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问题式学习在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运用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7263182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9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问题式学习在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问题式学习在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问题式学习在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问题式学习在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问题式学习在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问题式学习在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问题式学习在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运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式学习在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运用问题式学习在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运用 引言 在国外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为了促进学生掌握灵活的知识基础和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技 能、 解决问题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以问题为基础来展开学习和教学过程似乎已经成了建构 主义的一条基本的改革思路。 问题式学习就是这样的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原则 非常吻合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医学教育中发展出来的, 现在这种模式正越来越多地被其他领域所采用,如商业教育、建筑教育、工程教育、法律教 育、社会工作教育,也日益受到中小学教育重视。由于这种教学模式与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 趋

2、势比较一致, 对国内教学改革思路很有启迪意义。 本文将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典型情节与一 般过程加以介绍和评析,并在具体的语文学科中加以运用。 一、PBL 的界定: 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 PBL) ,或译为“问题本位学习”,这是近年来受 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思路,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 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 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种教学中,教师首先向各个学生小组呈现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这 一般是描述一些可观察的现象或事件, 学生小组的任务是讨论这些问题, 对这些现象做

3、出详 细解释,包括其中的过程、规律或机制等。很重要的是,学生现有的知识不能轻易完成上述 任务,在小组讨论中,进退两难的选择出现了,问题形成了。而后,为解决这些问题,学习 者要分头进行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复杂的、实际的问题,PBL 旨在使学习者建构起宽 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技能;成为有 效的合作者;并培养学习的内部动机。 二、理论依据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是问题式教学策略的主要理论依据。 皮亚杰认为, 学习是 一种交互作用的成果, 一个人的原有知识与新接收到的信息之间出现的非平衡情况是学习发 生的前提, 当新的信息与个人原有知识之间的交

4、互作用以同化或顺应的过程方式进行时, 学 习便发生了, 而作为学习的结果或是原有的认知图式得到充实或是认知图式被构建了新的内 容。 三、研究的意义 问题式教学方法的效果主要受教师知识范围、工作经验、教学艺术、积极性和对问题的 提升与管理等因素影响。实践证明,问题式教学法对教师、学生都有很大的提高和帮助。特 别是对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使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依赖课 堂、教师的惰性减弱,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充分学 习和有效学习。 虽然如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PBL 开始于问题,最终还要回归

5、到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 问题是动态的, 即最初呈现给学生的问题与小组经过讨论形成的学习问题是 有区别的,前者更加概括、简约,其作用在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活学习与此主题相 关的已有知识,也正因此,它必须要具备这样的一些品质,即表述要清楚、要适合于应用到 系统化的工作过程、要足以引起小组的讨论、能提供足够的机会以形成学习目标、能足以引 起自主学习;后者则是学生围绕初始问题,对自己知道什么及不知道什么经过充分酝酿后, 形成的需要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是解决初始问题的一系列子问题。 (二) 、已有知识 1当给小组呈现初始问题后, 学生们首先会激活头脑中与此问题相关的已有知识, 并根据已有 知识、

6、一般的观念和逻辑思考来建构解释这个问题的“理论”。当一个成员调动起自己的已有 知识的时候, 这些知识可能会激活另一位成员在曾经看来不可能的知识。 一旦集体的知识被 激活了, 学习者就会开始详细解释他们知道什么, 并尝试建立起他们的知识与问题中所描述 的现象之间的桥梁。通常,在小组讨论中,成员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做出的许多解释会引起 他们已有知识的第一次重建, 并产生新的指向问题的知识结构。 由于不同的学生知道的东西 有所不同或者思考着不同的东西,因此,理论的建构就变成了合作的结果。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 PBL 的核心。通常在实施 PBL 课程之前,首先要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指导小 组成员

7、通过自我介绍彼此认识、建立基本的活动规则、营造适于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小组的 其他成员明白自己将适合于做哪些问题。 小组讨论具有巨大的效果, 尤其是在新信息获得之前, 小组对已有知识做出详细解释并彼此 学习讨论是促进与问题相关信息的理解最有效的手段。 但是在小组讨论中, 并非所有的学生 都能积极地参与发言, 有些学生甚至自始至终都保持沉默, 那么这些学生会不会在小组合作 中受益呢?一项实验对不积极参加讨论的被试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小组讨论中学生做出 贡献的质与量和他取得的成绩无关。在指向问题的环境中,绝大部分时间,学生积极参与了 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加工。但这些研究并没有削弱小组合作在 PBL

8、 中的积极作用,因为小组 讨论中产生的“头脑风暴”效应,对所有成员都具有有益的刺激,它不仅可以促使每个学生激 活已有知识,而且有助于形成对问题进行解释的新的理论。 (四)教师角色 PBL 要求教师角色的根本性转变,即要从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注意的中心和知识的源头,转 变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教练或指导者。就是说,基于问题学习的指导者与传统的教师相比,要 表现为更多促进,较少教导;更多指导,较少直接教学。正因此,Barrows 认为,在基于问 题的学习中,理想的指导者应该既是一个学科专家,又是一个指导专家;如果达不到这个要 求,则求其次,即他不是一个学科专家,但至少应该擅长指导;最糟糕的指导者,莫过于他

9、是一个学科专家,但却拙于指导。由此,他提出,一个胜任的指导者应具备两种基本技能, 这就是学科能力和指导技能。 四、与传统教育方法的区别 传统的教学观念把知识视为不可更改的定论, 把教学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 学习者只 需理解和记忆书本上的知识就行。教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大多照本宣科,让学生“上课 记笔记,课后背笔记,考试考笔记”。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教 与学根本无法互动。 其最终结果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大大扼杀, 对学习感到厌烦和 不满,创造性被泯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便无从谈起。PBL 的教 学理念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

10、依据”, 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先问题, 后内容”。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 90%的时间退居幕后,处在教学的陪衬地位。教师是学 生学习的促进者、推动者或辅导者。 (教师所要做的是大量的课前设计,选择学习教材、学 习资源、有限的干预学生的活动及对学生活动的反馈和反思) 。通过 PBL 的学习,学生将学 会如何获取知识,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团体的活动,从中学到分析和 解决问题方法。 五、PBL 具体操作流程 PBL 在于通过提出和解决问题来实现知识经验的建构,根据 Barrows 的模型, PBL 在实际实 施过程中大致包括以下环节: 1组织小组:在作为一个小组探索问题之前

11、,学生们要互相认识,为合作学习建立基本的 规则,创设舒适的气氛。 22开始一个新问题:用少量的信息来提供给学生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尽量与其 在现实世界中的情况相接近, 能够吸引学生。 促进者可能要问一些元认知性的问题来鼓励学 生的反省性思维。 3后续行动:小组成员再次集合,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基于他们新学习的东西生成新的 解决问题的假设。 4活动汇报:各小组利用各种不同形式来报告自己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比如数学 分析、图表、口头报告、戏剧表演等。PBL 所强调的不只是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要让他 们理解问题背后的关系和机制。 5问题后的反思:为了提炼他们所学到的东西,学生们要有意地

12、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要 考虑这个问题与以前所遇到的问题的共同与不同, 这可以帮助他们概括和理解新知识的应用 情境。 要想有效地按照 PBL 的思路来进行教学,教学设计者要注意 PBL 的制约条件。综合有关文 献,以下因素对于 PBL 具有重要意义。 (一)问题的设计 PBL 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PBL 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设计、形成这样的问题 呢?从有关文献来看,问题的设计应体现以下特征: (1)问题必须能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的 概念原理。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确定学生需要获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由此出发设计要解 决的问题。 (2)这种问题需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鼓励他们去探索、学习。 (3

13、)一个好问题 能够随着问题解决的进行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 让他们能很好地对知识、 推理和学习策略 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促进他们的预测和判断。另外,问题的选择要具体考虑教学目标以及 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动机态度等因素。 在呈现问题时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使学生卷入到问题当中,把问题看成是自己的而 不是别人的。 (2)确保所呈现的条件(data)没有把问题的关键因素暴露出来。 (二)教师、辅导员(tutor)作为促进者 在 PBL 中,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而这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辅导员)的作用。教师 (辅导员)能否运用促进性的教学技能,这对 PBL 的效果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辅导

14、员的 作用主要涉及以下两类: (1)引导小组的工作:包括提供反馈,就学生的推理过程进行提问 和启发,鼓励他们对信息的批判性评价,帮助学生在问题讨论中协调、整合基本知识与实际 技能等。 (2)支持小组的积极互动: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调节,建立良好的小组成员 关系。教师通过提出能探发学生的深层理解的问题,来示范高水平的思维技能。 在小组活动的开始,教师(辅导员)需要更多地发挥支持作用,而随着活动的进行,他会慢 慢地隐退, 更多地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探索。 一个好的促进者不会限制学生对各种可能的未知 领域的探索, 但他会精心地把学生引导到问题空间的关键侧面, 从而更好地利用问题所提供 的学习机会。

15、(三)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是 PBL 的一个重要特征。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 时又有所分工,分别就某个子问题做更多的钻研,而后再汇总各方面的信息,运用到问题解 决中。通过合作,他们可以解决单个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由于问题本身具有较为丰富的内 涵,这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探索的机会,而且需要对问题生成深层的理解,而后再将各个 方面的见解集合起来,这实际上是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每个成员都在贡献思想,而不只是 借用思想。 (四)反思概括的重要性 在 PBL 的过程中以及 BL 的结尾,学生需要对自己以及他人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做反思。比 如,在 PBL 的最后,学生要反思一

16、下自己学到了什么,自己在小组活动中做了些什么,自3己是怎样调节自己的学习的,如果自我评价是否定的,那就要考虑以后如何改进,等等。 六、在具体学科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1)自学课文 这是实施策略的第一个环节, 先简要地介绍相关的自学方法, 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先 生的“四遍八步读书法”等,然后要求学生自主地独立地学习课文,并把自学的感受和不能解 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对学生自学课文有两点要求:自读课文原则上不少于四遍。第一遍是 粗读,要求解决字词,文化、文学常识,疏通文句。这是分析、理解和鉴赏课文的前提性条 件。第二三遍是精读,要求分析理解课文。分析理解课文是把握作者写作意图、文本思路、 结构和特色。 这种阅读是以作者和作品为中心的“还原性阅读”, 这种阅读能力对中学生来说, 非常重要。第四遍是品读,要求思考鉴赏课文。这是以读者为中心的鉴赏性阅读,读者可以 就作品内容、语言、艺术特色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中学生阅读的最高境界,可以培养和锻 炼学生的创新精神。 自读之始不借助任何资料和任何信息, 读过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