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要点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25299 上传时间:2017-08-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要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要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要点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要点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要点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要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要点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要点一:民族节日 【要点分析】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 55 个少数民族中,节日之多,难以计数。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并要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或祭祀仪式的日子。中国各民族特色各异的众多节日,大致可以分为新年节日、生产节日、青年节日、纪念节日、习俗节日和宗教节日等六个方面。这些与自然界季节更迭、祈求丰收、崇敬英雄、谈情说爱、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有密切关系的节日,是民族历史的活化石,是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动展示。尽管各民族的节日在日期、内容、意义、过节方式

2、等方面千差万别,但它们都有稳定性、群众性、民族性和传承性的共同特点。不少民族节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有的甚至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成为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上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需要进一步挖掘的文化宝库。【典例 1】中国春节对于中国人,是头等重要的节日。无论富有还是贫穷,人们总是早早地准备迎接春节的到来,在外的人在除夕总要千方百计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这是因为(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春节是汉族人的节日A. B. C. D.【答案】A【命题思路】此题考查的是民族节日的重要性,而非仅仅是春节的重要

3、性。都是正确的,不符合实际。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由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许多不同的民族也有共同的节日,春节也就成了我国绝大多数民族的共同节日,而且春节也成了韩国的三大节日之一。要点二:文化多样性【要点分析】2005 年 10 月第 33 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中, “文化多样性”被定义为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在他们内部及其间传承。文化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弘扬和传承的多种方式,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进行的艺术创造、生产、传播、销售

4、和消费的多种方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应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原因则是: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应遵循的原则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典例 2】木槿花亦称无穷花,又称无极花。花甚为美丽,花期甚长,而且它坚韧无比,生机勃勃,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花,象征着韩国人历尽磨难而矢志弥坚的民族性格,木槿花深为韩国人喜爱,被定为国花,作为美丽和幸福永存的象征。美国人认为玫瑰是爱情、和平、友谊

5、、勇气和献身精神的化身,因而定位国花俄罗斯选向日葵为国花,表达了俄罗斯人民向往光明、厌恶黑暗的情感,这反映了 ( )A.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2B.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C.文化的传承性和创新性D.文化的稳定性与时代性【答案】B【解题技巧】本题考查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由于各民族之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由此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题意中讲到的不同国家的国文化不同说明了这一点,故选B。其他选项均与题意不符。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要点一:文化传播 【要点分析】文化传播又称文化扩散。指人类文化由文化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由一

6、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过程。可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前者通常由具备文化的人们通过商队、军队等途径直接传播某种精神或物质方面的文化内容,如新的农艺技术和发明创造等;后者表现出一种比较复杂的文化扩散营力,主要指某一社会群体借用外来文化特征中的原理,进行文明创造活动的一种刺激传播,如欧洲最终发明瓷器是在知道中国瓷器大约 200 年之后。文化散布过程取决于文化的实用价值、难易程度,文明声望、时代适应性和抗逆性等多种因素。实际上传播媒介的特征或身份往往决定传播文化的特征,如 17 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对中国当时园林建筑艺术和宗教文化特征,起了一定程度的刺激传播作用。由于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方式和路径以及

7、影响扩散因素的复杂性,因此探讨某种文化特征的起源是文化地理研究的一个难点。通常一个区域在文化特征方面与另一区域存在较高的相似性,则可推断其外来文化的传布营力大于本区文化的创造能力,近年来一些文化地理学者如瑞典的哈格斯特朗(T. Hagerstrand)等,应用归纳模式和随机模式分析预测文化扩散的概率和传布规律,为深入认识文化传播现象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典例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某些观念、思想、思维也不知不觉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这主要说明 ( )A.我国加快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步伐B.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C.贸易必然推动文化的进步D.商贸活动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8、答案】D【命题思路】题干中材料强调了贸易对观念、思想的影响,也可以看做是经济对文化的影响,这一点同学们很容易看出来。但同学们很容易忽视 C 项,其观点本身是错误的,我国在对外贸易过程中,西方腐朽思想也跟着进来了不少。同时,B,D 相比较,D 对材料的把握更确切、具体,题干中只是提到了经济对文化的单向影响,而不是双向的。要点二:文化交流【要点分析】文化交流发生于两个或者多个具有文化源差异显著的关系之间。没有文化差异,没有因文化差异产生的势差,就不会很好的进行文化交流。例如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之间是最容易产生文化交流的。在不同的文化圈层中,也能产生很好的文化交流。但是,其前提条件是各文化主体之间须有

9、很强的文化生产力,须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须有文化自主权。他们的交流一般只会发生在各自尊重对方的前提条件下。此外,文化入侵现象,强势文化压制弱势文化现象,都不是文化交流的表现。文化交流须有起始点和机会的平等、3顺从,勉强等都不是文化交流的本义。【典例 2】2009 年 2 月 12 日,正在牙买加访问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金斯敦出席西印度大学莫纳分校孔子学院成立仪式。习近平说,莫纳分校孔子学院的成立,将有利足加勒比各界人士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需,为增进中加人民间相互了解和友谊,巩固中加互利友合作关系架起一座金桥。由此可见,孔子学院的成立 ( )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有利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

10、中国传播 有利于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的主流 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A. B. C. D.【答案】D【解题技巧】莫纳分校孔子学院的成立,将有利于满足加勒比各界人士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需要,这对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和中加两国文化交流起到促进作用,正确。莫纳分校孔子学院的成立,体现的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没体现。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我们必须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错误。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要点一:传统文化 【要点分析】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

11、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开个玩笑,一个男人站街角,呸一口唾沫飞出去,就是一个文化现象了。如果是两个女人,一个哼一声儿,一个呸一声儿,这文化就复杂多了。文化的广义性,导致研究文化的人,常常有狗啃刺猬难下嘴的尴尬。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洛威尔说:我被托付一件困难的工作,就是谈文传统文化之昆曲化。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磨。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

12、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用文字范围它的意义,这正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之外,它无所不在。【典例 1】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一个大家庭祖孙几代一起,注重礼仪,邻里问“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人之老” ,大家相互帮助相互支持这种生活方式的很多内容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得到延续。这表明对 今天中国人具有深刻影响。 ( )A.传统文学艺术 B.传统思想 C.传统建筑 D.传统习俗【答案】B【命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的理解。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道德观念。依题意,B 入选。要点二:传统文化的继承【要点分

13、析】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文化,特别传统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在人类历史中,文化,文明正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遗传方式延续下去,又借助人们的不断创新而造成变化,由量变的积累和积淀,而导致质的飞跃、从而形成在质上明显不4同的进化着的文化、文明的历史。(一)传统文化的优秀性。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文化瑰宝,就是现在的人,也未见的能够达到那样的思想高度,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加以传承的精神财富。比如孟子说,当一个国家不仁义的时候,持有正义的一国就可以高举正义之旗,前去讨伐,这一论点同现在国际上那种“人权高于主

14、权”的观点何其相似乃尔;再比如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来入侵时所积淀出的精忠报国精神,与现在提倡的荣辱观也有一脉相承之处。(二)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特别是农耕文明和官僚文化,重农轻商,过分仰仗仕官阶层,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商业文化,缺乏产权意识和诚信意识。皇帝讲究的是分封诸侯,家庭讲究分家单过,因此中国人很难出现那种巨型的跨国超大型企业,靠股份这种形式把分散的资产联合起来在中国则变得更加艰难,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摈弃的。因此,我们教育青少年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时,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态度,并在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

15、大。【典例 2】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它是相对于文化传承而言的,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总和。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的,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因此,传统文化不等同于古代文化。儒家文化始于春秋后期的孔子,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它深刻而顽固地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和行为。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只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存在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C.儒家思想依然是当代社会的主导思想D.传统文化不存在历史局限性【解题技巧】解析:该题以儒家文化为载体考查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传统文化是在历史上形成而又存在于现实中的,因此 A 项错误。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一度成为社会的主导文化和主导思想。今天,社会的主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所以 C 项错误。传统文化在历史上形成,都会打上历史的烙印,必然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所以 D 项也错误。儒家文化“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 ,并没有随着产生它的时代的消亡而消亡,这说明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答案是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