的信息交流,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点拨应遵循的原则“当点则点,当拨则拨”。至于在教学过程中,何时当点,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