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7261722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级教师教学思想选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 于 ? 漪? ? 于漪, 江苏镇江人, 1951年 7 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 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 形成独特的教学风 格。1978 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曾任中华全国总工 会候补执行委员、 执行委员, 上海市第七、 八、 九届人大 常委会委员,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 国语言学会理事, 全国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等职。现任上海第二师范名誉校长, 上海杨浦高级中 学名誉校长。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全国及上 海市三八红旗手, 全国五讲四美、 为人师表优秀教师, 全国劳动模范。主要著作有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 教 你学作文!

2、 语文教学谈艺录! 语文教苑耕耘录! 学海 探珠! 妙笔生辉!等十多种。 语文教学难度很大, 受制约的因素很多, 对于如何 提高质量,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 语言文字的能力, 可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这应该 说是好事, 争鸣有利于导致认识对真理的接近, 众多的 做法有利于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 扬长避短, 长善救失, 最终赢得繁花似锦的局面, 提炼出符合学科性质、 特征 的规律性的宝贵经验。 教语文, 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 以达 到自觉提高语文能力、 终生受益的目的。 牢牢把握两个基本点 年青时教语文, 常常是见文不见人, 重视文的知识 传授, 对人的培养考虑甚

3、少。后来, 逐步体会到教育就 是培养人,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要为培养学生成长、 成 人、 成才服务。然而, 这种认识还缺乏深刻性, 对 人# 的认识与理解往往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 文#是实的, 人#是空的, 因而, 重术轻人从认识到实践常自觉或不 自觉地有所反映。 教训有时会使人清醒一点, 考虑问题周全一点。 通过学习、 比较、 思考、 辨别, 我领悟到教语文须牢牢把 握两个基本点, 才目标明, 方向正, 改革有准绳、 有动 力。 一是树立育现代新人的大目标, 二是把握语文学 科的性质与功能, 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培育学生成为国家的建设者, 这是教师的责任。 然而, 拎空的、 一般性的理

4、解是远远不够的。育人, 必 须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中认识, 才具体, 才 会促进教学工作的紧迫感。现代社会由工业经济向知 识经济迈步,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 交换、 分配、 使用和消费基础上的一种新的经济类 型。在知识经济中, 知识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而教育是 知识生产力。理论形态的知识转向现实形态的生产力 离不开教育。要求教育为人的发展提供四大支柱: 学 会学习,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发展。也就是 要培养有个性、 有潜能、 学习力理解力强、 有创造能力 协作能力的完整的人。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 培养 21 世纪各个建设领域的建设者, 无论是专门人才还

5、是一 般劳动者, 都应具有现代人的素质, 应该是思想活跃, 富于理想, 自学能力强, 善于吸收和处理各种新信息, 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奋发向上, 勇于革新创造 的人。胸中有了大目标, 思考问题就能登高望远, 就能 教在今天, 想到明天, 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 德才 要求指导和促进今日的教学工作。淡化了或忽视了现 代人的培养, 只在某个局部、 某些技能技巧上兜圈子, 恐怕是小得而大失, 与基础教育的长效性相悖, 耽误了 不少学生宝贵的光阴。 中学语文学科是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不是文 字学、 语言学、 语法学、 修辞学、 文章学、 文学、 美学、 写 作学、 史学、 哲学等等专门学

6、问的拼盘。尽管研究它的 理论, 也就是学科理论比较薄弱, 尤其缺乏时代气息与 中国语言文字特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常受到某些专 门学问的左右, 但其讲究实用, 内容的丰富多彩, 在相 当程度上已形成共识。为什么要讲究实用, 这由语文 的工具性质所决定。列宁在 论民族自决权!中说: 语 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尽管交际工具多种多 样, 但在通常的场合, 人与人之间每日每时大量使用的 交际工具是语言。语言属于整个社会的全体成员, 它 为整个社会服务。文字是记录言语的符号。语言是表 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 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是信息的 载体。这种工具、 外壳、 载体, 都是只有人类才拥有的 符

7、号, 因而, 须在符号的意义上把握语言的工具属性。 一个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是由于它有 自身许多特征组合成一个牢固的整体, 如民族经济、 民 族文化、 民族风俗习惯,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民族语 言。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 而民族语言负载民族文化, 是根之根。语言文字在民族生命的组合中, 对外是屏 障, 对内是血液, 是粘合剂。语言文字这个工具在为民 族政治、 经济、 文化服务的过程中渗进了民族的个性, 成了民族的财富、 民族的标志。可以这样说, 语言是民2ZHONG YU CAN? 2000 ?1 2族的生命、 民族的血液。汉语言文字负载着中华民族 数千年的文化, 语言这一工具和它负

8、载的文化、 思想不 可分割。也就是说, 语言不能凌空存在。 语言是思维 的外壳#, 这 外壳#与 内核#是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 中学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 语言和文化不 是两个东西, 而是一个整体。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 文性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 不可机械地加以割裂。 没有人文, 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 语言和人是俱在的, 不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一种工具); 舍弃人文, 就无法 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只强调语文工具, 用解剖刀对文 章进行肢解, 枝枝节节,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闪光的启 迪智慧的思想不见了, 吸引人、 凝聚人、 感人肺腑的情 感被肢解得无踪影了, 留下的是鸡零狗碎的符号。教 学生

9、学语文, 伴随着语言文字读、 写、 听、 说训练, 须进 行认知教育、 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 发挥多功能的作 用。 心中时刻牢记育现代新人的大目标, 对语文学科 的性质、 功能有清晰的认识, 从事教学实践就有了准 绳。 培养旺盛的求知欲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 没有任何兴 趣, 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 #语 文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 语文与生活同在, 色彩斑斓, 生意盎然, 按常理说, 学生应该十分喜爱。而事实上, 不少学生除了被迫应考进行一些操练外, 感到语文索 然寡味, 少读少写, 甚至不读少写, 无求知的欲望, 这是 很可悲的。学会学习, 学会求知, 是现代人要

10、适应社会 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 没有迫切 的学习愿望, 缺少旺盛的求知欲, 怎可能真正进入学习 语文的角色? 又怎可能有效地提高质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对学习的内部态度往往 决定学习的质量。是积极寻求, 还是消极应付; 是兴味 盎然地吸收, 还是厌恶排斥,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 教学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一个心眼为学生, 为学生的 今天与明天着想。为此, 要研究学生, 从他们的思想、 情绪、 知识与能力基础出发, 千方百计培养他们学习语 文的动机, 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的求 知欲。学生对语文有兴趣, 有感情, 在有限的 45 分钟 的课里就能全神贯注, 耳听

11、, 脑想, 口说, 手写, 在课外 无限的广阔天地里就能广为涉猎, 赏析咀嚼, 推敲积 累。那种 我布置, 你完成#的简单化做法不可能激起 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教学生学习语文, 要能把学生的心抓住, 使学生产 生一种孜孜石乞石乞、 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语文学科的 教学, 是通过一篇篇课文语言文字千变万化的运用接 触学生思想情感的, 有它独特的引人入胜的特点。教 学中, 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表现力与魅力, 让学生领 悟文章蕴含的情和意, 激发内在的学习积极性。教学 中最怕出现学生冷漠的、 无动于衷的局面, 其中可能有 学生学习惰性的因素, 也可能有因学业负担过重而滋生的厌学情绪, 但不管是什么

12、原因, 都不可置若罔闻, 而应反躬自省。如果教师把酷爱语文的火花移植到学 生的心里, 把酷爱思考的习惯传播到学生身上, 教学状 况就大为改观, 学生会生龙活虎, 兴味盎然。教师如果 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 教 学就成功了一大半, 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良好的起 点, 就不以为苦, 从中获得乐趣。 教学不能形成八股, 不能单一模式。如果把某个 模式定为一尊, 课堂教学就失去了活泼的生命力。带 领学生学课文, 要了解与把握文章的个性。文章的共 性寓于文章的个性之中, 洞悉文章的个性, 把握不同课 文的特色, 教学时重点显示, 学生有新鲜感, 学起来就 会兴趣倍增。一课一个样,

13、不是离谱, 它受制于语文教 学大纲总目标, 受制于语文教学原则, 受制于语文教学 分年要求, 当然, 面对少数不同学生的特点, 或超水平 或降低要求, 可不受局囿。教学思路不同于文章的思 路, 教学思路要开阔, 不拘泥于文章的思路, 不总用平 推的方法教, 不用什么几步法、 几段论, 而是要深入挖 掘课文的特点, 采用多样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这些 方法不是背离文章的思路, 而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 引导学生琢磨、 体会、 领悟, 掌握重点, 突破难点, 理解 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构思匠心。 带领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因文定法, 更要考虑学 生的实际水平, 因人定法。浅文可深教, 引导学生懂得 从某一点深

14、入, 可窥视其中寓含的精深的道理, 培养他 们学习阅读中如何深入探究。深文也可浅教。有些经 典性文章内容博大精深, 可探讨与学习的十分丰富, 学 生不可能在短短几节语文课里学得周全。那就要从学 生的实际出发,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加以取舍剪裁。总 之, 教材不同, 学生情况不一样, 教法就应随之而变化。 有的课文适合朗读, 就让学生多读, 边读、 边想、 边议; 有的课文需要讲解、 讨论, 就层层剖析, 步步深入; 有的 课文只要稍加点拨, 学生就能掌握, 那就放手让学生自 己阅读, 自己消化。即使是同一类型的课文, 侧重点也 可不同, 如或侧重词句, 或侧重篇章, 或侧重某个写作 方法, 或侧重

15、思想情操陶冶, 等等。教学灵活绝非随心 所欲, 灵活的目的只有一个: 让学生学得愉快, 学得扎 实, 逐步学会自己学语文, 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不认真教学, 永远不可能总结出有价值的教学经 验; 不认真求知, 也永远不可能体验到求知的艰辛与欢 乐。认知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 趣的过程, 学习课文, 认知语言文字, 认知文章反映的 大千世界, 反映的色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及气象万千的 自然景物, 教会学生挖掘、 攀登, 探索知识的奥秘, 学生 就可从中获得求知的乐趣。兴趣绝不是建筑在表面的 乃至庸俗的刺激之上, 兴趣的源泉在于动脑筋发现问 题, 自己寻求解答。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兴趣

16、的源泉, 孜 孜以求, 挖掘不已, 就能体验到自己的智慧、 自己的力 量, 从而更加奋发学习。 当然, 关键在教师要把课教得情趣横溢。中学生32000 ?1 2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对学科的选择性很不稳定, 兴趣、 注意力容易改变, 语 文教师对他们施以相当的影响, 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教师应力争创造学习语文的艺术佳境, 使学生置身于 高尚激越的情感、 汩汩清泉的知识和妙趣横生的语言 氛围之中, 感受到学有所得的喜悦, 感受到艺术享受。 拓展创造思维的空间 课堂是谁的用武之地? 长期以来, 教师的滔滔不 绝占领了时间与空间, 学生常常是被承受的容器, 学习 的主动性、 创造性受到压抑。问题不在于教师的话讲 得多与少, 而在于是否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去 读, 去说, 去想, 去写。 教#不是统治 学#, 代替 学#, 而是启发学生学, 引导学生学, 为 学#服务, 为学生学 习过程中闪现的创造思维的火花吹氧。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名学生学得主动, 学得积极, 学有收获。这就须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 把 课堂教学的构成从单向型的直线往复转换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